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4位顶级哲学家,教你如何在平凡生活中,活出幸福的人生
当我们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存在的方式,以及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时,哲学就成了我们的救赎。
或者说借助哲学视角,打开了我们的眼睛。
存在与未知的神秘感,赚足了我们对这个世界所有一切探究的好奇心。
《未经检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是由日本作家白取春彦和翼剑制历经两年时间完成,汲取了十二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让人从不同的侧面检视人生。
01
跟着苏格拉底检视“认识自己”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检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生命于我们是最大的人为事件。“知己”,是内向 探索 的本能,而后才是向外,开阔视野,增加阅历。
苏格拉底作为一位活跃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也是 历史 上最具实质影响力的一位。
他提倡的“无知之知”,即“知道自己无知的知识”,对后人影响至深。
有一段关于这个“无知之知”的哲学故事源头的记叙。
有一天,苏格拉底的一位朋友去神殿占卜:“苏格拉底是不是最有智慧的人?”
占卜结果显示:“对!他是最有智慧的人。”
这位朋友很高兴地去跟苏格拉底说,但是苏格拉底很疑惑,因为他觉得自己挺无知的,怎么会是最有智慧的人呢?
于是他开始去拜访许多当时以丰富知识与辩才的人士,然而这些人都被他问倒了。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
“原山段键来神之所以认为我是最有智慧的人,是因为我至少知道自己的无知,而其它人连这个都不知道。”
这是一个饶有深味的哲学故事。
“无知之知”并非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而是知道自己某些东西不知道的智慧。
是啊,有谁会觉得自己无知呢?
我们都是容易当局者迷,难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只有通过观察外界、增加知识领域,才能警醒自己,减少误判。
作者依据苏格拉底这一“无知之知”,从认识“无知”、到生活、工作,甚至恋爱、理财上的无知 一一阐述。
通过“无知之知”的智慧向内自省,尽可能地从更多方面认识自己,再去了解、甚至化解无知之惧,进一步打开人生视野,挖掘更多无知之识。
02
跟着亚里士多德检视“幸福”
在思考人生幸福这个问题上,亚里士多德主张“幸福人生,不假外求”。
“流行”的事物,向来新鲜、 时尚 ,紧贴近时代的脚步,从服饰、 美食 、轻奢主义的精致到资产财富的步步追逐;人们追求的多是一种可以让人感到开心的外在事物。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直不断追求可以让自己开心的东西,就可以获得幸福人生?
我们来看书中的这样一段描述:
“如果有人送你一个百元的礼物,你会很高兴吗?多数人不会!
但如果是一个生活在贫苦家庭的小孩,他可能会非常开心。”
随着生活的富裕,快乐的标准也会提高,最后,礼物本身便不再产生快乐。如果有那么一点点的话,也顶多是让没有的人羡慕一下的乐趣。
所以作者说:“这样的乐趣是空洞的,不是那种满盈的喜悦,无法让人感受到幸福。”
不排除金钱对追求幸福存在的价值,但它也只是其中一个相对较小的外在因素,无法决定更多。
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已经逗巧清楚地否定,金钱是带来幸福的主要因素。从某种层面上,金钱更多的是欲性力量对人的作用。
然而,如今人们常常本末倒置,追求金钱,而忽视幸福,最后只能被其牵制,甚至通往不幸。
幸福不假外求,只有搭建美好的内在,减少盲目的追寻,用美好的燃樱内在德性来编织心情的保护网,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03
跟着休谟检视“自我”
大哲学家康德说:“休谟敲醒了我独断的美梦。”
“独断”是指对某些我们已知的观念与想法过于武断,从而掩盖了事物的另一面。
在开篇,作者讲述了一个久居于群山之中的少年,突然有一天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文中描述:
“费尽千辛万苦,跨过一座高过一座的小山,最后终于抵达大山山顶。放眼望去,无边无界。”
原来村庄只是世界的一个小小角落。这打破了他原先的认知、以及所有想象之外的事物。
这个时刻,原本的世界图像崩解,少年的内心感到极大的震憾。
这种感觉,想必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曾在某刻降临过,那是一种视界瞬间打开,获得自由的光辉一般。
休谟继承的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视感官经验,并以此作为知识起源的传统。
他主张所有知识都源自于感官经验,也正是这样的一个预设,开启了休谟的深度“自我”怀疑之路。
联想到生活中、感情中,原来我们所痴迷、执着的自我,很可能也只是一种错觉。
或许,只有放下自我,才有机会拥抱自由。
04
跟着叔本华检视“孤独”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有感到不安的时候,觉得现实和我们期望的往往昰不一样的。
这正是“变动”带给我们的不协调与不安感。
叔本华“一切都在变化中”的世界观,正是以此为主题而展开的思考。
我们受“意志”的驱动,成为欲念的份子,时常会有为冲动正名而找出各种理由,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但结果常常是:顺应了“意志”行动,我们会感到痛苦;而若不顺应“意志”行动,还是会让人感到痛苦。
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要如何摆脱某种“意志”驱驶的冲动呢?
