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融入美国生活 华人留学生在美应注意事项
一、学校生活方面
1、不要随便称呼老师。学校称呼老师最安全的方法是用“教授”(professor)。若知道老师的姓,亦可称呼为某某教授,但不要称老师为先生(Sir),尤其是对女老师,因为她们可能会在意。也不要随便直呼老师的名字,除非老师告诉学生可以这么做。
2、不要随便在书上做记号。在美国念书有许多作业(assignment),几乎每堂课都有,有的老师也许一开始就告诉你这学期每堂课的进度和作业,有的则可能随堂才讲。如果选课时便知道要用那些课本,可先去书店买,但要保留收据并询问店员是否可退书,因为老师上课后可能会改变教材,而学生听课后若觉得太简单、太难、或太枯燥,也可能会退选,这时便需要退书,用过的书(used book)是不能退的,所以刚开始不要随便在书上写名字,划线,及做任何记号。
3..尽量早几分钟进教室。如果迟到,由于教室多半只有一扇门,应该轻轻进入后就近找位子坐下。若老师看你,可轻声说“对不起”,一切不打扰旁人为原则,但不要因为迟到就不去上课,迟到仍比缺课来得好。自我介绍时应特别说清楚自己的姓名。多发问,让老师觉得你有参与感,知道你的存在,千万不要怕自己英文不好而不开口,也不要怕自己的意见有错而不问,问错总比不开口而一直错下去好。欲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可用询问的语气征询老师同意,以示礼貌。
二、人身安全方面
1. 不要随便搭便车。在美国旅行切不可随意搭便车,这是由于美国社会治安情况造成的,搭便车而被抢去钱财或遭到凌辱之类的案件在美国屡见不鲜。
2. 夜间不要乘地铁。纽约的地下铁道极为脏乱,夜间更成为黑社会成员聚集之地。吸毒犯、盗窃犯、流氓、贩毒者齐集于此,整个气氛令人不寒而傈。
3. 危险环境问题:美国校园文化相对开放,酗酒、吸毒、强奸等事件都屡禁不止。学生在参加聚会时应注意文化差异,参与各种活动时提前有所准备,远离对自己可能造成伤害的人和环境。各种规章措施对国际学生尤其有严格规定,切忌不要以身试法。
三、生活差异方面
1. 别在别人面前脱鞋。在美国,若是在别人面前脱鞋或赤脚,会被视为不知礼节的野蛮人。无论男女在别人面前拉下袜子、拉扯袜带都是不礼貌的;鞋带松了,也应走到没人的地方系好。
2. 同性不能一起跳舞。同性不能双双起舞,这是美国公认的社交礼仪之一,同性一起跳舞,旁人必定投以责备的目光,或者认为他们是同性恋者;因此,即使找不到异性舞伴,也绝不能与同性跳舞。
3. 不要称呼黑人为“Negro,不要抢着买单。参加美国人的聚会时,切莫只谈自己最关心最拿手的话题,谈论只有自己熟悉的话题,会使其他人难堪,产生反感。
四、经济方面
出门在外,各种花销自然难免,但是要做到心中有数也并不难,学校不建议学校带过多的现金,美国信用卡业务非常普及,各大商场店铺也能够刷卡消费,所以在美国生活不需要过多的现金,只需要准备一张信用卡,每月到时还款就行。
㈡ 如何快速融入美国留学生活
美国留学生活参加社团活动
虽然大学的学业繁重,但是抽时间参与学校举办的社团活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国外大学设有多种俱乐部,活动丰富精彩,可以根据个人的专业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不但可以增长才能,也能通过交流,增进与教授和同学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有机会学习到未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
美国留学生活熟悉风土人情
在一个国家留学,不仅是为了学习,更要入乡随俗,增长见识,因此不能总呆在学校里,而是要走出去。在美国留学的几年里,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各处好好的欣赏一番,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体验与国内不同的生活方式,通过生活体验切身了解当地的文化。
美国留学生活参与社会实践
在假期可以通过当地公司举办的招聘会,申请兼职,这对培养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很有帮助。通过实习,不仅可以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而且也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做更多积累。
㈢ 无法适应美国生活,如何真正的适应
对留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习方式的转换调整外,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新环境和中外文化差异的适应。如果想尽快融入美国,多了解一些中美日常生活和文化上的差异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与当地人交往时,最好多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一些日常禁忌。不少留学生到美国后,往往会发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国内英语水平也是相当不错,雅思、托福也都拿到了惊人的高分。但当他们与美国当地人们交流时,会发现以前在书本上学到的词汇和用语有时根本用不上。而且由于美国是一个移门国家,不少人都带有各自国家或地区的口音或方言,交流时也会产生一些障碍。一些“过来人”对此支招:与当地人沟通时,尽量学习当地的语言表达方式。这里提醒大家:有些留学生由于缺乏对美国社会文化的了解,他们认为美国是自由的,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甚至还把在国内养成的一些陋习带到美国来。比如,有的学生自认为与国外同学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就非常熟悉了,所以开始肆无忌惮的开一些玩笑。殊不知,美国的“自由”是相对的,美国人虽然相对比较开放和自由,但也有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禁忌,比如:个人隐私,信仰等。
