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鲫鱼的生活环境及适应环境的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1、栖息于水的下层
鲫鱼是底栖性鱼类,经常栖息在杂草丛生的水域,游弋到有腐殖质的水底觅食。
2、喜欢清洁水域和水草
清洁水域溶氧充足,且微生物等杂物少,水质不污染,鱼儿在这样的水域里游动觅食有舒适感,食欲旺。水草丛生处有鱼爱吃的食物,且隐蔽性强,鱼有安全感。同时水草还是鱼儿产卵繁殖的天然产床。
3、喜温暖,惧酷热、怕强光
鲫鱼是广温性鱼类,适合鲫鱼生存的最佳温度是15℃~2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鲫鱼的活动能力最强,食欲旺盛。 春秋之季,鲫鱼喜欢到岸边浅水区域,尤其是水草繁密的地段游戈、觅食。炎热的夏天,浅水区水温被晒得很高,鲫鱼便潜入深水处栖息,或到荫凉处“乘凉”。到了严寒的冬季,便游进深水域避寒去了。鲫鱼最惧怕强光照射,很少到水面晒太阳。
4、喜活水、喜风
鱼类绝大多数都喜欢活水。这是因为活水不仅带来了充足的氧气,还往往夹带着鱼儿爱吃的杂物,同时还会对鱼儿生活的水域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对于鲫鱼来说,尤其喜欢从外部注入的新鲜水(包括涨水和下雨),因为这能给胆小而好动的鲫鱼提供了“天赐良机”。鲫鱼喜风,刮三四级风的天气,表现异常活跃。
(1)鱼适应生活环境是什么扩展阅读
习性:
(1)、食性杂
成鱼鲫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由于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丰富,品种繁多,供采食的面广。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在松花江野生、池塘养殖鲫鱼养殖也比较广泛,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另外还有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
(2)、喜欢群集
喜欢群集,且多是个体大小相近的聚集在一起,形体相差悬殊的元缘相聚。
(3)、繁殖能力强
鲫鱼的性腺较其他鱼成熟得早,隔年鱼便能产卵,一边产卵一边长个头,而且产卵期长,从春季一直可持续到秋季,产卵数量多,卵产在浅水域的水草或其他物体上。
(4)、生命力强
鲫鱼的耐受力特好,生命力极强,不易死亡。即使水域环境很恶劣,只要有水,没有毒质污,,就能存活和繁衍后代。
㈡ 初二生物: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及共同特征
鱼类是终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的变温脊椎动物。用鳃呼吸,以上下颌捕食。出现了能跳动的心脏分为一心房和一心室。血液循环为单循环。脊椎和头部的出现,使鱼纲发展进化成最能适应水中生活的一类脊椎动物.鱼纲的主要特征:
-外形
-运动
-皮肤及衍生物
-骨骼
-消化
-呼吸
-循环鱼类的血液循环
-排泄与渗透调节
-生殖鱼类的生殖系统
-神经与感觉
-内分泌
1.外形
(1)纺锤形
也称基本型,是一般鱼类的体形,适于在水中游泳,整个身体呈纺锤形而稍扁。在三个体轴中,头尾轴最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使整个身体呈流线型或稍侧扁,以利于水中运动前进时减少阻力,故这类鱼善于游泳。常栖息于水的中、上层。可作长途迁移。如鲤鱼、草鱼、鲨鱼、始鱼等。
(2)侧扁型
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最短,头尾轴和背腹轴的比例差不太多,形成左右两侧对称的扁平形,使整个体型显及扁宽,因此,游泳的能力较纺锤型差,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很少作长途迁移。如鲳鱼、蝴蝶鱼、鳊鱼、胭脂鱼、燕鱼等。
(3)平扁型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特别长,背腹轴很短,使体型呈上下扁平,行动迟缓,不如前两型灵活,多营底栖生活。例如𫚉、鳐、𩽾𩾌和鲇等。
(4)棍棒型
又称鳗鱼型。这类鱼头尾轴特别长,而左右轴和腹轴几乎相等,都很短,使整个体形呈棍棒状。其游泳能力较侧扁型和平扁型强。适于在水底泥土中穴居和水底砂石中生活。如黄鳝、鳗鲡及多种海鳗。
此外,还有一些鱼类由于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呈现出特殊的体型,例如海马、海龙、翻车鱼、河鲀、比目鱼、箱鱼等。无论哪一种体型的鱼,均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颈为其特点,头和躯干相互联结固定不动,是鱼类和陆生脊椎动物的区别之一,头和躯干的分界线是鳃盖的后缘(硬骨鱼类)或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类)。躯干和尾部一般以肛门后缘或臀鳍的起点为分界线,准确地讲,是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椎体为界。
2.运动
鱼类的附肢为鳍,是游泳和维持身体平衡的运动器官。鳍由支鳍担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角鳍条不分节,也不分枝,由表皮发生,见于软骨鱼类;另一种是鳞质鳍条或称骨质鳍条,由鳞片衍生而来,有分节、分枝或不分枝,见于硬骨鱼类,鳍条间以薄的鳍条相联。骨质鳍条分鳍棘和软条两种类型,鳍棘由一种鳍条变形形成,是既不分支也不分节的硬棘,为高等鱼类所具有。软条柔软有节,其远端分支(叫分支鳍条)或不分支(叫不分支鳍条),都由左右两半合并而成。鱼鳍分为奇鳍和偶鳍两类。偶鳍为成对的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各1对,相当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前后肢;奇鳍为不成对的鳍,包括背鳍、尾鳍、臀鳍(肛鳍)。背鳍和臀鳍的基本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倾斜摇摆,帮助游泳,尾鳍如船舵一样,控制方向和推动鱼体前进。一般常见的鱼类都具有上述的胸、腹、背、臀、尾等五种鳍。但也有少数例外,如黄鳝无偶鳍,奇鳍也退化;鳗鲡无腹鳍;电鳗无背鳍等等。
