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旅游攻略 > 水稻怎么发展旅游业

水稻怎么发展旅游业

发布时间:2022-08-30 13:45:02

① 中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1. 自然条件

    (1)气候亚洲水稻种植区大部分分布在雨热同期的季风区,水分、热量、光照条件配合很好,非常适合水稻生长。

    (2)地形亚洲水稻主要集中在一些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三角洲地区和滨海地区,总体说来,这些地区地形都很平坦,便于引水灌溉而且水源有保证。

2.社会经济条件

(1)丰富的劳动力水稻种植业的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来精耕细作,所以它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东亚、东南亚、南亚是世界上几大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所以可以为亚洲的水稻种植业提供非常廉价的劳动力。

(2)种植历史悠久水稻种植业起源于亚洲,历史悠久,农民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通过精耕细作,能够很好地提高稻谷单产量。

(3)生活习惯的影响长期以来,稻米已经成为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市场需求量较大。

② 水稻生产发展的情况怎么样

根据《中国农业年鉴》公布的数据,现将1949—2000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列入表2-8。表中除1949和1950年为当年数据外,其余每时期的数据均为5年平均值。1949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2571万hm2,总产量4866万t,单产1.89t/hm2。经过50多年的发展,到20世纪末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3000万hm2左右,总产量接近2亿t,其中1997年首次超过了2亿t,达到2.0074亿t。自1995年起,单产连续7年超过6t/hm2。2000年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分别为2996.2万hm2、1.879亿t和6.272t/hm2,与1949年相比较,水稻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分别增加了0.17倍、2.86倍和2.30倍。

50多年来,我国稻谷总产的迅速增长,主要是由于播种面积扩大与单产的不断增加,而以单产水平提高为主要因素。

1.稻谷单产

1949年仅1.89t/hm2,在1950、1966、1979、1983和1995年分别跨过2、3、4、5、6t/hm2,单产最高为1998年达到6.366t/hm2。单产自2t/hm2到跨过6t/hm2,每跨越一个台阶(1t/hm2)分别经历了16、13、4和12年。水稻单产的迅速提高,是我国政府正确实施“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体现。在科技上应归功于现代改良品种(常规矮秆品种与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科学施肥、病虫防治以及不断改善灌排设施等因素。

2.稻谷总产

稻作历史上总产量最高的3个年份为1997、1998与1999年,分别达到2.007亿t、1.871亿t和1.849亿t,分别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6%、38.8%和39.0%。1997年的稻谷总产量为历史最高纪录,占当年全国粮食作物总产量的40.6%。

3.播种面积

自1949年起,经历50余年,全国水稻播种面积增加不到20%。1966—2000年除1968年外,播种面积稳定在3000万hm2以上,而以1976年为最大,达3621.73万hm2,占当年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为历史最高纪录。

进入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由于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往城市转移,并且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因此,稻田面积有所减少,特别是城镇郊区的稻田改种其他作物或移作它用。2001年稻田播种面积已下降为2881.2万hm2,总产为1.7758亿t,有所降低,但单产仍然较高,达到6.163t/hm2。

表2-81949—2000年中国水稻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根据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历年《中国农业年鉴》公布的数据,除1949和1950年为当年数据外,其余每时期的数据均为5年平均值。

如前所述,全球栽培稻分为几个生态类型,不同类型的栽培稻除了基本形态特征相同外,各类型间有所区别。本节以水稻类型为主。

③ 如何实现水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1、实现机械化。水稻单产高,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不利于长期的发展。所以就必需实现机械化。
2、实现集约化:亚洲水稻大部分是小农种植,一家中一小片地,应该集体生产,获得规模效益。
3、实现商品化:水稻产品大多自给自足,商品率低,所以应当商品化,使得农民增收。

④ 农村休闲旅游业,应该怎么发展

农村休闲旅游业,应该怎么发展?

