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农村长期不工作的人,都靠什么活着
大部分都是靠父母,也就是大家都看不惯的啃老,但这的确是目前的一种社会现象,和传统啃老模式不同,这种啃老又称为“陪伴式啃老”,啃老者还很有道德优越感。
现在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当然也离不开农民自身的努力与奋斗,现如今在农村,东西平常没事儿的时候都外出打工挣钱,到了农忙的时候得回家收拾庄稼,就是为了能够多挣点儿钱,毕竟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不外出打工挣钱的话,那么全家人的日子将会非常困难,可是在农村却存在着这样一类人,平常不种地,也不外出打工,天天就是打牌,真的非常好奇这些人的钱是哪里来的?
除了以上情况之外,当然还有一类人是借来的,其实这也很容易明白,不种地不打工,没有收入,哪来的钱呢?肯定有的人是借来的,生活中总是会存在这类人,天天无所事事,不思进取,整天东借西借,借不来的时候,还很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
㈡ 请问北方人冬天零下几十度是怎样生活的
吉林和黑龙江冬天最冷的时候,零下三十多度,一般二十几度的气温居多。楼房集中供热的,室温能达到18度到20几度之间,自己烧取暖的,一般都是白天和晚上烧的比较热,到后半夜以后就比较冷,因为炉子压火了,早晨从点,这是东北几百年形成的习惯。在室内工作的人,只是上下班路上比较冷,室外工作的,加厚的棉衣棉裤,基本没有受到天气的影响,市场仍然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东北人比较抗冻,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室外仍然能看到吃冰棍,下雪天堆雪人的,是一道非常美丽的风景。
㈢ 东北人是怎样生活的
在东北人的眼里,他们的饭局是非常有特色,因为他们把喝酒当作是主题,而且喝酒时每个人必须发表感言是必要的内容,每个人都要端起酒杯发表致辞。普普通通的饭局立刻显得庄重和认真,这是在东北饭局的一个规矩吧。
㈣ 近些年冬天这么冷,在农村的东北人一般都在干什么呢
在东北的冬天,我们经常用“雪封门”来形容现在的情况。可能很多生活在南方的朋友都不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其实很好理解,就是雪下得特别大,积在小院门前,连门都打不开。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朋友可能会质疑我们在东北农村是怎么生活的。在通常的环境下,我们吃什么样食物?其实总的来说,今年是一个比较温暖的冬天。下雪比以前少得多。在这个季节,我们通常吃猪肉炖粉条、鸡肉炖蘑菇、锅包肉、地方美食、大扒皮,既满足了味道,又安慰了我们的心。
农村人最喜欢做的第四件事是在家上网。现在网络发达,几乎家家都有宽带。很多农村人选择花时间上网,媳妇和女人在网上购物,孩子和男孩子在网上玩游戏。东北农村人冬天最不爱做的事就是让女人经常半夜回家东北农村人冬天第五喜欢的事就是打麻将。这种娱乐很受女性欢迎。坐在热炕上,整天坐着不换地,换座位也是因为运气不好。四个人在玩,旁边有很多看客。女人经常玩这个游戏到半夜。
㈤ 东北人爱“猫冬”,那么冬天一般都猫在家里干嘛呢
东北的冬天冰天雪地,地表两米厚的土地都冻的很坚硬,农业活动完全停止。而且东北的冬天下午四点多就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早上七点多钟天还没见亮呢。
在过去不发达的时候,冬天基本没有什么活动。本身外边的气温就很低,所以没什么事都不出远门,都猫在家里,所以叫猫冬。顶多是左邻右舍走动走动,聊聊天,喝喝酒。
靠着林区的东北人,冬天主要活动就是进山打猎,整点狍子,梅花鹿,山鸡,野兔,野猪,狗熊啥的。或者进山砍伐木材(冬天的木材干燥适合砍伐,靠着冰雪,木材也方便运输)。靠近江河的,就把冰封的江面凿开打鱼。平原草原地带的人就整理农具,用秋天收获的秸秆喂养牲畜鸡鸭,但是由于受冬季取暖困难的影响,养殖的牲畜鸡鸭数量不会很多,仅仅够基本生活。
由于东北过去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向来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顺口溜。所以这里人虽然生存环境恶劣,但是从来不缺吃的。
所以,冬天东北人也就没什么事做,正好利用冬天好好休息,走走亲戚,拉拉家常,吃吃喝喝,听听二人转。
现在的东北人没有猫冬一说了,冬天可以外出打工,甚至冬天也可以在家扣大棚种植蔬菜,大量饲养鸡鸭鹅牛羊,或者进行大范围冬捕,城市里就更加没有猫冬的说法了。
时代不同了,东北人猫冬的概念也不一样了。三四十年前的时候和现在的东北人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东北的冬天冰天雪地,大烟泡的日子是最难熬的,就气候而言是差不了多少的,相差最多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冬天的东北人,家里都升了炉子或者烧着火炕,这样才能抵御严寒,有的老人还围着火盆。男人有时候出去打牌,到冬天可以上冻的时候,有很多人家杀年猪,熟识的交好的人家相互走动吃杀猪菜,十分热闹。女人多在家里做鞋或者打麻绳,做活之余也有时候几家人凑到一起打扑克。
有了电视以后,女人都是凑到一起看电视。
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的东北人,一部分玩手机 游戏 ,大部分都玩麻将,对,玩麻将,无论男女,无论农村城市,只是筹码不同,有的玩得大,有的玩得小。农村里都在家里玩,也抽水挣钱;城市里玩麻将的都去所谓的棋牌室,都用麻将机,手动麻将几乎没有了。婆婆家小区楼下有三个麻将馆,冬天都是人满为患!
