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积极心理学的内容
积极心理课:重新发现自己,活出想要的未来(高清完结打包)网络网盘
链接: https://pan..com/s/1WHQXuNklR0P5Eh1g5xmJvw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2. 心理学史怎么学
作为一个在心理学工作了十几年的咨询师来说,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
众所周知:心理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是一个个人成长的过程。于是乎,边学习理解记忆应用,边觉察反思整合成长,就成了心理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学习的一个特色。
学习心理学,你应该这样学:
识记必修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对于初学者来说,识记必修基础课程,是一定要做的工作。因为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带来一个恰当的心理学态度,为心理工作和个人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在原人力资源部认证的教材中,有所呈现,建议大家按照心理学导论、心理诊断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病理心理学、心理咨询学等内容进行专业化的学习。
确定自己专修的流派方向
有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基础,了解了心理学几大流派的特点,就需要选择1个或者几个流派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比如认知行为流派,比如精神分析流派,比如人本主义流派等等。
当然,我们不支持初学者不分流派的乱学习,也不支持大家各个流派的课程混着学,建议在某个时期内,集中就某个流派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避免知识碎片化,便于知识的连续性输入,学习的更加有效率。
实践应用某流派的技术专攻咨询方向
在实践中,初学者会象一个综合科的医生,什么咨询都接来试试。这是个很好的锻炼方式,建议在咨询过程中,寻找到自己得心应手的几个方向,从技术层面上继续深研。
比如婚恋咨询,或者亲子关系咨询,或者职业技能规划,或者老年咨询、性心理咨询、中年期问题咨询等等。
时常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反思和觉察
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流派,讲的是在潜意识层面进行心理咨询工作的方法,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觉察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认知自己,接纳自己,更好的个人成长。
寻求心理咨询师的督导
当自我觉察与反思遇到了瓶颈,或者在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就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督导。督导的作用,是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言行的意义,从而进行更好的自我成长,也对于个案有更好的支持作用。
应用心理学知识帮助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学习心理学,必然会对自身的言行反应有所觉察并提升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也就相应地影响着自己的人际关系。
但我们还是要充分地接纳自己,不对自己有过高的期待,看到成长的目标和方向,慢慢前行。
以上,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完善自我的过程,祝大家学得开心!
3. 2019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章节答案
有一个微信小程序 (大学答案帮手) 复制题目到里面粘贴即可 。还有一些微信公众号可以 ,去搜一下就有。
望采纳,谢谢
4. 心理学史研究人类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学。( ) A对 B错
体现了对心理学功能性的某些功能性认知。如果了解心理学史,你会不再迷信盲从某些权威的个人言论,甚至是权威理论。因为心理学理论的角度之多,研究之多样性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随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心理学的学科理论理解与研究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对于权威,我们不再奉为圭圼,而是视之为暂时性的科学理论。
所以心理学的功能不只这三点,就丰富生活这方面,个人认为是学会了解自身的生理或心理机制,更了解自己,包容自己,通过与自身和解达到与学会外部环境相处的目的。
心理学史的确是一门很好的课程,可以给本科生迅速的了解心理学全貌以及发展流程;提纲挈领。在国外一般会和心理学导论融合在一起。
不过可惜,目前的心理学史我认为在教授的重点上有偏颇,没有跟上时代,也没有真的梳理清楚科学心理学的全貌。
我本科时候觉得心理学史这们课程和普通心理学(既心理学引论)很接近,而且要记忆内容很多;觉得不解的很。但是,随着自己研究的深入,特别有感慨。第一,心理学史其实很重要,但是没有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足够的印象;第二,目前的心理学史教材侧重有严重问题。
心理学是一个历史不长的学科。严格说来,是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的心理学实验室昭示着科学心理学的开端。心理学强调科学化,所以一般心理学史会从早起的心理学实验说起,比如关于韦伯定理对计算。这一点比较好。但是往往后面会走偏,比如费希纳,铁钦纳还好,但是怎么过了60年代就是斯金纳了呢?