叔本华在一百多年前就给出了答案:孤独是最佳的解药。
正如白取春彦所说:“要远离世界上喧嚣,以自身的意愿,背对这个世界。”
其实人类走到今天,孤独已无可避免,它早已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分子,哪怕你身处繁华。
但孤独并不等同寂寞,而是一种真正的内在自我显现,使这短暂的生命趋向于自我。
05
结语
哲学的世界总是充满着智慧之光,犹如钥匙打开迷茫者的心门。
而这些曾在星空下被仰望的名字,使世界犹如一座繁茂林立的思想宝库,供后来者们汲取智慧的阳光。
《未经检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共十二章节:前六节由翼剑制所着述,以人生经验为例,谈到哲学给予我们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助臂之力。
后六节由白取春彦所着,他强调的主题是如何跳脱出 社会 框架,活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
一生漫长,总有沟沟壑壑的不平羁绊,唯有先和自己做朋友,才有可能过好这一生。
共勉!
作者:简y,精读读友会会员,从简约中汲取生活的清香。
⑵ 什么是生活 ,生活是怎么解释
生活是生存使活命、指恤养活人、指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的经验。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境况、生长、指家产,生计、活儿、工作、生活费用、指用品,器物。美事美好的时光。笔的别称。出自《孟子·尽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
生活可以解释各种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行为、学习、工作、休闲、社交、娱乐等。生活是比生存更高层面的一种状态。
(2)哲学家如何理解生活扩展阅读:
生活真正的意义
在生活中遭受不幸的人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而即便那些成功者也时常会迷茫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要探讨的不是价值观是什么,而是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显然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不允许涉及宗教的,这将是一个迷人的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不可说的哲学问题,任何直面这个问题的答案都难以服众,我们只能绕个弯子,我只告诉你人性的原理和规律,然后由你亲自去找到符合你情景的答案。
⑶ 哲学家所谈的并不是他自己怎样生活,而是应当怎样生活
成为哲学家,应该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关怀整个人类的命运,对宇宙人生的真谛怀有极大兴趣;第二,能够勤奋学习传统哲学,有较颖悟的天赋. 做一名哲学家,未必需要多少钱财来做保证.看看历史上的哲学家就可以了,他们有富翁,有平民,甚至还有奴隶. 哲学家的贡献就像厚土大地,可以一代代地滋养人类的灵魂和思想.企业家的贡献就像雨露,降在哪里,就在哪里解决当时的饥渴. 真正强烈的爱好,金钱和生活只能对它产生影响,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撼动.