(一)挖掘农业多种作用和乡村多种使用价值。


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以其新奇的产业链特征和合理的作业方法,充足挖掘青山绿水,清爽气体,传统文化,绿色生态情操等资源使用价值,凝结乡村人气值,推动乡村从单纯性农民定居向农民群众定居变化。为群众打造出“离城不近很近,房屋不高不矮,日子不慌不忙”的精致生活,给住户给予望蓝天白云草地,看碧海清波,吸清爽气体,品美食特色的休闲好地方,日益展示出产业融合,整合资源和作用汇聚的与众不同功效和美丽动人风采。

(四)推动优秀人才土地资源资产等资源因素向乡村聚集

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以其连接城镇,沟通交流工农兵的与众不同作用,推动城镇从单边流动性向双重流动性变化。

⑤ 水稻农业的发展前景

由于水稻是一种高产作物,往往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其分布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如非洲的埃及、尼日尔爾利亚;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美洲的古巴、委内瑞拉、巴西等国家水稻农业也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在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发展了大片稻田,那里采用科学的大规模的旱地直播技术进行生产。由于,饮食习惯,美国的大米大多用于出口。在我国的北方地区,选育耐低温品种,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使水稻的分布向北扩大到华北、东北,甚至黑龙江。

⑥ 水稻的发展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野生稻驯化和栽培技术的进步,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我国栽培的水稻属亚洲栽培稻,其祖先种为多年生的普通野生稻。

宋代水稻栽培种植有了提高,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逐渐得到推广。

明清时期,南方已经可以种植双季稻、三季稻。在长期栽培中,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我国古代稻作技术。

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根据考古发掘报告,我国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炭化稻谷或茎叶的遗存。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遗址和桐乡罗家角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遗存,已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

古人栽培水稻的历史遗迹,以太湖地区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最为集中,长江中游的湖北省次之,其余散处江西、福建、安徽、广东、云南、台湾等省。

新石器晚期遗存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东也有发现。出土的炭化稻谷已有籼稻和粳稻的区别,表明籼、粳两个亚种的分化早在原始农业时期已经出现。

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犁的应用,开始走向精耕细作。同时为发展水稻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如河北漳水渠、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等。

我国水稻原产南方,大米一直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民的主粮。魏晋南北朝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更促进了南方水稻生产的迅速发展。唐宋以后,南方一些稻区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稻米的供应基地。

⑦ 关于利用地方特色发展旅游业的例子

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阶段及问题

发展阶段

根据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过程
,
舒伯阳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
早期萌芽阶段
,
属自发式
,
旅游
主题不明确
,
仅作为休闲调剂
,
投资与经营主体是个人或小群体
,
市场供求关系模糊
,
以个人需求
为导向
;
初级经营阶段
,
仍属自发式
,
有一定的旅游主题和活动安排
,
中小旅行社也主动参与经营
,
市场以短期赢利为目的
,
并以产品为导向
;
成熟的经营阶段
,
属开发式
,
有明确的主题和系列活动
策划
,
投资与经营主体为大型
(
旅游
)
企业集团
,
市场以长期投资收益为目的
,
以项目投资为导向。
据此判断
,
目前我国旅游观光农业已发展到成熟的经营阶段。

黑龙江的旅游观光农业起步较晚。近几年
,
在哈尔滨等大中型中心城市郊区出现了“现代农
业示范基地”、“绿色农业实践基地”、“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形式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
,
此外
,
还有部分个人或集体参与投资经营的“风情园”、
“农家乐”等项目
,
但是从其投资与经营
主体、
开发规模、
功能等方面分析
,
并以舒伯阳的旅游观光农业三阶段论来判断
,
黑龙江的旅游观

光农业正处于从初级经营向成熟经营过渡的阶段。

目前
,
黑龙江很多地区投入运营、在建或者拟建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较多
,
按其内容不同
,

分为
5
种类型
:
综合农科知识类
:
如黑龙江北方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
哈尔滨的
“绿山川”
生态园、
二龙山现代高效农业科技成果展览园等
;
瓜果品尝类
:
如密山市绿色观光农业走廊等
;
民俗生态类
:
如大庆胜利民族风情园等
;
花卉养植类
:
如鸡西润丰绿色园区等
;
种养殖产业类
:
如大庆国家级现
代化农业示范基地、
牡丹江大湾农业科技园区等。
其中
,60%
以上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都是属于综
合类型
,
即集农业、科普、观光、餐饮、经贸等于一体
,
进行农、
林、果、
牧、
渔等立体综合开发。

存在问题

从目前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现状来看
,
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
初步的基础
,
但是并没有摆脱目前旅游观光农业普遍存在的规模小、品牌不突出、配套设施不齐
全、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
尤其以下列三大问题较为突出
:

规模较小
,
而且地域分布不平衡。
根据国外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经验
,
当旅游观光农业区半径
大于
29.5
公里的区域
(
面积
)

