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龙对中国人生活有哪些影响

龙对中国人生活有哪些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17 11:57:59

1. 龙的文化影响

在中华,龙文化、龙的传说蕴涵着中国人所重视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互主体观的诉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中国龙文化内涵丰富,从性质和内涵来看,龙文化可分为三大类型:宗教龙、政治龙和艺术龙。宗教龙即把龙当作圣物或神灵来崇拜,把龙视为主宰雨水之神或保护神等。政治龙是统治阶级利用人们普遍崇拜龙的心理,把帝王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用以维护统治。艺术龙就是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对龙的敬仰和崇拜,即以雕刻、塑造、绘画、舞蹈、神话传说、竞技活动等方式表现龙。
中国龙文化具有鲜明特色。
悠久性。中国龙崇拜历史在世界上最为久远。据考古发掘资料,最早的龙形象是在1994年发掘的辽宁阜新查海遗址中发现的,这一遗址中有一条距今七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石块堆塑龙。在新石器遗址中,还发现了众多的龙形象。至于玉龙和龙纹就更多。
延续性。龙文化在中国历久不衰,历朝历代延续不断,可以说是延续时间最长、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现象之一。
多样性。中国龙文化丰富多样。龙的形象变化多样,中国各朝代的龙形象均有所不同。各地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也各不相同,龙的神话传说丰富多彩,祭龙仪式纷繁复杂。
普遍性。中国大多数民族都崇拜龙,有龙抬头节习俗,带有“龙”字的地名、物名、人名遍布全国各地。
整合性。自秦汉之后,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龙获得了更为显赫的地位,这使各地区、各民族本来不同的龙文化得到整合。中国龙文化经过整合,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是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形成的。先秦时代的乘龙周游四海、乘龙升天,以及以龙沟通天人的信仰,被道教全盘继承。龙在道教中被认为是“三轿”之一。这里所指的“三轿”,一曰龙轿,二曰虎轿,三曰鹿轿,作上天入地的乘骑工具。道教里有许真君御龙及建立锁龙井的着名神话故事,中国各地的锁龙井故事的作者就是巫师即中国道士所为。
《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龙生九子:据明人李东阳《怀麓堂集》载,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性喜音乐,旧时多刻于胡琴头上。睚眦(yázì):平生好杀,喜血腥之气。样子像长了龙角的豺狼,怒目而视,双角向后紧贴背部。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嘲风(cháofēng):喜好冒险,常用其形状在殿角上作为装饰,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蒲牢(púláo):喜欢吼叫,人们常把它安在钟上。狻猊(suānní):形如狮,喜欢蹲坐。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赑屃(bìxì):似龟,好负重。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其背负石碑的样子。狴犴(bì'àn):平生好讼,其形似虎,往往刻于狱门之上。负屃(fùxì):平生好文,常盘绕在石碑碑文头顶。螭吻(chīwěn):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作建筑物上的吻兽。不过民间传说中之龙子远不止上述九位,九乃虚指,以示数量之多;又是阳极之贵数,以示地位尊崇。折射出我中华先人对子孙众多的期盼、对变异性的破解以及对后天习得的肯定的文化理念。
龙脉:风水学把起伏的山脉称为龙脉,古代“风水术”首推“地理五诀”,就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龙就是地理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寻龙首先应该先寻祖宗父母山脉,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最着名的龙脉为昆仑山和秦岭。
龙的传人:所谓龙的传人,主要意思是说龙之血缘的传承人,说远古的先祖是人和龙交合的产物,次要意思是说龙之泽物无畏精神的传承人。除了汉族,中国百越系的壮侗泰佬掸芒等族传说因为神农娶洞庭君之龙女为妻而生,苗族始祖之一的蚩尤传说头有双角也是龙,藏族蒙古人和满族等东北一些少数民族也崇拜龙。
生肖: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位,对应的地支是辰,所以有辰龙一说。龙与凤凰、麒麟、玄武一起并称“四灵”。
元宵节舞龙: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中国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每逢喜庆节日都会舞龙,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
