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高棘龙生活在哪个时代

高棘龙生活在哪个时代

发布时间:2022-03-08 05:25:02

Ⅰ 白垩纪时期的恐龙有哪些

白垩纪是中生代最后一个纪,是恐龙由鼎盛走向完全灭绝的时期由于这一时期欧洲海底沉积物中有大量的白垩而称为“白垩系”,白垩纪因此得名。
剑龙灭绝于白垩世。但鸭嘴龙、甲龙和角龙在晚白垩世时却发展迅速,特别是角龙,虽然晚白垩世时才在地球上出现,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进化出了丰富的种类。白垩纪恐龙种类达到极盛,其中最着名的霸王龙是陆地上出现过的最大的食肉动物。
白垩纪早期,以裸子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仍然繁茂,而被子植物的出现则是植物进化史中的又一次重要事件。白垩纪有了可靠的早期被子植物,到晚白垩纪晚期被子植物迅速兴盛,代替了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形成延续至今的被子植物群,诸如木兰、柳、枫、白杨、桦、棕榈等,遍布地表。被子植物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是植物界的一次大变革,同时也给动物以极大的影响。被子植物为某些动物,如昆虫、鸟类、哺乳类,提供了大量的食料,使它们得以繁育;从另一方面看,动物传播花粉与散布种子的作用,同样也助长了被子植物的繁茂和发展。
鸟类是脊椎动物向空中发展取得最大成功的类群。白垩纪早期鸟类开始分化,并且飞行能力及树栖能力比始祖鸟大大提高。我国古生物学家发现的着名的“孔子鸟”就是早白垩世鸟类的代表分子。
白垩纪末,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又一次重大的灭绝事件:在地表居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大量消失,恐龙完全灭绝;一半以上的植物和其他陆生动物也同时消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恐龙和大批生物突然灭绝?这个问题始终是地质历史中的一个难解之谜。目前普遍被大家接受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引人注目的是,哺乳动物是这次灭绝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它们度过了这场危机,并在随后的新生代占领了由恐龙等爬行动物退出的生态环境,迅速进化发展为地球上新的统治者。

Ⅱ 恐龙生活在哪个年代恐龙中哪种恐龙最厉害

从三叠纪中期一直到白垩纪末。

至于最强的恐龙……

兽脚类恐龙体型前十名(非斗兽数据,皆采用最大保守数值)

  1. 霸王龙 (暴龙超科-暴龙科)

  2. 棘龙(斑龙超科-棘龙科)

  3. 南方巨兽龙(异特龙超科-鲨齿龙科)

  4. 鲨齿龙(异特龙超科-鲨齿龙科)

  5. 马普龙(异特龙超科-鲨齿龙科)

  6. 魁纣龙(异特龙超科-鲨齿龙科)

  7. 恐手龙(似鸟龙下目-恐手龙科)

  8. 高棘龙(异特龙超科-鲨齿龙科)

  9. 似鳄龙(斑龙超科-棘龙科)

  10. 特暴龙(暴龙超科-暴龙科)

如果说是食肉兽脚类,那么减去杂食性的恐手龙,换上诸城暴龙(暴龙超科-暴龙科)

如果说是斗兽排名,那么减去似鳄龙,替上食蜥王龙(异特龙超科-异特龙科)或者是

蛮龙(斑龙超科-斑龙科)。棘龙排位下降,但应该还能在前十名。

这仅仅是纯肉食性恐龙排名,不包括植食性恐龙。

如果包括植食性恐龙的话,那么最强的应该是类似于阿根廷龙,中加马门溪龙那样的巨型蜥脚类,前十厉害的恐龙里面,巨型蜥脚类可能占比很多,甚至占据最强恐龙前十的位置。【注:易碎双腔龙(极巨龙)科考效力不够,所以暂不考虑】

Ⅲ 高棘龙生活在白垩纪北美洲,蜀龙生活在侏罗纪的中国。根本不是同一个

对呀

Ⅳ 最强的食肉恐龙霸王龙,它在同时代真的没有天敌了吗

一百多年前霸王龙被发现之后这个问题就开始扯了,在各种纪录片或者文学作品里霸王龙是被各方各种吊打,但是这么多年看下来,霸王龙的年代真正能够威胁到它的,也就是可能同时代但是生活地域都不一样的阿拉莫龙。