5. 学习心理学的心得
篇一: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是必修的科目,也是我们了解心理知识的所要走的阶梯,对我们了解人的心理尤为重要。
虽然我已经在老师的指导和教导下,学了这门课程大半个学期,还未学完,但我已经对心理知识的有关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人的知识、情绪、行为、动机、感情等等都与心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的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主观与客观、好与坏、高兴与悲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令人愉悦,一些现象使人忧虑,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爱慕之心,丑恶现象惹人产人产生厌恶之感。人具有喜、怒、哀、惧以及自豪感、美感、理智感、自卑感等多种情感和情绪,而这些情感与情绪作为人对事物和自身的生活态度体验、构成了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课堂上,老师每讲到新的知识,都会耐心地指导,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授课,甚至还有一些比较经典的视频以指导我们,让我们掌握起知识的要点时容易理解和体会,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增加知识的“免疫力”,因为这样我们在记忆知识时更加牢固。有时在讲到一些重要理论时,还会出一些心理实验来测试我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这些课堂实验使我们感到十分有趣而且这样别具心裁的课也十分生动和形色,是我们学生所喜欢的,上课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致,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这也而况仪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好还是坏,是强还是弱,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是高还是低,这都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因为可以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课程,它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科学,更加是人类为了认识、摸透、掌握和了解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这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考察人的行为、感情、动机,并且探讨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有人说,心理是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具形体,难以直接考察和研究的。然而,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可以了解人的心理。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心理现象体现在个体心理活动当中,它离不开个体心理。但对个体而言,社会心理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个体心理是社会现实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虽然属个体的主观精神活动,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心理因素。
受遗传、教育、生活经历、职业活动和其他因素影响,不同的人的心理会形成各不相同的特点;在不同的时间或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的状态。对于人类来说,人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具有双重属性,即人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与周围的环境、与他人发生着不可脱离的关系,这说明了人的心理受着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的心理是无法脱离这两个关系而成为个体独立存在的,没有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人类是无法能透彻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特别是在这个日益发展迅速以科技和信息为中心的社会,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方式和现象也会越来越复杂,因为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复杂的个体而存在于这个世上,如果人类不能跟上和掌握它们之间的规律关系,就无法进一步了解人类的心理关系,也就不无法使人类在社会中得到提高,社会也不能以良好的姿态前进到一个美好的世界。正因为如此,这个社会中又多了一份职业,就是心理医生,为人类解决有关的心理问题和心中疑问,使人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以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心理学》对我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对我的心理能力和素质的成长缺它不可,我需要它剖析自己。但更重要的是我的职业,我的职业需要它,因为我选择的是师范职业方向。它是我们师范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培养未来教师师范技能与职业素质的重要基础课。我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可以了解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解和掌握学校教育教学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为以后的教育实践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应用,注意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的结合、基础知识与应用方式的结合、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的结合,这在培养人才质量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学习了这门课程,丰富了我的心理知识,提高了自我认识的水平,我学到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问题,使我对心理的见识增长不少。随着这课程的深入,我对这门课程越来越有浓厚的兴趣了,而我也渐渐地发现并解决了我以前所疑虑的心结,并让我不断地完善个人,升华到另一个自我的境界。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会更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虽然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要努力去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掌握自己,同学也了解到别人,对提高自己的心理知识、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使我们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心理、健康心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培养足够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质,创造亲密的关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间的交会沟通能力,只有这种亲密关系才能使我们心理成长,因为它是滋养生命的最佳营养。从今以后,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
