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生活中如何表达共情

生活中如何表达共情

发布时间:2023-01-26 17:44:07

Ⅰ 共情是什么意思(7招教你学会表达共情)

不会共情,你可能连女朋友都找不到;

不会共情,沟通最后变成了争吵;

不会共情,你总是那个出力不讨好的人;

不会共情,你总是成了话题终结者

......

生活中,无论是对待初次相遇的陌生人,还是最亲密的爱人,处处都需要共情。

如果拿捏的好,会让别人感觉到舒服,愿意与你亲近,也愿意打开心扉与你畅聊。

共情可以说是人际关系的助推器。共情是解决一切矛盾、冲突与危机的核心。无论是国际谈判专家,还是危机处理专家,在沟通中都运用到了共情的技术。

那么,什么是共情呢?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且相应做出回应的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很少有觉察,所以共情显得尤为困难。我们通常会用那些自动化的反应去应对别人对我们的回应,并把它解读为批评、指责或贬低,然后用攻击性的语言进行回击,这往往就引发了人际关系中的很多问题。

如何去学习表达共情呢?美国着名心理学家亚瑟﹒乔拉米卡利,在他的《共情的力量》这本书中总结了7个关键步骤。通过每一个步骤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表达共情的方法。

1 使用开放式的提问

当我们提出一些限定性的问题,对方只需要回答是或者否,或者这个提问本身已经隐含了答案时,这个对话就很难进行下去。

共情是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想想对方愿意表达什么,会提出什么样的需要,并且对对方充满了好奇,这样才可能打开话题。

比如说在咨询中,有一位来访者说他很容易愤怒,咨询师就可以引导他说,对你的愤怒,能具体说说看吗?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你比较容易愤怒?是什么触动了你,让你如此的愤怒?

这样就可以帮助来访者理解他的愤怒,究竟是什么引发了愤怒?他是如何做出自动化反应的?这些愤怒的体验是否跟早年成长经历中某些场景相关联?这就会促成来访者的思考与反思。

开放式的提问,是把控制权交给对方,让对方讲他愿意讲的内容。

2 放缓节奏

你是否注意到,当特别激动时,我们的语速会加快,我们的声调会提高。这时,我们会处在一个完全自我的状态,会无意识地屏蔽外面的信息,那么沟通就很难进行下去了。

把节奏放缓,能让我们的想法跟得上情绪,就像往产生情绪的情境中加入一些镇静剂。情绪被触发时,我们的意识就会变窄,这会让我们失去思考的能力。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语速通常比较缓慢,这本身就会带领来访者把节奏放慢。当来访者激动地讲出一连串最近发生的故事时,咨询师需要敏锐地抓住其中的某个点,展开讨论。也许,在某一个瞬间,来访者就会获得领悟与修通。

在争吵时,如何才能让节奏慢下来呢?当感觉到自己的愤怒指数开始飙升时,我们可以马上按下暂停键,让自己离开争吵的现场,等降温以后,再回来继续讨论。或者进行深呼吸,让紧绷的肌肉放松,然后告诉对方,我收回我刚才说的话,尝试换一种更温和或者更具建建设性的表达方式。

通常来说,愤怒的背后是因为我们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当我们能够把谈话的速度慢下来时,理性就战胜了情绪,这时,我们就可以尝试用结构性的表达方式,准确地说出自己的需要。

3 不要匆忙作出评判

当咨询师在跟来访者作出分析和反馈时,假如咨访关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来访者还没有对咨询师产生信任,过早的进行分析会让来访者产生阻抗,甚至会引发愤怒。

回到前面开放式的提问,有经验的咨询师用这样的提问方式,会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分析,展开自我探索,尝试去了解自己。其实这个过程,就是让来访者自己说出咨询师想要说却没有说出来的话。

咨询师作为一个“活人”,当然会在咨询过程中带入某些他个人的部分,甚至会被来访者带入到他惯常的人际关系中,“活现”他与别人的沟通互动模式。此时,如果咨询师用评判性的语言对来访者作出反馈,这就重复了来访者与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之间的互动方式。

有时,来访者内心有一些东西,无法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好并且表达出来,咨询师会尝试帮助他去表达,澄清他那些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

这时,尽量不要用特别确定的语言去表述。我们其实无法完全了解一个人,而只能尝试去共情他的感受。比如,用“也许”、“似乎”、“可能”、“或许”等等这些具有一点猜测的词语,来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感受,或者说“你让我感觉……”等等。

