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三国时期豫章百姓生活如何

三国时期豫章百姓生活如何

发布时间:2023-04-29 02:02:24

⑴ 三国时期战火连连,普通百姓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战争是和平年代的铺垫,但是战争时期的老百姓却不是那么的幸福,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大多数都是不幸的,每个朝代的末期都会出现起义,老百姓是最受苦的代表,那么,在三国时期,普宴数渣通百姓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总的来讲边境百姓就没有不折腾的,晋吴之时,巴郡百姓厌恶徭役,生男孩自己弄死,王浚为保存男丁生存率实施生男孩而免徭役的政策。三国边境靠政策晌悄或掠夺来争夺人口属于经常性行为,详见诸葛亮、陆逊、孙韶、羊祜等人传记。

活下来的办法就是忍着呗,要不然就得死!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那就是男丁成年之后就充当劳动力,甚至是兵源。看三国演义里总是看到曹刘孙的故事而心血澎湃,那是帝王将相家,跟我们无瓜(刚学的新词),我们看到的是人家的纷争,不是我们这样老百姓的故事,老百姓的故事里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样的,还是可以的!

⑵ 三国时期普通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很多人可能都很羡慕古代的时期,尤其是战乱的年代,大家熟悉的曹操、刘备、孙权等,不都是在乱世当中出现的大人物,他们建功立业,成就自己和天下的人生,实在是令人羡慕不已。或许很多人都会心存幻想,如果是自己某一天穿越回到了三国时期,又会做出怎样的事情来呢?实际上这很可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真实的三国到底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历史典籍和通俗文学一般比较重视王侯将相、谋文伐武,对于真实的民间疾苦往往都是一笔带过,现如今的影视剧也继承了这种传统,毕竟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远没有征战沙场有吸引力。三国是中国民间艺术很重要的一个题材,拜《三国演义》所赐,再加上说书艺人的加工,每个人都对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这些典故耳熟能详。印象中那一百多年是个英雄辈出、热火朝天的时代,但事实上,如果你真的穿越到那个时候,就会发现三国比集中营好不了多少。

首先你穿越过去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一年之内被杀掉,三国时期是中国人口死亡比例最高的年代,几乎是十室九空、千里不见人烟。杀你的人最有可能是黄巾军、官军、诸侯军、土匪、流民、强盗,总而言之是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如果你住在城市里,这个城市的最高长官三天两头的更换,每次换主子,都会来那么一场屠杀和掠夺。要是在农村里就更惨了,每天都有人到村里拉壮丁、抢粮食,就算能保住一条小命,迟早也会被饿死。要么跟着一起去当兵,辗转全国各地,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就袜岁马革裹尸了,要么就逃荒,往东北乌桓方向或者是长江以南的蛮荒之地。

当时的男青年几乎只有当兵一条路,如果你是西南人,蜀国二十个人当中就一个兵,那基本上已经是全民皆兵的地步。关羽镇守荆州,斩庞德、淹七军,诸葛亮六出辩核祁山、七擒孟获,听着热血沸腾,可这些是以当兵的做炮灰为前提的。如果你是魏国人,情况也一样,别看那些文臣武将一个个建功立业、登堂入室,可那些都是实力强劲的世家大族,小老百姓根本就没那个机会,除了当兵送死之外,能够在老家安安心心的种地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你是吴国人,那恭喜你逃荒成功,因为绝大多是吴国人都是中原逃荒而来的,到这里虽然能吃饱饭,但是日子一样不好过,因为吴国是世家封建制,极高的税收一层加一层,底层的老百姓三天能吃一顿饱饭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你是个女的,那就得看长得怎么样了,那时候的户籍制度在女孩的介绍上,专告灶睁门有一项是标注长相的,基本分为四等:美、顺眼、一般、丑。长得好看的姑娘还没成年的,就会被官府提前预定,然后作为赏赐或者犒劳分给大家族或者功臣。比如曹操赏赐关羽的二十名美女,你以为是哪里来的,就是从户籍登记表里挑出来的,还有着名的大乔、小乔,就是孙策和周瑜哥俩到了一个地方,听说姐俩长得不错,于是就给分了,压根就没有什么狗屁爱情,也没有什么琴瑟和鸣的童话。长得漂亮的尚且如此,那些长得丑的就更别说了,一个姑娘不比一麻袋高粱贵多少。

