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旅游攻略 > 如何推进旅游度假区运营管理

如何推进旅游度假区运营管理

发布时间:2022-08-11 06:48:57

㈠ 旅游景区如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一、旅游景区服务的概念
1、服务的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 ISO) 颁布的ISO9004-2《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2部分:服务指南》 (《 Qualit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system element – part 2: Guidelines for service》)认为:“服务是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与顾客接触活动和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并将服务内容概括为:设施、能力、人员的数目和材料的数量;等待时间、提供时间和过程时间;卫生、安全性、可靠性和保密性;应答能力、方便程度、礼貌、舒适、环境美化、胜任程度、可信性、准确性、完整性、技艺水平、信用和有效的沟通联络。
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在《服务管理》一书中提到:“服务是一个由在支持性设施内使用辅助物品实现的显性和隐性利益构成的“包”(package)”。 服务包(Service Package)是指在某种环境下提供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组合。该组合有以下4个特征:
 支持性设备 在提供服务前必须到位的资源。例如,高尔夫球场、滑雪场的缆车。
 辅助物品 顾客购买和消费的物质产品,或是顾客自备的物品。例如,高尔夫球棒、滑雪板、食物、。
 显性服务 那些可以用感官察觉到的和构成服务基本或本质特性的利益。例如,导游讲解是否专业、是否有残疾人专用通道、 是否有多种语言标识系统、景区内有没有公用电话、厕所干净与否。
 隐性服务 顾客能模糊感到服务带来的精神上的收获,或服务的非本质特性。例如微笑、礼貌和尊重、等待的时候可以观看展览 、迪斯尼乐园的游览经历、游乐场的设备看起来是否放心、是否被迫等待等等。
景区服务同样也是在景区自然和人文环境中使用或借助服务设施设备向游客提供的一种“经历”,从而实现显性和隐性的利益。
旅游景区提供或生产的服务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它由多种服务内容组合而成。诚然,旅游景区有不同的类型,包括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历史古镇、主题公园、博物馆等等,其景点体系的内容和特点、所处位置、功能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每一个旅游区在服务组合上都会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不会千篇一律。
旅游设施和旅游活动服务
固定景物,如建筑物、雕塑、自然景物等;活动景物或运动景物,如各种表演性的节目(包括纯观赏性节目和可参与性节目)。
旅游纪念服务
摄像、照相设备、电池、胶卷等。
导游服务
景点讲解、电子导游等。
入门接待服务
检票、疏导游客等。
游览服务
旅游线路的设计、安排、推荐等。
售票服务
回答游客对票价的询问、点票、收款找零等。
游客管理服务
维护游览秩序、处理游客投诉及游人游览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
生活服务
餐饮服务、日用品零售服务。
安全服务
确保一切旅游设施如景物、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的安全可靠、性能良好,维护景区治安。
卫生服务
保持景区环境卫生的整洁,设立足够的卫生设施,配备足够环卫人员。
娱乐服务
按场地可分为舞台类、广场类、村寨类、街头类、流动类(如吉普赛大蓬车歌舞)、特有类(枪战场、滑翔基地)等; 按活动规模和提供频率可以分为小型常规娱乐和大型主题娱乐;
商品服务
提供各种旅游商品。
告别客人服务
视情况致告别词或安排送别仪式、主动向客人征求意见以助于改进未来工作。
其他服务
如存物服务、休憩服务(贵宾休息厅)等。
一、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内涵
(一)旅游服务质量的概念
1、 GB/T 16766-1997《旅游服务基础术语》对旅游服务质量的定义是:旅游服务质量是指“旅游服务活动所能达到效果和满足旅游者需求的能力与程度”。(经营者角度)
2、旅游服务质量: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享受到的服务劳动的使用价值,得到某种物质和心理满足的一种感受。(从旅游者的角度)

