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活中语言学的现象有哪些
语言现象的本质是一种现象,是一种人类活动的特殊现象。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文化政治各个方面的发展,语言也必然有一定的发展,在这发展过程出现的新语言文化的现象。
举例分析:
1、多音字,就是一种语言现象,背,bèi是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避开,离开,违反,偏僻等意思时念bèi。bēi,人用背驮(tuó)东西,引申为负担。背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背包袱(喻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或经济负担)。
再比如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也是一种语言现象,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又出现了很多新的语言现象,如雷人、给”、斑竹、神马都是浮云等。
(1)生活中的语法现象是什么扩展阅读:
其他语言现象:
1、语言僵化
这是二语习得中常见的现象。探究僵化的原因对于理解语言习得的内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从年龄、社会文化环境、母语干扰和反馈性质四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语言僵化的原因。
2、语言迁移是指在母语影响下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等语言的影响。语言迁移还包括语言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
3、语言僵化是指在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过程中,不正确的语言特征成为一个人说或写语言的方式中不可改变的一部分的过程。
Ⅱ 生活中的语言现象
生活中那些有趣的语言现象
北京话的儿化音具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因为这是一种名词构词法,在北京话中,语气上轻松随意的 ,但是绝对不能用于严肃场合,所以代表皇权的天安门、午门、崇文门、宣武门等等都不能带“儿”,而民间的东便门儿、西便门儿就没有如此的限制。
粤语中保留了部分古汉语发音的特点,入声的韵尾-p、-t、-k和鼻音韵尾m的保留使得粤语在翻译时不需要和普通话一样用额外的字表示韵尾,如普通话中的“贝克汉姆”在粤语中被翻译为“碧咸”,但入声的保留也养成了广东人念英文时吞掉词尾辅音的习惯,比如将friend念做frien。
东北话和河南话长期在农村和拿残疾人开涮的荧幕作品中出现,造成了刻板印象和地域歧视,人们如果对某件事存在偏见和预期,即使说普通话也会从表达方式中流露出来,当人们描述自己的好事或者外人的坏事时,会习惯性地用更加夸张的语言来描述。
外企腔是语言学中“省力原则”的体现,外企员工通常处于多语言环境中,通用的英文成为公司文件和工作交流中最常用的语言之一,因为行业内的一些通用英文词汇在汉语中未必有贴切的解释,直接使用就成了交流工作时最省力的方式。
-
生活中语言现象的形成原因
形成语言现象的原因包括历史、地理、文化、人为等,也可能是同时具有多方面的因素。与南京路、西藏路等地名类似,番(pan1)禺路也是年轻的上海在快速发展中借用的地名,之所以广州的番禺到了上海成了番(fan1)禺是因为广州保留了番(pan1)禺这个更古老的发音。
而番(fan1)则是在唐宋之后才出现的,番茄、番薯这些在明清才进入汉语的东西,就都念作了fan1,对于上海人来说,番禺路这个普通的地名,就约定俗成地被念做更常用的fan1了。
剪刀石头布在各地的叫法千差万别,而与其相近的游戏划拳在各地却是几乎一样的叫法,这是因为划拳在汉代已经出现,像玉米、小麦这样的词语一样作为汉语核心词汇被沿用了下来,而可能是在明朝之后才出现的剪刀石头布则是因为各地的方言被分化形成cei4丁壳、猜冬猜等不同称呼,而玉米也有不同的叫法,比如苞米、玉蜀黍等。
简化字其实是省力原则的体现,其实在《简化字方案》提出之前,历朝人民已经发明了去掉复杂笔画、只保留轮廓的简化字,有研究表明,只保留大致轮廓,笔画的缺失并不影响汉字的辨认。
省力原则还借用英文缩略词,《现代汉语词典》收录GDP、USB等英文缩略词曾经引起争议,相对于反对者认为其影响汉语的纯洁性,其实这些英文缩略词正是省力原则的充分体现。
-
语言现象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
同样的语言现象,可能会同时引起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口音有很大的弊端,由于母语中缺乏某些音素,四川人分不清楚n和l,欧美人分不清汉语音调,日韩人则难以念出f和th,但是差异化的音素是可以通过练习来克服的,而差异细微的发音却能出卖掉自己。
其实除了特殊行业外,语言只需要达到足以沟通的标准即可,容忍不标准的口音,是社会对待语言多样性的气度,除此之外,口音各异的方言形成了各地的文化认同,特定语境中,口音可以加强表达效果,以至于大量的影视作品中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