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副栉龙是生活在哪个时期的

副栉龙是生活在哪个时期的

发布时间:2023-03-15 16:06:17

⑴ 鸭嘴龙和副栉龙有什么区别

一、分布区域不同

1、鸭嘴龙:分布于北美、北极、中国。

2、副栉龙:分布于副栉龙的化石发现于亚伯达省、新墨西哥州、犹他州。

二、形态特征不同

1、鸭嘴龙:它们的腿部有三根趾头,后腿长而有力,前腿则较小且无力。鸭嘴龙许多种类的最大特征就是头上密布的冠饰。鸭嘴龙的吻部由于前上颌骨和前齿骨的延伸和横向扩展,构成了宽阔的鸭状吻端,故名。

2、副栉龙:它们的前肢比其它鸭嘴龙科恐龙的前肢短,并拥有短而宽的肩胛骨。而股骨结实,沃克氏副栉龙模式标本的股骨长达103公分。副烂仿栉龙上臂与骨盆都很粗壮。

三、生活习性不同

1、鸭嘴龙:虽然它可能四足而行,大部份古生物学家相信所有的鸭嘴龙是以二足行走,使身体保持平行姿态,而尾部向后保持平衡。没有人再相信鸭嘴龙在水中生存,虽然有可能躲避霸王龙的攻击,但它偶尔快速的游行逃脱。鸭嘴龙体岩耐型较爱德蒙脱龙稍小。鸭嘴龙主要以柔软植物、藻类或软体动物为食。

2、副栉龙:副栉龙的前肢十分健壮,既可以在行走的时候用来支撑身体,又可以用来游泳和涉水。它们以植物为食,在进食的过程中,副栉龙会利用非常敏锐的感觉保持的警惕性,一旦发现敌害靠近,它们就会迅速地逃离。

副栉龙灰暗的皮肤也是躲避肉饥枣纤食性恐龙袭击的有效工具。当它们置身于暗夜或丛林中,就像变色龙一样,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很难被掠食者发现。

⑵ 副栉龙体福有几个孙子重孙长有几吨

副栉龙又名副龙栉龙,体长10米左右,体重约2.5吨,相当于8只老虎的重穗银举量,发现地点在美国,加拿大,生活时期在白垩纪晚期。
副栉龙是恐龙里最特殊的一只恐龙,他头上长有鞋靶子一样的头冠,猜碧属于鸭嘴龙科,能奏出世界最洪亮的声音,副栉龙是体型巨大的食草性恐龙,他搏卜最奇怪的头冠就有1米长,但是他的头冠里面是空心的,不能用于战斗,那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呢?首先副栉龙的头冠里有很多的管道,而且与鼻腔相连,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共鸣腔,当有气流通过时,可以发出类似长笛的声音。

⑶ 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恐龙分为几大类分别是那几大类

恐龙与龙不同,参见龙 (消歧义)
恐龙,是对一些史前爬行动物的统称。最早出现于大约2亿1千万年以前,生活于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存在了1亿5千万年。在大约六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几乎所有种类的恐龙都灭绝了,但是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鸟类与某种恐龙有血缘关系。

恐龙(Dinosauria)这名字最早为英国科学家缓腊理乍得·欧文(Richard Owen)在1842年提出。它由希腊词汇deinos(意为“恐怖的”或“极其巨大的”)和sauros(意为“蜥蜴”)组成。恐龙一词为日本翻译,后为中国引用。

恐龙的体型差异很大。已知最小的恐龙只有鸡那么大(鼠龙(Mussaurus),其幼体仅有20公分),但大多数都体型巨大。最大的是蜥脚类恐龙(戈弊模壁卡拉麦里龙(Klamelisaurus gobiensis),体长超过30公尺,高10公尺),为曾经存在过的最大的陆生生物,在所有生物中,仅次于鲸。

许多其他种类的爬行生物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某些种类同样体型巨大,外形奇异,但它们不是恐龙。见蛇颈龙。

恐龙消失于六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Cretaceous-Tertiary extinction event)。通常的解释是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灭绝(最早为Walter Alvarez提出)。但这一理论尚有争议。

[编辑]
恐龙分类
恐龙分为两大类:蜥臀目和鸟臀目,以骨盆结构区分。

蜥臀目
兽脚亚目
角鼻龙科(腔骨龙、原美颌龙、双脊龙、阿贝力龙)
棘龙科(棘龙)
异特龙科(异特龙)
虚骨龙类
暴龙科(霸王龙、阿尔伯脱龙)
似鸟龙科(似鸟龙、似鸵龙)
偷蛋龙科(偷蛋龙)
镰刀龙科(镰刀龙、慢龙)
伤齿龙科(伤齿龙)
驰龙科(恐爪龙、迅猛龙)
蜥脚形亚目
板龙科(板龙)
蜥脚类
梁龙科(迷惑龙、梁龙、马门溪龙)
腕龙科(腕龙)
巨龙科(巨龙、萨尔塔龙)
鸟臀目
覆盾甲龙类
剑龙亚目(剑龙)
甲龙亚目(甲龙、头骨龙、结节龙)
角足龙类
鸟脚亚目(鸭嘴龙、副栉龙、扰卜滑棱齿龙、禽龙)
肿头龙亚目(肿头龙)
角龙亚目(鹦鹉嘴龙、原角龙、三角龙)