(1)尾鳍
依据外形和尾椎骨末端位置的关系,尾鳍可分为三种类型。
1)圆形尾鳍:尾鳍为1叶,尾椎骨一直伸到尾鳍后端,将鳍分成背腹对称,尾鳍末端尖,多见于鱼类的胚胎期及仔鱼期。
2)歪形尾鳍:尾鳍分上下两叶,尾椎末端稍曲向上伸展到尾鳍的上叶内。上叶较长,下叶小而略为突出,形成内外上下均不对称的歪形尾鳍。常见于现代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如鲨、鲟等。
3)正形尾鳍:分为上下对称的两叶,尾椎末端仅达尾鳍的基部,而稍上翘,保留有歪形尾椎的痕迹,尾鳍外形完全对称,下叶由增加的尾下骨片支持着。正形尾鳍是高等鱼类的特征之一。据鳍形的变化,又包括了多种鳍形。
4)原形尾鳍:尾椎的末端平直伸展至尾的末端呈圆形,不象圆形尾那样尖,尾鳍上下叶大致相等,这是一种原始的尾型,见于圆口纲,鱼纲仅见于幼鱼。
(2)胸鳍
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前肢,着生于鳃盖后缘的胸部。对鱼类具有运动、平衡和掌握运动方向的机能。当鱼停止前进时,胸鳍用于控制鱼体的平衡;缓慢地游动时,胸鳍又起着船桨的作用;高速行进时,胸鳍紧贴鱼体,当它举起时,则可减速和制动;当胸鳍一侧紧贴鱼体,一侧举起,则鱼体朝举起的一侧拐弯前进,协助尾鳍起舵的作用。
(3)腹鳍
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后肢,具有协助背鳍、臀鳍维持鱼体平衡和辅助鱼体升降拐弯。腹鳍着生的位置随不同的鱼类而异,软骨鱼类的腹鳍一般位于泄殖孔的两侧。形状和胸鳍相似而稍小。硬骨鱼的腹鳍位于躯干腹侧的叫腹鳍腹位。这是一类较原始的种,如鲤鱼,鲑鱼、鲇鱼、鲱鱼等;位于胸鳍前方,在腮盖之后的胸部者叫腹鳍胸位,如鲈鱼、黄鱼和鲷鱼等;位于两腮盖之间的喉部者叫腹鳍喉位,如鲇科和䲢科的鱼类。腹鳍胸位和喉位是鱼类进化后出现的高级特征。这些位置各异的腹鳍,在鱼类演化史上是一重要的标志,在动物分类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背鳍和臀鳍
主要对鱼体起平衡的作用。但也有些体形长的鱼类,背鳍和臀鳍可以协助身体运动,并推动机体急速前进。如带鱼的背鳍、电鳗的臀鳍、海鳗的背鳍和臀鳍都能推动机体向前运动。又如特殊体形的海马,也是靠细小的背鳍运动来推动机体前进。鳍式,是表示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的记载形式。各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代表鳍的类别名称,如“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肛鳍),“V”代表腹鳍,“P”代表胸鳍,“C”代表尾鳍。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的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软条的数目,棘或软条的数目范围以“一”表示,棘与软条相连时用“一”表示,分离时用“,”隔开。例如鲤鱼的鳍式:D..Ⅲ一Ⅳ一17一22;P.Ⅰ一15一16;VⅡ一8一9;A...Ⅲ一5一6;C.20一22。
以上表示鲤鱼有一个背鳍,3~4根硬棘和17至22根软条;胸鳍1根硬棘和15至16根软条;腹鳍2根硬棘和8至9根软条;臀鳍3根硬棘和5至6条软条;尾鳍20至22根软条。鲈鱼的鳍式为D..Ⅻ一Ⅰ一13;A..Ⅲ一7一8;P.15一18;V.Ⅰ一5。表示鲈鱼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由12根硬棘组成,无软条;第二背鳍包括1根硬棘和13根软条;臀鳍3根硬棘和7至8根软条;胸鳍15至18根软条;腹鳍1根硬棘和5根软条。鱼类的运动与体形和鳍的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游泳的动力主要依靠以下三种方式:①利用躯干部和尾部的肌肉收缩波浪式运动。②依靠鳍的摆动划水运动。③利用鳃孔向后喷水引起的反作用力使鱼体前进。鱼类运动的方式除游泳外,少数鱼还具有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即跳跃或飞翔,如鲢能斜向跃出水面很高,随后垂直落入水中。飞鱼用力跳跃斜出水面后,还能张开宽大的胸鳍,在空中翔达300m左右。鲑鱼能反复跳越过河中多种阻障,从海里洄游到河流的中上游产卵。另外,还有极个别的鱼能爬行,如𩽾𩾌、弹跳涂。
3.皮肤及衍生物
鱼类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甚薄,由数层上皮细胞和生发层组成,表皮中富有单细胞的粘液腺,能不断分泌粘滑的液体,使体表形成粘液层,润滑和保护鱼体,如减少皮肤的摩擦阻力;提高运动能力;清除附着在鱼体的细菌和污物。同时,使体表滑溜易逃脱敌害。所以,表皮对鱼类的生活及生存都有着重要意义。表皮下是真皮层,内部除分布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皮肤感受器和结缔组织外,真皮深层和鳞片中还有色素细胞、光彩细胞,以及脂肪细胞。色素细胞有黑、黄、红三种,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存在于普遍鱼类的皮肤中,红色素细胞多见于热带奇异的鱼类局部皮肤中,光彩细胞中不含色素而含鸟粪素的晶体,有强烈的反光性,使鱼类能显示出银白色闪光,有些鱼类生活在海洋深处或昏暗水层,具有另一种皮肤衍生物—发光器腺细胞,能分泌富含磷的物质,氧化后发荧光,以诱捕趋光性生物,或作同种和异性间的联系信号,如深海蛇鲻、龙头鱼和角𩽾𩾌中的一些种类。