㈣ 如何更好适应高中留学美国的生活
尽快适应美国高中生活方法之一、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走出国门,一定会经历一段 “ 文化冲突期 ” 或者 “ 文化休克期 ” 。特别对于高中生这样的低龄留学生,如调整得不好,学习效果可能尚不及在国内
尽快适应美国高中生活方法之二、性格要比较开朗,敢于表现自己。
一般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校园环境都比较开放,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因此过于孤僻、自我、内向的中国学生可能不适合西方教育。
尽快适应美国高中生活方法之三、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着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随着高考体制的改革,高考考生资格的放宽,竞争日趋激烈。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如果参加美国高中交换生项目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尽快适应美国高中生活方法之四、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申请高中交换生要注意量入为出,在国外一年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因此强有力的家庭经历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尽快适应美国高中生活方法之五、一些事情要可以独立完成。
因为学生首次离开家,离开家长的呵护,所以许多事情需要学生自己处理,没有一定的自立能力是办不到的。
6
尽快适应美国高中生活方法之六、好的特长可以为你加分。
即使学习成绩一般,但要有一定的特长,如有体育特长,音乐或绘画特长等,或者学生具有非常的组织及领导能力,美国非常欣赏这样的学生,而且最能结识新的朋友。
㈤ 如何快速适应美国的生活,融入美国,交到朋友
1.对于生活习惯,留学前要调查清楚
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去异国他乡留学,想要尽快融入当地生活,去之前怎能不对目的地做一些背景了解呢?了
解美国的文化、生活习惯,你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入手:
首先是能体现美国文化的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这是绝大部分年轻人都不会拒绝的一种快速了解美国本土文化的方法,这里推荐几个不错的影视作品:
电影:American Beauty《美国丽人》(1999) 。影片中体现的是一幅美国风情画,它包含拜金主义、性、毒品、暴力、生活单调乏味等社会问题都是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美国的观众很容易跟影片中的细节产生共鸣。
电视剧:老友记。作为生活类情景喜剧,老友记中随处都能找到美国家庭日常生活的影子,如果老友记全看下来,并且每个笑点都能看懂的话,基本都能懂得美国人的交流方式和幽默了,还能了解美国年轻人的相处模式。
脱口秀:the Daily Show with Trevor Noah 《小崔每日秀》。该脱口秀以讽刺、恶搞和自嘲的手段抨击时政要闻,并关注各类名人、影星、音乐人、政客和作家,是我们了解美帝生活的一扇窗户,也可以练习地道的美国口语。
其次是能体现美帝文化的书籍、报刊等阅读性产品。通常出国留学前,大部分会读三类书籍,第一是训练口语的书,第二类是英文专业书,第三类是介绍该国家文化的书。
本文对于英语口语方面的书就不做过多赘述了,给大家介绍一本林达写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书籍,《辛普森案的启示》、《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如彗星划过夜空》,这一系列书籍以信件的形式,用一连串的故事,将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讲的很清楚,这些书文字朴实自然,是普通读者了解美国的一扇窗户。
当然,你也利用度娘、知乎、谷歌、Facebook等各种媒体来了解美国的文化。
2.要有在陌生地方独立生活的能力。
光有理论基础当然不足以支撑你留美的生活,一些生活的技能是必须要具备的。
首先,你得有一定的沟通能力。这里并不是说非得英语说得多溜,你只要足够开朗,也足够敢说,哪怕你只会hello、who are you、bye bye等简单的几句英语,通过手势,你也仍然可以跟别人无障碍沟通。
其次,你还要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出门在外,你已经不能再什么都依靠父母了,比如要学着自己洗衣服,要学着自己去食堂打饭,学会独立学习,学会购物,你需要试着解决所有你遇到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你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还继续一个人扛着,独立自主也包含寻求帮助来解决问题。
再次,要做到独立自主,你还需要有责任心,将自己的事情负起责来,而不是对自己破罐子破摔。
3.还要有一颗开放包容的心去接纳新鲜事物。
初到美国,你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情况,但我们要入乡随俗,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差异。
在美国,大家可以自由的谈论美国政治,但国内会比较忌讳;在美国,开车时需要尊重行人,汽车需要等待行人顺利通过后方可前行,而在国内,闯红灯、不守交规的现象大家都习以为常......中美文化差异很大,我们需要有一颗开放的心去看待这些新鲜事物。我们还应走出去,享受这一份差异,看到差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