,
才能发挥最佳经济效益
,
而黑龙江的项目绝大多数小于这个数字
,
因此项目主要集中于经济较繁荣、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附近
,
尤其以哈尔滨和大庆一线较

,
而资源相对丰富的中部、
北部地区较少。
随着其它地区经济的崛起和山区脱贫
,
其发展潜力不
容忽视。

目前黑龙江的旅游观光农业景点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或非旅游企业投资兴建和管理。
政府缺
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
,
很多项目又缺少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
,
造成投
资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
,
使一些地方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主题开发重复、
雷同或近似
,
景区缺
少总体布局规划
,
往往同一景区中各个旅游景点不相协调。这给今后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埋下了隐

,
同时
,
造成后期农业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困难
,
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

项目的市场定位、建设主题定位不够准确
,
缺少鲜明的北方农业特色和传统的文化基础。许
多项目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
评估审查
,
投资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
,
并没有
将种、养品种的新、奇、特和传统文化底蕴做实、做强、做大
,
是造成市场范围狭小、客源不足
的直接原因。此外
,
有的地方没把旅游观光农业看作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与旅游业的
有机结合
,
单纯依靠旅游或门票的收入来维持园区的发展
,
而客源的组织又以当地散客和学生为

,
与旅游组织联系不紧密
,
许多参观学习都是免费接待
,
因此
,
很多的旅游项目入不敷出、
举步维
艰。

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

旅游观光农业项目发展的基本思路

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
,
应以超前的眼光
,
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进行整体规
划和宏观调控
;
应从发展大旅游的角度来实现黑龙江特色鲜明、
种类丰富的旅游资源的整合
,
实现
旅游观光农业产业链的拉伸
;
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
坚持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
顾的原则
,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提高综合效益
;
应以农业为核心
,
以生产为本
,
走特色品牌、
精品项
目之路
;
应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
以人力资源建设为保障
,
稳健地发展黑龙江的旅游观光农业
,
既为
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黑龙江的支柱产业做出贡献
,
也为黑龙江省的农业现代化起到长足的推进、示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2280119" });

范作用。

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项目模式

根据黑龙江省农业结构的特点和区域优势资源
,
并借鉴国内外观光农业的发展经验
,
其旅游
观光农业项目的发展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

农业主题公园

农业主题公园是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
,
以大农业或农业的某一领域为题材
,

农业生产场所、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
,
以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建
设项目。
在功能上
,
可建立粮油、
果品、
花卉等专业性农业公园
;
在利用方式上
,
可将作物的观赏、
采摘、制品及其有关的文艺活动、节庆活动等融为一体
,
提高其经营效益
,
丰富游览乐趣。

农业生产基地

有先进生产水平的、
有较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
,
本身隐含着较高的观
光游览价值
,
广阔的田野、
大群的牲畜、
食品的生产流程等
,
都是看点。
例如密山的绿色观光农业
走廊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50
万亩的“走廊”上
,
建有白瓜生产基地、西红柿示范区、绿色水稻示
范区、
果园示范区等。
这种项目的旅游服从于生产、
服务于生活
,
利用现有的生产项目开展旅游
,
并利用旅游客流对企业的形象、产品、理念等进行宣传推广
,
相得益彰。

农业科技示范区

农业科技示范区是一个集科研、开发、创新、示范四个方面主体功能于一
体的农业综合大学科。
在示范区自身的科研、
生产设施的基础上
,
开发旅游观光农业项目
,
并把农
业科技普及工作溶汇到游览中去
,
是现阶段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主要模式之一。例如哈尔滨农业
高新技术园区
,
不仅担负着
“设施绿色蔬菜生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等科研任务
,
还被哈尔滨市
委宣传部和市教委联合确定为“哈尔滨市青少年绿色农业实践基地”。

