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体维生素D的最主要来源是什么
维生素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成分是VD2(麦角钙化醇)和VD3(胆钙化醇)。人体皮下储存有从胆固醇生成的7-脱氢胆固醇,受紫外线(主要是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
所以,过去也有“阳光即是维生素”之说。人体对于维生素D的获取为多元途径,比如,食物摄取、日晒生成、补充剂摄入等。但其中,90%的维生素D都是通过阳光照射合成的,经食物摄取的仅占到10%。
(1)产生活性的维生素d是哪个部位扩展阅读
作用
当人体血钙浓度较低时,维生素D诱导甲状旁腺素分泌,将其释放至肾及骨细胞。在血钙浓度较高时,维生素D又刺激甲状腺C细胞,产生降钙素,阻止钙从骨中动员出来,并促使钙及磷从尿中排出。所以,维生素D既可促进钙吸收,也可促进骨骼中的钙分解,维持平衡。
Ⅱ 活性维生素D是怎样形成的
活性维生素D都是由相应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来的。
维生素D原是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维生素D原B环中5,7位为双键,可吸收270~300nm波长的光量子,从而启动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而最终形成维生素D。
如果维生素D原为麦角固醇,则光照产物是维生素D2,如果维生素D原是7-脱氢胆固醇,则光照产物是维生素D3。
维生素D2又名麦角钙化醇,主要由植物中合成,酵母,麦角等含量较多。
维生素D3又名胆钙化醇,大多数高等动物的表皮和皮肤组织中都含7-脱氢胆固醇,只要阳光或紫外光照射下经光化学反应可转化成维生素D3。
(2)产生活性的维生素d是哪个部位扩展阅读:
相关作用
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肠内钙磷吸收和骨质钙化,维持血钙和血磷的平衡。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作用于小肠黏膜细胞的细胞核,促进运钙蛋白的生物合成。运钙蛋白和钙结合成可溶性复合物,从而加速了钙的吸收。
维生素D促进磷的吸收,可能是通过促进钙的吸收间接产生作用的。因此,活性维生素D对钙、磷代谢的总效果为升高血钙和血磷,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有利于钙和磷以骨盐的形式沉积在骨组织上促进骨组织钙化。
Ⅲ 维生素D在体内的最高活性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由维生素 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
1,25—二羟胆钙化醇
肝脏
肾脏
羟化
Ⅳ 活性维生素d是什么
活性维生素D3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促进骨质形成,增加骨量的物质。高钙血症患者禁用。
活性维生素D3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遇光、湿、热均易变质。在乙醇或二氯甲烷中易溶,在乙醚中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C)为137~142℃,熔融时同时分解。
取活性维生素D3,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25mg的溶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E),比旋度为+46.0°至+52.0°。
(4)产生活性的维生素d是哪个部位扩展阅读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俄亥俄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维生素D3能显着修复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的心血管系统损伤。鉴于晒太阳时身体会自动产生D3,因此专家建议,心血管系统损伤病患可多晒太阳或服用D3补充剂。
在最新研究中,塔杜斯·马林斯基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直径仅为人发丝千分之一的纳米传感器,开发出了独特的测量方法和系统,并用其追踪维生素D3对单一内皮细胞(心血管系统的重要调节部分)的影响。研究发现,维生素D3是一氧化氮(一种调节血流量并预防心血管系统血栓形成的主要信号分子)的强力刺激剂,也能显着降低心血管系统中的氧化应激水平。
Ⅳ 活性维生素D的主要形式是