再说说那些不当兵、不入户、不屯田的屁民,这些人就是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基本上只有一条活路,那就是给人家当佣人、当佃农。如果你穿越过去马上就找一个当地有名有姓的大户人家,进去给人家当牛做马,或许暂时能够保住小命,但那日子基本就跟当奴隶差不多。三国时代农业产量非常低,土地里种出的粮食除了满足主人奢侈的生活之外,绝大部分还得上交以满足战争需要,自己能留下的少之又少。三国时期战乱不断,每隔一两年就有大战,前线死的人不说,但就是这么多粮食谁也消耗不起。

⑶ 三国时天天打战,那么当时普通人生活怎么样

很多人都吵庆很羡慕古代的生活,觉得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无压力。难道真的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吗?如果生活在灿烂的年代,尤其是三国时期。普通人的生活真的是很好吗?大家熟悉了曹操,刘备孙权等,都是乱世当中出现的大人物,他们建功立业成就自己和天下的人生,实在是令人羡慕不已,但是我们要知道那只是少数人。

中国的历史典籍和通俗文学一般都比较注重王侯将相的描写,对于真实的民间疾苦往往都是一笔带过的。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些能人。现在的影视剧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毕竟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远没有征战沙场有吸引力,三国是中国民间艺术最重要的一个题材。

再者就是最底层的老百姓基本上只有一条活路,那就是给人当佣人,去大户人家当牛做马,那日子基本就跟当奴隶没有什么差别了。现在想想还是现在的和平年代生活美好。我们要懂得好好珍惜。

⑷ 三国时期的民间百姓,都爱吃哪些食物

公元220年,东吴灭亡。随后开启三国争霸时期。

魏蜀吴是三国时期主要的国家,为了扩大势力,三方时常发动战争。战争无论大小,都会造成局势的紧张,百姓的流离失所,更会造成经济的停滞发展。当时的主要社会现状就是普通百姓生活凄苦,大片土地无人耕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居无定所,食不饱腹,为了活下去,就必须要有吃的来填饱肚子。那么三国时期的民间百姓,都吃什么食物呢?

战争最频繁的地区,人们生活是最凄苦的,好多人没有吃的,只能靠吃草根树皮来维持生命,甚至,为了活命,还有吃人肉的,想想也是凄惨。

普通有地能耕种的地区,南方湿热,降水多,人们可以种植水稻,大米便是他们的主食,北方相对干旱,人们种植小米。但是那时候人们纯粹靠天收,粮食产量较低,除了要交税,还要卖一部分拿来生活,饭桌上也就只能喝粥。古代讲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为了节省粮食,三国时期,人们大部分都是一天两餐。

三国时期虽然战乱,但是人们还是在不断的更新着他们的食谱。

⑸ 三国初的民生状况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分裂和滚迅战乱都直接导致大量人口消灭和伴随的巨大物质财富的毁灭,
三国时期是更是中国人口的一个低谷。资料库中,我们了解到公元157年东汉人口达五千六
百多万,大动乱后公元260-28O年,魏、蜀、吴三国人口可能总数才七百六十余万,不及
原来的七分之一。但也有人认为三国时人口虽然锐减,但应该不会低于1000万,因为有很
多“部曲”是不计入官方人口统计的。
史书公认仅曹操破徐州一次坑杀江淮难民就达数万口,竟至"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
192年,董卓部将李隺、郭汜攻破长安,"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隺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
,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两年间数十万户人聚居的繁华地区竟然所剩无几,一片
荒凉。少帝刘协逃出长安后,住处是以荆棘编的门户,宫女缺衣食,许多饿死途中。随驾
官员出门打柴,往往倒毙在路边。袁绍军队在河北,有时靠桑椹供食。袁术军认在江淮,
不得不以蚌蛤充饥。更有甚者,孔融曾为人吃人制造理论根据。他说吃不认识的人,就好
比吃猩猩吃鹦鹉。程昱向曹操提供的军粮中就夹有不少人肉干。全国各地都是十室九空。