在表皮与真皮之间,或者真皮中有很多鳞片,鱼鳞是鱼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由钙质组成,被覆在鱼类体表全身或部分(一定部位),能保护鱼体免受机械损伤和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故有“外骨骼”之称。也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现存鱼类的鱼鳞,根据外形,构造和发生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
(1)楯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包括真皮演化的基板和板上的齿质部分,即埋藏在真皮中的硬骨质的圆形或菱形基板和突出于表皮以外尖锋朝向体后而中央隆起的圆锥形的棘(齿质)。齿质的表面有由表皮演化而来的珐琅质被覆着,齿质部分的中央为髓腔,整个髓腔开口于基板的底部,并有血管、神经通到腔内。鲨鱼体表的楯鳞与牙齿的发生和构造相同应属同源器官,故鲨鱼的牙齿又叫皮齿。楯鳞的构造较原始,见于软骨鱼类鳞。
(2)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的斜方形骨质板鳞片,表面有一层钙化的具特殊亮光的硬鳞质,叫做闪光质。硬鳞是硬骨鱼中最原始的鳞片,如雀鳝和鲟鱼的鳞。
(3)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的骨质结构,类圆形,前端插入鳞襄中,后端露出皮肤外呈游离态,相互排列成复瓦状。根据游离后缘的形状不同分为圆鳞和栉鳞。圆鳞的游离后缘光滑圆钝,常见于鲤形目、鲱形目等较低级的硬骨鱼类。栉鳞的后缘有锯齿状突起,多见于鲈形目等高级鱼类。不管圆鳞或栉鳞,表面均有同心圆的环纹,称年轮。与植物茎的年轮一样,可依此推测鱼的年龄、生长速度及生殖季节等等。
鱼类身体两侧大都有一条或数条从单独小窝演变成为一条管状的线,称为侧线鳞,每片侧线鳞有侧线孔,能感受水的低频率振动。硬骨鱼的鳞片通常根据其数目、大小、排列形状来鉴定鱼种,记载鳞片数目的排列方式,常用一个带分数式来表示,称为鳞式:例如鲫鱼的鳞式为28一30表示鲫鱼的侧线鳞为28至30片,侧线上鳞为5至6片,侧线下鳞为5至7片。
4.骨骼
鱼类的骨骼按性质分软骨和硬骨两类。软骨鱼类终生保持软骨,软质中因有石灰质的沉淀物,又叫钙化软骨。硬骨鱼的骨骼主要为硬骨,按照形式不同又分为软化硬骨和骨膜两种:在软骨的原基上骨化形成的硬骨就是软化硬骨,如脊椎骨、耳骨、枕骨等;由真皮和结缔组织直接骨化形成的硬骨叫膜骨,如额骨、顶骨、鳃盖骨等。鱼类的骨骼按部位不同,分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部分。
(1)中轴骨骼分头骨和脊椎
1)头骨数目最多:硬骨鱼类的头骨由130块左右骨片组成(指现存鱼类,古代的原始鱼类头骨可多达180块),是脊椎动物中脑骨数目最多的一类动物。鱼类的头骨分为脑颅和咽颅两部分。
①软骨鱼的脑颅为一软骨腔保护着脑部,构造简单,无分界和缝合,仅背面留有脑囟由膜覆盖,这样的脑颅称软颅。有软骨鱼类的软颅骨骨化成的几块枕骨、耳骨、蝶骨、筛骨,还有由膜骨来源的鼻骨、额骨、顶骨、犁骨等膜颅部分,因而结构非常复杂。硬骨鱼类的脑颅由许多块骨片合成,形成头骨的主要部分。
②脊椎动物自鱼类开始,咽弓分化成上、下颌,井形成咽颅,鱼类的咽颅最为发达,由7对“>”形的咽弓形成,第一对增大成颌弓,颌弓背段叫腭方软骨,腹段叫麦克尔氏软骨。二者构成软骨鱼的上、下颌。上、下颌的出现较圆口纲更先进,能积极主动摄取食物。而硬骨鱼类进化为膜性硬骨前颌骨和上颌骨,代替了软骨上颌(腭方软骨),麦氏软骨进化为软骨性硬骨的关节骨、齿骨和隅骨等,第二对舌弓由两侧舌颌软骨、角舌软骨和中央、的基舌软骨组成,主要为舌的支持物,也协助支持上、下颌,第3~7对为鳃弓,支持鳃和鳃隔,让鳃裂彼此分开,利于呼吸。
2)脊柱代替了脊索:鱼类的脊柱由许多块椎骨彼此连结成1条柱状骨,以取代部分或全部的脊索,具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主要血管的功能,较圆口类更为进步。鱼类的脊椎骨具有前后两面都向内凹陷的特点,称为两凹椎体或双凹椎体,为鱼类特有,在相邻的两个椎体间隙及贯穿椎体中的小管内可见残存的脊索。脊椎动物从鱼类开始,脊椎的基本结构已形成。软骨鱼和硬骨鱼的脊椎骨都分为椎体、髓弓、髓棘、脉弓和脉棘。其中椎体为主要部分,肋骨与脊椎骨的横突相连,硬骨鱼类的肋骨大都较发达。
(2)附肢骨为鳍骨骼
附肢骨分奇鳍骨骼和偶鳍骨骼。奇鳍中的背鳍、臀鳍和尾鳍骨骼都由插入肌肉中的支鳍骨(辐鳍骨)支持鳍条,硬骨鱼的支鳍骨又叫鳍担骨。偶鳍骨骼包括带骨(肩带和腰骨)和鳍骨(鳍担骨和鳍条)两部分。鱼类中除硬骨鱼的肩带与头骨相连以外,所有的附肢骨与脊柱均没有直接联系,这也是鱼类的特征之一,这是由于鱼类的运动方式是游泳而决定的。
5.消化
鱼类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己有胃肠的分化,还有明显的胰腺。鱼类由于终生生活在水中,故消化器官和食性都适应水中生活。口位于上、下颌之间,口内无唾液腺,鱼类的口咽腔内有真正的牙齿,能积极主动地摄取和捕食,较圆口纲更高级。板鳃鱼类颌骨上的牙齿由盾鳞转化而成,硬骨鱼的牙齿因着生部位不同而分为口腔齿和咽喉齿。一般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牙齿细弱而呈绒毛状排列成齿带;食肉性鱼类的牙齿大而呈圆锥形、犬齿状、臼齿状或门齿状;杂食性鱼类的牙齿呈切割形、磨形、刷形或缺刻形等。鱼类的牙齿具切断和压碎食物等功能。多数鱼类的鳃弓内缘着生鳃耙,起着保护鱼鳃和咽部滤食的作用。鱼类的牙齿和鳃耙的形态、着生部位及数目等,常作鱼分类的依据之一。
6.呼吸
在脊推动物中,只有鱼类和圆口纲是终生用鳃呼吸的水生动物,但鱼类的鳃是由外胚层发生形成,圆口类的鳃起源于内胚层。鱼类一般具有5对鳃弓(少数鱼有6~7对),在咽部两侧各有5个鳃裂。鳃主要由鳃弓、鳃隔、鳃瓣等几部分组成。鳃弓起支持作用,它的内侧缘着生鳃耙,进出鳃的血管都从鳃弓上通过,鳃弓的外侧缘是鳃隔,鳃隔前后突起形成鳃经,无数鳃经紧密排列成栉状鳃瓣,鳃丝上的无数小突起称鳃小叶,是气体交换之处。鳃小叶上布满毛细血管,血液最后流入窦状隙内,窦状隙的壁由结缔组织组成,起支持作用,鳃小叶的表层为单层上皮细胞,故鱼鳃呈鲜红色。硬骨鱼类的鳃较原始,鳃裂开口于体内,鳃隔发达,前后各有1个半鳃,这两个半鳃总称全鳃,外侧有鳃盖保护,鳃盖下面的内侧为鳃腔或鳃室,以一个总鳃孔向后开口于体外。鳃盖后缘延伸有柔软的鳃盖膜,能将鳃孔紧紧地封住。软骨鱼类有4个全鳃,1个半鳃,共九对半鳃,无鳃盖。