3、 Gronroos于1983年提出认知服务模式,认为认知服务质量是期望服务与认知两者的差距而定。Parsuruman、Zeithaml和Berry三位学者提出了“服务质量模型”,主要论点为服务质量除了服务认识与服务结果外,尚应包含服务的过程,必须消除五处差距,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旅游景区技术质量是指景区提供什么给游客。主要指景区服务带给游客的价值。例如景区为游客提供可供观赏的优美景观,可供游客使用的度假设施,餐馆为客人提供色、香、味俱佳的菜肴,酒店为客人提供干净卫生的床上用品等;
功能质量是指如何给游客提供服务,指顾客接受服务时的感觉,即顾客对服务的认知程度。例如饭店服务人员上菜时的动作、旅游服务人员结帐时的态度等。管理者必须加强对景区服务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这两方面的考虑,尽量缩短顾客期望和实际受到的服务之间的差距。
旅游服务质量与一般产品质量相比,除了具有一般产品质量的共性外,如质量的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还具有旅游服务质量的自身特色。
(一)质量构成的综合性
旅游服务质量是由服务设施和设备质量、服务环境质量、服务用品质量、实物产品质量和劳务质量等构成。
(二)质量显现的短暂性
在旅游服务过程中,每次具体服务所提供的使用价值,其质量的显现时间都比较的短暂,如导游服务中的接送服务、景点介绍等。
(三)质量内容的关联性
旅游服务质量的具体内容包括有形质量和无形质量两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是由很多具体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互相关联、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如导游服务中,接团质量不好,直接影响游客的第一印象;导游讲解乏味,又影响景点质量的发挥。
(四)对员工素质的依赖性
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景区员工的素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的发挥程度以及服务态度、服务技能、专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都直接影响旅游服务质量。
三、 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体现服务质量差别,创造公开竞争市场环境的重要条件
是我国旅游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条件
质量管理体系是按照质量管理原则,在确定市场及顾客需求的前提下,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质量记录等体系文件,确定企业在生产(或服务)全过程的作业内容、程序要求和工作标准,并将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相关层次、相关岗位的职能和职责中,形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执行系统的一系列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还包含着组织不同层次的员工培训,使体系工作和执行要求为员工所了解,为形成全员参与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创造条件。
1、景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1)有助于实现景区的经营目标。
(2)实现对旅游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系统管理。
(3)提供对旅游产品及服务规范的有效补充和更正。
(4)保证旅游者、景区、投资方三方利益的重要手段。
服务质量体系一般包括3个组成部分:
质量管理职责
(含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指责和权限等);
人员与物质资源;
服务质量体系结构
(建立服务质量环、建立质量文件体系、内部质量审核)。
管理职责
首先是制定使顾客满意的服务质量方针,并确保其传达到每个员工,使他们自觉实施和保持。
其次,是要确定质量目标,如用适当的质量度量,明确规定顾客的需要。
第三,是对影响服务质量的所有人员明确规定职责和权限,使他们参与,承担义务,并有效地合作,以实现持续地质量改进。
第四,要由最高管理者对服务质量体系进行正式的、定期的、独立的管理评审,以确定质量体系是否持续稳定和有效。
人员和设备资源
根据景区实际情况,把设施设备与员工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最充分地发挥各种服务功能。
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资源至少应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此外,资源还应包括(但不是要求)信息、合作伙伴、自然资源和财务资源。