以下是一段汉朝人口综述:
两汉时期汉代的人口调查皆为户数和口数并列。口赋(算钱)是国家的主要
收入,户赋则指定为列侯、封君的收入。《汉书·地理大数此志》记毕迟载了西汉末元始二年103郡国
户口数总共为户1235.6490万,口5 767.140 1万。如以秦岭淮水为南北界线,北方人口占
4/5弱,南方人口占1/5强。如以汉武帝时所置14个监察区来划分,户数超过百万,口数超
过5百万的有司隶和豫、冀、兖、青、徐五州,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致相当今陕西关中
平原和黄河下游的冀、豫、鲁和皖、苏的淮河以北地区。人口总数占全国的55%。关中平
原人口最集中的是长安附近,密度约达到每平方公里千人,为全国之冠。其次是太行山以
东平原地区,除了鲁中山地、胶东半岛和滨海地区外,人口密度估计也在每平方公里百人
以上。由此而形成二条人口比较密集的带状地区。东西向的是自京兆(长安)—河南(雒
阳)—陈留—济阴(定陶)—山阳—东海;南北向的是自清河—魏郡—河内、河东—河南
—颍川—汝南。这种分布显然与交通路线有关。长江流域人口集中在成都平原、南阳盆地
和太湖平原,这无疑是由优越的自然环境所促成的。
西汉末年的战乱,中原人士开始向长江流域迁徙,更远的还到了岭南地区。同时南方经
济进一步得到开发,人口显着增加。据《后汉书·郡国志》所载永和五年(140)的版籍,
全国有户933.6665万,口4789.2413万。秦岭淮河以北人口占3/5,以南占2/5。户数超过百
万,口数超5百万的有豫、荆、扬、益4州,除了豫州外,其余3州均在长江流域,其户数占
全国的42.2%,口数占全国的37.26%。可见经过了138年,南北人口的分布起了显着变化
。与西汉末年人口相比,扬州增加了1/4,荆州和益州都增加了一倍。其中增加最显着的南
阳郡(南阳盆地),人口从194万(尾数不计)增至244万,零陵郡(湖南南部湘、资、潇
水流域)从14万增至100万,长沙郡(湘、资水中下游流域)从23万增至105万,豫章郡(
今江西省)从35万增至166万,巴郡(四川东部)从70万增至108万。可见南方人口的增加
除了北方人口南移外,还由于原来中原王朝势力不及的地区深入开发的结果。而黄河流域
除了少数几个郡国外,人口普遍减少。而根据各处收集到的材料,人口数如下:
公元105年 (东汉永兴元年)5325
公元122年 (东汉延光四年)4869
公元140年 (东汉永和五年)4915
公元156年 (东汉永寿二年)5649万
东汉末年开始,中国进入了长期分裂和战乱时期。黄河流域屡经兵燹,关中地区经董卓
之乱,“长安城中尽空,并皆四散,二三年间关中无复行人”。“洛阳附近,无辜而死者
不可胜计”。从洛阳至彭城(今徐州)的黄淮平原上,经曹操和陶谦之间战争,“墟邑无
复行人”。除了战争中死亡外,大批中原人民向相对安定的地区迁徙。三辅、南阳人民多
迁往益州。徐州一带人民多避乱江东。江淮之间十余万户皆渡江而东,“江西遂虚,合肥
以南惟有皖城”。还有不少士大夫甚至渡海远徙交州。在蜀汉、东吴政权内任职的不少是
黄河流域迁来的士大夫。此外,还有不少中原人士逃往幽州、辽东,甚至去鲜卑境内。如
东汉末刘虞为幽州牧,“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后汉书·刘虞传
》)。
三国鼎立局面稳定后,迁往辽东的往往复归故土,而迁往南方的大多定居下来。以后魏
蜀吴三家为了充实各自统治区内的实力,利用政治手段强迫人民迁居其统治中心的周围。
如建安末曹操讨张鲁,进入巴东、巴西郡(今川东),劝诱当地人民8万余口迁至邺、洛阳
;继而曹既平张鲁,迁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三辅。曹丕建都洛阳,徒冀州5万户士家以
实河南。魏灭蜀后将蜀人3万家迁往洛阳和关中。东吴孙权在建安年间连续西征盘居在长江
中游的江夏太守黄祖,虏掠男女数万口迁至江东。刘备入蜀带去了大批荆州人士,以后几
次北伐南征,也迁民于成都平原。此外,东汉末年,北方乌桓、鲜卑逐渐入居中原,散布
于沿边诸郡。匈奴入居汾水流域的就有3万余落。东吴征服山越后,也将越人从山区迁至平
原,总数约有10余万人。
经三国时期屡年战争,人口死亡、逃亡、隐匿的数字是相当高的。所以据西晋太康初年
(3世纪80年代)的户籍,全国仅246万户,1616万口。黄河流域仍占56.72%,长江流域占
34%。黄河流域集中在可、冀2州,约占全国人口的32.12%。全国郡级人口分布第一位是
河南郡,即曹魏政权首都洛阳的所在地,有11万户,以下依次为与河南郡接界的河内郡、
东吴旧都建业所在地的丹阳郡、今冀南与鲁接界的阳平郡、蜀汉旧都成都所在地的蜀郡,
户数都在5万以上。可见是由三国时代人口迁移的结果。
而更一步的分析表明:若以亡蜀的人口数计算,当年蜀约九十四万口,魏则有四百四十
三万口,蜀魏的比率大约为百分之二十一。再以吞吴的人口数计算,吴约二百三十万口,
若假设前述魏蜀人口不变(因史料考证欠缺,略以三国人口零成长为前提),吴魏比为为
百分之五十六。三国时期总人口约767万,与上述之值并无太大出入。