一个喜欢书法到痴迷的人,买不起笔墨纸张,捡根小木棍在土地上写字也能有朝一日成为书法家,特别喜欢哲学的人,得到一本哲学书,就可以读到、悟出比拥有一屋子书的人所得到的更深的道理. 继续与楼主探讨. 哲学家,严格说不是一种职业.楼主似乎试图把哲学家当作一种职业,既可以得到无上的精神愉悦,又可以养家糊口孝悌忠义,这是不现实的.哲学家,可以是富翁,也可以是一贫如洗的,可以是纳蔽汪给后世留下永远的理论的,也可以是不为人知被埋没的.不为人知却有高深哲学修养的人,也是哲学家,不能因为他的哲学不为世人所知、不为统治阶级理解和应用就否认他是哲学家.哲学是探讨宇宙和人以及人类的真谛的一项事业,哲学家未必是以哲学来挣饭吃的,历史上的老子不是哲学家吗?他的职业是国家图书馆馆长;庄子不是哲学家吗?庄子当过漆园小吏.孔子不是哲学家吗?孔子当过类似于国务院副洞仔总理一样的官僚.哲学不是职业,以哲学为职业的,未必能成为哲学家.加上这个“家”字,就一定要有自己特出的成就才行. 其实,人的一生有很多富裕时间,不信你去看看,很多人在打麻将,很多人在斗地主.他们百无聊赖,一定是觉得打麻将、斗地主比研读哲学书籍、思考哲学问题更有意思,也就说明他们对哲学兴趣小于对打麻将斗地主的兴趣.人的兴趣各个不同,有的还喜欢钓鱼,有的喜欢古董,有的喜欢美食,有的孜孜不倦地追求美色,有的对财富情有独钟,富了想更富.如果一个人对很多事情都有兴趣又舍不得放弃任何一个,那么到头来无非是兴趣广泛,哪方面都不厉害.所谓有舍才有得,我既要孝敬父母,又要封妻荫子,又要官运亨通,又要八面玲珑,还对哲学念念不忘,这想法太多了.读历史让人睿智,历史上的并漏那些大哲学家,他们的父母都因为没人赡养冻饿而死了吗?他们都因为成了哲学家而都没有饭吃了吗?他们惧怕过相当哲学家而又没成功的后果吗?想当哲学家,一个是要有对哲学本身的极大兴趣,再一个是要有比较颖悟的心.至于怎么才能当,最好是了解历史.去详细地了解一下古今中外那些大哲学家的生平吧!做一个哲学爱好者或许要容易多了,也可以轻松地照顾全面,如果想成“家”,就不那么容易了,不管是哲学家,还是其他的什么家,诸如艺术家、发明家等等,只要成了“家”,就意味着在这一方面已经超凡脱俗,达到极高境界,而要做出超常的成就,就一定需要有超常的付出,在某个领域成“家”并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得失心过重,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无怨无悔地付出,才是真正的兴趣和爱,如果像做买卖一样实现盘算好得失进退,那很难让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成“家”.
⑷ 尼采: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而活,他便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fourteen
文|今夜 情感
一提到“哲学”两个字的时候,很多人嗤之以鼻,觉得那是一个空洞的词。
觉得哲学和生活毫无关联,生活需要的是实打实的技巧,而哲学只是空洞的观念。
这一个理解也对,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诠释了“哲学”,用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哲学”却是我们人生离不开的一个思想。
“哲学”做不出来面包,但是能让面包更加香甜。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哲学家去坐船,哲学家问船夫:“你知道哲学是怎么回事吗?”
