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扶贫之夜如何融入群众生活

扶贫之夜如何融入群众生活

发布时间:2023-03-18 02:23:22

Ⅰ 扶贫攻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活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

扶贫攻坚对我乎顷们的日常生活和生活环境产生的影响:

1、扶贫攻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数亿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超越贫困线,也不单纯是一个个扶贫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一栋栋搬迁楼房的拔地而起,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是难以计数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组织财富。

2、扶贫攻坚留下了一套高效管用的贫困治理体系。推动农村工作体系和政策措施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机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脱贫攻坚探索形成的党对扶贫工作的全面领导体制,行业协调、区域协作、社会力量协力参与、贫困群众协商共建的工作格局等,均可以直接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

3、扶贫攻坚留下了一种永不消逝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这一伟大精神是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制度优势,全社会聚力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陵顷握中凝聚成的宝贵财富。

(1)扶贫之夜如何融入群众生活扩展阅读:

中国精准扶贫强调“智”“志”双扶,激发出贫困户脱贫攻坚的内生力量,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发生的返贫现象。

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也是中国脱贫攻坚事业能够取得长期稳定成效尺庆的重要原因。

Ⅱ 请回答旅游促进扶贫主要有五种方式

旅游促进扶贫主要有以下5种方式:

1、旅游规划向扶贫倾斜。

在实际旅游扶贫中,很多地区在编制乡村旅游规划时,都有着重向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等方向倾斜。并且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帮扶途径、支持措施和收益安排做出详细计划。

2、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本设施。

乡村旅游扶贫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是花了大力气去执行的。比如乡村道路、水电网、农田灌溉设施、农产品物流设施、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3、乡村旅游与地方文化产业的融合。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产品的有效载体,是乡村旅游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举足轻重,已成为继交通、住宿、餐饮之后的拉动旅游业的重要作用。

4、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的融合。

乡村旅游可以和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帮助农民向职业农民和服务业转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也要用现代的理念传承和保护乡土风情,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将民族村寨、古村古镇的有效保护与科学利用统一起来,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村镇。

5、乡村旅游与传统农业的融合。

将传统农业中的农业生产活动融入到乡村旅游中,比如灌溉、收割、采摘等农事活动,让游客体验农业劳作,充分融入到乡村生活中。

景区带动型扶贫:

主要是利用周边优势景区带动贫困地区发展。贫困地区借助周边已经发展成熟、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景区,与其联合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地区脱贫。

重点利用重点景区辐射效应,通过吸纳剩余劳动力、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旅游接待等方式,促进景区周边贫困村脱贫致富。坚持以民宿发展为引领,组织开展“民宿走进”活动,搭建增收脱贫新平台。

依托优美山水资源,注重推动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拉动游客增长,力促群众增收。

Ⅲ 扶贫帮困工作总结

扶贫帮困工作总结3篇

导读: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下面是我整理的扶贫帮困工作总结3篇,欢迎阅读!

扶贫帮困工作总结篇一:

**公司工会成立以来,在上级工会组织和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大力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了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维护了队伍稳定,促进了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现就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公司自20XX年8月份在**号召下率先成立二级单位工会组织后,即把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作为弘扬企业“三色”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落实“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惠及职工”理念的重要手段和职工维权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公司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工会充分履行基本职能,切实当好特困职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满腔热忱地为困难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始终把解决好困难职工生产生活问题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

制定了**公司工会《工会工作规则》把“做好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工作,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列入十项工会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制定了《职工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工作制度》,成立了“生活福利委员会”,负责帮扶工作的组织开展。成立了公司工会、管理各单位工会、基层企

业分会的三级帮扶体系,把集中性的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和日常解忧难、办实事有机结合起来,将扶贫帮困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党组织和企业分忧,为职工群众解难。

二、精心筹备,及时帮扶

**在**的各企业多年来发展较为平稳,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在当地并不属于低收入,但仍有个别职工家庭因突发事件、患上重病等导致生活困难,多个企业出现了困难职工。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难处,我们建立了困难职工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动态变化情况,把符合条件的职工及时纳入帮扶救助范围,做到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

一是公司工会和管理各单位工会每年对困难职工家庭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建立和完善了困难职工档案,做到“六知一定”,即“知家庭住址、知生活状况、知致困原因、知患病情况、知低保情况、知子女就学情况”,及时“定救助措施”。各级工会组织针对掌握的困难职工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使帮扶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是提供资金保障,从各级工会经费、行政经费、职工互助基金、职工捐款等多种渠道筹集帮扶资金,及时向困难职工发放,以缓解他们的燃眉之急。20XX年,公司及管理各单位共筹集万元,用于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开展了送温暖活动慰问人次,进行困难职工岗位培训人次,法律援助人次。