目前,我们补充的维生素D主要是维生素D3。维生素D3又名胆钙化醇,来源于动物,人体可合成,由表皮和真皮内含有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转变。维生素D3是维生素D中目前生物代谢率最高的一种活性形式,所以目前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绝大多数含维生素D的补剂,大多数都是维生素D3的类型。
维生素D3通常被称为“阳光维生素”,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鱼肝油、海鱼,还有动物肝脏等,都是维生素D3的形式。
而不同的维生素之间也需要协同作用,类似“木桶原理”,有利于各种维生素的补充和吸收,因此,我们更推荐复合维生素,补充效率更高一些,维生素的补充也更全面。目前像汤臣倍健、21金维他、纽斯葆这种这类复合维生素选择,含维生素D的复合维生素补剂,科学配比会更适合日常补充,且维生素原料主要来自帝斯曼,是拥有70多年维生素生产经验与历史的生产集团。而维生素D也与人体免疫力水平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更需要注重日常不同的维生素都需要补充到位,进行主动式免疫。
Ⅵ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
维生素D(简称V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乃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一组结构上与固醇有关,功能上可防止佝偻病的维生素,最主要的是维生素D3与D2。前者由人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后者由植物或酵母中含有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维生素D的主要功用是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对钙和磷的吸收。肠中钙离子吸收需要一种钙结合蛋白,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可诱导此蛋白合成,促进Ca2+吸收,又可促进钙盐的更新及新骨生成,也促进磷吸收与肾小管细胞对钙、磷的重吸收,故可提高血钙、血磷浓度,有利于新骨生成和钙化。[1]
此外维生素D还有促进皮肤细胞生长、分化及调节免疫功能作用。一般成年人经常接触日光不致发生缺乏病,婴幼儿、孕妇、乳母及不常到户外活动的老人要增加维生素D供给量到每日10μg(相当于400国际单位)。缺乏维生素D儿童可患佝偻病,成人患骨质软化症。[1]
食物来源以含脂肪高的海鱼、动物肝、蛋黄、奶油相对较多,鱼肝油中含量高。[1]
中文名
维生素D
外文名
vitamin D
作用
促进钙、磷吸收,皮肤细胞生长、分化及调节免疫功能
缺乏病症
儿童可患佝偻病,成人患骨质软化症
主要类别
最主要的VD是维生素D3与D2
快速
导航
VD的命名与结构
VD的来源
VD的生化代谢
VD主要生理功能
VD补充
VD的应用和生产
VD简介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研究发现,多晒太阳或食用紫外光照射过的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可以抗软骨病,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并命名人体内抗软骨病的活性组分为维生素D。[2]
维生素D(简称V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为一组具有抗佝偻病作用,结构类似的固醇类衍生物总称。最主要的是维生素D3(胆骨化醇、胆钙化醇)、维生素D2(骨化醇)。膳食中维生素D主要来自动物性食品如鱼肝、蛋黄、奶油等、摄入后在胆汁存在情况下从小肠吸收,以乳糜微粒形式运入血中,在肝、肾、线粒体羟化酶作用下转变为1,25-二羟基维生素D3,具有生物活性,可刺激肠黏膜钙结合蛋白(CaBP)合成,促进钙的吸收,促进骨质钙化。人体内胆固醇衍生物7-脱氢胆固醇贮于皮下,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变为胆骨化醇,为内源性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的吸收。[3]
VD是类固醇的衍生物。为白色结晶,溶于脂肪,性质较稳定,耐高温,抗氧化,不耐酸碱,脂肪酸败可使其破坏。动物肝脏、鱼肝油、蛋黄中含量丰富[4] 。婴儿、儿童、青少年及孕妇、乳母每日需量为400 IU(国际单位)[5] 。缺乏时成人易患骨软化病,小儿即佝偻病。如血钙下降,会出现手足搐搦、惊厥等,对牙齿的发育也有关系。维生素D摄入过多,可引起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等。[3]
VD的命名与结构
VD命名