首先给出基本结论如下:和霸王龙生活在大致同一时期或者生活年代差别不那么大的物种中,恐鳄等巨鳄们和甲龙科成员对霸王龙几乎没有威胁,双方都是成年的情况下连有效打击都做不到。不过巨鳄和霸王龙因为年代差点其实很少打交道,甲龙因为捕捉起来不划算所以霸王龙一般不搭理。体成熟三角龙理论上具备杀死霸王龙的能力,但是在同样体成熟的霸王龙面前一般是打不过的。阿拉莫龙这种和霸王龙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域、见面机会可能不多的胖家伙才是真正能够不惧怕霸王龙威胁、打起来也完全有能力杀死霸王龙的家伙。其余的跨时代对手中,棘龙和霸王龙对战结果可能是五五开或者四六开,马普龙、南方巨兽龙和鲨齿龙和霸王龙对战稍微吃亏,但是有获胜机会。


Ⅳ 高棘龙的异种

* Acracanthus Langston vide Czaplewski, Cifelli, & Langston, WR, 1998 (疑名) 中文名称( chinese )→高棘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学名( name )→ acrocanthosaurus
发音( pronounced )→ ak-ro-kanth-uh-sawr-us
含义( meaning )→大的小的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亚目( suborder)→ theropoda 兽脚亚目
类(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兽脚类
tetanurae坚尾龙类
avetheropoda 鸟兽脚类
carnosauria肉食龙类
超科(super family)→ allosauroidea 异特龙超科
科( family)→ allosauridae 鲨齿龙科
属( genus )→ acrocanthosaurus 高棘龙
时代( period )白垩纪早期
分布( found in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德克萨斯州马里兰州
食性( diet )→肉食
典型状态( length up to )→长10米,最长12.9米
推测体重( mass )→5吨,最重7吨。身高5米
发现者( discoverer )→ stovall & langston, 1958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stovall & langston, 1990
辨认要诀:身体很粗壮和厚实,体形五大三粗,肩胛骨大,胸腔很宽,背上有高脊,牙齿很长,头部和尾部有着棘椎。