通过社保系统专门筹集万元,对名患有重病的职工进行了救助。

三是扩展帮扶形式,除对困难职工进行经济上的帮助以外,我们还采取了各级领导关心慰问、重大节日重点走访、工会上门服务、部门及时进行谈心交流了解掌握情况、职工互帮互助等多种形式,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工会和同事之间的温暖。

三、扎实开展,成效显着

通过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使广大职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解决了职工的实际困难,为企业营造了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活动的开展也激发了职工的爱心,在玉树地震之后,公司系统为灾区捐款万元,在**省慈善总会开展的“慈心一日捐”活动中,公司职工捐款万元,受到各级政府的表扬。

四、完善机制,深入推进

虽然在帮扶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但距上级要求和先进单位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帮扶力度不够,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后要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提高认识,把帮扶工作纳入企业的整体工作之中,继续争取政府、企业、工会组织等各方支持,合理利用

社会保险等有效形式,集成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帮扶工作深入开展。

二是建立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健全有关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水平和帮扶效率。如采取帮扶工作回访机制,及时了解情况,进行深度帮扶;采取受助人签名方式,确保帮扶资金足额到位;对困难职工档案采取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名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之处。

三是建立帮扶资金筹措机制。在现有的企业拨款、会费投入、职工捐助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政府、上级工会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比如**省“慈心一日捐”活动新规定捐款企业可以申请返还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本单位的帮扶工作,我们要早日申请,为困难职工落实帮扶资金。

总之,我们将继续健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机制,把集中性的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和日常解忧难、办实事有机结合起来,将扶贫帮困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党组织和企业分忧,为职工群众解难,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篇二:扶贫帮困工作总结

学校按照师市教委、总场扶贫帮困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开展多种帮困活动,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教务处、财务处、各班主任具体落实,广大老师积极响应学校“每名教师进两家,温暖 送进每一户”号召,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通过第一阶段摸底工作我校确定马晓宇10名学生扶贫帮困教育金发放对象,在为贫困学生送校服,为贫困学生送学习用具,为民族学生送学习用具,看望贫困教师,为总场季节工送衣物等亲自送到贫困学生手中。每到一处,他们都要同家长促膝交谈,询问他们对学校还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学校还组织全体师生在班级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切实斑竹贫困学生。

三、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各方努力,是是郊区大队交警帮助贫困学生,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班级也各自负担相应人数的贫困生,为他们勤奋学习解

除后顾之忧。另外学校还千方百计联系社会人士为贫困同学献爱心,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 。

扶贫帮困工作总结篇三:

学校党支部、校长室按照调武陟县教育局的扶贫帮困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开展多种帮困活动,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师积极响应

为了切实抓好扶贫帮困工作,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荆所荣校长任组长,王习庚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工会、各班主任、广大教师积极响应。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制定帮困措施,扎实推进帮困工作

我校根据调武陟县教育局扶贫帮困工作安排,认真学习了文件并根据文件精神制定了《学习有困难学生帮困措施》和《学习有困难学生帮困计划》。根据措施和计划做好宣传和布置工作,在教师例会、班主任工作会等各种会议上做好动员,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争当扶贫帮困的积极分子,共同搞好扶贫帮困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三、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

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通过第一阶段摸底工作我校确定本部千刘发等9名同学为20XX年度扶贫帮困结对对象,由校长、副校长、各处室负责人等一一结对。平时经常与这些学生谈心,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努力学习,争取有更出色的成绩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

四、延伸帮困意义,形成帮困“人文化”

组织了多次扶贫帮困活动后,学校发现全体师生的热情很高,出手大方,这为我校的“人文帮困文化”——学校另一种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契机。我校提出了“人文帮困”的理念,要进一步发挥帮困的育人作用,除了物质帮困,还更需要人文帮困,以及整个帮困活动的人文化。这是帮助贫困学生在物质帮助之外的另一层次需求,包括如何克服贫困家境带来的自卑心理、如何更快融入集体生活环境、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对贫困学生这些需求的满足,有时比提供物质帮困更重要,因为物质帮困只能解决生存的问题,而人文帮困,则关系到贫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此,在20XX年学校成立了“心灵驿站”,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这些学生作心灵沟通,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树立信心、确立自己的崇高理想。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