维生素D是维持高等动物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是一族A、B、C、和D环结构相同但侧链不同的分子总称,A、B、C、D环的结构来源于类固醇的环戊氢烯菲环结构。维生素D根据其侧链结构的不同而有D2、D3、D4、D5、D6和D7等多种形式,在动物营养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D2(麦角钙化醇)和D3(胆钙化醇)两种活性形式。[6]
维生素D2即植物来源的麦角钙化醇,其命名是9,10-断链-(5Z,7E)-5,7,10(10),22-麦角甾四烯-3β-醇,为无色结晶,熔点为115~118℃,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其它有机溶剂;维生素 D3是存在于动物体组织及鱼肝油中的胆钙化醇,正式命名是9,10-断链(5Z,7E)-5,7,10(19),22-胆甾三烯-3β-醇麦角钙化醇,其先体是来自植物的麦角固醇,为无色结晶,熔点为84~85℃,不溶于水。[6]
VD结构与化学性质
维生素D为脂溶性维生素,是固醇类衍生物。现已知的维生素D有多种,比较重要的是维生素D2和D3,它们的结构很相似,只是侧链有差别。结构式为如右图:
维生素D是无色晶体,溶于脂肪,脂溶剂及有机溶媒中,化学性质稳定,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耐热,不易被氧化,但在酸性溶液中则逐渐分解。维生素D水溶液中由于有溶解氧而不稳定,双键还原后使其生物效应明显降低。因此,维生素D一般应存于无光,无酸,无氧或氮气的低温环境
Ⅶ 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部位是哪里拜托各位了 3Q
为类固醇衍生物,属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与动物骨骼的钙化有关,故又称为钙化醇。它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在动物的肝、奶及蛋黄中含量较多,尤以鱼肝油含量最丰富。天然的维生素D有两种,麦角钙化醇(D2)和胆钙化醇(D3)。植物油或酵母中所含的麦角固醇(24-甲基-22脱氢-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激活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2。在动物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也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3,因此麦角固醇和7-脱氢胆固醇常被称作维生素D原。在动物体内,食物中的维生素D2和D3可在小肠吸收,经淋巴管吸收入血,主要被肝脏摄取,然后再储存于脂肪组织或其他含脂类丰富的组织中。在人体中的维生素 D主要是D3,来自于维生素D3原(7-脱氢胆固醇)。因此多晒太阳是预防维生素 D缺乏的主要方法之一。维生素D2及D3皆为无色结晶,性质比较稳定,不易破坏,不论维生素D2或D3,本身都没有生物活性,它们必须在动物体内进行一系列的代谢转变,才能成为具有活性的物质。这一转变主要是在肝脏及肾脏中进行的羟化反应,首先在肝脏羟化成 25-羟维生素D3,然后在肾脏进一步羟化成为1,25-(OH)2-D3,后者是维生素D3在体内的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 D3具有显着的调节钙、磷代谢的活性(图11)。它促进小肠粘膜对磷的吸收和转运,同时也促进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在骨骼中,它既有助于新骨的钙化,又能促进钙由老骨髓质游离出来,从而使骨质不断更新,同时,又能维持血钙的平衡。由于1,25-二羟维生素 D3在肾脏合成后转入血液循环,作用于小肠,肾小管,骨组织等远距离的靶组织,基本上符合激素的特点,故有人将维生素 D归入激素类物质。维生素D有调节钙的作用,所以是骨及牙齿正常发育所必需。特别在孕妇、婴儿及青少年需要量大。如果此时维生素D量不足,则血中钙与磷低于正常值,会出现骨骼变软及畸形:发生在儿童身上称为佝偻病;在孕妇身上为骨质软化症。1克维生素D为 40000000国际单位。婴儿、青少年、孕妇及喂乳者每日需要量为400~800单位。 维生素D于1926年由化学家卡尔首先从鱼肝油中提取。它是淡黄色晶体,熔点115~118℃,不溶于水,能溶于醚等有机溶剂。它化学性质稳定,在200℃下仍能保持生物活性,但易被紫外光破坏,因此,含维生素D的药剂均应保存在棕色瓶中。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是帮助人体吸收磷和钙,是造骨的必需原料,因此缺少维生素D会得佝偻症。在鱼肝油、动物肝、蛋黄中它的含量较丰富。人体中维生素D的合成跟晒太阳有关,因此,适当地光照有利健康。 每天的需求量:0.0005至0.01毫克。35克鲱鱼片,60克鲑鱼片,50克鳗鱼或2个鸡蛋加150克蘑菇。只有休息少的人,才需要额吃些含维生素D的食品或制剂。 功效:维生素D是形成骨骼和软骨的发动机,能使牙齿坚硬。对神经也很重要,并对炎症的抑制作用。 副作用:研究人员估计,长期每天摄入0.025克维生素D对人体有害。可能造成的后果是:恶心、头痛、肾结石、肌肉萎缩、关节炎、动脉硬化、高血压、轻微中毒、腹泻、口渴,体重减轻,多尿及夜尿等症状。严重中毒时则会损伤肾脏,使软组织(如心、血管、支气管、胃、肾小管等)钙化
