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宠物中心 > 虐待可爱宠物是什么心理

虐待可爱宠物是什么心理

发布时间:2022-09-02 12:17:24

① 为什么特别有虐待小动物的冲动

虐待小动物可能是心理上的问题。

昨晚上我看张蔚写的《犯罪心理分析:邪恶的二十个模样》第七章结尾就有标题为人为何虐待小动物,我觉得分析的很有道理,以证明立法惩罚虐动物者是非常必要的。

内容扩展:

喜欢虐待动物,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应该怎么理解这种行为的源起呢?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倾向于对可爱的、体积小的东西表达喜爱之情或者持正面的态度。

小动物或者是宠物,在大众观念里对人呈现出的也多是友好的画面,有些可以一直陪伴在人的左右,有缓解孤独、治愈心灵的作用,甚至国外有监狱用养宠物和小动物来矫正犯罪行为人的一些观念和心理状态。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发生着一些与前述情况完全相反的事情。无论是社会新闻还是社交媒体,都会报道虐待动物的新闻。

行为人通过自己拍摄的视频、照片来向大众展示自己的虐待行为,顺便配上一些残忍或是戏谑的文字。

研究显示,有相对隐蔽性的行为,其行为的实际发生数量和暴露在大众面前的数量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而虐待动物行为的实际发生数量和被大众知晓的数量的差距可能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其行为的发生,很多时候是在相对隐蔽的场所,如自己家中,所以可以理解为私密性很高的暴力攻击行为,因其对象并不是人,所以一般不会引人注意。

我们要清楚人的暴力行为包括虐待行为的发生基础因素有哪些。简单来说,为什么人会有泛暴力行为产生?个人觉得,虽然暴力这种行为会给其他个体造成广泛的影响。

但从根本上来说,暴力行为与其他行为一样,是一种诉求的表达途径,而这个表达途径就包括很多的基础因素在里面。

任何暴力行为,包括针对动物的虐待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一定涉及前述若干因素的其中一项或几项。在明确这个大前提之后,我们来具体分析,为什么人会有虐待动物的行为出现。

首先,虐待动物是一种心理发展退化的返祖行为。我们的祖先,从猿类进化到智人,在生物进化和与大自然做生存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制作和使用武器打猎。

打猎技能的习得,就意味着对其他动物的捕捉和杀害。当然,这是一种原始性和生存的本能。

随着进化和社会发展,这部分的心理倾向并没有因为社会供给的充足和生存环境的稳定而完全消失,只是长时间被压抑。

当我们的心理发展受阻的时候(受阻的原因可能是挫折,或者是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化),心理就会固化或者倒退,出现返祖行为,本我急速发展,单一追求快感来弥补心理的创伤。

其次,自我强化。这个因素适用于所有的做出非常规行为的人身上。艾莉森·艾特瑞尔在其《互联网心理学:寻找另一个自己》中指出,这些非常规行为人或不被重视,或没有社会存在感,或被质疑各方面的能力。

虐待动物并且发到社交媒体上给人看,就是要吸引别人的注意,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做出一些一般人不敢做出的行为的。

现在借助网络的社交媒体传播速度极快、覆盖面广,可以很快引起很多人的注意。这是一种自我心理的强化手段,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实施这样非常规行为的个体对于通过正常渠道彰显自我能力的手段缺失和某方面实际能力的低下。

再次,负面情绪发泄目标的转移。如果挫折、被打击,或是生活环境剧烈变化带来的负面情绪得不到正确释放,就会引发人类的暴力行为。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直接发泄目标处于“不能”状态的时候,这种以情绪发泄为动机的暴力行为就会下意识地选择另一个目标,也就是发生了发泄目标的转移。

比如,甲走在路上被人撞倒了,欲上前与人理论,没想到对方是一个人高马大的社会人士,于是选择忍气吞声回家,进家门看到家里养的狗正在咬自己的拖鞋,在越想越气的情况下上去就是一脚,踢的时候还喊着“你这个畜生”。其实小狗咬拖鞋是一个很普通的行为,这种对于小狗的暴力行为就是发泄目标的转移。

一般转移的目标都是没有攻击性的,最常见的就是小动物,因为可以把情绪宣泄到极致,有些暴力行为人可能选择孩子作为转移目标,这样的暴力行为就非常严重了。

最后,童年缺少关爱及成年后的人格障碍。童年时期对动物的虐待,会不会造成成年后暴力行为的比例增加或者成年后的犯罪行为呢?恐怕答案是肯定的。

影响最大的就是行为人得不到足够的家庭关爱。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很可能产生沟通能力不足的问题和人际交往上的障碍,而为了引起家庭成员或是周围人的足够关心。