鱼类除用鳃呼吸外,还有辅助呼吸的器官,如泥鳅等利用肠吞入气体行肠呼吸;弹涂鱼、鲇鱼等能进行皮肤呼吸;黄鳝等能利用口腔呼吸;乌鱼、胡子鲇等能进行褶鳃呼吸;肺鱼等用鳔呼吸。鱼类有两个鼻孔,但不通口腔(仅肺鱼和总鳍两个亚纲除外)。
鳔是胚胎发育时从消化区分出来的,位于体腔背面消化道与肾脏之间的一膜状束,形状据各种鱼而异,有一室、二室或多室。鳔的主要机能是调节鱼体的沉浮或停留在一定的水层,当鳔体积膨胀增大,鱼体在水中比重变小,鱼则上浮,当要停留在一定水层时,鳔就需放出部分气体。当鳔体积减小时,鱼体在水中比重加大,鱼下沉。由浅到深需停留在一定水层时,就需要吸进一部分气体。总之,鳃内气体的增减与水中的压力有关。鳔体积的改变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故无鳔鱼类只宜生活在比较固定的水层中。生活在深海、急流中或营底栖生活,或游速特快的鱼等,鳔对它们的生活已失去了作用。例如游速很快的鲨鱼、鲐鱼、金枪鱼等就没有鳔。因此,它们必须始终保持运动状态,须停息只能在水底。鳔的另一动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就是用鳔协助呼吸,例如非洲的多鳍鱼,在旱季时,就用1对类似肺的鳔进行气体交换。肺鱼、雀鳝等也能用鳔呼吸。
7.循环鱼类的血液循环
是单循环,心脏主要由一静脉窦、一心房和一心室组成。心脏在血液循环中起着泵的作用,它的收缩将血液(缺氧血)压入腹大动脉,舒张时又从静脉窦的后方吸进血液。进入腹大动脉的血液,在咽部下方前行并列向两侧分支成动脉弓,沿鳃束间向背部延伸。由动脉弓分出进入鳃褶的血管为入鳃动脉,离开鳃褶的是出鳃动脉,入鳃和出鳃动脉间以鳃动脉毛细血管相连,气体交换就在此进行。带氧的新鲜血液经出鳃动脉,通过鳃束背面的鳃上动脉汇入背大动脉,由背大动脉再分送到身体各部分和内脏器官,包括头部动脉、腹腔动脉、肾动脉和尾部动脉,在这些部位的毛细血管网又将头部静脉血输入前主静脉,前后两条主静脉汇合成总主静脉。另一群内脏(消化管壁)的毛细血管网将静脉血输入肝门静脉,肝门静脉内的血液和肝动脉血者都经过肝毛细血管,最后汇入肝静脉,肝静脉又和总主静脉血都进入静脉窦,最后流回心脏,从而完成血液循环。硬骨鱼类还具动脉球,不能搏动。软骨鱼类具动脉圆锥,可随心室自动有节律地收缩。动脉球和动脉圆锥的作用在于使血液均匀地流入腹大动脉,以减轻心脏强烈搏动而对鳃血管所产生的压力。鱼类的血液循环为非混血循环,动脉搏中的血液含氧量较高,循环效率较混血循环高。但是,鱼类的心脏很小,仅占体重的0.2%,而哺乳类的心脏占体重的0,59%,乌类的心脏更大,占体重的0.82%。所以,鱼类血压低,血流速度慢,如鲨鱼腹大动脉中的平均血压为28mmHg。这样,鱼类在水中的代谢也就较低了。
8.排泄与渗透调节
鱼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由肾和鳃来完成。泌尿器官是肾脏,鱼类的肾脏是1条长的紫红色条状物,位于腹腔的背部,属于中肾,在排泄废物方面,中肾的主要功能就是形成尿液。血液中溶解的代谢产物、水和营养物质等,经过肾脏内肾小球过滤,其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以及钠、钙、镁、氯等离子)大部分回到血液中去,剩下的滤液和多余的有害物质形成尿液,由输尿管排除体外。除肾以外,鳃也进行氮化物和盐分的排泄,如排泄氨和尿素。实验证明,鲤鱼和金鱼由鳃排泄的含氮物质是肾排氮物的5~9倍。鱼类的肾脏除有泌尿功能外,还能调节体内水盐的渗透,因为鱼类生存在淡水和海水中,外环境与体内组织液和血液通常不是等渗的。海水中盐浓度高达3%以上,淡水中盐分浓度在0.3%以下,鱼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就有可能造成脱水或吸水。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鱼类仍能终生在这样的水中生活,主要是依靠肾赃的调节,以及鳃部一些特殊细胞来进行补偿和调节。淡水鱼类有由数目众多的大型肾小体和肾小球组成的肾脏,当它们的体液和血液的浓度高于水环境时,肾脏能不断地排出尿液(体内过多的水分),与此同时,鳃部的吸盐细胞又向血液中补充盐分,以保持淡水鱼类水盐平衡。海水鱼类与此相反,由于血液和体液中的盐分浓度大大低于海水浓度,就存在着体内水分不断向体外渗透的趋势,为适应环境,海产硬骨鱼类大量吞饮海水,被吞入的海水中所含大量的盐分由鳃部的一些泌盐细胞排出体外。同时,为防止体内失水,海产鱼类的肾小球多退化或完全消失。使排出与体液等渗的尿量减少。从而,以这几种方式来调节和保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有些鱼类能由海中游到河内或由河中游到海里,能迅速适应不同含盐浓度的水环境,如大麻哈鱼从海中徊游到淡水河流中生殖;鳗鲡从淡水域游到海洋中去生殖等,这些鱼为什么能迅速适应不同盐分浓度的水环境。是怎样调节体内渗透压?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9.生殖鱼类的生殖系统
由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组成。生殖腺包括精巢和卵巢,生殖导管由输精管和输卵管组成,生殖导管的出现较圆口纲又进化了一步。大多数鱼类是雌雄异体,卵生。多为体外受精,雌鱼的生殖腺为卵巢,平时呈扁平的带状,呈现出青灰、黄、粉红等色泽,到生殖季节发育长大后可占体腔的大部分。雄鱼的生殖腺一般为白色线形的睾丸,仍在生殖季节增大叫鱼白,是产生精子的场所。软骨鱼类和低等硬骨鱼类的生殖腺裸露。高等的硬骨鱼类的生殖腺呈封闭式,由腹膜分化成的束状膜包裹着,形成囊状卵巢或囊状睾丸。另外,还有少数鱼类为雌雄同体,如鮨属的多种鱼,能自体受精。黄鳝可产生性逆转,即生殖腺从胚胎到成体都是卵巢,只能产生卵子,发育到成体产卵后的卵巢逐渐转化为精巢,产生精子,从而变成雄性。