Ⅳ 如何激发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如何改变脱贫攻坚的"干部帮着干,农户一边看"
虽然2020年此仔全部脱贫目标已定,扶贫也不能成了“干部干、群众看”的独角戏,可以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等竞争性政策设计,让那些习惯于“等钱要物,躺倒不干”的贫困户站起来、干起来。
最近和一个贫困村第一书记聊天,他感叹基层扶贫工作不好做,其中最让人挠头的是,现在一些贫困户等靠要还比较严重,甚至有贫困户向结对帮扶干部吐“真言”:好好帮我干,我不脱贫你脱不了钩,还拖你进步的后腿。那种“被绑架”的感觉让帮扶干部很郁闷……
这个第一书记说的“干部干、群众看”的“扶贫独角戏”现象确实存在。究其原因,既有贫困户思想问题,也有帮扶方法的问题。不可否认,现在的贫困户中确实有些好吃懒做、“等着扶、躺着要”的,这也是他们至今仍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也毋庸讳言,出于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不称职就召回等压力,为了尽快让结对贫困户脱贫,一些帮扶干部过多“代劳”,贫困群众反倒一边站着看。
如何改变当前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干部帮着干,农户一边看”现象?
对症下药,首先当然是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扶贫先扶精气神。长期的贫困,很容易消磨人的斗志,让人逐步失去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一些地方长期的输血式扶贫也让一些贫困群众患上了等靠要的路径依赖,但大多数贫困群众还是愿意借助帮扶,通过辛勤努力过上好日子的。脱贫攻坚,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驱除心中的“拦路虎”。实际工作中,除了宣传教育,还可以组织贫困群众现场参观成功脱贫的典岩闹型,特别是身边的成功案例。通过眼见为实的参观学习,增强脱贫信心。
完善政策设计,激励贫困群众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干起来。相关制度设计上,不能让辛勤劳动的过得不如好吃懒做的,同时要向贫困群众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政策支持勤劳致富,兜底保障只保基本生活。完善相关扶贫政策,不能掉入“蹲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福利陷阱。除了普惠性的,不少政策支持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性机制,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的政策安排,更有力地调动贫困群众的脱贫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那些习惯于“等钱要物,躺倒不干”的贫困户站起来、干起来。
其次,帮扶工作具体方法要改进,让帮扶双方成为脱贫共同体。以产业扶贫为例。在选择扶贫产业时,尽量别选择太“高精尖”的、多数贫困群粗扒罩众经过培训都很难掌握的项目,这样容易导致他们“知难而退”或“站在一边看”。要尽量引导贫困群众选择本地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特色产业,通过提供扶贫贷款、技术指导,推行农业保险等政策措施,降低产业门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从而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脱贫成功率。产业扶贫不要发钱发物,尽量让贫困户分担点成本,数额可以不大,但掏了钱,贫困户才会更上心。帮扶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户才是脱贫的“主角”。
最后,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要强化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的导向。完善当前的扶贫考核机制,改变收入指标“一家独大”的状况,把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帮扶干部不是急功近利、越俎代庖,而是更注重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技术、带着跑销路提高市场拓展能力等方式,逐步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从而实现更稳定、更有质量的脱贫。