服务组织应策划、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文件化的质量体系结构,以作为实施其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手段,并作为控制服务提供过程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服务组织的质量体系文件包括四个层次。
a.质量手册 它是描述服务组织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b.质量程序
即程序文件,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服务项目,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
C.服务规范 阐明服务质量要求的文件。
d.质量记录
是为已完成的服务活动或达到的服务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贮存在任何媒体上。
依据服务组织的服务质量环节、确定若干个运作要素,一般有下列四大要素,必要时,也可细分更多的运作要素。
(1)市场开发
通过调研收集市场信息,确定顾客对服务的需求;
  规定服务责任、能力和义务;
  编制服务大纲;
  拟定开展服务项目的计划时间表,确保一切必要的资源、设施和技术支持;
  认真开展服务宣传,但不可夸张或不符合实际,以免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风险及经济纠纷。
(2)服务设计
该要素主要是把服务大纲的内容与要求转化为服务规范、管理规范(即服务提供规范)和考核规范(即质量控制规范),同时设计服务方案,如提出服务目的、方针和成本等。
(3)服务提供
每一个服务组织都可以依据其服务提供过程的内容与特点,划分为若干个服务提供阶段并认真做好对服务质量的顾客评定和供方评定工作。
对服务质量状况,应给予记录,对不合格服务应及时识别和纠正。
对服务测量系统,包括人员技能、测量程序、用于测量和试验的任何分析模型或软件应给予监控和保持。
所有的测量和试验,包括顾客满意的调查和调查表,均需作真实性和可靠性检验。
对用于服务的所有测试设备的使用、校准和维护保养均应加以控制。
(4)服务业绩的分析和改进
该要素要求对服务过程实施连续评价,以识别和积极寻求服务质量改进的机会。
首先,通过顾客评定,供方评价和质量审核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
其次,积极使用统计方法,以有助于决策。
第三,持续地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整个服务运作的效果和效率。管理者应鼓励各项目人员为服务质量改进作出贡献。
服务规范:规定了服务提供所能达到的标准,即“提供什么服务”。
服务提供规范:“如何提供该项服务”的方法和步骤。
服务控制规范:主要检查“有没有做到”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有效地达到了服务标准。

㈡ 景区如何运营

景区运营是景区后续发展的根基保障,运营管理也就是景区的一个大服务概念,好的服务可以提升游客满意度,坚实景区正面形象的口碑效应,从而带来景区源源不断的客源市场;不好的服务,则会带来负面消息的口碑效应,加速景区形象的陨落,严重可导致景区夭折。
景区运营主要工作包括景区环卫、景区安保、内部经营管理、票务管理、游客服务中心管理、地方关系处理等。
(一)景区环卫:景区环卫是景区给游客留下良好印象的重要工作之一,现在各地景区的垃圾桶大多数都是根据景区环境定制的生态垃圾桶,为了方便清理也都是套筒,景区环卫不仅要保证景区的整洁卫生,还要肩负起景区环境的保护宣传职责,提醒游客文明旅游,景区内的垃圾要保证日清日毕,垃圾收集场尽量隐蔽切要在景区外部。
(二)景区安保:景区内的安保不仅要保证景区内旅游秩序的正常,还要承担游客意外的应急处理,景区内部安全隐患的排查与上报,尽量保证景区内部安全保障无死角,保证游客旅游的顺畅性与安全性。
(三)内部经营管理:内部经营管理包含车船运营,旅游商品售卖等,在这方面要保证游客的有序乘车,对于特殊人群要特殊处理,如老、幼、孕、残人群,尽可能提供方便,这也是景区服务水平的一个展现,可以有效提升景区美誉度。旅游商品的经营要保证产品的地方特色与纪念价值,商铺的定位要定在景区的出入口和人流聚集区,同时要保证游客游览过程中购物需求,在旅游线路上设立小型商铺。
(四)票务管理:票务是景区管理中的财务重地,也是掌控市场的重要介质,完善的票务管理体系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票务流失带来的经济损失,提升游客购票的便捷度,还可掌控市场渠道,灵活变通。
(五)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是景区对外服务的第一窗口,直接影响着游客对景区的第一印象,完善的设施设备不仅可以为景区运营提供保障,还能提升游客旅游过程中的满意度。充电、寄存、医务、轮椅、导览、资讯、投诉、纠纷处理等都是游客服务中心必备的保障功能。
(六)地方关系处理:这也是很多景区面临的最长久、最棘手的问题,主要问题包括老百姓为获得利益破坏景区设施、聚众闹事、倒票倒人,地方主管部门为获得利益各种检查、安排接待等。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没有固定的解决模式,还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灵活解决。