鱼类受精和发育的方式有以下四种:①体外受精,体外发育。②体外受精,体内发育,如鲇科的Tachysurusbarbus的雄体在生殖期间停食,把受精卵吞入胃中孵化。③体内受精,体外发育。卵未产出前,雄鱼通过特殊的交接器官。如鳍脚、短管等,使精液流入雌鱼生殖孔内,卵在体内受精后不久,卵成熟后,排出体外发育,如软骨鱼中的虎鲨即是。④体内受精,体内发育,如真鲨科的软骨鱼及柳条鱼等硬骨鱼,卵受精后就开始发育,如受精的鲤鱼卵在20℃时,一周即可孵化,此阶段称孵化期。刚孵出的稚鱼体长约1.2mm,体透明,含色素,骨骼未硬化,鳍也不十分发达,腹部还有卵黄囊此称稚鱼期。当卵黄囊缩小后,稚鱼开始进食,经过成长期(第三期)长成鱼形。鲤鱼从幼鱼长成成鱼,约需2~3年,其寿命可达数十年。
10.神经与感觉
(1)神经系统鱼类的神经系统主要分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系统包括脑和脊髓。鱼类的脑虽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分为明显的5个部分,但很小,总的说来还是较原始的,因为有的硬骨鱼类的大脑背面没有神经细胞,只有上皮组织。脊髓圆柱形,呈乳白色,分节明显,每节都发出传出和传入神经,与脊神经、交感神经系统和脑起着传导与联络作用。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脑神经与两栖类一样,由脑部发出共有10对,即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对展神经、颜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而其他各纲脊椎动物都有12对脑神经。脊神经是由脊髓两侧发出的神经,在背根和腹根愈合而成。背根内包含来自感觉器官或背神经节的感觉神经纤维,通入脊髓,故也叫感觉根。腹根包含发自脊髓的运动神经纤维,通向身体各部分,又叫运动根。鱼类和其他纲的脊椎动物一样,感觉根和运动根在髓弓之处结合在一起而成为混合神经,比大多数感觉根和运动根没有结合成脊神经的无颌类动物更高级。鱼类的混合神经又重新分为三支:背支为感觉神经,主要分布在皮肤,分布在肌肉部分者为运动神经;腹支主为运动神经,分布在肌肉,也有分布在皮肤的为感觉神经;脏支则到达交感神经节,与交感神经系统联通。鱼类虽有属植物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但是相当原始,说明鱼类在脊椎动物中仍是很低等的。
(2)感觉器官鱼类的感觉器官有嗅觉、视觉、听觉、味觉以及水生脊椎动物特有的侧线器官。鱼类的感觉器官与陆生脊椎动物的不同点在于:
1)鱼类的眼睛视力弱:在水中看不远,晶状体呈球形,没有弹性,角膜扁平为其显着特点。另外,大多数鱼类没有眼睑和泪腺,故鱼眼经常是张开的不能闭合。仅有少数能离水上岸爬行的鱼有限脸,如弹涂鱼等。
2)鱼类体表无耳痕,只有内耳:内耳中有耳斑(感受音响)和耳石(调节平衡)。硬骨鱼类的耳石通常为三块,随年龄的增长而生长,因此,可以此石来研究鱼类的年龄和生长情况。
3)鱼类特有的侧线:是一条伸展于躯干和尾部的纵行管道,它和布满头部的管道分支构成侧线器官,此器官能察知低频率的振动,从而能判断水波的方向及大小,感知水流方向和压力的改变,以及周围生物的活动情况。水中障碍物的有无等等。侧线受迷走神经支配,头部的分支侧线受神经支配。
1)脑垂体
位于间脑腹面,由漏斗柄连于第三脑室(间脑室)的底部。硬骨鱼类的脑垂体由前叶、间叶、过渡叶及神经部组成,前三部分称为腺垂体或主叶,神经部称神经垂体或后叶。前叶的后方为间叶,间叶的后方为过渡叶。脑垂体是内分泌中最重要的1个腺体,它分泌的激素作用于机体各种组织,起着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作用,如促生殖腺激素,能促进生殖腺成熟及产卵,除此外,脑垂体分泌的激素还能促进生长和调节糖代谢等。神经垂体主要起传递下丘脑对脑垂体分泌机能的调节作用。
2)甲状腺
鲤鱼的甲状腺系由鳃笼底部发生,成零星小块(小囊)分散在咽喉区腹主动脉的腹面、基鳃骨和胸骨甲状肌处。
3)后鳃体
由最后鳃裂的上皮细胞发生,位于食道及静脉窦之间。后鳃体能产生降血钙素,预防血钙含量过高,还能抑制破骨细胞对骨组织的解体。希望对你有帮助
㈢ 金鱼适合在什么环境里生活
一、疾病预防
金鱼生活在水中,对于鱼病的观察、诊断及治疗都要有相当大的困难,如果不仔细观察,及时诊断以及治疗方案不确定,就会造成金鱼生病,一旦金鱼生了病,那么在治疗和隔离上都比较困难。因此,早期预防是防止发生鱼病的重要措施。鱼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一般采取的预防手段是:
(一)清洁与消毒
1、清洁。对新建鱼池或刚买回来的鱼虹,使用前要认真洗净,还须盛满清水浸泡至少三天时间,特别是用水泥新建的鱼池,含有碱性,必须去除。其方法如下:(1)桉50千克水中溶解12克磷酸的比例,用这样的水浸洗新池1—2天,可达到去碱的目的。接着再用盐水或高锰酸钾熔液冲洗,并注满老绿水浸泡1周左右(促使极早产生青苔),换入新水和少量老水,先放养几尾次品鱼试养无妨后,再放养金鱼就比较安全了。(2)用明矾溶于池水中(其浓度须达到明矾饱和的程度),经2—3天后即可达到去碱目的,再换入新水,便可使用了。
2、消毒。对长期不用的鱼池(缸),在使用前均应用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才能使用。
(二)加强饲养管理
金鱼生病,大多数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而引起的。所以,加强饲养管理,改善水质环境,注意操作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1、做好“三定”、“一训练”的投饲。(1)定质。饲料要新鲜清洁,不喂腐烂变质的饲料。(2)定量。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变化,鱼体大小,食欲反应和水质情况适量投饲,掌握“宁少勿多”的原则。(3)定时。投饲要有—定时间,一般在上午7—10时太阳开始照及池(缸)的时候。但夏季可适当提早,冬季可适当推迟。注意中午少投食,傍晚忌投食。(4)训练。每天投饲时,可随意采用轻轻拍打水面或其他声响进行较长时间的训练,这样,就能及时发观不来抢食的病态鱼。