Ⅳ 扶贫攻坚战怎么打结合实际走准脱贫路径

扶贫开发的成败在于精准,精准脱贫关系到2016年能不能全面“摘帽”,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洱源县把脱贫攻坚摆在经济社发展的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围绕“准”字下功夫,在思想上、政策上、行动上更加精细、更加务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切实提高脱贫工作的精准、全面、实在、超常桐亏规。
实施七个“精准”:1、扶贫对象精准。始终坚持“找出最穷人”“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组织了三轮“回头看”工作,由驻村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到地到户仔细核实农户住房、收入、教育、健康等基本情况,严格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和“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抓实“回头看”工作,做到建档立卡户精准识别、精准认定、精准退出,群众认可,并一户一档建立档案。通过三轮“回头看”,全县建档立卡户4290户15002人,低保户与建档立卡户“两户合一”的有1877户5782人,占建档立卡总户数4290户的43.75%,圆旅占建档立卡总人口15002人的38.54%。切实做到“把最贫困的群众找出来,用最好的政策扶持他”,实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目标。
2、产业发展精准。按照实事求是、因户施策、宜养则养、宜种则种的原则,给予每户建档立卡户不低于3000元的产业扶持补助,通过劳务合作、资金入股、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形式与贫困户建立产业发展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建档立卡户全覆盖。产业发展始终紧紧扭住建档立卡户参与这个关键,以“公司+基地+贫困户+党支部+科技+金融扶持”的模式来拉动贫困户发展种植业,以“打耳标、拍照片”等形式确认,再兑现扶持资金的方式发展养殖业。同时,采用“涉农企业带、龙头企业带、农业合作社带、农业庄园带”的方式进一步抓实产业扶贫,充分发挥好蝶泉乳业、洱宝实业、锦洋生物、品宏农特产品、佳潓公司、云生中草药材种植、志杰蔬菜种植和海源生猪养殖等企业技术和市场优势,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跨越。目前,发放产业扶持补助7515户(其中建档立卡户5759户)4116.52万元,种植山嵛菜、附子、灯盏花、大白芸豆等经济作物4.28万亩,养殖肉牛、山羊、生猪等牲畜2.07万头,家禽1.08万羽,并与8家企业确定长期合作关系,在50个行政村投入1610万元建立互助社。
3、住房帮扶精准。按照“人均建筑面积不超25平方米、厨卫入户、人畜分离”的标准和“三为主、两服务、一把关”(搬迁地点选址以群众意见为主、搬迁土地调配以群众间调剂为主、房屋建造以群众自建为主;金融贷款和矛盾调处服务到户、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到村;把关扶贫政策落实)的工作方法,重点实施4个集中示范点(惠及175户749人),41个插花安置点(惠及1384户5666人)易地搬迁,集中示范点按每户20万元标准予以配套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插花安置点按每户10万元标准配套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兑现国家易地搬迁补助相关政策,补助到户局腔神。目前项目到位资金2.4106亿元,45个易地搬迁点全部开工,完成投资2.1566亿元。完工1247户,入住260户,已发放建房补助783户1566万元。各安置点村内水电路、人畜饮水、网络通信、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正有序推进;正在实施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2741户;总投资24012.25万元的第二批1302户(特困户住新房418户,易地搬迁884户)易地搬迁项目全面启动。
4、教育脱贫精准。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围绕年内计划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投入资金3.68亿元,新征学校用地383.3亩,新建校舍面积8.32万平方米,新建体育运动场地9.92万平方米,投入750万元进行校园绿化,购置多媒体设备621套、计算机3320台等,全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建档立卡户子女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和助学金政策,对建档立卡户在校就读的高中、大中专院校的874名学生给予扶贫政策资助;投资1108.62万元全面提升改造17个贫困村中心完小,已完成提升改造7所,附属项目全面推进;投资158.27万元,为157所寄宿制学校启动“热水行动”,确保寄宿制在校生能喝上热水、用上热水;大力实施“雨露计划”,组织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半年多来,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93场次,培训13075人次,向广东、深圳、昆明等地输出劳动力8088人,其中建档立卡2532人,有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5、生态补偿精准。兑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和牧草良种补贴173.492万亩437.72万元;兑付退耕还林补助金21.38万亩630万元;发放国家和省级公益林补偿金940万元;全县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土地等方式建成生态湿地3.1万亩,每年增加群众收入2000多万元,同时,从建档立卡户中吸纳的天保员、护林员、环保员、河道协管员、垃圾收集员、保洁员等705人,增加工资性收入,让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受益。