船夫说:“我不知道。”
哲学家惋惜着摇摇头说:“那么你就失去了50%的生命。”
过了一会儿,突然起了风浪,船翻了。
在水里面,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说:“不会。”
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所有的生命。”
哲学不是实际的技巧,但是哲学是指引我们走向光明的方式。
当一个人真正看透生活的时候,他才能更好的去生活。
同样是活着,有的人能活得更通透,不会被表象所束缚和模糊,而有的人则只限于那些错误的思维之中。
而哲学就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的就是那些迷惑的思维,能引导一个人走向光明,走向正确的人生。
有一群囚徒,他们与生俱来,世世代代都住在一个黑暗的山洞里面,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像囚犯一样被锁在固定的地方。
他们只能直视前方,他们的背后有一堆篝火,而他们的人生的左右光亮,都是靠这一团火给他们照亮的。他们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也不知道这个世界具体的呈现,在他们的认知里面,那一团火就是唯一的光亮。
就好像井底之蛙一样,青蛙坐在井里面,他永远不知道跳出井口,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青蛙总以为井面就是最大的地,头顶的井口就是最大的天。
这一群囚徒也正是如此,他们居住在黑暗的生活中,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从来没有觉得不适应,也没有感到束缚。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不知道还有外面的世界。
有一天,一个人摆脱了身上的铁链,他觉得应该走其他的路,但是他的同伴没有答应,他慢慢的和队伍迷失了。
他摸索着走了一段路之后,突然他的眼睛发现了一丝光亮,他不知道那是什么,于是就寻着光亮慢慢的往前走。
当他走到洞口的时候,他的眼睛非常的难受,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强亮的光。
后来他走在洞口,被人发现了,很多人以为他是迷路的人,就把他从山洞里面路拉了出来,这个时候他彻底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他看到的世界眼花缭乱眼,他的眼睛非常痛,因为和之前的火光相比,外面的世界让他睁不开眼睛。
后来适应了几天,他能直视太阳,能直视所有的花花草草,这样他有不一样的收获。
后来他想起来自己的同伴还在洞里面,就非常可怜他的同伴,他是非常有智慧的,希望能够把所有的同伴解救出来,让他们也看看这个外面的世界。
于是他义无反顾的回到了洞里面,可是当他重新返回黑暗的时候,已经有一些不适应那里的生活,因为那里太暗了,一团火光根本照不清自己的脸,也看不清别人。
但是当他回去和那些同伴叙述自己走出山洞的境遇时,很多人都嘲笑他,觉得他疯了。
同伴就认为: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那样的现象呢,怎么会有比火光还要亮的地方呢?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而哲学就是外面更大的天地,光线更好的世界,而很多人则陷于洞穴之中。
他们什么也看不到,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生存环境之外的世界,即便是有人把这个世界的真实状态告诉他们,他们也不会相信,甚至觉得这个人疯了。
而哲学,就是带我们看透世间黑暗的一束光,当你相信这一束光的时候,并且逐渐的适应这一束光,你才能生活的更好,才能够摆脱人性之中的黑暗一面,迎来最正确的生活方式,也是让自己感觉到最舒服的。
但是很多人始终无法相信有这样一个世界存在,所以拒绝接受。
很多人对于哲学嗤之以鼻,觉得实用性就是最好的一个方式,但是从来没有意识到,当你跳出狭隘思维,了解不一样的世界,你可以欣赏外界的所有风景。
当你处在黑暗之中的时候,你只能靠自己的感官肢体去感受这个世界,即便是有火光的一一些光亮,一切也显得那么微弱和于事无补。
而这一切,都需要靠哲学这一个物体来承载,让你见识到不一样的光亮。
⑸ 哲学视域下的生存与生活
哲学视域下的生存与生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性地运用了实践的观点去把握人类世界,指出了人类的生命活动是用实践的方式去创造有意义的“生活”活动,而不单纯是动物式的无意义的“生存”活动漏销。
【摘要】
人的“生存”与“生活”的矛盾是人类存在的一对根本性矛盾,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类的“生活”方式同动物式的“生存”方式区别开来。文章将从哲学的角度,探讨“生存”与“生活”的基本内涵,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二者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的异化活动下的“生存”与“生活”的转变与出路。
【关键词】
生存;生活;马克思主义;异化
哲学不是超乎于人类世圆搜行界之外的遐想,它总是深切地关注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大都对人类社会生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他们苦苦探索着人类的存在方式,寻找着人们生活的意义及价值。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是一种最为矛盾性的存在,人类既与其他物种一样自然而然地生物性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又是能够自我意识、自我改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具有人类特殊性的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