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据易经中的说法,这一天之前,虽然已属春天,但还蛰伏着,称之为“潜龙在渊”。这一天之后,阳气上升,春意隐约可见,故曰“见龙在田”。顾名思义,龙出现了,一切都开始崭露头角。起初为“龙头节”,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农业丰收。更为普遍的说法是二月二龙抬头,所以每个人都要去理发,以沾染“龙”气,迎取吉利。在广西中北部壮族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八月二龙收尾”的说法。
端午节赛龙舟:龙舟赛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活动。传说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含恨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遗体。民间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应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龙凤呈祥:典出《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在中国传统理念里,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龙凤一起使用多表示喜庆之事。传说中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和驸马萧史在华山隐居修炼,得道乘龙凤而去,后来人们为纪念弄玉和萧史的动人故事,就用“龙凤呈祥”来形容夫妻间比翼双飞、恩爱相随、相濡以沫、怡合百年的忠贞爱情。 随着中国人移民海外,中国的龙文化也随之流传到世界各地。其实远在白种人接触到中国龙文化以前,中国龙已经漂洋过海到日本、东南亚、以至美洲土着人当中。
一两千年以来,日本农民和渔民就一直祭祀和崇拜龙,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高松冢古坟中有一幅七世纪的壁画《青龙图》,其形态与中国龙相差无几。日本的古建筑中,中国汉唐明清时期龙的形态较多见,先秦时期的龙则少见。可见中国龙的艺术是从汉代开始大量传入日本的。
中国龙文化传入东南亚要比日本早的多,因而显得更具原始文化的特性。越南、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龙凤艺术,明显具有中国长江文化系的特征。龙的头大,有些像狮子或牛,腹粗,尾大,足小。这种龙的形象在这一地区的建筑、服饰、雕刻,以及龙舟、龙舞和龙灯等民俗活动中,随处可见。长江以南有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泊。龙舟文化甚为发达。指挥龙舟竞渡的铜鼓饰有龙凤等吉祥动物图案。东南亚的铜鼓艺术源于中国。滇系和粤系铜鼓艺术的差别也见之于东南亚,成为长江龙凤文化的地方演变体。从古代文化史的角度看,东南亚龙文化是长江文化系,特别是苗蛮文化向南的伸延。
美洲古印地安人接受中国龙文化要比东南亚更要早得多。考古学家发现,早在7000年以前到哥伦布时期,中国龙艺术就传入美洲,和当地土着人文化结合,成为奥尔梅克、玛雅、阿斯特克、印加等部落龙文化的基干。兴起于公元前1000年(相当中国历史的商末周初)的奥尔梅克文化被认为是印地安文化的摇篮。奥尔梅克文化中有两种原始龙:鼍龙和螭龙,也就是中国人俗称的大龙和小龙。与商周时期中国龙的本源相似。印地安人神话传说中,火龙和水龙分别代表南北二神。而中国古代神话中,北方水神是水龙公工,南方火神是火龙祝融。考古学家把古印地安人的龙身体各部分分解分别于中国龙体各部位比较后惊奇地发现,玛雅文化的龙与黄河文化,和以及松辽文化的龙极为相似,印加文化的龙几乎是华南文化和巴蜀文化龙的翻版。在美洲的金字塔和其他祭坛庙宇上也饰有的龙的形象,说明古印地安人和中国人一样地崇拜龙文化。其实龙文化只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中国龙文化在美洲的传播,佐证了中华人种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东渡美洲,并带去灿烂中华文明的历史事实。 龙为文化本源。《易》乃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而《易》之源,则可追溯至龙书。《易》中,主卦为乾、坤二卦。干卦之中,《易·乾·爻辞》则按六爻之顺序揭示了事物包括人生成长的普遍规律,以龙成长于水中为喻,提炼、总结出成长为遨游天地之成功者的六个人生阶段。如初九:潜龙,勿用。指人生初期,象征人生的学习阶段。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指龙之羽翼初丰,象征人生的实习阶段。九三: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指阅历经验均已具备,象征人生的创业阶段。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指人生已达到德才兼备,象征人生的成功阶段。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指龙腾出江河,飞离陆地,象征人生追求与成就已到极致。上九:亢龙有悔,揭示出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铁律。《易·坤·爻辞》,则是对处于从属地位者成长阶段之归纳、提炼与诠释。其最后阶段之上六,则有“战龙于野,其血玄黄”之句,意为阴盛之极,从属者转变为主导者,难度很大,代价亦大,要有充分的心理与应变准备。
民间层面,龙的影响更大,以龙为姓分布甚广;龙王庙遍布神州,地名中多有以龙为名;动物中有地龙、变色龙等;植物中之龙眼、龙胆等。乡间庙会舞龙灯,江南水乡赛龙舟,皆源远流长。