当然,假如我们说了一些带有评判性的语言,也不用太过紧张,我们可以这样来跟来访者进行工作:“我刚才说的这段话,是否让你感觉到自己被批评,让你觉得很不舒服?你不舒服的地方在哪里?”这些问话就会带领来访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4 关注你的身体感受

共情是痛着你的痛,悲伤着你的悲伤。为什么说每个人都天然地具备共情的能力呢?神经生理学认为,我们的大脑当中有一处神经组织叫镜像神经元,它会让我们对别人的情绪情感产生共鸣。

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头脑也被训练得非常强大,让我们更喜欢用头脑去思考,而往往忽略了身体的感受。这让我们的身体感知外部的刺激时变得越来越迟钝,越来越麻木,共情也就变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婴儿早期就是通过身体去感知外部的环境,他因此对身体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都非常敏感。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一个婴儿,感受不到自己的饥饿,他就无法用啼哭的方式去寻求满足,婴儿可能就无法存活下去。而我们成年人经常会工作到废寝忘食,久而久之,我们对身体的饥饿感,也就越来越不敏感,可能就会患上胃病。

所以,除了头脑,身体是接收外部讯息的重要途径。在咨询中起最关键因素的是咨询师这个人,专业的咨询师就是一面镜子,他会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身体感知到的,用语言反馈给来访者。此时,来访者就会感觉到她被理解、被看见、被共鸣到了,这样共情也就发生了。

5 向过去学习

共情,可以扩展我们的视角,帮助我们暂时脱离当下的情景,去探索与当下情境类似的场景:这样的情境是否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发生过?当下的情景是否只是过去的重复?

当我们用一个鸟瞰的视角去看待过去的经历时,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有些行为在不断地重复,我们可能就找到了一种固有的思维或者行为模式。

那么,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就是去打破这个固有的模式,而其中关键的部分就是区分过去与现在。比如我们见到自己的领导,总是感觉到非常紧张、害怕,同样的场景,是否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出现过?原来,父亲非常严厉,在他的面前,我不能说错话、做错事,我不敢靠近他,害怕受到他的批评和指责。

当我们把这两个场景同时呈现出来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害怕权威,是因为受到了跟父亲之间的关系模式的影响,我们把跟父亲早期的互动模式移植到了当下。当我们能够区分过去和现在时,我们就可以把心灵中背负的那个严厉的父亲放下了。

过去那些创伤经历,也许是我们不愿意提及、不愿意面对的,但它却一直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它就像一个沉重的包袱,拖得我们精疲力竭。摆脱过去的限定,才能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

6 让故事充分展开

共情会让我们与他人开启一段不一样的旅程,在旅途中我们会看见不一样的风景。

在咨询中,咨询师也会进行自我暴露来表达共情。比如来访者对于自己某一个行为表现出过度的自责和内疚,而大多数人也都会有这样的行为,也就是说这个行为具有普遍性,而不是来访者所独有的,咨询师可以说出自己在同样情境下的反应。

咨询师需要参与到来访者的故事中,体会那个被父母抛弃的小孩的绝望,感受在墙角哭泣的女孩的无助,感觉到自己被误解后的愤怒,同时,咨询师更需要一个抽离的能力,能够让自己在这样的故事中自由穿梭。

在意象对话中就经常会采用这种叙事的方法。比如父母没有留下一句话就突然地离去,自己有许多想要跟父母表达的东西来不及说,这时,咨询师会允许来访者把那些没有说的话讲出来,去表达哀伤,就像当着父亲的面一样。这样,那些未完成的愿望,就在这里得到了满足,也就此可以画上一个句号。

7 设定边界

前面提到了自我暴露,当然这个自我暴露是有目的性的,是以不伤害来访者、对来访者的领悟有帮助为目标的。

假如咨询师在咨询关系中进行自我暴露,将自己的情绪、情感过多地带入到咨询中,这可能会对来访者造成困扰甚至伤害。咨询师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脆弱,让来访者看见,作为一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但另一方面,假如咨询师呈现了这个脆弱,也可能让来访者感觉到更加无力:你如此脆弱,你怎么能够帮助我?