㈢ 抚顺市萨尔浒旅游度假区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萨尔浒旅游度假区的管理,充分开发、利用和保护萨尔浒旅游度假区的旅游资源,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辽宁省大伙房水库水源保护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萨尔浒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度假区)是以大伙房水库为中心,由坝前区、王杲山、德古湾、莲花岛、萨尔浒山、营盘三岛、元帅林和铁背山等规划游览区构成。第三条凡在度假区内的单位、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第四条抚顺市萨尔浒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是度假区的管理机构,管委会根据度假区总体规划,对度假区的规划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旅游产业经营活动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市城建、规划土地、林业、环保、旅游、文化、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及大伙房水库管理局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做好度假区的有效工作。第五条度假区坚持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的方针。
度假区内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物古迹和水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随意改变。第六条鼓励国内外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在度假区投资开发旅游资源,从事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兴办以旅游创汇为主的第三产业。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七条度假区总体规划由管委会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报市政府批准;详细规划由管委会负责编制,报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经批准的规划是度假区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度假区内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按照建设审批程序进行。
度假区具体座标范围由市政府有关部门按上款规定划定,度假区的四至界线,由度假区管委会立桩标定界线。第八条在游人集中的游览区和大伙房水库二级水源保护区内,不得建设旅馆、培训中心、疗养场所以及其他大型工程项目。第九条度假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搭建临时建筑或其它设施的,须向管委会提出申请,经管委会同意后,按规定到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度假区内新建项目的布局、高度、体量、造型、色彩等应当与周围旅游景观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第十条度假区内依照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实施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林地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经土地规划和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建设。第十一条度假区内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周围的林木、植被、水体、地貌,不得造成污染和破坏。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理场地,进行绿化,恢复环境原貌。第三章保护与管理第十二条度假区规划范围内的林木,应当依照规划进行抚育管理,不得砍伐,确需进行抚育性采伐的,须经林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第十三条度假区内严禁采石、挖砂、取土、埋坟、开荒种地,严禁伤害和滥捕野生动物以及其他破坏文物、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第十四条度假区内设置的广告牌、宣传画廊、路标等应与周围环境、自然景观相协调,须经管委会审查同意并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审批后方可设置;设置后,应恢复周围的环境。第十五条度假区管委会应当加强环境卫生和饮食服务业的卫生管理,保持环境卫生,不得污染水源。
度假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做好责任区域内的清洁卫生工作,对自产的垃圾应设专用容器存放,并及时运送到市环卫主管部门指定垃圾场处理,不准在度假区内随意倾倒。第十六条度假区内严禁下列行为:
(一)随地乱扔果皮、纸屑、食品包装物、玻璃等杂物;
(二)随地便溺;
(三)攀折毁坏花草树木;
(四)在景观、景物及公共设施上乱刻、乱划、乱写;
(五)燃放烟花爆竹、明火野炊。
(六)其他有损景物、景观的行为。第十七条在度假区内各景点从事各类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经管委会同意,并到有关部门办理证照后,在指定的地点范围内经营。第十八条度假区应当加强治安、防火、交通、安全管理,确保游人的安全。第十九条外省市到度假区施工、打工和从事经营活动的暂住人员,应按规定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暂住手续。第二十条严禁在坝前区、码头和其它禁游区游泳。第四章罚则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在施工中未采取保护措施造成林木、植被、水体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由管委会责令其停止破坏活动,限期恢复原状,并由有关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㈣ 景区运营管理需要如何提升

随着国家政策的颁布,降低重点景区的票价,或者免费开放。所以这必然是一种趋势,这对于严重依赖门票的景区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这一政策一出,就非常考验景区的运用能力,艾肯机构在行业沉淀数年,在景区运营有着独特见解。

还有一些A级景区因为脏乱差,设施陈旧被摘牌的。事实上,景区被摘牌和门票经济问题突显,从表面上看是因为设施陈旧、经营模式单一等问题,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景区的管理机制、管理能力、资本投入等方面的问题愈加暴露,导致景区的运营管理能力下降,与市场需求脱节。那么,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景区如何对接市场、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实现进一步转型升级呢?