龙是正义化身,炎黄子孙赋予龙诸多美好善良之心性。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传说小白龙曾因行雨救民而得罪玉帝,为怀念小白龙的恩德,民间将二月二定为春龙节,焚香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传统的春节,也于此日正式结束。龙可代表英雄。龙之形象几乎活跃于各个层面和领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召力,是理想中英雄之典型。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多姿多彩的龙文化中,从中也可看出古代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创新精神。龙文化历久不衰,与古代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分不开。龙文化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主要是通过内部创新完成的。观察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龙艺术形态,从无角到有角,从无翼到有翼,从无足到有足,可看出龙形象是经过不断创新而形成的。
综合精神。龙的形象是古代中国人综合了走兽、飞禽、水中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优长而形成的。龙文化的综合性还表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龙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艺术元素,从而使其形象更为完美。比如,唐宋时期龙吸收了印度佛教中狮子的形象,头圆而丰满,脑后披鬣,鼻子也近似狮鼻,增加了龙的权威感。
包容精神。古代龙文化丰富多彩,与古代中国人的包容精神分不开。中国龙文化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曾受到来自印度的龙王信仰的冲击,但中国人并没有将其拒之门外,而是包容与改造,形成了中国化的龙王,丰富了中国龙文化的内涵。
进取精神。从古代中国人描述的龙形象来看,龙具有很强的进取精神。龙的活动空间十分广阔,能上九天,能潜深渊。各种艺术中的龙形象,大多是飞龙、腾龙或奔龙,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威武不屈。神话传说中的龙,大多是一往无前、势不可挡、无所畏惧的。这些都是古代龙开拓进取精神的表现。
独立精神。中国龙的艺术形象是独一无二的,与龙有关的种种文化现象也自成一体、独具一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文化虽与儒教、道教和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不附属于任何一种宗教。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这其中确实既有糟粕,也有精华。历史上宗教性和政治性的龙崇拜,如祭龙求雨、祭龙求子、祭龙求平安和“真龙天子”等观念,应予以抛弃。但艺术性和民间性的龙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如舞龙灯、赛龙舟等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
在当代,还应当发挥龙文化的凝聚作用。龙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与中华民族的形成融合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在历史上,无论朝代怎样更迭,龙文化的传承始终如一。海内外华人均以“龙”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在宣传和弘扬龙文化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用。 龙
生于东方
云游于地天之间
载大德大仁
承于水至于心
此心
乃万物之心
助阴阳
相拥而不斥
相搏而不交恶
吾为道为心
往古来今
智者知其而智
小人晓其而非人
众人未知玄
众口相传已为虚

2. 中国龙文化的龙的影响

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文化的象征,远古人们认为应当有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在几千年浩瀚的历史进程中,龙成了一种文化。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在中国文化中,龙或中国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龙对中国人生活有哪些影响扩展阅读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不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

他们能够熟练地取火用火,学会了用木头搭简单的房子,开始磨制石器、骨器,手工制作陶器,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了。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宽泛,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

阅读全文

与龙对中国人生活有哪些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8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