Ⅵ 方舟生存进化高棘龙在哪

你说的应该是棘背龙吧,棘背龙主要分布在内陆河流和沼泽旁,尤其以西边绿色方舟的那条河流和北方河流居多。方舟生存进化棘背龙怎么驯服

Ⅶ 高棘龙的恐龙简介

1.08亿年前高棘龙生活在北美。他的颈部、背部和尾部都有较长的棘椎突起(20-50厘米)。他曾被人误认为是棘龙的一种。他是早期的鲨齿龙科之一。他的头骨形状与鲨齿龙的相似。 高棘龙是一种大型的双足肉食性恐龙。如同名称所显示,它们的脊椎有很多部分都有高大的神经突,极可能支撑着由肌肉所构成的隆脊,从颈部延伸到背部、臀部。高棘龙是相当大型的兽脚亚目恐龙之一,身长长11米,重量可达5吨。在德克萨斯州所发现的大型兽脚类足迹,很可能是由高棘龙所留下,但没有相关骨骸可以直接证实。
近年发现的化石增添了许多生理结构的特征,可进一步研究高棘龙的脑部结构与前肢功能。高棘龙是它们所处生态系统的最大型兽脚类恐龙,并可能是顶级掠食者,以大型蜥脚类恐龙为食。 高棘龙的体型小于它们的大型近亲南方巨兽龙,但仍是非常大型的兽脚类恐龙之一。目前已知最大的个体为12.9米长,重量估计为7吨。最大头颅骨的长度接近1·2米。 如同大部分其他的兽脚类恐龙,高棘龙的头颅骨长、低矮、狭窄。眶前孔相当大,约占头部的1/4长,2/3高度,可减轻头部的重量。上颚骨两侧与鼻骨上侧的表面,并不像南方巨兽龙与鲨齿龙那样多起伏。鼻骨上有长而低矮的棱脊,从鼻孔开始,沿者口鼻部的两侧,直到眼睛处的泪骨。 [1]所有异特龙超科的头部都具有这种棱脊。[2]不像异特龙,高棘龙的眼睛前方的泪骨并没有角冠。它们的泪骨与眶后骨愈合,在眼睛上方形成一个厚眉脊,这点与鲨齿龙科、没有亲缘关系的阿贝力龙科相同。上颚两侧各有19颗锯齿状、弯曲的牙齿,但下颚的牙齿数量未明。高棘龙的牙齿比鲨齿龙的还长,而且没有鲨齿龙科特有的牙齿纹路。下颚的齿骨前缘呈方形,如同南方巨兽龙;齿骨的上下宽度窄,而颚部后段骨头的上下宽度非常宽。高棘龙与南方巨兽龙的下颚上隅骨侧边都有宽厚、水准方向的棱脊。
高棘龙是一种大型食肉恐龙,能长到4米多高,5吨多重,11米长。背上的棘状突起最短也有20厘米,最长达50厘米。它善于捕捉重30~40吨的蜥脚类恐龙。如果把高棘龙的头骨和霸王龙的头骨比较,你会发现霸王龙的头骨比高棘龙的宽一些,这是因为霸王龙的牙齿是用来咬碎骨骼的,而高棘龙的是用来撕碎皮肉的;再把霸王龙的前肢和高棘龙的前肢比较,你会认为大的是霸王龙的,那你就错了,高棘龙的前肢弥补了牙齿,所以比霸王龙的更锋利,更长一些。高棘龙的猎物有腕龙和双腔龙。腕龙身长25米,体重30吨,身高16米。双腔龙身长33米,体重40吨,身高16米。但是高棘龙的爪子有一个缺点:只能伸展25°,如果再伸展,就会脱臼。 所以高棘龙只能用牙齿了,跳到猎物的身上,用牙齿攻击猎物,猎物会感到疲惫,再咬住它的长脖子,猎物死了。 高棘龙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它们的高大的神经突,从颈部延伸到背部、臀部及尾巴前段,长度可以达脊椎长度的2.5倍。[3]其他在背部有着高大背棘的恐龙,有些的背棘比高棘龙的更巨大。例如,生存于非洲的棘龙,棘龙的背棘约为1·8米高,约是所连接的脊椎骨的11倍长。[4]与棘龙的背棘支撑者皮肤不同,高棘龙的背棘较低矮,可能作为健壮肌肉的附着处,类似现代的美洲野牛,并在背部形成一个高而厚的隆脊。 [3]背棘的功能仍然未明,可能跟动物之间的沟通、储存脂肪或控制体温有关。所有颈椎与背椎的两侧都有明显的侧腔,而尾椎的侧腔较小。这个特征较为类似鲨齿龙科,而非异特龙科。[5] 除了脊椎以外,高棘龙具有典型的异特龙超科骨骸。高棘龙是种二足恐龙,尾巴长而重,可平衡头部与身体的重量,将重心保持在臀部。与异特龙相比,高棘龙的前肢较短、较粗壮,但其他方面很类似,手部都有三根手指,上有指爪。与小型的善奔恐龙不同,它们的股骨长于胫骨与跖骨,[1][5]这显示高棘龙不善于快速奔跑。 [6]相较于异特龙,高棘龙的后肢骨头较为粗壮。如同其他兽脚类恐龙,高棘龙的脚掌具有四根脚趾,第一趾小于其他小趾,无法接触地面。