㈤ 风景旅游区的运营怎样管理

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风景旅游区却仍然延续了计划经济的模式,大部分还属于事业性质,纯属社会公益事业,经费靠财政拨款。旅游管理机构虽然既有保护的职能,又有组织生产、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和社区管理的职能,但因政企不分,事企不分而导致了诸多弊端,如资金短缺,经济效益低下,机构臃肿等问题。因此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成为各大风景旅游区的改革方向,并且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风景旅游区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在引进市场化机制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风景旅游区的特殊性

风景旅游区资源是拥挤俱乐部产品
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堪南(James Buchannan)在1965年发表的《关于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一文中,提出了俱乐部产品。这种产品可以适应从纯公共产品到私人产品之间的连续体上的任意一点,它的核心概念就是拥挤。
风景旅游区资源就属于此种产品,旅游者只要买到了门票就可以拥有参观游览的权利,并且其行为在一定范围内不影响其他人参观游览,但如果旅游者人数超过了景区容量,就会出现拥挤,并影响其消费满足。
风景旅游区资源就是这样一种存在最佳规模的产品,其产品的实物规模和消费者的人数规模有一个最佳的搭配。这类产品实质上可以实现生产者排他的,但不容易实现消费者排他,而且生产者排他的成本比较低。这使得风景旅游区资源兼有纯公共产品和纯私人产品的性质,它们由许多人同时消费,并不断趋近于容量约束范围;超过该约束后,该产品的消费就变得拥挤了,但总存在一些排他技术使得向旅游者收费成为可能。
布堪南在其文中还提到,要有一个最佳的搭配,俱乐部成员必须可以自由流动,且俱乐部拥有自主决策权,这一理论突破了公共产品由政府供给的单一模式,为公私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风景旅游区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旅游资源,除人工可以栽培与繁殖的动植物外,可以说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将不复拥有。例如地面上的古建筑等,总是会一天比一天少下去.。有600多年历史的噶丹寺,是西藏拉萨着名的三大寺之一,1969年被毁为平地。泉城济南,过去那种“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好景象,由于对水源地缺乏保护,已不复存在,至连着名的趵突泉、珍珠泉,也濒临断水的危险。
旅游资源的这种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其实施保护的重要性。巨大的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可能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可能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

风景旅游区系统的复杂性
风景旅游区是介于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区之间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风景旅游区系统是围绕旅游主体(旅游者)而建立起来的产品系统及其支持系统。就其产品系统而言,包括资源吸引物,人造吸引物及旅游基础设施,其中资源吸引物是旅游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林木、动物、河流、文物古迹等构成,分别归建设、文物、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管理。并以此为基点,形成以吃、住、行、游、购、娱为基本环节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旅游产品的提供还要得到当地社区各个部门及政策法律环境的支持,只有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及社会手段,去引导、指导旅游企业健康正常的经营,才能真正实现景区的全面持续发展。

现有风景旅游区经营管理模式简述

国家直接经营管理模式
国家直接经营管理模式就是国家集风景旅游区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于一身,景区的管理、保护和开发经费由国家财政承担,景区的门票及其他旅游项目由国家定价(一般定价很低),收入上缴国家。这种模式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保护遗产、体现社会公共利益、资源整合等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但从实践中看,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方面,景区的经营者没有自主经营的权力,也不承担盈亏的后果,基本不按市场规律经营,效率低下,从而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其经济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另一方面,部门利益、地区利益与国家利益难以协调,我国的土地及其分布其间的风景名胜、文物、森林资源名义上归国家所有,但实际上中央、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能出面操作。在同一景区内,建设、文物、林业、水利等多个部门插手管理,严重阻碍了风景旅游区的健康发展。

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
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就是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真正把风景旅游区作为一项产业来对待,将其作为独立的主体推向市场。
目前存在的市场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项目的形式招商引资,由多个投资主体进入景区行使经营权;另一种方式是垄断经营权,以一家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行垄断经营。由于政企职能分开,产权比较明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经济效率得到了提高。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旅游业是以持续发展为目标,需要经营者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结合起来考虑,而企业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环境效益。此外,景区资源的交易,除面临旅游价值核算的难题外,还面临着一些政策上的禁区和限制。因此,鉴于风景旅游区资源的惟一性、脆弱性等特点,以及相关理论政策研究滞后等原因,对这种做法必须慎重。