不管这种关心是什么性质的,责备也好,维护也罢,孩子就会不断地做出各种出格的行为去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关爱缺失情况越严重,出格行为的程度就越深。

成年后,由于童年时对动物的虐待行为造成的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因素的缺失,如同情、责任感、羞耻感,以及对动物进行虐待时养成的冷漠性格,实施虐待行为的人可能会变为反社会的易感个体,发展成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比例会比较高。

这种由于童年虐待行为形成的心理与行为上的固有模式会投射到社会中,变成对社会规则及法律的蔑视。而更加严重的,就是随着虐待动物行为次数的增加和一次次虐待行为反馈的增强,个体后期遇到不可发泄的情绪时,已经不满足于虐待小型不会反抗的动物。

这个时候很可能会发生目标的转移,产生严重的针对同类的暴力发泄和虐待行为(有时候这种暴力和虐待行为的目标是行为人自己,这个时候会产生严重的自虐或者自残行为),其根本动机同样也是在发泄自己无法发泄的情绪。

② 喜欢虐待小动物是什么心理啊

虐待小动物的行为是心理问题的一种表现,以此来发泄心中郁闷和缓解紧张的情绪。
会有这种心理问题的存在,可能是因为你从小缺少关爱,或者由于过重的心理压力而导致了借助虐待小动物寻求发泄。虐待这种行为除了会给他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和心理上的恐惧,还会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被强迫以自己不情愿的方式去做一些事情。
你喜欢虐待小动物,一是想用欺强凌弱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能力。或者就是你以前被别人欺负过,想寻求帮助或期待情况能改变,但最终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这种心理阴影会让你无法以正确的心理状态去对待人和事物,而最终演变成压力下的情绪爆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虐待动物是心里障碍的行为表现。但是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却是多方面,正如上面所分析的那样,有的是因为缺少爱,也有的是为了发泄,还有就是突显自己的强大,掩盖脆弱等等,在看问题时绝不能简单归结于一种心理因素

③ 虐猫人的心理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虐猫人的心里一定是特别变态的,因为猫是特别可爱的动物,也是特别招人喜欢的动物,但是有一些人就是喜欢欺负一些比他弱小的生物,从而达到自己特别强大的感觉,所以他们是特别变态的。

④ 那些喜欢虐待小动物的人,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心理呢

虐待小动物的人,首先来说是没有爱心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护小动物的人是非常多的,虐待小动物的人还是比较少见的。偶尔会看见一些人,对实在调皮的小动物,胖揍一顿或者是训斥一番,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但是那种虐待小动物的人,就有一点过分了。造成这样心里的因素,往往都是因为人生总是遇到一些挫折,或者在童年的时候留下了一些心理阴影。他们不敢去面对或者挑战比他们更强的人,或者动物,只能拿一些小动物来虐待,借此来寻求一些安慰,证明他们还是一个“强者”。

⑤ 虐猫的人什么心态

虐猫的背后,是心灵的创伤,用伤害猫来突显问题的存在,获得关注,或者进行报复行为,这里往往暗藏着家庭问题的存在。

处于弱势地位的人,长期处于忍耐的状态。当隐忍到达他们的极限时,有可能会用小动物作为发泄的工具。当他们没有胆量去攻击他人,便去虐待更容易受伤的动物。

鲁迅先生也说过: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悲从中来,怒从心起,虐猫的行为只是容忍多时的暴力行为在不同受虐体上的发泄殆尽,以解心头之恨。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而且他们带着对某一人的强烈不满和恨意,所以对猫咪下手也会很重。

⑥ 喜欢虐小动物是什么心理

虐待小动物的行为是心理问题的一种表现,以此来发泄心中郁闷和缓解紧张的情绪。

会有这种心理问题的存在,也许是因为你从小缺少关爱,或者由于过重的心理压力,而导致了借助虐待小动物寻求发泄。虐待这种行为,除了会给别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和心理上的恐惧;还会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被强迫以自己不情愿的方式去做一些事情。

总而言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虐待动物是心里障碍的行为表现。但是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却是多方面,有的是因为缺少爱,也有的是为了发泄,还有就是突显自己的强大,掩盖脆弱等等,当然在看问题时不能简单归结于一种心理因素。