现代的亲缘分支分析法将高棘龙归类于坚尾龙类的异特龙超科中,但在这个超科中的位置却被有争议。异特龙超科的特征是鼻骨与泪骨上方有一对棱脊,颈椎上有高大的神经突,以及其他特征。[2]高棘龙最初与异特龙被分类为异特龙科中,后期的一些研究亦支持这个说法。很多其他的科学家却将它与鲨齿龙及南方巨兽龙分类在鲨齿龙科内。 如同大部分其他的大型兽脚类恐龙,高棘龙最初被发现时只有零散的化石,使它们的分类经常改变。 J. Willis Stovall与Wann Langston, Jr.最初将高棘龙分类于腔躯龙科(Antrodemidae),是异特龙科的同义词。在1956年,阿尔弗雷德·罗默(Alfred Sherwood Romer)将高棘龙改列为斑龙科,该科过去曾被当作“未分类物种集中地”。[12]在60年代,其他科学家认为它们脊椎上的长神经突,代表者与棘龙的亲缘关系。 [13][14]将高棘龙归类于棘龙科的分类法,持续到80年代,[15]并出现在当时的半科学文献当中。[16][17]
在1884年,英格兰的早白垩纪地层发现了高大的神经突,曾经被认为非常类似高棘龙。[18]这些骨头最初被归类于顶棘龙,顶棘龙是种英国的兽脚类恐龙,仅发现牙齿。在1988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在1988年将这些神经突命名为高棘龙的第二个种,长棘高棘龙(Acrocanthosaurus altispinax)。[19]保罗的归类使得至少一位科学家主张顶棘龙是高棘龙的一个异名。 [18]在1991年,长棘高棘龙被改建立为独立的比克尔斯棘龙,不属于高棘龙与顶棘龙。
如果高棘龙属于异特龙亚科,它们的最近亲应为侏罗纪的异特龙与食蜥王龙。 [1]那些将高棘龙归类于鲨齿龙科的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常将高棘龙置于比非洲鲨齿龙与南美洲的南方巨兽龙更为原始的位置。[2][5]发现于英格兰的新猎龙,经常被认为是种更基础的鲨齿龙科动物。 [2][5][6]新猎龙意味者鲨齿龙科起源于欧洲,而后散布到南方的冈瓦那大陆。如果高棘龙属于鲨齿龙科,意味者鲨齿龙科也散布到北美洲。[5]目前已知的鲨齿龙科都生存于白垩纪的早期到中期。
高棘龙的名字是从其高大的神经突而来,ακρα/akra在古希腊文的意思是“高的”,ακανθα/akantha意为“棘”或“刺”,而σαυρο?/sauros意为“蜥蜴”。 [21]高棘龙的唯一种阿托卡高棘龙(Acrocanthosaurus atokensis),是按其发现地方,奥克拉荷马州的阿托卡县来命名。高棘龙的名称是由美国古生物学家J. Willis Stovall及Wann Langston, Jr.于1950年命名的。[3]Langston曾在他于1947年的未公布硕士论文中,提到了Acracanthus atokaensis这个名称,[22][23]但在正式公布时,则改为阿托卡高棘龙。 如同大部分其他的兽脚类恐龙,高棘龙的前肢无法接触地面,因此没有行走的功能,而是在猎食时发生作用。“法兰”的完整前肢,有助于研究高棘龙前肢的功能与活动范围。 [28]一个研究检验了骨头与其相连骨头的表面,以计算关节能有多少活动范围,而不会关节脱位。如同许多现存初龙类,许多手部关节的骨头并没有完全相吻合,显示这些关节有一定的软骨。这个研究并指出当高棘龙休息时,前肢会从肩膀下垂,肱骨微向后摆,手肘弯曲,指爪朝内。[28]
与人类相比,高棘龙的肩膀的转动范围很小。它们的手臂无法做出360°的旋转幅度,但可后摆至离垂直面约109°,所以肱骨可以后摆至斜微上方。手臂可以前转至超过垂直面约25°。手臂往无法垂直地往下摆,但可外展至超于水平面约9°。与人类相比,手肘的活动范围也很小,大约只有57°的转动幅度。手臂无法完全地伸直,也无法大幅弯曲,而肱骨不能做出90°弯曲。桡骨与尺骨互相固定,所以无法如人类的前臂,做出往内侧或外侧旋转的动作。 [28]
每个腕骨之间没有准确地相接合,显示手腕有大量的软骨,可使手腕坚韧。当手指向外扳时,能几乎碰触到手腕。手指向内弯曲时,第一指能与第二指平行,第三指只能内弯。第一指的指爪最大,而且总是往内弯曲。第二指爪也总是弯曲的,而最小的第三指爪则可往内侧、外侧摆动。[28]