2、保持水质清洁。鱼池(缸)的水面是直接与空气接触的,如果水面密布灰尘或浮油,这不仅的碍于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中,而且灰尘污物容易吸积于金鱼鳃部,不利金鱼的呼吸。另外,经日晒后许多鱼粪和底部污物也会浮到水面,阻碍氧气溶于水中。所以,每天清洁水面,对水质是十分有利的。
每天吸除池(缸)底的鱼粪和残饲、沉积物等,则可减少鱼粪和污物在水中腐败分解释放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达到纯化水质,防止池中的水质酸性过大,也可防止某些寄生虫和细菌危害金鱼。并且吸去了陈水,对入部分新水可刺激金鱼更好的生长发育,并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
其次,对捞回来的红虫要认真进行漂洗后再投喂,这也是预防寄生虫性鱼病和保持水质清洁的重要环节之—。
3、操作小心,加强观察。不论在换水或捕捞鱼儿时,动作要小心轻放,金鱼暂养在网箱或盆内要防止过分挤轧和缺氧,以免擦伤鱼体或碰瘪水泡,减少细菌及寄生虫乘虚进入的机会,从而预防和降低鱼病的发生率。
(三)药物预防
在鱼病多发季节里,除了上述预防鱼病的措施外,采用一些药物预防还是十分必要的,现怍简略介绍:
1、鱼体消毒。在鱼病流行季节里,缸(池)彻底换水时,可用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洗鱼池;隔10天可用2%—3%的食盐水,再隔10天可用2—3毫克/升的呋喃西林药液(但每次只要用一种药液)进行循环轮换浸洗金鱼,浴洗时间视鱼体大小,健康情况灵活增减,一般不超过10分钟,这样可杀死鱼体上寄生的菌虫,收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同时,在鱼病暴发季节中,可在金鱼池(缸)中酌放微量食盐(比例为1:5000或1:10000),这对控制和降低鱼病的发病率作用较大,尤其对水霉病和黏球菌的防治疗效更为显着。
2、工具消毒。日常用的红虫兜子、捞网、面盆、勺子等用具,应经常曝晒和定期用高锰酸钾、敌百虫溶液或浓盐开水浸泡消毒。尤其是接触病鱼的用具,更要隔离消毒专用。
二、治疗方法
金鱼一旦发生了疾病,即使使用最好的药物,治疗起来也有相当的难度,特别是鱼苗和幼鱼极为娇嫩,用药更要慎重,治疗鱼病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一)内服法
内服法就是将药物渗入饲料中投喂金鱼,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常常用于预防或鱼病初期。因为病鱼如果失去食欲,此法就不起作用了。混入饲料中的药物要没有毒性的,如痢特灵、大蒜素、呋喃西林、土霉素、磺胺类、维生素等。
(二)浴洗法
将病鱼放在按特定比例配制的药液中浸浴一下,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个别鱼或小批量患病的金鱼使用。
具体用法:
1.根据病鱼数量 根据病鱼数量来决定使用的容器大小,放2/3的新水,然后按各种药品剂量和所需药液浓度,并根据鱼体大小、水温来配好药品溶液后就可以把病鱼浸人药品溶液中治疗。
2.浴洗时间 要按鱼体大小、水温、药液浓度和金鱼的健康状况而定。一般鱼体大、水温低、药液浓度低和健康状态尚可,则浴洗时间可长些。反之,浴洗时间应短些。
3.注意事项
(1)浴洗时,不要离人 每当病鱼浴洗时,人不要离开,如发现病鱼出现不良反应,如狂游、抽搐、翻白时,应立即将鱼放入新水中增氧抢救,切不可大意而造成不必要损失。
(2)漂洗浴洗后的病鱼,最好先捞入新水中漂洗后再捞入池(缸)里去,用嫩绿水,加增氧泵充氧予以静养、并停食或少食,多晒太阳。
(三)泼洒法
按比例泼洒全池(缸) 在病鱼池(缸)中,可按泼洒法的药液比例,泼洒全池,这样也许可提高鱼病的治疗效果。如果水池(缸)面积太大,则可把病鱼用鱼网牵往鱼池的一边,然后将药液泼洒在鱼群中,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配制药液时,宁可比规定比例偏低一点,而不宜过高。如果药液浓度过高,一旦出现意外,容易造成大批金鱼中毒死亡。而偏低一点,则还可以补泼药液。总之,金鱼的疾病防治应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到勤观察、细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发布时间: 2005-1-7 11:16:00 信息来源: 本信息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 【相关文章】
· 淡水鱼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
· 奥尼鱼常见疾病的防治
· 养殖扇贝死亡原因浅析
· 预防鱼浮头及早看征兆
· 对虾育苗“发光”病的诊断
【文字广告】 供黄粉虫蚯蚓蝇蛆土元 各种农药信息企业展示 高产大樱桃 致富新希望 福建省莆田市供番鸭苗 山东兆丰 果树合作社 水产教技术 养蟹供品种 种业界 精准信息源 供应美国七彩山鸡野兔 云帆五金厂播种施肥镐 河北定州万亩苗木基地
客户服务热线: 010 - 62110035传真:010- 62148923 电子邮件:ZgnyInfo126.com | 关于我们 | 汇款须知 | 服务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网站联盟 | 给中国农业网留言 |
中国农业网版权所有 1999-2008 着作权与版权声明
网络实名,通用网址_中国农业网 京ICP证03001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文网文[2004]0031号
最新科技动态
·人工繁育“江刀”有望明年“游”上市民餐桌
·黑龙江特有鱼种“黑斑狗鱼”抚远冬繁成功
·中山引进罗氏亲虾孵化成功
·加拿大发现“走上陆地的鱼”
技术专题
[蔬菜栽培] 紫花苜蓿综合生产技术规程
[配方施肥] 海藻菌肥还是金宝贝
[果品加工] 金丝小枣的贮藏与金丝蜜枣的加工
[农机实用] 钢制挡粮板
[花卉保鲜] 切花的耐储保鲜技术
[农药施用] 怎样识别带病花苗
[粮油储藏] 芥末油的提取
[食 用 菌] 平菇豆秸袋墙结合栽培
热点技术文章
·发酵床养猪或称懒汉养猪:为何能环保与..
·懒汉养猪:为何臭味能"不翼而飞"?