一、哲学视域下的“生存”与“生活”的基本内涵
“生存”,是指动物(包括人)本能地无意识地去适应环境来维持其生存的生命活动,是一种纯粹性的自然反映。古希腊先哲柏拉图曾对其门徒说:“人就是没有羽毛的两条腿动物。”强调了人的动物性与自然属性。近代法国哲学家拉美特里在其名着《人是机器》中提出:“人归根结底却是一些动物和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人的身体是一架钟表,不过这是一架巨大的极其精细、极其巧妙的钟表。心脏是什么?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关节是齿轮,人的欲望、快乐、爱情、痛苦等等都是受到机械规律支配的;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多几个齿轮,多几根弹簧而已。”指出了人的动物性和机械性。我国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也说道:“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表明了人与动物一样也具有生理层面的自然反映。动物式的“生存”活动是没有意识的生命适应行为,它们依据与生俱来的本能维持自己的生存,因此动物可以说是一种“自然性”、“自在性”的存在。
“生活”,是指人类有意识地认识自我与世界、改造自我与世界以及能动地从事物质生产的生命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超越本能的反映。“生活”是人类特有的生命存在方式,同动物的存在是相区别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就曾用神话的方式说明了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在于人类拥有技术和智慧,他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该命题虽带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因素,但却肯定了人的思维的能动性,有别于动物的本能式反映。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还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明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区别,即“人是理性的动物。”动物是没有理性的,它们对世界的认知是出于本能的感性,人类自身虽并不完全排除了本能的感性,但却可以能动地发挥着自己的理性,凭借自己的意识和意志去“生活”。人类特有的“生活”活动是有意识的生命创造行为,人类依据自己的意识与理性从事着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与改造着自己和世界,因此人类可以说是一种“自觉性”、“自为性”的存在。人类的生命是“生存”与“生活”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存在方式,是自在自为的双重存在。人类既服从着宇宙的规律、以大自然所赋予的本能去适应自然,又以后天发展起来橘哗的意识在实践中去实现着理想、改造着世界、刷新着历史。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生存”与“生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哲学的主题从宇宙本体转向了人类世界,它寻求着把握人类世界的根据,探索着人类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性地运用了实践的观点去把握人类世界,指出了人类的`生命活动是用实践的方式去创造有意义的“生活”活动,而不单纯是动物式的无意义的“生存”活动。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代表霍布斯认为人是一种“自然物体”,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自然本性”而生活,这种本性不仅包括本能,也包括“自然情欲”(如自我保存、趋利避害等);以费尔巴哈为典型代表的人本唯物主义流派虽强调人的作用、人的情感、人的意志、人的精神、人的理性,但强调的却是抽象的人、非现实的人。马克思批评这些旧唯物主义只是从纯客观的角度去把握世界,忽视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见物不见人”的、忽视人的主体地位的观点。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开篇所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摒弃了前人观点中的错误因子,开创性地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和人类世界都需要从实践活动中去理解和把握。实践活动使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把自然对象成为客体,使之成为“属人的自然”;另外,人类还通过实践活动来改变世界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突破本能的“生存”反映,创造有意识、有目的的“生活”方式。