酸菜炖粉条,老白干,热炕头。唠嗑,喝酒。
粘豆包,包谷碴子粥,大火炉。围坐,谈笑。
羊皮袄,毛毡鞋,小鸡炖蘑菇。二人,抬杠。
打麻将,做鞋,做衣服,绣十字绣,所谓的猫冬就是外面太冷了,在家里做些需要的活,互相在一起聊聊天,做点事
串门嗑瓜子,吐地上不扫,谁家地上的瓜子皮厚谁家的人缘就好,因为冷屋子的地面矮下去一大截,不通风不通气的抽烟嗑瓜子喝大酒,现在也许不这样了。
猫冬是过去的事了,那时候东北的冬天比现在冷得多,我小时候,冬天零下三十七八度的时间得有三个月,现在达到那样温度基本上很少了,做个直观的比较吧,那时候人出门不戴着狗皮帽子,棉乌拉不敢出门,就那样还总有冻坏手脚和耳朵的,现在的人哪还有戴棉帽子的了,很多年轻人棉衣棉裤都不用穿了,冬天的鹅毛大雪不断,淹没过膝盖很正常,一层压着一层,整个世界都是白的了,现在下那点雪,连地面都盖不住。过去农村就地里那点活,一到数九寒天就不出工了,大家都在家眯着,天天串门子,所以过去农村男人打牌赌博,女人们在一块聊着家长里短,一直出了正月才算猫过了冬
我小的时候,在东北老家是名副其实的猫冬。那时候很少数人家有电视,记得村里有个外出打工的回家,带了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全村人都去看个新鲜,晚上根本挤不进去,索性就不去了。
东北的冬天很长,寒假也比别的地方长。放寒假了,小孩子们就盼着家里杀年猪或者亲朋好友家里杀年猪,那样就能去吃杀猪菜了。
东北的杀猪菜是很有名的,杀猪的人家总是请有经验的屠夫杀猪,那样能灌好猪血肠,也就能做好杀猪菜了。杀猪菜一上桌,请来的亲朋好友一般都上桌,好客的人家请的人多,有的甚至能吃掉一半的猪肉。当然这猪肉也不是白吃的,吃肉的人家都得回请,所以杀年猪,吃猪肉就成了东北人冬天的一种习惯。
猪肉炖血肠和酸菜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灌血肠可是一个技术活,所以村里有灌血肠技术的人冬天忙得很。那时候的猪肉肥肉多的贵,瘦肉便宜,主要是那时候的农村条件不好,油腥少,一般人家都买肥猪肉来炼油。
妇女和大姑娘一般都在做活,比如纳鞋底,做鞋帮,做一双手工鞋是需要费一些功夫的。订了婚的农村女子正月里都会去给未来公婆家送几双鞋子,这是习惯。当然,做鞋之前要打麻绳,很费时间,一般人家都靠这个打发时间。
那时候没有什么零食,但是每家基本上都有瓜子,家家基本上都在小园里的四周种些向日葵 ,留着猫冬的时候当零嘴或者待客。
腊月里的时候,开始淘米做粘豆包,这个事全家齐上阵,小孩子挑豆子用来烀豆子做豆馅,有的人家用大花豆,有的人家用赤小豆。包豆包用的都是自己家种的糜子磨出来的大黄米,也有人家用的是粘高粱米。粘米面需要用那时候特定的大陶瓷盆子发面,之后全家动手包豆包,很多人家都是换工作。
寒冬腊月,家里的男人们会到大一点的河里打冰窟窿,下网打鱼,那时候的农作物没有用农药,只要是大一点的水泡或者小河,里面肯定有鱼。
过年的前两天,家里会蒸一些馒头冻起来留着正月里待客吃,小孩子们会偷着溜到仓房里,到大缸里面偷着找冻馒头啃,有时候会把冻豆包埋到火盆里,烧出来的豆包别有一番风味。我已经多少年没有吃过了。
现在的我已经离开了东北老家,但是也经常回去。看到的景象完全不一样了:小孩子们看动画片,大人们玩手机或者打麻将。基本上农村里都是。
东北人冬天,也是上班的上班 上学的上学 开店的开店 摆摊的摆摊 农民冬天不能种地了 也有一大部分人会找活儿干的 不是整天猫在家里的
那都是以前了,冬天特别冷,不想出门,都想在家里烧炉子,在炕上坐着暖和,现在都有暖气了,也没以前那样冷了。
我家的猫在室温23度的房间里,在洒满冬日里暖暖阳光的窗前,入神的看着呼啸的北风“这是神马东东”?很有耐力看了很长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