虐待现象背后反映了人的攻击性

虐待现象背后反映了人的攻击性,事实上攻击性也是人的本能需要之一,一般人会以升华的方式去表达攻击,社会竞争,体育竞赛等便是升化的满足攻击能量的方式,或者尽量把攻击能量压抑下去,或者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攻击;

因为直接的攻击,既会让人产生罪恶感与内疚感,同时也是危险的。而有些人无法充分地升华或压抑攻击性,往往以直接的方式表达攻击,比如那些以拳脚来解决问题的人,或者残留着虐待动物习惯的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心理虐待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心理疾病

⑦ 虐待动物的小孩是什么心理,是家庭教育缺失吗

尽管孩子年龄小不听话,但是动物也是一个硬生生的生命,孩子没轻没重的虐待,尽管父母们一直觉得孩子发生虐待动物的情形和暴力行为没有立即的联络,可是依据科学研究数据调查报告,虐待动物和暴力倾向实际上 具有着本质关系。

劝阻孩子的各种不良行为

当发觉孩子在日常日常生活发生一些暴力倾向,比如说辗压小玩具或是是虐待动物的情况下,做为父母一定要明白立即劝阻孩子告知孩子那样的行为表现是错误的,针对一些比较严重的毁灭性个人行为,父母能够 合理的处罚,让孩子记牢经验教训。与此同时当孩子明白爱惜和照料小动物的情况下,父母就应当激励和赞誉他,让孩子了解这种的行为表现是合理的。

每一个孩子本应该是这一全世界的天使宝贝,做为父母大家一定要明白关爱她们心里这片纯粹的土壤层,不必让恶的种籽跌落出芽,让孩子变成 一个太阳积极主动的人,这也是人们对家中的义务,也是对社会发展的义务。

⑧ 虐待小动物的人出于什么心理

虐待小动物的人出于什么心理

虐待小动物的人出于什么心理呢?为甚么会这样呢?一起来看看吧?

在国内以及国外的社交网站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视频,有些人在家里或者是户外虐待小动物,猫、狗等都逃不出这些人的魔爪。那么,从心理健康方面来分析,到底这种人出于何种心理呢?是心理变态吗?

遭遇心理压力挫折境遇

借虐待小动物寻求发泄

心理专家介绍说,虐待这种行为会给他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和心理上的恐惧,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被强迫以自己不情愿的方式去做一些事情。

虐待包括使用人身暴力和性暴力、威胁和恐吓、情感虐待和经济剥夺等。儿童和成人都可能发生。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可能是心理问题的一种表现,是发泄心中郁闷、缓解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比如有的孩子虐待小动物,一是想用欺强凌弱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再就是孩子被别人欺负过,曾经寻求帮助或者只是期待着情况改变,结果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这种情神压力让孩子无法以正确的心理状态对待事物,最终演变成压力下的情绪爆发。“人类个体具有攻击和破坏的本能,当他遭遇心理压力和挫折境遇时,就可能重新激发他的侵犯动机,出现攻击性。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对侵犯者还击时,往往会找一个替罪羊发泄一番。”

很多能力和人格形成在幼儿时期

不良行为易使人格偏离缺乏责任感

成人的很多能力和人格,大都形成在幼儿时期,这是心理学上一个不争的事实。人感受爱的能力,敏感期也是在童年。所以,如果在童年时期没有感受到爱,或者没有加强这种感受的机会,有可能就失去了这种能力。如果在后来的成长环境中,没有好的人际交往,失去了调整的机会,可能形成人格的偏离。

现在有的孩子精神压力过大:一方面要对付繁重的学习,另外还要在家庭过严的教育下成长。家长都望子成龙,然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毕竟有限,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渠道进行缓解。这时,有些孩子就会做出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另外,经常施虐者,成人后也易形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对社会对他人冷酷、缺乏好感及同情心,缺乏责任感,缺乏羞愧悔改之心,不顾社会道德法律准则和一般公认的行为规范。

想要除去虐待动物这种“怪癖”,心理学家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找到诱发这种行为的根本原因,可以从心理上入手。对于这种人,应该让其接受心理疏导,同时亲人朋友也要多多劝解,或许可以帮助其改掉不良恶习。

;

⑨ 喜欢虐小动物是什么心理怎样帮助虐小动物的人走出这种现象

摘要 您好虐待小动物的行为是心理问题的一种表现,以此来发泄心中郁闷和缓解紧张的情绪。

阅读全文

与虐待可爱宠物是什么心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8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