除了计算前肢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外,这个研究还提出了高棘龙的猎食习性假设。它们的前肢的前摆幅度不大,无法勾抓猎物的背部。由于前肢无法在捕捉猎物开始时派上用场,高棘龙可能主要使用嘴部来猎食。此外,前肢无法将猎物大幅拉近。只有当嘴部咬住猎物,强壮的前肢才能将猎物拉近、紧紧抓住,防止猎物逃脱。当猎物企图逃脱时,高棘龙可用弯曲的第一、第二指爪刺住猎物的身体。手指的大幅外扳幅度是种演化适应,可让高棘龙不用在关节脱落的风险下,抓住挣扎的猎物。一旦猎物被紧抓到身体旁,高棘龙便可用颚部吞咬它们。另一种可能的猎食方式则是高棘龙以颚部咬住猎物,并用前肢不断地往自己拉,用指爪划出大型的伤口。 于2005年,科学家们以X射线断层成像分析高棘龙完模标本脑壳的内部空间,而制作了一个高棘龙的颅腔模型。在它们生前,这些颅内空间除了装有脑部,应该还有脑膜与脑脊液。这个颅腔模型可用来判定脑部及脑神经的一般特征,也可与其他的兽脚类颅腔模型做比较。高棘龙的脑部类似大部分的兽脚类恐龙,最为类似异特龙超科。它们的脑部看似鲨齿龙及南方巨兽龙,多于异特龙或中华盗龙,这支持了高棘龙属于鲨齿龙科的说法。[11]
高棘龙的脑部形状稍微呈S形,大脑半球并不甚扩张,近似鳄鱼多于鸟类。大部分的非虚骨龙类兽脚类恐龙都具有这项特征。高棘龙的嗅球很大,呈球根状,可见它们的嗅觉很好。耳朵半规管的重建显示头部是保持在与水平面呈25°夹角。这是透过将模型调校至侧半规管与地表成平行,显示这种动物有着处于警戒中的步态。 在德克萨斯州中部的玫瑰谷地层,保有许多恐龙的足迹,包含大型、三趾兽脚亚目的足迹。其中最着名的足迹化石发现于恐龙谷州立公园的巴拉斯河附近,目前正在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展示中,[29]该地附近也发现了数个足迹化石。[30][31]由于没有化石被发现,这不可能界定这些足迹是属于什么动物。但长久以来,科学家认为这些足迹可能与高棘龙有关。 [32]一个2001年的研究将玫瑰谷地层的足迹与不同的大型兽脚类恐龙的脚掌相比,但无法明确地归类于任何一属。但该研究发现这个足迹的形状与大小类似高棘龙。因为玫瑰谷地层与鹿角组、双子山组的地理位置与地质年代接近,而这些地区的唯一大型兽脚类恐龙为高棘龙,该研究推论这些足迹最可能由高棘龙所留下。[33]
这个着名的兽脚亚目足迹属于数个个体,与多达12只蜥脚下目恐龙向着同一方向前进。有些兽脚亚目足迹是在蜥脚下目足迹之上,显示它们是在之后形成的,这显示有一小群高棘龙在追踪一群蜥脚下目恐龙。 [29]这个有趣的理论看似合理,但是却很难证实,而有其他解释。例如,在蜥脚类恐龙经过后,多只个别的兽脚类恐龙在不同时间经过同一方向,仿佛好像是在追踪猎物一般。同样的,也可以说蜥脚下目是个别的前进,而非整群的移动。[34]当一批兽脚类足迹横越其中一批蜥脚类足迹时,缺乏一个脚印,这被视为该恐龙展开攻击的证据。 [35]但是,其他科学家对这解释提出质疑,因为该批蜥脚类足迹并未改变步态,如果有任何大型掠食者位在该蜥脚类恐龙身边,该恐龙应该会改变其姿势。
高棘龙的化石发现于德州北部的双子山组与奥克拉荷马州南部的鹿角组。这些地层还没有经过放射性同位素计年,但科学家们利用生物地层学来估计它们的年代。根据菊石化石的变化,德州的玫瑰组地层位于早白垩纪阿普第阶与阿尔比阶的交界,该地层发现过高棘龙的可能足迹,而且位于双子山组的上层。这显示双子山组都属于阿普第阶,而阿普第阶的年代为1亿2500万年前到1亿1200万年前。[36]鹿角组的化石还包含恐爪龙与腱龙,两者的化石也发现于蒙大拿州的Cloverly组,Cloverly组经过测量后,被发现年代为阿普第阶至阿尔布阶,这显示鹿角组的年代应该相同。[37]因此,高棘龙极可能生存于1亿2500万年前到1亿年前间。
在这个时期,双子山组与鹿角组是大片泛滥平原,位于陆缘海附近。在数百万年之后,这片海洋向北扩张,形成西部内陆海道,并将北美洲一分为二,持续到几乎整个晚白垩纪。玫瑰谷地层是个沿岸环境,高棘龙的可能足迹应该是留在古代海岸边的泥泞平地上。由于高棘龙是种大型掠食者,它们被推测生存于大范围的地区,居住于许多不同的环境。[33]高棘龙的猎食对象可能有:蜥脚类的帕拉克西龙?(Paluxysaurus)、[38]体积庞大的波塞东龙、[39]以及大型鸟脚类恐龙如腱龙。 [40]恐爪龙也生存于同一地区,它们是种小型兽脚类恐龙,身长约3公尺,极可能与高棘龙有少许的竞争。

