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雷龙的生活环境,身体特征和外形轮廓,请求答案
雷龙也叫迷惑龙,属爬行纲、蜥臀目、蜥脚亚目、梁龙科、迷惑龙属,生活于约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为大型食草恐龙。
雷龙最大的特点为粗且长的颈部、和又细又长的尾部。据阿根廷新发现的雷龙大腿骨头化石推断,雷龙的身高为4-5.5米高、身长为23米左右,重量达20吨。
雷龙是较温和的食草动物。它们的颈椎比梁龙较短、较重,而腿部骨头较梁龙的结实、较长,被认为是比梁龙更粗壮的恐龙。在正常的移动时,尾巴会离开地面。雷龙的前肢有一个大爪,而后肢的前三个脚趾拥有趾爪。而它身体后半部比肩部高,但当它以后脚跟支撑而站立起来,可谓高耸入云。
至于雷龙的生活环境,就需要推测了。它们可能生活在平坦的稀树草原与森林中,并可能成群结队而行。
B. 雷龙有什么习性
雷龙属于梁龙科,是一种巨型的长脖食草恐龙,有着长颈及长尾巴作为平衡。雷龙全长约20米,高约4.5米,重约35吨,它们喜欢群居,自卫武器主要是厚壮有力的长尾。雷龙的颈部不灵活,它们这些蜥脚类恐龙是以低植被为食。
由于是史前生物,雷龙的许多习性都是科学家们的猜测。雷龙有着鸟类一样的气囊,呼吸效率非常高,可以有效摄入氧气。
现时仍未知雷龙要吃多少食物才能满足它的巨大体型。但有可能雷龙是不断的进食,只有在让身体体温下降、饮水或除去寄生虫时才会停止。有人揣测指出雷龙是站立睡觉的。它们可能是以其巨大体型及族群行为去吓阻掠食动物。
(2)雷龙到了哪里生活扩展阅读
南美洲发现的白垩纪时期雷龙化石
2014年11月13日,阿根廷考古人员在内乌肯省利迈河中段盆地进行发掘时发现了雷龙化石。尽管雷龙化石曾多次被考古学家在北美洲发现,但在南美洲发现尚属首次,此次发现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之前考古界认为,雷龙生活在距今1.5亿年至2亿年的侏罗纪时期,于侏罗纪末期逐渐从地球上消失。
考古学者认为,这次意外发现至少能从两方面改变人类对雷龙演化史的认识。首先,雷龙在南美大陆存在过;其次,存在时间大约可持续到侏罗纪以后的白垩纪,这比此前认为的雷龙灭绝时间要推后许多。此外,这次新发现的雷龙体形相对较小,只有8到9米长。
新发现的雷龙化石被命名为“雷因库帕尔雷龙”,当地印第安语意为“消失的族群”。加利纳还介绍说,目前考古学家获得的大部分证据表明,第一批雷龙族群产生于侏罗纪时期,但在距今1.8亿年前,原始大陆开始分裂漂移,雷龙族群在不同的古大陆开始了完全独立的进化。
C. 雷龙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雷龙生存于侏罗纪末期亚洲、非洲以及美国的平原和森林中,并可能成群结队而行。由于身躯较大,要吃掉大量的食物,这会花去大部分时间,好在它们进食时可先不咀嚼,就把食物整个吞下去,等到食物滑落到胃里后,会被它吞下的小石头碾磨成糊状,再慢慢地消化吸收。
D. 关于雷龙有哪些介绍
有些恐龙的身躯十分庞大,像雷龙就是一个例子。在侏罗纪时,地球上的气候温暖而潮湿,到处都有青葱的森林,因为这些丰富的植物性食物,带来了草食性恐龙的繁荣,雷龙在这个时后也活跃于现在北美洲的平原上。
雷龙的体重约在三十五公吨到五十公吨之间,它那粗壮的腿,有如树干一样;长长的脖子,直立起来有七层楼房那样高,可以说是地球有始最大的动物。雷龙的身体虽然大得惊人,性情却很温和,平时以温带森林中的植物为食,有时会走入沼泽里,由于水具有浮力,可以减轻它身体的沉重负担,同时也能躲避像异特龙般凶暴的肉食性恐龙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