魏、蜀、吴三国人口比较表

国别 户数(万) 人口数(万)

蜀 28 94

吴 52.3 230

魏 103 443.28

合 183.3 767.28

魏、蜀、吴三国人口比较表蜀国有28万户,94万人,;吴国有52.3万户,230
万人,,魏国有103万户,443.28万人;三从两点变化得知蜀国每户大约有3.
4口人,;吴国每户大约有4.3口人,魏国每户大约有4.3口人,四通过比较三国人
口统计,得知三国中魏国人口最多,吴国其次,蜀国最少。三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得知魏
国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当然也是人口最多的,在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魏国也是最具
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事实上三国时期各国的常备兵维持一般都不超过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这也是一个基本
的规律,只有蜀国例外,却也相差无几,蜀灭时只有二十三万户,九十四万人,只有兵十
万多一点。吴灭时约四十余万户,二百三十万人,有兵二十余万。
蜀汉在三国后期军事上比较活跃,但蜀汉发展至后期,人口不足百万。也就是说要用10
万兵的话,则10个人中要有一个当兵,老幼妇女去掉,只选青壮年,比例要达多少?还要
不要发展生产?历史上(正史)的诸葛北伐,每次都不超过五万人。此时孙吴有兵23万(
230万人口)。曹魏有兵50万(443万人口)。魏蜀实力相差悬殊,正史上诸葛亮六出祁山
的总兵力加起来都没有30万。最多的一次6万,最少的一次万余。蜀国人口不过百万,能拖
起10万军队都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诸葛亮的最大活动兵力不会超过6万。魏国的西线防御
兵力在20万左右。(曹真一路近10万,司马懿和张颌领另外10万。活动兵力在15万左右。

{个人意见}诸葛的北伐,所谓“统一中原,恢复汉室”实际上已经是个口号而已,其
自己也知道。真正出兵的目的,在垄。此时荆州已经失守,按其所谓隆中对的战略意图最
后一丝希望也已消失。取垄在战略态势上有所改善,不至困向一隅,坐以待毙而已!历史
只相信实力,无论是财力、物立、人力,蜀汉已是远远落后于其他两方,只能寄希望于孙
氏联盟才能得以苟延残喘。但是无疑,统一的重任他们是没份的。

史书上记载的三国着名大战实际兵力如下:

官渡之战,曹操"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袁绍"众十余万";

火烧新野,认为曹仁兵力至多8千人(无史书记载)。

赤壁之战,曹操十五六万,孙权五万,刘备一两万.<<三国志>>记载详细。

夷陵之战,陆逊统率的吴国抗蜀军:兵力5万。(《资治通鉴》、《三国志吴主传》、
《陆逊传》均有记载);蜀军的总兵力在7.2万左右(不包括赵云军),其中在夷陵地区作
战的有5.9万人。战败后,刘备退回永安有2.3万兵防守。

六出祁山,每次都不超过五万人。

⑹ 三国时期老百姓生活的怎么样

生活在现在的人还真是没法想象古代战乱时期有多么的惨,但是只要读一边三国志,就会发现其中简简单单的“民大饥”、“人相食”、“尽屠之”几个字后面全是普通老百姓的血泪史。

要是各位读者能够穿越三国,功成名就不敢说,就是能活下来的几率,也实在太低了,看看曹操写的这首诗就知道。

蒿里行--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⑺ 三国时期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简单来说,三国时代就是一个人吃人的时代!