·大鹅主要疾病的防治
·鹅病防治措施
·鹅副粘病毒病
·苗木种子的冬季贮藏
㈣ 鱼类做了什么,如何适应各种不同的生存环境
人类物种起源至今有好多的猜测,那么有以种说法就是认为人类起源于海洋,那么就有一部分人类是鱼类演变而来的。那么对于鱼来说,它的眼睛是对光是很敏感的。光可以直接影响鱼类的生活方式。而且不同环境下的鱼,对光的反应是有一些差别的。因为这是环境因素综合影响而导致的。
海地区的一些渔民,经常会采用,灯光诱鱼的方法捕鱼钓鱼,甚至很多装备已经集成了灯光设备,灯直接按装在钓具上,做成成品,实用方便。
所以,鱼类的活动虽然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因地制宜,因时而别,他能通过对光的感知来适应周边的环境。
㈤ 金鱼最喜欢什么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
编辑
金鱼比较适应群养和密集养殖。但家养不可密度过大,比较理想的水鱼比重要达到1000:1,金鱼体长和鱼缸长度要达到1:10以上,这样能保证水质良好,溶解氧充足,否则养殖密度过大会导致水质腐败迅速,水中溶解氧不足,金鱼很容易病亡和缺氧死亡。
金鱼是变温动物,对水温适应性比较强,体温随着水温而变化,在0-39摄氏度的水温下都能存活。但金鱼不能适应水温剧变,温度急剧升高或下降超过5摄氏度,都可能危及金鱼的生命。金鱼的生长最适温度在20-28摄氏度,这个水温下,金鱼生长发育最旺盛,食量、排泄量和耗氧量都是最大的,这时金鱼最鲜艳活泼。
在养金鱼的实践中,水温处在最适温度,细菌很容易滋生,水质很快变坏,需要频繁换水,否则金鱼会生病死亡,给管理带来麻烦。而金鱼在15-20摄氏度的水温下,生命活动也很正常,只是没有最适温度下那么旺盛,但在这个温度下水质能保持比较长时间。因而,可以把水温控制在15-20摄氏度。
冬天来临后,要注意把金鱼搬到室内,保证水温在5摄氏度以上,虽然0摄氏度以上都能存活,但当水温低于5摄氏度,金鱼的生命悉衡活动就大幅降低,金鱼生长停滞,显得呆滞,色彩暗淡。
金鱼对水质适应性比较强,有一定的耐脏水能力,也比较耐酸碱,酸碱度(pH值)在5.5~9.5的水质都能存活。偏碱性的水质比较适合金鱼生长,顷陆老但碱度不能雀升过高,pH值不能超过8.5。金鱼在酸性水质下会出现食欲不振和动作呆滞,生长停滞。金鱼虽然对水质的适应性比较广,但是,金鱼不能耐受水质急剧变化,水质急剧变化很可能导致金鱼生病,甚至危及金鱼生命。
在实际饲养中,为了使得鱼缸保持水清、氧足,需要经常对鱼缸进行换水。为了不能急剧改变水质水温,换水采用兑水的方法,不要一次性换掉所有的水,以免金鱼产生水质和水温不适应病症。如果能滤去食物残渣和排泄物,每天换去十分之一的水即可。如果无法滤去食物残渣和排泄物,则每天换去三分之一的水,气温高水质变坏快,可以适当增加每天的换水次数和换水量,但需要注意晾晒新水保证溶解氧充足。
金鱼的食性很广,属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要求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面包屑、米饭、蔬菜叶、虾米、肉类等金鱼都吃,金鱼更喜欢活食,活食饲养的金鱼生长更好。
在喂食金鱼时,尽量不要投油腻的饵料,油星会封堵鱼缸的液面,导致水中溶解氧不足,很可能让金鱼窒息死亡。如果投面包虫等活食,一定要注意保证活食不带病菌,否则很容易让金鱼生病。不要大量投饵料,以防过剩饵料污染水质,每天投一两次饵料,每次饵料投放量够金鱼10分钟左右吃完即可。不要长期投喂单一的饵料,要混合投放饵料,保证营养全面而充足。
金鱼是性情温顺的宠物鱼,很少出现大鱼攻击小鱼的争斗情况。但是,孕产期的金鱼性情则可能会出现大变,变得凶狠好斗,因而,孕产期的金鱼要单独一个鱼缸养。
㈥ 鱼的生活习性
1、鱼生活在水里,分布在海洋和淡水中,海洋中生活着占三分之二,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
2、鱼类是体滑而形如纺锤、呈流线型、具鳍、用鳃呼吸的水栖动物,但更多的种类不符合此定义。有的鱼体极长,有的极短;有的侧扁,有的扁平;有的鳍大或形状复杂,有的退化乃至消化;口、眼、鼻孔、鳃开口形状位置变化极大。
3、鱼是大部分是冷血动物,极少数为温血动物,用鳃呼吸,具有颚和鳍。现存鱼类可分为两个主要族群:软骨鱼类(如鲨鱼等)和 硬骨鱼类(线状鳍和波状鳍的鱼类)。
4、还有一些鱼类由于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呈现出特殊的体型,例如海龙、翻车鱼、河鲀、比目鱼、箱鱼等。无论哪一种体型的鱼,均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颈为其特点。
鱼肉的功效与作用
1、吃鱼抗忧郁:研究发现,鱼体内有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它与人体大脑中的“开心激素”有关。它有缓解精神紧张、平衡情绪等作用。不吃鱼或少吃鱼的人,“开心激素”水平往往较低,美国人不常吃鱼,因而患忧郁症的人就多。
2、吃鱼防哮喘:新鲜鱼肉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阻止或减少人体内炎症介质的产生,而哮喘病的发作正是与炎症介质释放密切相关的。此外,不饱和脂肪酸还具有一定的减轻气管炎症的作用,从而有助于预防哮喘病的发生、复发或减轻哮喘病的症状程度。
3、吃鱼少痴呆:加拿大科学家通过对患有老年痴呆症患者和健康老人的研究发现,健康老人血液中DHA脂肪酸的成分远高于痴呆症的老人,表现有痴呆症状者的血液中DHA的含量平均比健康老人少30%~40%。
科学家认为,DHA是大脑细胞活动和保持活力必需的营养物质,它有助于改善神经的信息传递,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因此,老年人多吃鱼,可减少痴呆症的发生。
4、吃鱼防中风:多吃鱼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饮食中的蛋白质、含硫氨基酸的成分越高,则高血压的发病率越低。鱼类蛋白质含有丰富的蛋氨基酸和牛磺酸,都是含硫氨基酸,它能影响血压的调节机制,使尿钠排出量增加,从而抑制钠盐对血压的影响,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㈦ 鱼有那些适应 水中生活的特征
你好!鱼类有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鳃呼吸。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
鱼类属于脊椎动物中低等动物是因为鱼终生离不开水,用鳃呼吸,心脏—心房—心室,一条循环路线,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和;特别是鱼的生殖是体外受精自然孵化,体温不恒定。
鱼鳍的作用:背鳍和臀鳍主要在行动时起稳定作用和平衡作用。尾鳍和体侧肌肉配合,起推动鱼体和掌握方向的作用。胸鳍和腹鳍的主要作用是保持鱼体平衡,配合鱼体转向,调整鱼体升降。但胸鳍比腹鳍用途更广,可以像船桨一样,一下一下地划动,使鱼体徐徐前进。
因为鱼的鳃只适应从水里吸收氧气,而对空气中的氧气不能吸收,所以它只能生活在水里!
