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疫情下当代人的生活现状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流感、一次病毒、一个野味的报复、一座城市的封闭,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改自《流浪地球》
经过两年的拉锯,大家似乎已经足够了解新冠,也能平和地与它共处。可繁琐的出入程序和未远去的“寻常日子”又会让我们在某些时刻倍觉失落与厌恶。不可否认,疫情潜入我们的日常,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它。一次旅行的落空,一场演出的无限延期,一个没有典礼的毕业,一份来不及告别的牵念…我们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不确定。而这种变化又演变成新的“不变”。
② 大学生生活现状
1、学习现状
在大学里面,有一些同学,每天三点一线,教学楼、食堂、图书馆,认真学习,准备考研,做职业生涯规划。爱学习的同学,他们能控制好自己的欲望,也能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负责。然而,还有一些同学,对学习没有那么认真,每天游戏娱乐,只有吃喝玩乐才能弥补他们高中时的遗憾。间接性踌躇满志,这是一些大学生的现状,对未来迷茫,但不想努力,其实还是太懒 。
3、芦睁爱情现状
大部分年轻人,相信爱情,同时也相信爱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陪洞岁。年轻人一边抱怨没恋爱谈,一边又抱住手机不出门。只是暗戳戳幻想,忽然有一天真爱会降临到自己身上。于是,脑补了200集连续剧后,依然抱住自己,躺在床上傻笑。真正有人对你产生猛烈攻势,你又持续性的拒绝异性:“不好意思,单身挺好”。
③ 大家觉得中国的现在民生状况怎么样
现阶段的民生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衣食住行问题了,而是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生存权和发展权,而是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这就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民生问题。
当前的现实环境是,因俄乌战争、全球疫情导致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多行业猝死,美国加息,房地产市场低迷,种种困境,其实可以总结为几个层次:
一是居民负债,经过多年加杠杆,负债率已经从2008年的不足18%,到2018年的53.2%,直到2021年底的62%,空间还有但是不大。
二是居民收入和消费,由于疫情和政策影响,教培、旅游、服务、地产等多个行业受到极大冲击,连环效应下,更多的行业受到影响,全体居民消费心理趋向保守。
三是企业,压力之下,都在减负债,降杠杆,缩小投资。特别是民营房地产企业困境是否需要救助,存在争议。
四是地方政府,地方财政支出因疫情刚性急增增长,而可用财力因土地市场深度低迷直接腰斩,纵有所谓国企兜底托市,其实非但不能增加可用资金,还要支付高额利息。
总体而言,所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面临收入减少、信心下降。
跳过分析,直接谈看法和建议,有没有人听也无所谓,对不对也无妨,一笑了之。
1、从长远看,和平和经济增长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唾手可得,衰退、战争和动乱占据了历史的大多数。所以不能以过去30年经验看未来。
2、经济大势,人为的干预要么是拔苗助长,要么效果可疑。但也不是说政府什么都不要做,做而有度最重要,大水漫灌已经被证明不可行。
3、地方政府要搞建设,要助民生,用钱的地方确实多,但中央财政要搞国防、要转移支付,而且历朝历代强干弱支均是正道,指望从中央切一块给地方不现实,只能给政策。
4、解决地方政府缺钱的问题,还是收支二方面着手。
5、地方政府(收入)缺钱的症结在负债,特别是高息负债。毕竟,冷的是风,穷的是债。发达地区的县区级政府负债过百亿是常态,8%以上高息比重不小,所以通常都是做3-6个月的资金收付计划。现在半年多没卖地,收入减少过半,如果一旦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大面积违约暴雷,后果不堪设想。现实就是这么荒谬,一方面,投资人只拿4.5-5%,一方面地方政府的举债成本是8%。所以唯一解决的办法是同意县区政府在属地范围内发行本地债,不要什么复杂评级、承销,简化手续,同等金额一换一或者按真实财力定个限额,最关键是降负担、换时间。本地范围、本地人买的债券,县区政府再困难也不可能违约。
6、地方政府支出上,还是要强调过紧日子,财政供养人员要冻结薪水三年,以示与民同苦。关键还是控制项目,一个城建项目动辄千万,全因领导喜好、政绩。还是要以收定支,量力而行,年初排一下盘子(总金额),限一个规模,由人大投票排一下序不好吗?上级政府也不能随便压任务。
7、房地产这个夜壶还是不要提了,我估计在目前的居民负债、收入情况下,再出强政策刺激,恐怕要背离“房住不炒”的大原则,暴涨暴跌的后果不合适。但民营房地产企业还是要救一些,国企独大未必全是好事。
怎么救?其实不需要出什么贷款政策,很多开发商还是有钱的,但都被限制了,所以账上资金几十亿,十分之一的到期债务都还不了。2019-2020年的时候,为了控制过快上涨的房价,出了一些政策后似乎效果不大,于是继续下猛药。好比一列火车已经时速300,想要停下来很困难,停下来再启动也是这样。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不要反复,要有预计。以本地的情况,一些开发商的地方项目公司大量资金在政府监管账户,因为抽逃资金遗留的矛盾很多(有些是政府同意的,有些是企业人为转移逃避),其实还是要有一个规矩,比如在一个项目一个开发公司下,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合理转出多少利润,不能一刀切死。
8、房产税、遗产税还是要征,再有争议也要做,哪怕税率低一点、起征点高一点、缓冲时间长一点。2%不行,1%可以吧?起征点按当地人均商品房面积不行,再加20%、30%可以吧?现在有困难,三年缓冲可以吧?总之,要有明确的预期和信号,有产有财者应当为国分忧。房价再涨下去,阶层固化、百业萧条;但不以房产税、遗产税代替土地出让金,地方政府无以为继。(详见经济闲谈之二:房产税、遗产税与地方财政)
9、企业负担要综合考虑。当前的留抵退税新政,确实一定程度是减轻了企业负担(当然有些地方4月份税收下降40%多),但以工业企业3-4月周转一次计,其实本该如此,最好长期坚持。但企业最关心的其实还是土地、融资、用工、环保等具体问题。这些方面可说的太多,比如在坚持18亿亩耕地、生态红线的基础上,下放规划权、批地权,不要过多干涉地方的发展;比如环保、安监的高压问责,已经明显失之以偏,直接导致地方具体部门为求自保,压力下移,严重到了影响经济发展的地步。
10、民生三件事,就业、医疗、教育,就业是基础。当前公布的失业率已经达到6.1%,达到近几十年来中国失业的最高水平,18岁到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实际已经超过了1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