首先,“生存”与“生活”是相互联系的,人类生命活动同样具有“生存”的层面,“生存”是“生活”的基础。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管仲曾提出着名论点:“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本能生存需求对高层次道德意识的基础性作用。无独有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其次,“生存”与“生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实践则使人类的生命活动从“生存”上升到了“生活”。动物只是本能地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命活动,而人类却能按照双重尺度去改变世界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即“任何物种的尺度”和人的“内在固有的尺度”。因此,动物式的“生存”是适应自然的一代又一代的种族复制,是非历史性的存在,而人类“生活”则是通过自我意识用实践改变世界的历史性的存在。
三、人的异化活动下的“生存”与“生活”
有意识的、能动的生命活动把动物单一化的“生存”模式与人类特有的“生活”方式区分开来,然而伴随着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人的能动性却遭到了异己力量的的奴役,使人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甚至非人的状态之中。马克思认为,人的异化是人类通过劳动所得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支配人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后的法兰克福学派知名哲学家马尔库塞也曾提出一个重要命题——“单向度的人”,认为在当代工业社会的极权下,人们丧失了否定、批判和超越的能力。在当代工业社会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分工和生存竞争下,人类不同程度的被“扩大了的生产力”所制约,丧失了其区别于动物的自由自觉性,人类的种种能动性与创造性得不到机会激发或生成,其生命活动也逐渐沦为了同动物一般的单一机械式的“生存”。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了五个层次,提出人要在满足了较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基本要素的基础之上,才能去实现较高层次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我国哲学家冯友兰则把人的精神分为了四个境界,认为人在超越了本能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之后,才能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而今,在社会巨大竞争和强制分工的压力下,人类或多或少地遭到了异己力量的控制,许多人的低层次需求和境界尚得不到满足,其创造性和能动性无法被激发出来,陷入了只“生存”、不“生活”的僵局。因此,人类必须消除人的异化状态,摆脱异己力量的奴役,达到马恩设想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最终脱离动物界的“|生存”世界,进入人类的“生活”世界。
参考文献:
[1]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
[2]傅佩荣.哲学与人生[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11月.
[3]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4]李培湘.人的哲学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5]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
[6]陈立影.回归生活世界理论研究[J].世纪桥,2010年第17期.
[7]曙光.建构面向21世纪的生存哲学[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8]梁永艺.马克思的人的异化思想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10月.
;⑹ 哲学对生活的意义
问题一:学习哲学对于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哲学是讨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学科,这里的世界指除了本我以外的一切。
根据各个理论体系的不同,所得到的结论也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就是,所有的结论都不是真相,或许有些更接近于真相吧,但是永远都没有办法达到。
听起来似乎不是个好消息,但其实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因为我们人类的行为模式根本不是服务于真相的,而是服务于我们的意识关于世界的演绎
同样的客观存在,每个人的个体差异都会对其形成不同的演绎。
而在生活中基于不同的演绎所衍生出来的行为都是会创造到不同的成果的。
哲学的发展给了我们越来越多的关于世界演绎的讨论
也就越来越多的给哗我们透过不同演绎所衍生行动的机会
进而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成果可能被创造到。
所以哲学的应用价值就是:透过发展人类关于世界的演绎体系,从而给出我们更多的看待世界的方式的选择,从而找到并选择最有价值,最行得通的方式去创造我们想要的成果。
注意,我这里说的不是最正确的,而是最有价值和最行的通的。哲学理论没有对错之分。
当我们的哲学层次提升以后,我们可以更中立地看待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和环境的关系,从而找到途径。
而且哲学不是学出来的,而是领悟出来的,理论体系可以学习,但是真正能为你创造价值的一定是你关于哲学的领悟。重要的不是懂多少哲学理论,重要的是具有哲学观。
我说的有点嗦,但是希望你能明白~~~尽力了,呵呵~~
问题二:学习哲学对于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加油...