篇二:
学习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不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恐怖主义,而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问题。诸如情结的烦闷,学业与工作的压力,孩子厌学,感情困惑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发忧郁,失眠,焦虑或者其它现代文明病。这一组数据,不仅让人咋舌,更让人不得不证实当今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关注心理健康,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社会的新课题。
一:学习心理学的动机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的加速运行,完全打破了几十年来人们在传统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当突然直面一个激烈竞争,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我们会深刻的感受到多年来积累的知识,能力,经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一夜之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学习工作,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经常困扰着人们健康的心灵,严重影响其学业和事业的成功。
偶然得知,徐清照老师的连线心理工作坊,便慕名前往,与此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氛围,很受鼓舞。说心里话,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对此学科的理解几乎是片面的,琐碎的。但,当我从参加第一堂心理学开始,对心理学就渐渐地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对此学科的浓厚的兴趣。通过徐清照老师的讲解,我逐步懂得了“世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而在每个人的身上,也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熟睡的巨人,就等我们去唤醒他。”
二:心理学中的“人格”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稳定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兴趣,信念和能力等。心理咨询师应当具备的人格条件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1.心理相对健康
心理咨询师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引导来访者的,所以他的健康水平至少要高于他的来访者。虽然心理咨询师本身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会像其他人一样希望得到爱,希望被接受,被承认,被肯定,渴望安全感等等,但他必须有能力在咨询关系以外求得这些欲望的满足,以保证有效地完成心理咨询师这一社会角色的任务,不致引起角色紧张。心理咨询师也会在生活中和他的大多数来访者,在相同的社会环境里,遇到各种生活难题,也会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但他可以保持相对的心理平衡,而且能在咨询关系以外来解决他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不至于因为个人的问题干扰咨询工作。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一个愉快的,热爱生活的,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要得到来访者的信任,咨询师自己必须愿意不断成长,并且在生活中不懈奋斗。那些情绪不稳定,经常处于心理冲突状态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很难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2.乐于助人
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能在咨询关系中给来访者以温暖,才能创造一个安全,融洽的气氛,接受来访者各种正性和负性的情绪,从而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乐于助人”说起来容易,但并非任何人时刻都可以做到。那些只关心自己,自私自利,或者性格孤僻,寡言少语,缺乏热情的人,也是难以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3.责任心强
心理咨询师既要耐性倾听来访者的叙述,集中精力不分心,使来访者感到自己被关注,也要能诚恳坦率地和来访者谈心,取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愿意暴露内心的痛楚和秘密。工作马虎,三心二意,性情急躁,不负责任在咨询工作中都是要不得的。
以上这些人格条件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和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不是光靠学习理论知识就可以获得的。因此,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要想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应先检验自己的人格条件。
三. 完善的知识机构
做好心理咨询工作要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心理咨询不是仅仅依靠良好愿望,满腔热情和一般常识来安慰,劝说那些处于困境的来访者或鼓励心理病人跟疾病斗争。有时,廉价的安慰反而会引起来访者的不解,反感和阻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科学工作,要用科学的咨询知识和技巧来帮助来访者,使他们认识困扰着他们真正的原因,改正或放弃适应不良的行为,使心理成熟起来。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来访者的困难是怎样形成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何在,他们心理症状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用什么防御手段来对付内心冲突等一系列问题,然后才谈得上有针对性地协助来访者分析问题,并引导其走出困境,促进人格成长。
四 熟练的咨询技巧
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学到的。除了从书本上学习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向来访者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上面所说的职业道德,人格条件,知识条件和技巧条件都很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正如卡瓦钠所说: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个人品质,学术知识和助人技巧的结合。
五 粗浅体会
首先选择心理学,就是为了想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更有必要把自己做好,才能达到更加好的状态。
第二就是学会了换位思考,在写心理学论文的时候,了解了许多关于治疗的方法,然而,对我影响最大,最有启发的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在生活中适时地应用,更加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个人就可以更加平静客观地看待事情,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加学会了宽容。
6. 2、简述心理学的历史。
作为一门科学的科学史,心理学的历史却十分短暂。19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