希望采纳
Ⅷ 人体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什么
维生素D都是由相应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来的。维生素D原是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维生素D原B环中5,7位为双键,可吸收270~300nm波长的光量子,从而启动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而最终形成维生素D。
如果维生素D原为麦角固醇,则光照产物是维生素D2,如果维生素D原是7-脱氢胆固醇,则光照产物是维生素D3。维生素D2又名麦角钙化醇,主要由植物中合成,酵母,麦角等含量较多。
(8)产生活性的维生素d是哪个部位扩展阅读;
维生素D最为人所熟知的作用就是促进钙吸收。现在随着研究的深入,医学界发现其实它还有很多作用,比如降低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常见癌症的发生率,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压和感染性疾病等。
此外,维生素D还可以调节胎盘的发育和功能,这表明,孕妇维持较好的维生素D水平可预防如流产、先兆子痫和早产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宫内及婴幼儿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可降低1型糖尿病、哮喘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
Ⅸ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
是25-(OH)2-D3
活性形式的维生素D是一种激素,其化学性质类似于类固醇激素,如睾酮、雌激素及调节压力的皮质醇。
维生素D是维生素D2(VD2)和维生素D3(VD3)的总称,在体内活化后具有了激素的生物活性(注:即指如果要具有激素活性必须要经过活化)。
VD3在体内要经过两步羟化才具有生物活性。 先在肝内的25-羟化酶(25-hydroxylase)的作用下羟化形成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 然后在肾脏内由1α-羟化酶催化,再次羟化成活性更高的1,25-双羟维生素D3。(1,25(OH)2D3也可由皮肤、胎盘、巨噬细胞等组织、细胞合成。)
维生素D3的活性形式主要包括25羟维生素D3、1,25-双羟维生素D3以及24,25-双羟维生素D3,其中1,25-双羟维生素D3生物活性最强。25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在人体血液循环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常作为评估个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检测指标,但仅有微弱的抗佝偻病作用。(注:1,25-双羟维生素D3的生物活性约是25羟维生素D3的100-200倍。) 之后,活化的维生素D3进一步羟化或氧化被降解,经肝肾代谢排出。
Ⅹ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什么
1,25-(OH)2-D3。
维生素d能够帮助孩子骨骼的成长发育。对于孩子们来说,平时应该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但是家长对于维生素d的概念都不了解,也认识不到维生素d对于孩子的帮助。其实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有些维生素d含在天然的食物之中,并且通过充足的紫外线照射也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维生素d注意事项
维生素D虽为人体所需但成人每日需要甚少。皮肤接受日光照射和由膳食摄入即可,因此无需另补。对婴幼儿和儿童,妊娠及服哺乳妇女,由于生长速度快,需求量大,仅需补充维生素D的适宜剂量剂量,但不要认为维生素是补药,维生素D和其他的药一样,剂量过大,在体内不吸收甚至中毒或出现有害反应。
补充以自然静补为首选,补充维生素d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如维生素D2一般存在于植物油,酵母中。维生素D3富含蛋黄,猪肝,羊肝,虾皮,大豆,干酪,酸奶,果仁,鱼子酱中,是儿童摄取的优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