这也是咨询师需要去做体验的原因。清楚地了解自己,也就能够在咨询过程中保持清晰的边界。在咨询中有更多的觉察,他就能更清楚哪些东西是来访者带来的,哪些是自己身上固有的。咨询师利用这些反移情去工作,而这个反移情就是区分来访者与咨询师自己的工具。

共情让我们成为了对方故事中的某一个人,让我们有机会参与到他的故事中,让他有机会提升生命能量,改写故事,改变人生。会共情的人,自带阳光。

Ⅱ 学会表达共情

共情是人天生的能力,但更需要精心培养。要学会用共情来助人,而不是害人,有七步指南可以帮助我们掌握:

1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的答案,要么是,要么否,沟通会就此搁浅,相互的理解也不会再有进展。而开放式的问题什么答案都有可能,会真正能收集到客观的信息,并进行沟通。是真心对他人的看法感兴趣。封闭式问题就像是把他人关在门外,而开放式问题能帮助我们看到无限的可能性。

2 放慢节奏。情绪激烈时无法表达出共情,诸如愤怒和恐惧等负面情绪,对新陈代谢的需求很高,会造成一种强烈的生理唤醒,当各种激素都在分泌,肌肉收紧的时候,会伴有感知焦点的收窄。具体的说我们只能看见自己的愤怒和恐惧,其他细微的情绪就会被无视。其实我们是因为情绪而“失明”,变得只关注于战斗还是逃跑来应对这个局面。因此,帮助他人把节奏放慢下来,对情绪进行远观,也是对他们表达共情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3不仅急于出评判。不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给某些行为做出总结或者是分类,人的个性在不断改变,不断进化,因此,只关注当下时刻的体验就好。

4关注你的身体感受。作为一个心理帮助者,要知道,我们的身体可以收到对方身体的信息,并作出相应同步的反应,也叫做生理同步。因此要特别注意监控自己的躯体语言,避免激发出对方强烈的情绪反应。

5了解过去。尊重他人的过去,也要注意自己的过去,因为此刻发生的问题,很有可能是基于过去某个未曾解决的冲突。了解自己并发展对过去冲突的觉察,是培养共情能力的必经之路。

6让故事充分展开。每个人都有他特有的故事可讲,当我们陪另一个人站在悬崖边时,我们的作用不是引领,而是跟随,不是主导,而是参与,是为了陪伴和帮助他。让自己完全参与到故事中,尽己所能去帮忙。并感恩自己也能成为这段经历的一部分。

7设定边界。在心理治疗和日常生活里设定合适的边界至关重要。要保持自己的抽离状态,并不是说对他人不在乎,而是为了能给对方客观的回应。知道什么时候进入是必需的,什么时候离开才是对关系最好的。

Ⅲ 如何表达共情

      同情与共情的区别:同情是怜悯他人;共情是理解他人。 共情需要我们与受害者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自己感受的悲伤中走出来,这样才能保持镇静,更好地理解受害者。理解受害者之后,要带着对每个人每个情境的独特性的尊重,给予回应。所以共情需要在情绪上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你要先从悲伤、恐惧和愤怒的情绪中先走出来一点。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自己情绪的平衡点,才能试着去理解。

  所以,共情包括两步:①理解受害者的想法;②付诸行动 共情最持久的特征:集中注意力,关注焦点。

                    表达共情的方法:

        ①使用开放式问题(而非限定式问题):尊重别人的回答

      因为封闭式问题可能会自带答案,回答问题的人要去思考我要不要反驳问题里面自带的答案。例如:你晚自习为什么一直说话?如:如果选择顺从性答复,“嗯!是我的错。”要么选择战斗性答复,“我没说,我问同桌题呢……”要么心有不服,拒绝回答。这样看来,封闭式问题无论怎么回答,双发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沟通。

    开放式问题则不同了,“我发现你最近的学习状态不是很好,我们坐下来一起聊聊影响你状态因素吧?”这个问题中就没有自带答案。开放式问题是在表达共情,当你问开放式问题的时候,表明你想从对方那里了解信息并进行沟通,且真心实意对他的看法感兴趣。“相当于你先交出控制权,允许他人把你引领到他想要或者希望你去的地方,而不是努力把谈话带到一个指定的方向上。”