到1874年《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出现,从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程。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
19世纪生理学和物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准备了必要条件。德国感官生理学家韦伯(1795—1878)首先确立了感觉的差别阈限定律。稍后,费希纳(1801-1887)发展了韦伯的研究,运用心理物理法确定了外界物理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
他们的研究方法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楷模。心理学从哲学中真正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主要由德国生理心理学家冯特(1832—1920)完成。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这被公认为是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
冯特反对用哲学思辨的方式探讨心理现象,坚持用观察、实验以及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的方法去揭示心理过程的规律,因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培养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冯特一生的着作很多,其中《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誉为“心理学独立的宣言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体系的心理学专着。冯特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专业心理学家。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正如我国着名心理专家郝滨先生所言:“二百年前的人类尚未拥有科学心理学这一探索内在世界的途径,但是人类探知精神世界的旅程却早已扬帆起航!二百年后的人类将以何种形式继续这个旅途尚未可知,但是我无比的坚信,只要我们存在一天,这个脚步就绝不会停止”。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进行了数十年的争鸣,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达成基本的共识,使心理学不断走向繁荣。
国内心理学和催眠学研究工作者曹剑韩提出大脑运作理论,为心理展现逻辑带来较好的理论模式。另一方面,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心理学自身不断分化,衍生出了众多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使心理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6)心理学史研究人类如何更好的生活扩展阅读
研究领域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胎儿出生到年老死亡的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
学习心理学:探索人是如何发展成为如今的状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发生过程和原因。
人格心理学:关注包括人格特征、动机和个体差异。
感觉与知觉心理学:研究人类怎样感知周围世界,如正在研究人类是如何识别面孔的。
比较心理学:研究和比较不同种系的动物行为。
生理心理学:研究行为与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活动。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思维问题,试图了解推理、问题解决、记忆及其他心理过程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性别心理学:研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探索生理因素、儿童扶养过程、教育、社会刻板印象等各种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研究涉及态度、说服、骚乱、顺从、领导行为、种族歧视、友谊、婚恋等问题。
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对人类行为的作用。
进化心理学:研究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各种进化方式对行为的影响。如男性与女性之间的配偶选择方式。
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行为心理学:研究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犯罪心理学: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
7. 心理学史研究人类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学
当今世界主要的心理学学派有五大观点,每一个观点都强调行为及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其主要包括神经心理学、精神分析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
8. 心理学发展史
德国着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曾这样概括地描述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1885)
作为一门科学的科学史,心理学的历史却十分短暂。19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
到1874年《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出现,从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程。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
19世纪生理学和物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准备了必要条件。德国感官生理学家韦伯(1795—1878)首先确立了感觉的差别阈限定律。稍后,费希纳(1801-1887)发展了韦伯的研究,运用心理物理法确定了外界物理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
他们的研究方法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楷模。心理学从哲学中真正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主要由德国生理心理学家冯特(1832—1920)完成。1879年,
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这被公认为是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
冯特反对用哲学思辨的方式探讨心理现象,坚持用观察、实验以及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的方法去揭示心理过程的规律,因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培养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冯特一生的着作很多,其中《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誉为“心理学独立的宣言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体系的心理学专着。冯特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专业心理学家。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正如我国着名心理专家郝滨先生所言:“二百年前的人类尚未拥有科学心理学这一探索内在世界的途径,但是人类探知精神世界的旅程却早已扬帆起航!
