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一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就显得十分的重要,那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1通过示范,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初入幼儿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技能。把一些劳动技能与游戏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是较为合适的。如“系扣”训练:我们利用布贴游戏的形式进行。幼儿感兴趣自然很快就会学会。3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幼儿自理能力的兴趣。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4通过鼓励,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意识。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表现独立性的愿望。某项要求的幼儿,可在相应的地方得到一个红五角星,谁得到的红五角星多,就证明谁的小手最能干。幼儿的上进心较强,有表扬的评比,他们都会更努力去做。5家长配合,督促幼儿平时自理能力锻炼。家长要积极的跟幼儿园老师做配合,可以通过采用家长会、联系册、专栏、日常交流、观摩等方法,加强家园配合。家长跟老师沟通达到家园教育方法一致、目标统一。想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自我服务程度,以便更好地与幼儿园配合,从而使幼儿更快更好地完成自理能力的要求。
② 怎样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1、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2-3岁的孩子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如吃饭、洗手、刷牙、包括自己上厕所。
2、为孩子生活自理创设必要的、合理的条件。
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橱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等。
3、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
如:教孩子擦脸顺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万婴育儿跟踪、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5、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相当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而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干也不迟、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至吃饭、大小便都有大人帮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
这就需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园同心,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所以每名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哪些地方是薄弱环节,老师都会和家长沟通,除了在幼儿园加强锻炼以外,在家也要多请家长监督、督促,这样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将孩子培养的更优秀!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家园携手努力,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③ 从零开始培养自理能力,究竟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与01幼儿园一致,习惯自然
家里的生活习惯与幼儿园一致,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第一步。
事实上,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在培养幼儿的自立能力。说到吃饭,孩子们在幼儿园都是自己吃的。但是在家里,父母经常给孩子喂食,孩子慢慢吃饭,自我管理能力下降的结果。(一个家庭)。
正确的方法是营造一个与幼儿园比较一致的生活环境。比如关掉电视,家人一起吃饭,鼓励孩子们独立吃饭。
④ 浅谈如何在一日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一、在一日生活中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问答或交谈,丰富知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中班了”、“我学会了新本领 ”、“妈妈的小帮手”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在练习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动手能力和意识。
2、通过讲故事“别说我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幼儿参与做的欲望。通过诗歌、看图讲述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3、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例如,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教师适当的讲解图片,然后问幼儿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哪种好的行为?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
4、幼儿的教育是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情况下进行的,特别是对于游戏和生活中的故事、儿歌等,幼儿的学习兴趣会更浓,教师要抓住课堂教育的大好时机,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培养和练习,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例如,教学《勤劳的小蜜蜂》、《劳动最光荣》等故事和歌曲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热爱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认识基础。再如,通过故事表演、音乐游戏等,可以使幼儿练习自我服务和帮助他人的技能。另外,对幼儿自我服务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儿歌或歌谣的形式加以灌输,使幼儿先认知后实践,最后形成能力。
二、在一日活动中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小班幼儿中要求在区分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穿好;大班幼儿不仅要正确区分左右脚,还要求正确系好鞋带。再如有的幼儿自理能力发展不均衡,系鞋带是弱项,我们就可以在系鞋带的技巧方面给予更加耐心细致地个别指导。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小班幼儿吃饭,开始可能会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幼儿会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在一日活动中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1在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行为。入厕、盥洗、餐点无处不体现着幼儿生活自理的水平,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机,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如入厕后自觉整理好衣裤的习惯,餐前便后自觉正确洗手的习惯,点后正确漱口的习惯……,在区角活动中练习生活自理的技巧。活动区集娱乐、操作于一体,给幼儿提供了充分动手动脑的机会,我们要结合教育目标,计划地投放材料,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掌握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如在操作区有计划的投放系鞋带的方法;投放各种豆豆,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的方法……,另外,早操、午睡、户外活动等都可以渗透生活自理的内容。