我国风景旅游区经营管理模式的政策建议

改革管理体制
我国风景区旅游资源的所有权主体是国家,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风景旅游区资源所有权。为保证国家产权的统一和国有资产的收益,国务院可以指定一个权威机构代理行使风景旅游区资源产权,对产权进行统一管理;负责风景旅游区规划的审批、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租赁,风景旅游区资源使用权转让、风景旅游区资源保护规划等。该权威机构可视需要,在各省或各片区设立派出机构,发展建立风景旅游区日常管理机构,并对其拥有领导权、监督管理权和对风景旅游区资源开发经营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权。日常管理机构由派出机构代表、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代表、当地群众代表、开发经营单位代表等组成,具体负责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的监督管理,监督国有资源的用途,保证国有资源保值增值,并进行风景旅游区日常的市场管理、资源管理、环境管理。整个管理系统的经费均由国务院按旅游税收的一定比例统一拨付,以防受地方政府部门和经营者的牵制。
这种产权管理机制,可以避免现有的条块分割,多头领导,明晰了风景旅游区资源的产权归属,且有效发挥了监督作用,可以防止风景旅游区资源的过度开发、风景旅游区环境破坏。

运用不同经营管理模式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提出风景旅游区应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将其交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营,并通过对收益和成本的比较分析论证了这种模式的合理性。碧峰峡、桐庐、太湖源等一大批景区(景点)将经营权不断地拍卖出去,黄山、张家界等遗产类资源也引入市场机制,并先后挂牌上市,这种经营意识是对传统管理意识和管理体制的一大突破,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但目前完全按市场机制经营的方式遭到了质疑。如黄山风景旅游区,从保护遗产的角度出发,必须严格遵循“景区游,区外居”的旅游方式,而黄山股份公司为追求自身赢利,必然尽可能以高消费方式将尽可能多的游客留在景区,由此必然造成遗产质量破坏,从而出现了在黄山发展旅游经济后“景区的环境卫生和安全质量提高,而遗产质量反而恶化”这一似乎怪异的现象。另外,这种纯商业化经营必然以其垄断性而伤害游客正当利益。拥挤俱乐部产品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也可以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私人提供。但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是否适合所有的景区,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人认为,凡是经营性景区(景点)均要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只是对一些专业性或公益性强的景区(景点),如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文物保护区、宗教朝拜地等实行国家经营管理,由国家委托专业人士经营。

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
风景旅游区不是单指景观资源,而是以景观资源为核心,由产品系统和支持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体。往往在我们脑海里有一个思维定势,即风景旅游区的收入来源就是门票收入,并以其为由来证明管理经费紧张,从而交由企业市场化运作或进一步提高门票价格。由于旅游产品是一种高弹性消费品,提高价格会导致游客数量大幅度减少,门票收入进一步降低,且波及到整个行业。我们应该改变观念,树立大旅游意识,正确把握旅游业的综合性、先导性、关联性规律特点。
在风景旅游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中,分清旅游景观资源和旅游经营资源。旅游经营资源才是我们的改革重点(包括住宿、交通、餐饮、娱乐设施等),增强竞争活力,提高风景旅游区的收入。旅游景观资源不应作为风景旅游区创收的主要途径,而要以保护为重,国家应建立景区财政补贴制度,为景区维护经费来源提供保障。对那些交由企业运作的经营性景区,应制定门票价格管理制度。

建立规制风景旅游区开发和保护的法律体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旅游立法初步形成了旅游法律体系,但是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目前还没有正式立法。
虽然有《风景名胜区暂行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但是这些规定缺乏实施细则,对一些新做法缺乏裁决的依据,对实际执行中的一些破坏资源、侵蚀国有资源、使用权不明确的现象难以做出有效认定和判罚。尤其在民营企业开发旅游景区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应的具体法律法规对旅游资源开发行为进行规范,具体操作上对旅游资源的权力归属没有清晰的界定。要明晰风景旅游区产权,并使其规范化运作,就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将景区开发行为予以规范,对破坏景区资源的行为和做法给予惩罚。按照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和行政法渊源,风景旅游区立法体系可以按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地方规章——规范性文件这样一个层次来构建。
总之,风景旅游区不能等同于企业,由于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应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多个方面考虑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路径。在风景旅游区的开发保护中,要加强公私合作,合理利用政府和企业的优势。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㈥ 如何做好景区运营