㈧ 金鱼对生活环境有哪些要求
4、pH值?
金鱼可以生存在5.5~9.5PH值的水中,但最适合生存的PH值是7.5-8.5之间。如果PH值过高,金鱼的活跃值就会下降,食欲也逐渐降低,生长速度变缓甚至停滞。
如何调节PH值?
当水体的PH值偏低时,可以加入适量的碳酸盐来提高,也可以在水里放入键袜弯少量的珊瑚沙,提高整体碱性。如果觉得前面两种方式都比较麻烦,也可以去水族店购买PH值调节剂。
当水体的PH值偏高时,可以加入适量的磷酸二氢盐降低,如果水箱里有种植水草,也可以加入一些沉木或二氧化碳来降低PH值。
5、水质硬度要求
水质的硬度是指水里的钙离子、镁离子、铁离子等金属含量,如果金属离子的含量过高,则说明水质偏硬,反之,金属离子含量较低,就说明水质较软。
一般来说,水质偏软或偏硬对金鱼的影响并不会很大,因为金鱼可以适应不同水质的能力,但是水质不能突然发生太大的变化,如果把适应软水的金鱼放到硬水里,金鱼很可能会因为无法适应而死亡。所以刚买回来的金鱼要使用部分换水法,现将水族箱里的鱼全部捞起来,然后把鱼缸里的水全部搅浑,等待静置沉好孙淀后,用虹吸管把中央和底部的废水吸出稿闷1/3左右,然后再注入新水。
以上就是关于金鱼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以及饲养时的一些小技巧了,金鱼虽然是比较容易饲养的鱼类,但是它们的生命力确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顽强,所以大家在饲养过程中也要提前了解好相应的常识,在金鱼出现异常时,能及时排查出具体问题。
㈨ 鱼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鱼的生活环境:
鱼在水下四处游动,其主要目的就是觅食,因为这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唯一手段,鱼又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水温变化而变化,所以说不同季节的水温变化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鱼的活动范围。
鱼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活动范围,就是在一天里它有活动地点也在不时变更,这里面有食物、水温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时人为干扰也不容忽视,因为有些人水域钓鱼人多、旅游的人也多,鱼在此环境生存,抗钓增强。同时也变得异常警觉。
鱼在觅食时受天气影响也是比较大,天气闷热、气压低,鱼就会出现厌食现象,较大的鱼就会躲在水里不吃不动。
反之,水温过低,鱼的代射功能减缓,它也会拒食,当水温适宜、溶氧充足,特别是夏季雨后,鱼儿就会活动异常,觅食积极主动,咬钩率成倍提高。
当有的地方有食物时,鱼儿就会通过特有的方式互传信息,趋之若鹜前去觅食,而水库一旦放水,水位迅速下降,鱼儿就会表现的惊恐不已,躲在较深的水里很少进食,这些也是鱼的习性特点。
㈩ 鲫鱼的生活环境及适应环境的主要特点
淡水壳菜,其动物性食物以枝角类。产卵时期可从3月延至8月,且1龄鱼即达性成熟、酸、止呕吐.0-19,雌鱼比雄鱼多.1-4:喜头,产卵时水温在15-16℃以上,背部深灰色,鲫瓜子(东北),
crucian
carp
,只有当含氧量低达0,鲫鱼的产量在淡水鱼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高居首位,常见的还有硅藻类。一般比较喜欢栖息在水草丛生。鲫鱼又是一种广温性鱼类,曾有雌雄同体现象的报导;古称鰿,在各种水体皆可生长,钙50-116毫克,可以治疗麻疹、食物、外痔、驯化而成的变种、胃痛、苔藓虫、鲫拐子(湖北)、产妇缺奶,腹部灰白色.0克,当年仅长至50克,亲鱼逆水游到产卵场去产卵、腮腺炎,受精卵具有粘性。产卵多在半夜或清晨进行、消水肿,常见的个体一般都在250克左右,第二年长到100-150克、繁殖;在北方则由12月至翌年3月停止摄食;最大个体可达2。全鱼入药.5克。鲫鱼的养凳尺殖品种繁多,在较强碱性(PH=9)的水中也能生团粗埋长繁殖,能在其它养殖鱼类所不能忍受的不良环境中生长繁殖.9克,北方一般为2冬龄始达性成熟,被视为上等食品、丝状藻类。在自然界中。
鲫鱼为广布、水质条件、脾胃虚弱,河鲫鱼(上海).1-5、发乳之功效,也有人说鲫鱼有雌核发育的能力、乳疮。在自然水体中,清水或浊水。鲫鱼又是杂食性鱼类.8倍,其天然产卵场多在浅水湖湾水草丛生地带,雌雄鱼的性比约为4,只有当含氧量较低的情况下长期生活着,有开脾健胃、寒鲋,月鲫仔(广东),常见的各种金鱼、杂。由于鲫鱼适应性强、鲋,整个身体呈银灰色、碱等环境均能适应、湖汊、流水缓慢的浅水河湾、池溏中.1毫克/升时才开始死亡,第三年可达300克以上,磷192-218毫克,腹部圆.4毫克:1,铁1;背鳍和臀鳍均具一根粗壮且后缘有锯齿的硬刺。英文名、蚬,下咽齿侧扁,也能在池塘等静水环境中产卵,多数在下雨以后,吻钝,粘附于水草上发育,种群恢复快、牙龈肿痛、腹水膨胀:Goldfish
、轮虫、肺脓肿,故一直被作为养殖搭配的对象.2-2命力最强的鱼类――鲫
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属鲤形目、乳癌初起、摇蚊幼虫以及虾等为主、食欲不振。、反胃吐食、产卵场的条件都不苛求。鲫鱼的生长速度较慢。鱼卵可调中补气,它对水温,脂肪1,流水或静水.8克、水肿,低氧、河川沿岸水草塌蚂丛生的浅水区、牙痛,无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