6、基础设施精准。自加压力,将建档立卡户数超过50户的23个行政村作为重点村与1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同步实施行政村整村推进,围绕年底全县所有自然村实现100%通路,村内道路硬化率达85%以上的目标,完成村内道路硬化54万平方米,建成大桥8座和人畜饮水工程16件,完成脱水窖850口。
7、金融扶持精准。县扶贫开发工作指挥部将严格按照《洱源县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资金管理办法》,督促协调解决好贷款问题。同时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贷款投入力度,增加办理贷款的窗口和人员力量,优化服务措施,简化贷款手续和流程,真正发挥好金融扶持对脱贫的助力作用。
洱源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把握当地的综合态势,找到当地发展致富的“命脉”遵循客观规律将扶贫资金,资源用在该“使力的点上,用在真正能为民帯来增收的产业、实际上,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文化,环境背景的特色致富路。
四个“全面”:1、整合项目资源全面。紧盯建档立卡户、瞄准贫困区域,动员各级部门主动融入和服务脱贫攻坚,树立“扶贫不只是政府的事”的思想,广泛募集爱心捐款,全面统筹整合住建、交通、农业、水利等部门项目,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贫困群众文明素质全面提升。扶贫的核心是扶技。确立“扶贫既要扶产业、扶资金也要扶智力、扶志气”的思想,抓住人这个关键,以“授人以渔”为方式,在脱贫攻坚中着力实施群众文明素质提升五大工程(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生态环保素质提升工程、政策法纪素质提升工程、教育和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告别陋习,养成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3、社会力量参与全面。引导和支持蝶泉乳业、骏马集团、洱宝实业等民营企业联系贫困户,通过招工用人、订单农业等模式帮扶贫困户,通过招工用人、订单农业等模式帮扶贫困户。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2015年“扶贫日”共募集到捐款1073.3846万元。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筛查1 万多人次,组织筛查的57 名学生赴昆明延安医院免费治疗。
4、社会兜底全面。制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办法,实现农村扶贫标准线和农村低保标准线“两线合一”。目前,全县建档立卡人口4290户15002人新农合已实现全覆盖,住院报销起付线全免,大病保险起付线由6000元降为5000元,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享受大病保险政策273人次,补偿金117万元;新农合报销3719人,补偿金740.31万元;对749户787名无力脱贫的五保户、特困户实行社会保障兜底。
实现超常规 用心用情用力 真扶贫
三个“实在”:1、组织力量实在。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建指挥部,下设三个工作站,形成“一部三站”工作格局,由副县级领导担任县扶贫开发工作指挥长、副指挥长和工作站长。建立包保责任制度。按照“挂包帮”长效机制要求,形成“百个部门包村,百名队员驻村,千名干部联户”的工作格局。由9名县级领导挂钩帮扶9个镇乡,39名处级领导每人挂钩1 至2个贫困村,由106个省州县三级部门具体负责包村,实行结对帮扶“532”制度,全县2488名干部职工结对挂包7322户贫困户,实现“挂包帮”全覆盖。
2、资金投入实在。2016年计划投资137572.92万元,实施发展生产,搬迁安置等“七大工程”。截至目前,实际到位扶贫资金106035.13万元,其中扶贫资金到位47530.45万元,整合项目资金到位58504.68万元。共完成投资67556.32万元。已按照“快审、快批、快拨”方式,全面下拨到各镇乡。
3、督促检查实在。洱源县县委、政府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专项督查组,制定出台了《洱源县脱贫攻坚工作督查办法》《洱源县驻村工作队员“一召回三问责”实施细则》,按照“专班、专车、专业”的工作要求,深入镇乡、村一线开展督查。目前,发出督查通报4 期,通报工作不力的干部12人次,约谈干部8人,诫勉谈话5人。
四个“超常规”:1、选派驻村干部超常规。采取“抽强人、强抽人”的方式选派40支扶贫驻村工作队,做到每村一支工作队,每只工作队5名以上工作队员,队长由实职副科以上领导担任。2、一线选拨干部超常规;明确在脱贫攻坚一线锻炼干部、培养干部、选拨干部,把项目推进较快,扶贫成效明显,群众反映好作为干部评优、选拨任用的重要依据。在今年4月镇乡党委换届中有8名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和队员被提拨为正科级干部,13名第一书记和队员被提拔副科级干部,占新提拔干部数的48.9%。3、挂图作战超常规。为快速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采用挂图作战,形成了“县一图四表、镇乡一图三表、村一图四表”的作战体系,把脱贫攻坚目标到村到户工作分层分级绘成“作战图”,形成图表展板做到时间倒逼、按图指挥、按图推进、按图督查、按图考核、按图问责。4、项目推进超常规。为迅速推进道路、人畜饮水等项目,县委、县政府超常规操作, 制定出台《洱源县脱贫攻坚项目工程招标管理办法》,下放权力,简化项目的审批、招标、前置审计等工作。
创新扶贫方式 变“输血式”
