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晚年生活为啥会如此凄惨
和每一年的春天一样,712年的春天也和平时一样静悄悄的,却灿烂无比地来了。就如同很多普通的婴儿出生一样,在712年的春天,在河南的巩县,一个普通的男孩儿,满载着父母的欣喜和殷殷期盼,呱呱坠地。左邻右舍,远亲近邻纷纷都来贺喜。有的人道喜,说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一定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有的人道喜,说这孩子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大官,光宗耀祖;还有的人道喜,说这孩子以后一定会成为一方富甲,让家里的老老少少都能够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但是他们谁都不是神,都只是平凡普通的人而已,他们无法预料孩子的未来,看不透这个孩子的生与死,也不知道这个孩子的未来将会有着怎样的人生轨迹。所以他们,连同这个男孩儿的父亲母亲都预料不到,这个男孩儿长大之后,将经历怎样的辛酸,又是怎样从一个富贵公子哥变成最后的落魄模样;更不会知道他将从纷乱的战火之中,保全性命。
这正是因为他内心的强大和仁慈,究竟强大到了什么地步呢?强大到能够让人们忘记他也曾出生在富贵之家,他也曾经是一个意气风发的轻狂少年,他也曾经醉酒高歌,放马狂奔;也能让人们忽略掉他于战乱之中仓皇奔逃的狼狈和凄苦,忽略掉他与自己的妻儿在家中执子相视,言笑晏晏的平淡安宁,人们只记得他是一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面色悲苦,却满眼都是对天下苍生的怜悯。《全唐诗》记载:
“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
能够得到后世如此的赞誉,足以见杜甫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