Ⅷ 与棘龙生活在同一个时期的有什么龙种

牛龙、五角龙、三角龙、一角龙、霸王龙角龙、甲龙、剑龙!!!

Ⅸ 高棘龙的介绍

高棘龙(学名Acrocanthosaurus),又名高脊龙、多脊龙或阿克罗肯龙,意为“有高棘的蜥蜴”,是肉食龙下目异特龙超科鲨齿龙科的一个属,生活在白垩纪早期的加拿大,约1.2亿至1.08亿年前。如同大部分恐龙的属,高棘龙只有单一种,阿托卡高棘龙。它们的化石发现于美国的奥克拉荷马州与德克萨斯州、怀俄明州等州,在马里兰州也则发现了属于高棘龙的牙齿。最大高棘龙的标本可长11.5米,体重达到了6吨。

Ⅹ 恐龙时代有什么恐龙

分类其在在生物学上被列为一个总目。 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要比其他各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蜥臀目(Saurischia)、 鸟臀目(Ornithischia)。 二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腰带结构: 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十分难看。 鸟臀目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下方,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区别。) 蜥臀目分为蜥脚类(Sauropoda)和兽脚类(Theropoda)。 蜥脚类又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类。 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是一类杂食--素食性的中等体型的恐龙,例如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种巨型恐龙--------板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安琪龙。 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蜥脚亚目的着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的马门溪龙,世界上已知体形最大的动物-----地震龙或易碎双腔龙等。 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它们都是肉食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霸王龙是着名代表,其余如异特龙,南方巨兽龙等也颇具名气。 鸟臀目分为5大类:鸟脚类(Ornthopoda)、剑龙类(Stegosauria)、甲龙类(Ankylosauria),角龙类(Ceratopsia)和肿头龙类(Pachycephalosauria)。 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它们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如:鸭嘴龙、禽龙等。 剑龙类,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或多对,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其代表有被认为居住在平原上的剑龙,被发现于坦桑尼亚的肯龙。 甲龙类的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早期。例如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海拉尔龙,生活在英国的多刺甲龙。 角龙类,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即属角龙类的祖先类型。其中有与霸王龙齐名的三角龙,温顺的食草动物原角龙等等。 肿头龙类主要特点是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主要生活在白垩纪。 不论是蜥臀目还是鸟臀目,它们的腰带在肠骨、坐骨、耻骨之间留下了一个小孔,这个孔在其它各目的爬行动物中是没有的。正是这个孔表明,与所有其它各目的爬行动物相比,被称为恐龙的这两个目的动物之间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

阅读全文

与高棘龙生活在哪个时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8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2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0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4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82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