哲学
哲学传统包括了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的研究。这些学科试图回答对于世界起源,知识如何获得,以及善恶等观念的问题。基本上,哲学的基本方法是运用理性对于这些问题提出论证。但是,哲学的实际范畴与定义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哲学是什么?”在哲学传统之中是充满分歧与倍受争议的。
哲学(philosophy)是从希腊字Φιλοσοφ?α (philo-sophia)转变而来,意思为“爱好智慧”,或是比较少用的“智慧的朋友”。哲学是难以被定义的,因为有众多分歧的观念都被视作为哲学。皮尔金哲学辞典中定义哲学为“有关思想,行为,与实在中最基本与普遍的概念。”皮尔金网络中提到哲学与科学的差别在于,哲学问题的答案不能仅由经验证据来得到。无论如何,这些观点都被牛津哲学辞典所挑战:“二十世纪晚期...偏向于将哲学思考视为对于任何一种智识探索的最好实践”。的确,许多早期哲学家在自然哲学方面的观察最后都形成了现代科学对于众多课题上重要的基础。
另外,哲学较不正式的用法可能是指一种特别的方法或是信念。
哲学的历史
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不管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有别于迷信的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的问题,至今依然。某些现代哲学家认为,直到今日的哲学理论依旧只是在为他们三人做注脚而已,仍离不开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换言之慧冲即使数千年后,我们依旧在试着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这也代表着我们依然为这些问题或是这些问题所延伸的更多问题而感到困惑。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世“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前掘歼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在西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思想、行为)。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
最早哲学的范围涵盖所有的知识层面。它一直是人类最抽象的知识研究。对哲学一词的介绍最初来自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散辩拉斯。
哲学的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透过问问题来进行哲学实践,他们所提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类为三类,这三类问题分别形成了哲学的基础学科, 形而上学(metaphysics),知识论(Epistemology)以及伦理学(Ethics)。
最初的三类问题分别是:
* 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
* 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问题
* 有关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
必须要注意的是,这三门主要学科并非壁垒分明,事实上在许多方面他们互相覆盖到彼此的领域,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形而上学主张不可能忽略知识论的理论基础。同样的的知识理论就是在架构主体与形而上学事实之间的关系。而道德的实践往往与道德真理的存在与否和我们怎么去了解它息息相关。哲学的困难在于,一个完整的理论通常必须在形而上学与知识论都有良好的说服力。多数的哲学家不是只有专精一个领域,或是是他在形而上学领域的主张很具说服力,知......>>
问题三:学习哲学能给生活带来什么实用的好处? 学习哲学可以使人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精神力量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为什么巴=基斯坦有那么多人体=炸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让他们大无畏的为信仰而死。换作是你我,肯定不会去的,这就是精神力量的作用。
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换言之,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等精神品质也是可以通过这些得到的。而这些品质正是成功的关键。
再退一步,功利一点地唬,看似你会给别人更高深的感觉。中国人喜欢看似高深的人。
(唉,说了这么多,我在说什么呀?!)
如果连哲学也变成了功利的东西......难以想象!你想学就学吧,别勉强自己。
Philosophia(哲学)是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希腊语Philosophia是由philos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philein是动词,指爱和追求,sophia指“智慧”。Philosophia(哲学)按其本义而言,乃是指爱智慧、追求智慧、追求真理。(本段摘自网络)
⑺ 生活中的哲学修炼,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哲学的生活
我们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就是哲学的生活,因为哲学源于生活,生活是哲学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哲学,当哲学离开了生活,那就是无源之水,是没有办法做到源源不绝的哲学想法。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思考或思考幸福生活的意义,才会思考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这样的哲学问题。
哲学,自人类文明之初就诞生了的知识,如果能为今天的每个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在我看来,就是敬畏精神的体现。哲学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在人生价值的形成过程中,在人们的头脑中显现出来,这恰恰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但在哲学家的眼中,这种呈现未必有意义,甚至可能是虚假的。
⑻ 哲学家的生活
哲学家都会追寻终极真理,他们不断地否定自己和否定其它的人,所以哲学家以所有人为敌,因此哲学家的生活是非常痛苦的。
哲学家是真正的思想家,他们的生活主要是学习和思索,因此哲学家必须避免各种各样的诱惑,内心是非常痛苦的,生活是非常单调的。
哲学家的老手思想更深入,真正的朋友就更少,能够在一起交流和辩论的人,曲高和寡是绝大多数都会使用的成语,但是很少人有哲学家内心的孤独。
哲学家的快乐在于获得真理快感,哲学家于满足于教育子民,哲学家的理想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转变成人类的文明,死亡厉仍然影瞎碰响着世界。
有个哲学家说:我生来就与别人不同,我的一生就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敌人,我的使命就是评价一切过程。朋友,你有这样的勇气吗?你有这样的魄力吗?侍神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