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康生活的标准是什么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恩格尔系数5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1)全面小康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扩展阅读
小康涵义类似于国际上通用的生活质量的涵义,一般包含三层意思,即物质生活状况,主要内容为食品、衣着、住房、交通等物质条件;生活环境状况,主要指空气是否清新、交通是否拥挤以及水质和绿化状况;
社会环境状况,主要内容是社会秩序与安全感、社会道德风尚等状况;第二是确定小康标准临界值和指标权重。第三是计算小康进程,国家统计局采用了区间距离实现程度的方法测算。
㈡ 小康生活的标准是什么
小康标准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统一、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都取得明显进展的社会标准。
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总体小康)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
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十六个指标进行测算,根据其结果我们可以豪迈地向世界宣布: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了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纪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标准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统一、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都取得明显进展的社会标准。
㈢ 你认为幸福的农村小康生活什么样
幸福的农村小康生活什么样?这得先从“小康”说起。
“小康”,最初是古代一位诗人提出来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中的“小康”,寄托了那时普通百姓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
改革开放的今天,党中央提出,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提到小康。
实际上,我们有许多村寨,早已进入了小康社会,有许多农民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
因为现在的农村吃、穿、住、行、教育、医疗保障等......都很好了。
《1》现在的农村生活,吃的是自家种的粮食、疏菜、瓜果等......。穿衣服与城市相比不分上下,时尚又漂亮。住着宽敞的房子,每一个家庭都座上了汽车。
《2》孩子们的教育都比以前提高很多,村庄里考出去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3》每个村都有超市,买生活用品方便,宽宽的公路通向四面八方,公路有路灯,晚上出行方便,设有检控,大家有了安全感等等......。
所以我认为幸福的农村小康生活就是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有一个和和睦睦的家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小康社会已经来了,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这个美好的小康社会吧。
㈣ 小康是什么样的生活水平
小康即“中产”,或中等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指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且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
但达不到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的人;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且大部分人的财富是以家庭为单元拥有的,所以小康(或中产)也称“中产家庭”。
小康名字的来历
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一生做了很多大事,奠定了明朝二百七十年基业。朱棣多次御驾亲征漠北,将蒙古纳入中国版图;遣郑和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迁都北京;开发南北大运河;编纂历史巨着“永乐大典”等,每一件都是超越汉武唐宗的大事。永乐年间一改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一穷二白,不愧是民富国强的年代。
令人称奇的是,距今六百年前,朱棣是第一个提出“斯民小康,朕方与民同乐”的统治者,永乐皇帝没有食言,他在位二十多年,励精图治,真的使庶民达到了“小康”。
㈤ 全面小康社会是指什么样的社会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中国的全面小康,体现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小康;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小康;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维度、全方位的小康。
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中国的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发展成果的小康。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个区域落下,不让一个民蠢运族滞后,体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全体人民发展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全面小康的阳光照亮960万平方公州盯里广袤大地的每一个角落,14亿多人民、56个民族共同享有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三)文化更加繁荣发展;
(四)民生福祉显着提升;
(五)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带迹梁。
㈥ 小康是什么生活水平
小康是什么生活水平
小康是什么生活水平,在现实生活中,小康生活其实也是很多人所希冀的一种生活水平,但是想要达到小康生活也是需要一定首神的前提条件的,下面为大家分享小康是什么生活水平。
小康水平是指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已居中等程度但还不是十分富裕的状况。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到本世纪末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生活资料更加丰裕,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邓小平说:“达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中国“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800美元”。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将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
中外有两个不同体系的小康生活标准:一是以消费结构为参照系数的标准,即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下(恩格尔系数);再一个是以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为参照标准。
1984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800美元。”另外,关于生活水平的评估,还有人类发展指数(HDI)、营养指数、各产业所占比重等具体指标。据《北京青年报》。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勾画了中国1980年到21世纪中叶的发展道路,不仅预言了中国发展所能实现的目标,还确定了分步实施步骤,十六大报告对于今后20年的描绘,正是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把他的规划的第三步加以具体化。
小康生活的标准是什么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
4、恩格尔系数低于40%;
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6、城镇化率达到50%;
7、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8、大学入学率20%;
9、每千人医生数2.8人;
1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小康生活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大意就是老百姓生活很艰难,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而这种简单平凡的追求,其实到现在都没有变。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其实除了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外,还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曾就“小康定义”的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苏海南认为:首先,年收入达到了7万元—14万元;其次,家庭有积蓄可以用来投资;再者,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最后,恩格尔系数(食品腔散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在30%到34%之间。
小康生活是什么意思
小康生活是指居民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随时时代进步,小康生活标准不断提高不断变换,可以理解为当前时代的一个富足生活的概念。其实每一代人对小康生活的理解都不同。对于知足常乐的人来说,此刻就是小康。
小康水平介绍
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到本世纪末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生活资料更加丰裕,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三、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着提高;
四、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是六点要求: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第三,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第四,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
第五,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第六,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㈦ 小康生活的标准是什么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4、恩格尔系数低于40%。
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6、城镇化率达到50%。
7、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8、大学入学率20%。
9、每千人医生数2.8人。
1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7)全面小康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扩展阅读
小康(或中产),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
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
能否形成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高品质民主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