⑷ 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

恐龙属于爬皮销行类动物! 早燃枣游期爬行动物出现在石炭纪,岩肆发展到二叠纪,三叠纪,最为昌盛的时期(出现恐龙)是侏罗纪, 后来到白垩纪剧烈减少!!!所以恐是侏罗纪是特征之一!!!
采纳哦

⑸ 恐龙时代有什么恐龙

分类其在在生物学上被列为一个总目。 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要比其他各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蜥臀目(Saurischia)、 鸟臀目(Ornithischia)。 二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腰带结构: 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十分难看。 鸟臀目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下方,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区别。) 蜥臀目分为蜥脚类(Sauropoda)和兽脚类(Theropoda)。 蜥脚类又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类。 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是一类杂食--素食性的中等体型的恐龙,例如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种巨型恐龙--------板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安琪龙。 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蜥脚亚目的着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的马门溪龙,世界上已知体形最大的动物-----地震龙或易碎双腔龙等。 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它们都是肉食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霸王龙是着名代表,其余如异特龙,南方巨兽龙等也颇具名气。 鸟臀目分为5大类:鸟脚类(Ornthopoda)、剑龙类(Stegosauria)、甲龙类(Ankylosauria),角龙类(Ceratopsia)和肿头龙类(Pachycephalosauria)。 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它们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如:鸭嘴龙、禽龙等。 剑龙类,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或多对,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其代表有被认为居住在平原上的剑龙,被发现于坦桑尼亚的肯龙。 甲龙类的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早期。例如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海拉尔龙,生活在英国的多刺甲龙。 角龙类,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即属角龙类的祖先类型。其中有与霸王龙齐名的三角龙,温顺的食草动物原角龙等等。 肿头龙类主要特点是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主要生活在白垩纪。 不论是蜥臀目还是鸟臀目,它们的腰带在肠骨、坐骨、耻骨之间留下了一个小孔,这个孔在其它各目的爬行动物中是没有的。正是这个孔表明,与所有其它各目的爬行动物相比,被称为恐龙的这两个目的动物之间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

⑹ 我要各种恐龙的名字

1,腕龙

腕龙是蜥脚下目的一属恐龙,生活于晚侏罗纪,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腊漏告答文的“βραχιων”(前臂)及“σαυρος”(蜥蜴)结合而来友昌,因它的前肢比起后肢大很多。腕龙是曾经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动物之一,亦是所有最有名的恐龙之一。

2,异特龙

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中型的二足、肉食性恐龙,身长8.5米,最大9.7米,体重1.5~3吨最重3.6吨。它们生存于晚侏罗纪,约1亿5500万年前到1亿3500万年前。

3,鲨齿龙

鲨齿龙又名望齿龙,名字含义是“像噬人鲨的蜥蜴,属于兽脚亚目鲨齿龙科,生活于10000万到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期到白垩纪晚期。

4,巨齿龙

巨齿龙是最早被命名的恐龙,但生活的时期却是在侏罗纪。早在1677年,就有一位英国牧师对它的零星骨骼进行了描述,可惜那位牧师并不知道何返慧种动物会有如此之大的骨骼,便把它说成是“巨人”的遗骨。

直到1823年又发现了同一动物的颌骨及牙齿,才由英国地质古生物学家威廉姆·巴克兰对它作了科学的记述,命名为“巨齿龙”。

5,霸王龙

霸王龙即雷克斯龙(Tyrannosaurus Rex),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⑺ 白垩纪早期,哪些恐龙生活在美国犹他州

圆顶龙,雷龙,角鼻龙,腕龙,剑龙,异特龙,以上肯定是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早期美国犹他州的恐龙;
第一次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只是列举一些除三叠纪以外生活在美国的恐龙;
更正几点:1.超级龙又名超龙,学名Supersaurus,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美国科罗拉多州;
2.小鸟龙,学名Orhitholestes,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美国怀俄明州;
3.似棘龙又名副栉龙又名副龙栉龙,学名Parasaurolophus,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新墨西哥州、犹他州;
4.阿普吐龙的确又叫雷龙,是我笔误,我想说的是阿拉莫龙;
5.迅猛龙又名伶盗龙,生活在蒙古and北美洲(不只是在亚洲);
6.霸王龙狭义上是指霸王龙Rex,但是广义指的是霸王龙科,这一科恐龙活跃于白垩纪中晚期的北美大陆;
7.重爪龙的化石发现于英国,不是北美;
8.恐爪龙的化石发现于美国蒙大拿州,怀俄明州和俄克拉荷马州,犹他州暂未发现。
我也是个恐龙迷,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有机会一起探讨探讨恐龙的话题,书,电影或者相关网站,互相分享一下,回答不为得分,只是想交些志趣相同的朋友。