2、激发幼儿的好胜心,竞争之中促自理。孩子活泼好动,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以激起他的好胜心,跃跃欲试。我们可以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如举行“穿衣比赛”、“夹豆比赛”等。
3、让幼儿由自我服务发展到为集体服务。如每天安排值日生,给幼儿摆餐具、发水果小点心等,让幼儿不仅能生活自理,还会为集体服务、为他人服务,在培养自理能力的同时也塑造了幼儿优良的品质。
⑤ 怎样让幼儿成为一个自理本事强的人
怎样让幼儿成为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
(教育策略)
1、给予幼儿自己做事的机会,不包办代替,满足幼儿自己做事的愿望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
2、留心观察、研究幼儿。
3、尊重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接纳幼儿做事的过程中的不完善
4、帮助幼儿逐步掌握自理生活的方法。
运用游戏给予幼儿不必备的技能练习。如运用“我是阿姨来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等游戏来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 、整理玩具等的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自然亲切,收效较明显。
5、以鼓励为主,不断提高要求,并给予适当指导。
“哟!今天你自己穿衣服了,真能干。来让老师瞧瞧!嗯,不错,如果这个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尽管幼儿洗手帕时弄了一地的水,还是要夸他:“洗手帕这么难得事,你都会做了,棒极了。下次我们一起来试试怎样洗水才不会洒出来,好吗?”尊重幼儿“自己来”的尝试,让幼儿有持续自理的信心,敢于尝试。和幼儿一起找出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下次更好地完成。
⑥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真的是特别重要的一项能力,因为这直接决定了大家一个人的时候是不是能将自己照顾好。现在有很多父母就是过分的溺爱孩子,很多生活中的事情都会给孩子处理好,孩子就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实际上这样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给孩子空间,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自己一直被父母所管控着,他们才有可能会放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⑦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如何培养呢
想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以从整理学习用品入手,培养自理孩子的学习能力。告诉孩子为自己整理书包,给他讲怎样清理书包才有条理,使课本不零乱,并随时检查他的工作直到孩子做到为止。告诉孩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饭睡觉穿衣洗刷,扫地倒垃圾等,只要孩子的年龄段可以做的,孩子都必须独立并按时完成。
根据孩子的生理发育特点,逐步呈现要求,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三岁的孩子可以训练各种自助技能,如吃饭、洗手、刷牙等。四岁的孩子可以学习叠被褥、铺床和照顾自己;5.要求6岁的孩子迅速、干净地穿衣服和脱衣服,将脸和手洗得非常干净,并逐步教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何扫地,浇花等。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得放手,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家长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把劳动趣味话。
⑧ 在家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放假在家,正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绝佳机会,家长绝不能过度溺爱,事事包办。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后,不仅能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能成为孩子以后在社会中赖以生存的根本。
建议:
1. 培养孩子自理意识。孩子自己的事情,如穿衣服、叠被子、整理个人用品等,都应让孩子自己来完成。
2. 多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打扫卫生、洗衣服、洗碗、做饭等。
3. 要有足够的耐心培养孩子。开始时孩子的动手效果也许会不太理想,甚至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要容忍孩子从“不会”到 “会” 的渐进过程。
(该内容来自《中国教育报》)
⑨ 如何提高孩子自理能力
什么是生活自理能力呢?它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包括了以下四点:
①生活上能自己处理日常生活琐事。②人际关系上能处理好人事关系。③心态上能独自承受各种压力。④学习上能独立思考,独立理解。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孩子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孩子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放回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孩子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孩子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下面我们来给大家一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一、使孩子树立生活自理意识,这是从思想上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起点,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首先必须使孩子树立一种自理意识,让他懂得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让他人代劳是不光彩的,有了这种自理意识,才能促使孩子自觉行动起来。
二、要信任孩子,不要过多干涉,孩子刚开始做事,难免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动作慢,弄脏、碰坏东西等,这是应该容许的。在碰到这些问题时,家长不要急躁,不能看孩子做得慢就自己去代劳,也不要因为孩子损坏了东西而去训斥。
三、教给孩子一些随机应变的方法,比如说可以给孩子设想一些特殊情况,向孩子提问,在孩子回答的基础上教给孩子一些特殊处理的方式方法。
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让孩子做一些符合TA年龄阶段的事情。比如孩子在三四岁时,可以让TA学会自己脱衣服和鞋袜等;而七八岁或者再大一些时,可以让TA洗衣、做饭、拖地或者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生活自理能力不是一两天就能奏效,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言传身教,只有这样,培养孩子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