        ②放缓节奏:让情绪得以缓和之后再行动 

      炽烈的情绪表达不出共情,这点我深有体会。比如课堂上两个学生因为争论问题而发生语言冲突演变到课间的你推我搡,如果老师也怒火冲天的解决问题只会两败俱伤,还可能将问题扩大化。大量的时间用来进行情绪内耗太可惜了。所以给他们冷静的时间,写一下如在这场争论中我赢了会怎样?输了又会怎样?节奏放缓能让我们的想法跟得上情绪,进而在产生情绪的情境中加入镇静和归因。心理学研究,共情在过热(过冷)的环境里是无法生存的。就像植物需要光照和阴凉的均衡一样,共情在极端条件下也会枯萎。

心理学家认为,在生理唤醒水平很高的情况下,会伴随有感知焦点的收窄。换言之,我们只能看见自己的愤怒和焦虑,其它细微地的情绪都被忽视或无视。

“帮他人把节奏放慢下来,对情绪进行远观,是你对他们表达共情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③不要匆忙做出判断:不要急于给对方贴标签

      开学初我们经常会去向别的老师打听这届毕业生的前世今生,有的孩子头带光环,有的孩子身贴标签。特别是有的孩子是“战争贩子”,如果他和别的孩子发生冲突,我们会想当然的认为是他的过错,这就是标签。一个人被别人下了某种结论,往往就会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一样。一旦一个人被贴上了某种标签,就会使这个人的行为向所贴的标签内容方面发展。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其判断力、独立性也很差,随时可能会被老师的不良言行所左右。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讲究科学方法,不要借机贬低学生的品质和能力。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允许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

④关注自己的身体感受:  通过生理同步,关注自己的感受即可了解他人的感受

    给别人充分的机会去表达他的想法和感受,不去控制和引导交流。 就是遇到事,不急着选边站,不马上得出结论,承认自己确实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对不清楚的部分,提出疑问,直到把事情搞清楚为止。只有共情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全面”的理解。 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但这不等于我们一定要支持他,我们也可以保持自己的立场,允许自己对一件事有不同的想法。

⑤向过去学习:观察当前的冲突是否让自己回忆起了过去的某些痛苦

    在冲突中学会反思,很多事情的发生都会出现惊人相似的历史巧合,我们能做的是在冲突中不断反思,在生活中不断修正让自己过的更好。

⑥让故事充分展开:让自己参与到故事中,尽自己所能去帮忙,并感恩自己也能成为这段经历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有他特有的故事可讲,每个故事也都以它自己的速度发展。借助共情,我们能异常精准地判断出他人需要走多快或走多慢。共情会把我们带上一段旅程,有时路途会很艰难,让人疲惫不堪。在有些地方,我们甚至需要停下来,休息下,找准我们的方位,确认下路标。”

⑦设定边界:保持分寸感,保持自己的抽离状态,才能给对方更好的回应

    生活中也是同样,即便再亲密无间的关系,两个人都应该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分离的个体。在共情的指引下,我们清楚什么时候介入是必要的,什么时候离开才是对关系最好的。与学生谈话时,为了共情我们经常说起一些自己过去的经历,我们应该有所选择,做一个有影响力的老师。

Ⅳ 如何表达共情

共情,是指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和感受他人的处境、想法、感觉和思维的能力。共情能力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共情的能力,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一个人的情商高低的体现。”共情“的能力,是指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情感和处境,并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感受和思考的能力。共情是人类最高级的情感,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要求,也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核心技术。共情的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情绪智能,它是一个人情商高低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当我们与别人产生分歧的时候,如果我们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一下问题,那么,我们就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

Ⅳ 共情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共情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对方,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5)生活中如何表达共情扩展阅读:

共情,是看透别人的内心和灵魂、知道他人的想法、感受他人的情绪的能力。你的共情能力越高,说明你越能对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这种能力有先天遗传成分,也受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

注意事项:

1、咨询师视角需要转变,务必要从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共情的基础不是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和感受,而是要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及其问题。

3、表达共情不能一视同仁,而是因人、因事而异,视情而定。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该适度,才能恰到好处。

5、表达共情要善于实现咨询师一求助者之间的角色转换。

6、表达共情还应善于使用躯体语言,注重姿势、目光、 声音、语调等表达。

7、表达共情应考虑求助者性别、年龄、文化习俗等特征。

8、咨询师应不断验证是否共情,得到反馈后要及时修正。

阅读全文

与生活中如何表达共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1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