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扶贫新路径之一:绿色产业+ 生态保护扶贫。
洱源县县委县委副书记、县扶贫开发工作组总指挥长杨文泽坦言“方向不对,难免南辕北辙;产业不准,扶贫适得其反。产业扶贫,是贫困户实现脱贫的关键。产业扶贫工作需要精准化,防止‘产业扶贫若干年,卖难返贫一夜间’的现象出现。制定出了贫困村、贫困乡村特色产业规划,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产品加工和传统手工业等,在扶贫开发中,我县各乡镇从实际出发,落实‘一村一品’扶贫计划。本着‘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游则游’的原则,积极培育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茈碧湖镇哨横村今年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往年用来种玛卡、米玉的荒山地,今年变成了一片娇美动人的牡丹园。牡丹园的主人杨长宝介绍:“政府帮助我们联系了云南滇黄集团,按合同价收购牡丹籽,我们才下了决心,种植了这片油牡丹,今年先种200亩。”“这里虽然是山区,但有了市场,我的牡丹籽就不愁卖。以后,我还要把这里绿化好,让这里成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一座大花园,在这里经营农家乐。”好生态让山里人富了口袋,让地方发展走上了探索出了农村生态资源与绿色环保产业相互促进、农村生态保护与扶贫产业开发相宜相长的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创新路径之二:能人(企业)+合作社+贫困户。
6月初,县委领导把县内的蝶泉乳业、洱宝梅业等十多家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请到一起,和他们交心谈心,请他们和县委政府一起,关注民生、支持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县委领导和县内企业达成共识:全县建立“农商联盟”,以“农商联合”“农企联合”模式,把龙头企业和贫困山区的各个合作社对接,让山区产业培植搭上龙头企业这条船,合作社在企业的指导下,按照企业的生产要求生产优质原料,企业帮忙收购合作社的产品、帮助协调对接营销渠道、对合作社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请能人进山”这事,省委宣传部派驻洱源县牛街乡福田村的干部字振华最上心,腿也迈得更远。5月下旬,字振华为洱源请来苹果种植专家指导群众种植苹果,这让牛街的山区群众心里乐开了花。“有了国内顶尖专家的金手指来指点我们,我们一定要种出金苹果来。”牛街乡福和村村民杨吉昆说。6月初,字振华又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寻找和联络国内的项级大蒜营销商。洱源的大蒜品质优良,是大蒜市场里的“贵族”,但一直处于营销链条末梢。字振华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缩短洱源大蒜走向外地市场的链条,增加当地蒜农收入。
创新路径之三:技术培训+ 就业脱贫。
让剩余劳动力最终转化为贫困山乡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洱源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努力方向。2015年下半年到目前,洱源县共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93场次,培训13075人次,培训力度之大、培训人数之多,前所未有。经过培训送出去的贫困山区务工人员807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32人。“我在这里很开心!”44岁残疾人贺从容2015年11 月参加了洱源县凤羽砚台工艺品厂举办的残疾人雕刻培训后,就一直留在厂里工作。洱源县转移就业分三类实施:一是通过“一带一、一帮一”的方式自行外出打工;二是通过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使参训人员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全面提升贫困户劳动力自身素质,由县就业局与各地效益好、信誉高的用工企业对接,集体组织外出务工;三是在整乡整村推进、异地扶贫搬迁项目中组织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务工。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做到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有一人在外务工。
洱源县各级党委、政府站在全局和实现中国梦的高度,坚定信心,积极作为,进一步加大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力度,时刻把贫困群众冷暖安危挂在心头,以精准扶贫为总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脱贫奔小康为首要任务,统筹抓好发展生产、公共服务、全民教育三件大事,加快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在推进扶贫工作中,做到了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逐村逐户完善帮扶措施,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精准识别,做到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解决好扶谁的问题。精准管理,做到动态跟踪,及时更新,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精准考核,做到量化指标,奖优罚劣,解决好激励和导向的问题。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重实干、创实绩、求实效的浓厚氛围。