二百年后的人类将以何种形式继续这个旅途尚未可知,但是我无比的坚信,只要我们存在一天,这个脚步就绝不会停止”。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一百多年的时间。
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进行了数十年的争鸣,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达成基本的共识,使心理学不断走向繁荣。国内心理学和催眠学研究工作者曹剑韩提出大脑运作理论,为心理展现逻辑带来较好的理论模式。
另一方面,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心理学自身不断分化,衍生出了众多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使心理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8)心理学史研究人类如何更好的生活扩展阅读:
起源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
研究对象
动态性维度
1、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正常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
认识过程即认知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觉、思维、记忆等。
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以上三种过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个体有机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indivial mind)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合。包括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调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现象的个别性一面。
个性倾向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它反映了人对周围世界的趋向和追求。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个性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意识
1、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现时正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例如,我们在进行记忆活动时,能觉知记忆活动的目的、记忆的对象、采用的记忆方法、达到的记忆效果,甚至能觉知自己的记忆特点、改变记忆策略等,这样的记忆活动处于意识状态。从意识对象上可以把其分为:
客体意识,指个人对于周围世界的意识。
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意识。
在记忆心理学中,前者为记忆现象,后者为元记忆(matememory)现象。
2、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是指现时未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以记忆为例,有时我们并没有某方面内容的记忆目的,也没有想着要记住它,却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甚至还很牢固。有时自己也不知道从哪里获得的以及是否有某方面的记忆。在记忆心理学中,前者是无意识记忆,后者是内隐记忆。
9. 心理学有哪些内容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心理学符号的含义:符号在希腊语里是灵魂的意思,后来变成英文psyche。
心理学研究领域: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胎儿出生到年老死亡的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
学习心理学:探索人是如何发展成为如今的状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发生过程和原因。
人格心理学:关注包括人格特征、动机和个体差异。
感觉与知觉心理学:研究人类怎样感知周围世界,如正在研究人类是如何识别面孔的。
比较心理学:研究和比较不同种系的动物行为。
生理心理学:研究行为与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活动。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思维问题,试图了解推理、问题解决、记忆及其他心理过程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性别心理学:研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探索生理因素、儿童扶养过程、教育、社会刻版印象等各种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研究涉及态度、说服、骚乱、顺从、领导行为、种族歧视、友谊、婚恋等问题。
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对人类行为的作用。
进化心理学:研究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各种进化方式对行为的影响。如男性与女性之间的配偶选择方式。
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行为心理学:研究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犯罪心理学: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
心理学学科分类:
《心理学进展》是一本关注心理学领域最新进展的国际中文期刊,由汉斯出版社发行。主要刊登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成果报道及评述。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为了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心理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研究范围:
认知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心理病理学
发展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法制心理学
心理咨询与治疗
网络心理学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生理心理学
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
心理学教学改革
性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10. 中国心理学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走向
存在问题:1、在中心史的研究中,主流的方法都是在“挖掘、整理”的范畴内,没有冲破这一局限,导致中心史未能有新的突破,虽不断有新的心理思想被挖掘整理出来,但对整个学科的意义不大,它似乎正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实际上,要使中国古代心理学史研究有长足的发展,关键的并不是穷毕生精力去发现新材料,而是用最新的心理学理论去解释那些已经发现和整理好的现成材料,并使它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传播和应用。我们的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之所以给人以原地踏步的感觉,主要的原因不在于材料太少,而在于没有成功地运用新的理论武器。