先看史书记载:

汉末,黄巾贼起,天下饥荒,人民相食。——《董昭传》

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后汉书·盖勋传》

法令苛酷,爱憎淫刑,更相被诬,冤死者千数。百姓嗷嗷,道路以目。——《董卓传》

李傕等放兵略长安老少,杀之悉尽,死者狼籍。——《李傕传》

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李)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李傕传》

兴平元年,自四月不雨,至于秋七月,谷一斛值钱五十万,长安中人相食。——《资治通鉴》

初平四年,太祖征(陶)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水为之不流。——《武帝纪》

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荥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弯迅,纵兵钞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司马)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诸弟,不为衰世解业。——《司马朗传》

太祖引军还与布战于濮阳,太祖军不利,相持百馀日。是时岁旱、虫蝗、少谷,百姓相食。布东屯山阳。——《吕布传》

世语曰:初,太祖乏食,(程)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是岁谷一斛五十馀万钱,人相食,乃罢吏兵新募者。陶谦死,刘备代之。——《武帝纪》

魏书曰: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

建安二年夏,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荀彧传》

英雄记曰:(刘)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欲还小沛,遂使吏请降布。

(袁术)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馀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袁术传》

会霖雨三十馀日,辽水暴长,运自辽口径至城下。雨霁,起土山、脩橹,为发石连弩射城中。(公孙)渊窘急。粮尽,相食,死者甚多。——《公孙渊传》

(赤乌)三年春正月,诏曰:“盖君非民不立,民非谷不生。顷者以来,民多征役,岁又水旱,年谷有损,而吏或不良,侵夺民时,以致饥困。自今以来,督军郡守,其谨察非法,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夏四月,大赦,诏诸郡县治城郭,起谯楼,穿堑发渠,以备盗贼。冬十一月,民饥,诏开仓廪以赈贫穷。——《孙权传》

天灾之后有人祸,再看看屠城:

单看曹吉利的:

屠徐州:(初平四年)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太祖至,坑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陶谦帅其众军武原,太祖不得进。引军从泗南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屠雍丘:(兴平二年)邈从布,留超将家属屯雍丘。太祖攻围数月,屠之,斩超及其家。

屠彭城:(建安三年)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

再看孙家的:

是岁(孙权)举攻(李)术于皖城。术闭门自守,求救于曹公。曹公不救。粮食乏尽,妇女或丸泥而之。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馀人。

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敌素惮逊,遽还赴城。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步趋船,敌不敢干。军到白围,讬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石阳市盛,峻等奄至,人皆捐物入城。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杀己民,然后得阖。斩首获生,凡千馀人。
臣松之以为逊虑孙权以退,魏得专力于桐闹纳己,既能张拓形势,使敌不敢犯,方舟顺流,无复怵惕矣,何为复潜遣诸将,奄袭小县,致令市人骇奔,自相伤害?俘馘千人,未足损魏,徒使无辜之民横罹荼酷,与诸葛渭滨之师,何其殊哉!用兵之道既违,失律之凶宜应,其祚无三世,及孙而灭,岂此之馀殃哉!

这就是为啥我粉季汉而不粉曹魏和东吴的原因,别说大耳朵要收买人心才不屠城的(就算是演戏,人家大耳朵对百姓局没仁义人家也算是演了一辈子),更别说大耳朵没实力屠城(屠个城池才需要几千人?),人家是真心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去做人做事的。

最后看看文学记载: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机微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蔡琰《悲愤诗》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吉利《蒿里行》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王粲《七哀诗》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将功成万骨枯,所谓英雄的时代,就是一个百姓遭受生离死别的年代!

阅读全文

与三国时期豫章百姓生活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8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