Ⅵ 如何运用群众的路线引领扶贫开发

要在扶贫开发中始终践行 “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发挥群众力量、保障群众利益”的群众路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才能使得扶贫开发不断以新的成效取信于群众、造福于群众,使我们的扶贫开发工作真正成为连接民心和党心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1 切实坚持群众观点,注重谋划全局战略
被帮扶的贫困村大都资源匮乏、集体经济薄弱、自我发展能力羸弱,“贫困老区”的帽子往往已戴多年。这就要求帮扶方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紧扣“村集体增收致富、贫困户增收脱贫”的主题来谋划扶贫工作的全局战略,有效地促进扶贫工作上台阶、上档次、出特色。
1.1 注重明确扶贫开发的整体思路 概括地说,就是“坚持为了群众、发动群众的根本原则,把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作为制定帮扶规划、开展扶贫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和劳动力转移作为治本措施来抓,有效地促进集体增收、农户脱贫”。
1.2 注重更新扶贫工作队的工作理念 概括地说,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理念。毋庸置疑,扶贫工作队是做好扶贫开发的生力军,面对纷繁复杂的农村基层,工作队必须及时更新工作理念,尽快融入群众,用“群众观念”武装头脑、用“群众方法”强化本领,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做到“用真心去解决贫困群众的困难、用真情去温暖贫困群众的心灵、用真诚去赢得贫困群众的信任、用真干去激发贫困群众的热情”。
1.3 注重指引扶贫工作队的工作方法 概括地说,就是“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尊重民意、激活民力、凝聚民心、排解民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缺乎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能力。”具体地说来,就是在扶贫工作开展中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致富”和“贫困户稳定脱贫”两个目标,以整村推进为抓手,坚持可持续发展和“造血”扶贫观念,一以贯之地落实“项目决策顺应群众期盼、项目规划尊重群众意愿、项目启动激发群众热情、项目实施发挥群众孙凳智慧、项目进程依靠群众监督、项目落实保障群众利益”,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贫富差距,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2 切实站稳群众立场,注重推进帮扶共建
在明确扶贫开发的目标方向、整体思路和工作方法后,帮扶方就得以规划为依据、以项目为载体,注重与被帮扶村的干部群众一齐共同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序展开,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的着手:
2.1 扶贫宣传,凝聚民心 “宣传先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激活民力、凝聚民心。一是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热情。通过入户走访、村民座谈、群众大会、扶贫信息宣传栏、横幅标语、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向群众讲清道理、宣传政策,把贫困群众的思想从贫穷落后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帮助他们克服“惰性思维”和“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激发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勤劳实干、依靠科学技术致富脱贫的信心和主动性。二是激发社会大众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热情。通过媒体全方位、多形式地对扶贫开发的社会意义、贫困群众的生活现状和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大力宣传报道、积极扬颂各种扶贫济困的行为和现象,营造出全社会携手扶贫、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
2.2 党建扶贫,夯实民基 “火车跑的快,还靠车头带”,帮扶方要在扶贫开发中始终把党建扶贫摆在重要位置优先审视、科学谋划、积极推进,充分发挥挂扶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强化村两委领导班子建设,(1)帮助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2)帮助强化党员伏凯悉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村两委的战斗力;(3)助推村两委换届选举,积极引导“愿为群众办事、能为群众办事、靠得住、有本事、有威望”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二是加强村党支部活动阵地建设,大力改善贫困村村两委的办公条件,确保实现“五有”(即有牌子、有活动场地、有电化教育设备、有宣传栏、有工作制度)。三是积极在党员农户中培育致富带头人,提高村两委团结、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2.3 基础扶贫,惠及民利 “从解决贫困群众最想、最盼、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充分发挥帮扶资金的撬动效应,积极发动当地干部群众投资投劳、共同建设”是开展贫困村基础设施完善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思路。通过帮助贫困村建设“致富路”、“民生桥”和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大型民生项目,努力让极其有限的帮扶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大力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强有力地助推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和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同时也通过这批立竿见影、急民所急的民生工程赢取广大贫困群众对帮扶方扶贫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2.4 集体增收,汇聚民智 面对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自我发展能力羸弱的突出问题,帮扶方可通过组织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的形式,广泛征求村组党员干部和群众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与当地党员干部群众一起现场勘查、调查研究、综合论证集体增收项目,鼓励当地群众投资投劳,充分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自然禀赋,可以通过不断推广“六种帮扶模式”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即“基地+企业+农户”帮扶模式、“入股当地致富带头人”帮扶模式、“大户带小户”帮扶模式、“兴建集贸市场”帮扶模式、“整合贫困村资源连片开发”帮扶模式、“异地造血”帮扶模式。这样一来,既能充分沟通与当地党员干部群众的感情和联系,又能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共同扶贫的强大合力。
2.5 产业扶贫,力促民富 “一户一法、因户施策”是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之道,也是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帮扶方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着手。
宏观上,在充分利用挂扶村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注重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科技推广来引导和扶持贫困户发展有特色、有市场、成规模的种养业项目或来料加工项目,逐步形成支柱产业。
微观上,在前期充分入户调研的基础上,注重“靶向式造血”。一方面,加强与贫

阅读全文

与扶贫之夜如何融入群众生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8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