⑻ 世界上有几种恐龙

至2003年)

早白垩世---Early Cretaceous-

始盗龙(Eoraptor)

美丽龙(Klamelisaurus)

异特龙(Allosaurus)

西风龙(Zephyrosaurus)

棱齿龙(Hypsilophodon)

禽龙(Iguanodon)

穆塔布拉龙(Muttaburrasaurus)

无畏龙(Ouranosaurus)

马鬃龙(Equijubus)

高吻龙(Altirhinus)

南阳龙(Nanyangosaurus)

沉龙(Lursaurus)

康纳龙(Kangnasaurus)

荒漠龙(Valdosaurus)

福井龙(Fukuisaurus)

锦州龙(Jinzhousaurus)

腱龙(Tenontosaurus)

原巴克龙(Probactrosaurus)

雷利诺龙(Leaellynasaura)

阿特拉斯科普柯龙(Atlascopcosaurus)

丝路龙(Siluosaurus)

快达龙(Qantassaurus)

闪电兽龙(Fulgurotherium)

热河龙(Jeholosaurus)

孔椎龙(Thecospondylus)

宣化龙(Xuanhuasaurus)

狭盘龙(Stenopelix)

祖尼角龙(Zuniceratops)

古角龙(Archaeoceratops)

朝阳龙(Chaoyangsaurus)

辽宁角龙(Liaoceratops)

红山龙(Hongshanosaurus)

乌尔禾龙(Wuerhosaurus)

胜山龙(Katsuyamakensaurus)

查干诺尔龙(Nurosaurus)

约巴龙(Jobaria)

极龙(Ultrasaurus)

亚洲龙(Asiatosaurus)

奥古斯丁龙(Agustinia)

蒙古龙(Mongolosaurus)

尼日尔爾尔龙(Nigersaurus)

伊斯的利亚龙(Histriasaurus)

雷尤守龙(Rayososaurus)

雷巴齐斯龙(Rebbachisaurus)

利迈河龙(Limaysaurus)

阿马加龙(Amargasaurus)

亚马逊龙(Amazonsaurus)

釜庆龙(Pukyongosaurus)

江山龙(Jiangshanosaurus)

软骨龙(Chondrosteosaurus)

阿拉果龙(Aragosaurus)

畸形龙(Pelorosaurus)

澳洲南方龙(Austrosaurus)

鸟面龙(Ornithopsis)

毒瘾龙(Venenosaurus)

星牙龙(Astrodon)

优腔龙(Eucamerotus)

侧空龙(Pleurocoelus)

索诺拉龙(Sonorasaurus)

波塞东龙(Sauroposeidon)

雪松龙(Cedarosaurus)

高龙(Aepisaurus)

阿尔哥龙(Algoasaurus)

齐碎龙(Clasmodosaurus)

朱特龙(Iuticosaurus)

丘布特龙(Chubutisaurus)

大尾龙(Macrurosaurus)剑龙

华阳龙(Huayangsaurs)

沱江龙(Tuojiangosaurus)

甲龙类恐龙(The Ankylosaurus class dinosaur)

棱背龙(Scelidosaurus)

林龙(Hylaeosaurus)

棘甲龙(Acanthopholis)

加斯顿龙(Gastonia)

顶盾龙(Stegopelta)

轮状龙(Tyreophorus)

雕齿甲龙(Glyptodontopelta)

装甲龙(Hoplitosaurus)

多刺甲龙(Polacanthus)

重装甲龙(Sauroplites)

戈壁龙(Gobisaurus)

沙漠龙(Shamosaurus)

敏迷龙(Minmi)

天池龙(Tianchisaurus)

雪松甲龙(Cedarpelta)

甲龙(Ankylosaurus)

黑山龙(Heishansaurus)

北山龙(Peishansaurus)

孔牙龙(Priconodon)

纤龙(Rhadinosaurus)

剑节龙(Stegosaurides)

古伊犁龙(Palaeoscincus)

爪爪龙(Pawpawsaurus)

窃肉龙(Sarcolestes)

弃械龙(Anoplosaurus)

结节龙类群(Odosaurids)

结节龙(Nodosaurus)

海拉尔龙( Hylaeosaurus)

厚甲龙(Struthiosaurus)