目前,中心史的主要工作是以西方心理学为框架,挖掘中国古代文化中存在着的类似思想,这样做,除了“为西方心理学提供某些经典的例证和历史的证明”之外,另外就是印证在我国古代同样有类似的思想。这样的工作当然不无意义,但如果它不继续往前发展,从更深的意义上分析其内容,解释其作用,传播其功能,那么,除了能提升一下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外,就别无他用了。因为挖掘出来的那些心理学思想是西方本身就已经有的,我们只是以东方的语言把它再现出来,若它不能在自身的文化土壤中发挥作用,那么,除了印证的功能之外,也想不出有什么其他的作用了。
冯特曾说:“科学的进展是同研究方法的进展密切相关的,近年来,整个自然科学的起源都来自方法学上的革命。”这句话,同样适宜人文科学,适宜中国心理学史。中国心理学史发展了二十多年,现有的研究方法,无论它的方法论原则、具体方法如何变迁,一个大的前提始终没变,那就是从挖掘的角度出发,因此,导致研究的成果都是对中国古代心理思想的一种铺陈、再现,没有进一步的加工;没有进入到更深层次的探索。这种方法在初期当然是必需的,但如果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仍走老路,那么,这门学科就永远没有进步。不停地挖,即使挖到了好东西,也无法运用它,就如同我们不停地找矿,发现了富油矿,却不会把它采出来进行冶炼,用于实际生活。这样,一切寻找、开采的工作其实都是白费的。所以,挖掘、整理出来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不能被进一步转达为现代社会的思想,并为现代社会所用,那么,它就永远只是历史。而这样的结果,并非中国心理学史的初衷。研究中国古代心理思想,并非是为了向西方炫耀中国自古就有心理学思想,不仅仅是为了自尊心,当然,更不是为了挖掘而挖掘。找出这些与现代科学心理学相符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是为了要更进一步找出古代的心理积淀在现代人的心理、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说,这些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作为一种文化底蕴,它是如何影响现代人的;现代人在重塑新型人格、调整心理结构的时候,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中要借鉴的是什么?要注意、克服的又是什么?所以,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史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有关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挖掘和整理,而且在于要转达这些思想和观念中已被认识的价值,表明它们之所以是真的并且值得被人接受的诸种理由。
另外,由于受挖掘、整理大方针的限制,中国心理学史这一学科的研究工作无法很好地体现古为今用的原则。
早在1983年,潘老就提出要将古为今用的原则作为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他说:“我们所要挖掘并加以发扬的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必须是能为我们所需要的科学心理学所用,能纳入到我们所要建立的科学心理学体系中去,因而构成我们所需要的科学心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或基本看法。因此……我们并不是单纯为了古代心理学思想而研究古代心理学思想,尤其不能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包揽一切所谓的心理学思想。”潘老的意思非常明白,我们挖掘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是为了以其为基础,建立一个新的科学心理学体系,挖掘是为了更好地发扬、建构,绝不是为挖掘而挖掘,也不是不加选择地挖掘,否则,古为今用的原则就得不到体现。而这一原则如果在中国古代心理学史中得不到体现的话,其学科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但由于20年来,中心史的研究工作受方法的限制,并未有大的进展,仍在做挖掘的工作,涉及到建立一个新的科学心理学体系的工作还远未开始,甚至还未迈向“发扬”的阶段。因此,潘老提出的这一原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这样的话,中国古代心理学史就只能是一门介绍性的学科,而且,它如果按照现在的道路发展下去,继续采取“挖掘、整理”的总方针,那它是无法成为中国科学心理学的有机部分的,充其量,只能作为一种文化历史背景,一种基底存在着,而永远无法进入科学心理学的殿堂。
2、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实证研究,多是一种验证性地应用,并无多少实际的价值。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到现在,应该说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且研究的范围集中,数量也有限,主要集中在个性特质的中西比较和医学心理方面,而且绝大多数实证研究的目的都在验证上——验证与西方的理论是否相符。实际上,这样的研究大可不必以西方心理学为依托,只要它在现实生活中,符合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人们的行为规则,帮助人们的实际生活,那么,这样的理论即使与西方心理学的某些理论相违背也并不能说明什么。西方心理学尤其是美国心理学本身也是在实用主义的原则下蓬勃发展起来的。各种理论,只要它对人们的心理问题有帮助,就自有它存在的道理。如若当年的美国心理学一味地依从欧洲心理学,处处以它为楷模,那就绝没有心理学今天的局面,不可能出现弗洛伊德、马斯洛这样的影响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心理学大师。
另外,对于古代心理思想的实证研究,质量上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这可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研究者自身的心理学素质背景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他必须在具备掌握较全面的现代科学心理学体系的同时,还要精通、了解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并能融会贯通,使两者互为手段、互相利用,才可能在二者的基础上,创建出有新意、有价值的东西来,为社会生活服务。
研究走向:
中国心理学史的研究视野将进一步拓广,可以从哲学的、科学的、文化的、人学的等不同视角探讨古代心理学思想问题,以取得更丰硕的研究成果。已有人采用“内部逻辑”的原则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学思想而取得初步成果,相信今后“外部逻辑”与“内部逻辑”的原则在研究中将会更加紧密结合与融合。已经开始重视运用的诠释与转换的研究方法,将更突显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的积极价值。笔者曾经认为:“独特的心理学思想体系,哲理说与生物本体说的结合,能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道德为核心的道德人格,向智慧理性和审美方向发展,能建构起适合新时代的新型人格模式。普通心理思想与应用心理思想并行发展的阐发,将推进心理学为现实社会生活服务。古代心理实验与测验思想的发扬,能与西方心理科学相沟通,有助于加强我国心理学的现代化。”[10]中国心理学史学科发展的任务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