理解了啥叫运营,也大体知道了景区运营涉及的一些基本内容。那么,在景区实际操作中,咱们应该把握哪些方面或者哪些点?从而通过以点带面统领景区运营全局呢?富瑞泰认为,不必面面俱到,以下六点也许是做好景区运营管理的关键点,大家应该重视:
1列计划
“无计划不运营”,计划就是运营管理各项工作的筹划,大到三五年的中长期战略计划,小到年度、季度、月度计划,或公司计划、部门计划,个人计划等等。这些计划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解决景区运营在某个时间段需要做什么?做到啥程度?由谁去做?景区大小事务都应该通过计划去实施,没有计划,景区运营就如同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没有任何章法。所以,列计划是做好景区运营管理工作的前提。
2用好钱
景区从事运营管理的人员一定要清楚,资金是景区运营首先要考虑的环节。景区从基本建设到项目投资,从运营管理到营销推广都需要资金去做支撑。启动一项工程或项目需要多少资金?哪些工程和项目自己来投?哪些需要融资?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实现资金回笼?如何在确保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节约开支,以更好的利用资金。
用好钱就是确保景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充足的现金流,保证前期工程建设、后期运营管理和市场推广工作能够正常开展,不至于因资金链断裂导致景区崩盘。
3懂产品
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是景区运营管理工作的重点职能。因此,景区运营人员要明确你要卖什么?要卖给谁?要会对产品进行规划和预测。要懂得根据市场状况,采用超前的开发理念,围绕旅游要素,针对市场开发包含“吃、住、游”核心要素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不同功能的线路产品,制定面对市场的合适销售价格,在功能上、价格上和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去推向市场。
4管好人
人是一切管理的核心,景区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人去完成,故所有的管理最终都会归结到对人的管理上,景区运营管理同样如此。
对人的管理,一要靠顶层设计(包含管理体系、组织架构、职责分工、绩效考核等),制度告诉大家能做啥,不能做啥,做不好怎么办;二要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反映企业的工作作风和氛围,决定一个企业是积极向上、团结一致还是推诿扯皮、一盘散沙,对员工个人和团队工作作风影响很大;三要靠管理人员领导艺术,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因人施管。顶层设计、企业文化、领导艺术各自在管理中所占的比重,每个企业、不同阶段也不尽相同,成熟的景区,三者按50%、30%、20%比重划分如何?在小景区、初建的景区,也许高层管理人员的领导艺术会在运营管理中所起作用较大;在大景区、比较规范的景区,也许顶层设计和企业文化才是做好景区运营管理的根本。
5做对事
景区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单位,在运营过程中会和内部员工、周边村民、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媒体、合作客户甚至竞争对手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和冲突。做对事就是针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个人和单位,面对各式各样的矛盾冲突,景区运营管理人员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认真分析这些内外部相关群体的诉求,找准问题的症结,采取或保守或积极的办法去应对和解决景区运营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化冲突矛盾为合作共赢,做正确的事,为景区经营管理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
6保安全
安全是景区运营管理必须考虑的问题,许多企业打出的口号就是“安全第一或安全至上”。安全工作做不好,导致游客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失,给景区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大。一方面会因赔偿问题使景区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使一年甚至多年的经营成果毁于一旦;一方面会因安全事故导致A级景区被摘牌,甚至停业整顿;一方面会给社会造成很差的口碑,导致客流下滑明显,经营日趋惨淡。故安全是景区运营的基石,没有安全就无法运营,谁说不是呢?

阅读全文

与如何推进旅游度假区运营管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5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25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89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36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57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76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0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24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0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3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3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4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4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1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