尼奥布拉拉龙(Niobrarasaurus)

德克萨斯龙(Texasetes)

活堡龙(Animantarx)

埃德蒙顿甲龙(Edmontonia)

林木龙(Silvisaurus)

胄甲龙(Panoplosaurus)

楯甲龙(Sauropelta)

白山龙(Tsagantegia)

马里龙(Maleevus)

山西龙(Shanxia)

蓝尾龙(Talarurus)

徐龙(Syrmosaurus)

安吐龙(Amtosaurus)

结节头龙(Nodocephalosaurus)

钉背龙(Polacanthus)

多智龙(Tarchia)

美甲龙(Saichania)

包头龙(Euoplocephalus)

绘龙(Pinacosaurus)

克氏龙(Crichtonsaurus)

角龙类恐龙(Ceratopsian Dinosaurs)

糙牙龙(Trachodon)

图兰角龙(Turanoceratops)

纤角龙(Leptoceratops)

倾角龙(Prenoceratops)

小角龙(Microceratops)

雅角龙(Graciliceratops)

安德萨角龙(Udanoceratops)

贝恩角龙(Bainoceratops)

湖角龙(Kulceratops)

角龙(Ceratops)

开角龙(Chasmosaurus)

大师龙(Polyonax)

陋龙(Ugrosaurus)

五角龙(Pentaceratops)

准角龙(Anchiceratops)

无鼻角龙(Arrhinoceratops)

暴龙(Rex)

牛角龙(Torosaurus)

双角龙(Diceratops)

三角龙(Triceratops)

厚鼻龙(Pachyrhinosaurus)

河神龙(Achelousaurus)

独角龙(Monoclonius)

短角龙(Brachyceratops)

野牛龙(Einiosaurus)

戟龙(Styracosaurus)

爱氏角龙(Avaceratops)

奇迹龙(Agathaumas)

劣牙龙(Dysganus)

无鼻角龙(Arrhinoceratops)

弱角龙(Bagaceratops)

喇嘛角龙(Lamaceratops)

扁角龙(Platyceratops)

矮脚角龙(Breviceratops)

原角龙(Protoceratops)

巨嘴龙(Magnirostris)

越前龙(Echizensaurus)

蒙大拿角龙(Montanoceratops)

反正就是超多

望采纳,谢谢!

⑼ 副栉龙是什么意思

副栉龙读音:fù zhì lóng。

副栉龙(属名:Parasaurolophus),又名副龙栉龙、似栉龙、拟栉龙、似棘龙、拟棘龙,意为“几乎有冠饰的蜥蜴”,是鸭嘴龙科的一属,生存于晚白垩纪的北美洲,约7,600万年到7,300万年前。

已有三个被承认种:模式种沃克氏副栉龙(P. walkeri)、P. tubicen、以及短冠饰的P. cyrtocristatus。副栉龙的化石发现于亚伯达省、新墨西哥州、犹他州。副栉龙是态激种草食性恐龙,可以二足或四足方式行走。

副栉龙是一种鸟脚类恐龙。它们生活在白垩纪的晚期,是鸭嘴龙类恐龙的典型代表。副栉龙最为显着的特征是其头上延伸出来的头冠,这个头冠呈棒状,比其他有头冠的恐龙的要长。

对于副栉龙头冠的作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这个头冠应该是它的发声器,可以用来报警或求救。不过这个发声器会因为年龄、性别的不同而不同。



副栉龙的前肢十分健壮,既可以在行则唤走的时候用来支撑身体,又可以用来游泳和涉水。它们以植物为食,在进食的过程中,副栉龙会利用非常敏锐的感觉保持的警惕性,一旦发现敌害孙闭凯靠近,它们就会迅速地逃离。副栉龙灰暗的皮肤也是躲避肉食性恐龙袭击的有效工具。

当它们置身于暗夜或丛林中,就像变色龙一样,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很难被掠食者发现。

⑽ 盔龙和副栉龙那个历害

盔龙更厉害慎困
盔龙(学名Corythosaurus),又名冠龙、鸡冠龙、盔头龙或盔首龙,意为“头盔蜥蜴”,是鸭嘴龙科赖氏龙亚科下的一属,生活于上白垩纪的北美洲,约7500万年前。
在距今约7700万年到757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在北美洲生活着一类大型恐龙——盔龙。盔龙长着像鸭子一样的脸,在头顶上有一个高高的盔状突起,并因此得名。盔龙性情温和,且没棘剌、利爪等防御装备,这使它们只能靠敏锐发达的宽拿念视觉和听觉器官去预防捕食者的袭击。青年盔龙或雌性盔控的头冠相较于威年雄性的头冠小,因为只有威年雄性盔敏亏芯的头冠才完全长成。

阅读全文

与副栉龙是生活在哪个时期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8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