⑧ 请问,水稻的发展历史

* 水稻历史资料 * 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均有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史记·夏本纪》关于"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的记载,表明公元前21世纪,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和自然作斗争,疏治"九河",利用"卑湿"地带发展水稻。距今约4200余年前,水稻栽培已从长江中下游推进到黄河中游。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犁的应用,开始走向精耕细作,同时为发展水稻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如河北漳水渠(公元前445~前396年)、四川都江堰(公元前256年)、陕西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等。西汉时四川首先出现了梯田。6世纪30年代,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曾专述了水、旱稻栽培技术。晋《广志》中并有在稻田发展绿肥,增加有机肥源,培肥地力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种稻技术已有一定水平。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宋六百多年间,江南成为全国水稻生产中心地区,太湖流域为稻米生产基地,京能军民所需大米全靠江南漕运。当时由于重视水利兴建、江湖海涂围垦造田、农具改进、土壤培肥、稻麦两熟和品种更新等,江南稻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拼作栽培体系。水稻挽救了中华文明 水稻种植,在中国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农业,大约在北宋的时候兴起。自从宋朝从越南引进优质品种的占城稻之后,水稻真正担当起了承载中华文明的重任。 水稻是一种喜爱水热性气候,需要大量水资源的作物,非常适合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种植。这种作物产量非常高,农民撒下去的种子通常可以收获二十倍左右的稻谷。这与小麦四倍于种子的产量相比显然是非常可观。再加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可以种植两季甚至三季,这意味着同样面积的土地,可以种植的水稻要比小麦多出好几倍。这对于因为粮食危机不断陷入动乱的古代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福音。 更重要的是,种植水稻的土地不需要休耕,只需要每年适当补充养料就可以持续不断地耕种,产量也不会降低。比起种一季就得休耕一两年的小麦来说,更是大大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再加上水稻常年浸泡在几十厘米深的水中生长,避免了麦田反复灌溉使水分大量蒸发造成的盐碱化问题,地力衰老的周期大大延长,无形中也延长了农业生产衰落的周期。 从北宋开始,中国古代王朝的经济重心便正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与小麦农业一同衰落的中华文明也在水稻农业中重获生机,避免了重蹈古埃及和两河文明覆辙的命运。 一千年前的分水岭 如果把宋朝看作是小麦经济和水稻经济的分水岭,我们会发现,水稻接掌中国农业之后,中国统一王朝的更迭周期要比过去延长了。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开始算起,到北宋建立之前,中国一共经历了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十个时代更迭,历时1180余年,平均每个朝代只有100多年的时间。如果把南北朝和五代十国那几个短命王朝分开计算的话,这个数字还要更小。 而从北宋到清朝灭亡,一共有北宋、南宋、元、明、清五个王朝,历时950余年,平均每个王朝接近二百年。可见北宋以前朝代更迭非常频繁,这与黄河流域的小麦农业不无关系。而北宋以后以长江流域的水稻生产作为帝国生存的基础,显然大大改善了帝国的健康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宋之后的五个王朝中,元朝存在时间最短,只有70年,这一方面与蒙元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有关,另一方面很可能也因为元朝统治者来自草原,将统治的重心放在了北方,而忽略了转移到了南方的经济中心。 从历史上的人口数据来看,北宋以前中国人口从未超过六千万,但是北宋以后人口急剧增加,达到一亿,到清朝末年达到了四亿。作为人口增长的基础,主要粮食作物发生变化无疑具有决定性意义。 从小麦到水稻的转移给中国政治的格局也带来深刻的变化。北宋以前的三千余年间,中国的人口、经济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繁荣,相对于北方游牧民族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因此游牧民族虽然屡次南侵,却始终不能深入到帝国的纵深地带,从来没能在中原站稳脚跟,很快就被赶回北方草原。 但北宋以后,由于经济重心转移到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人口大量南迁,使中原地区变得空虚起来,从此给了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机会。北宋与辽,南宋与金的恩怨就是这种状 况的写照。随后,蒙古和满族也都先后成为了中国的统治者。这在北宋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我们也错过了机会 在世界历史上,一个时代的危机,往往可以成为开启下一个时代的契机。古代西欧的人们与北宋以前的中国人一样,常常面对粮食供应不足的危机。自从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分裂成为大大小小的民族国家,长期缺粮使他们内乱频繁,战争不断。他们不像我们这样幸运,并没有水稻来救急,于是便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解决生存问题,包括大力发展工商业,用工业产品从远方换来粮食。饥饿让欧洲脚踏实地地走向了世界,并最终找到了工业化的道路。 相比之下,我们似乎很幸运,在我们的文明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在我们的祖先面临饥饿的时候,我们利用水稻这种植物成功地应付下来,使历史发展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从此我们仍然呆在家里继续着自己的生活,祖祖辈辈守着一亩二分地,因为我们相信,只要想尽办法精耕细作,这块土地上的植物就能够生长出养活我们的果实。无论是商业还是工业都显得没什么必要,甚至是不务正业,我们始终守着最让人感觉踏实的农业。于是,机会在贫瘠的小麦田陇中到来,很快又从肥沃的水稻沟渠中流走了。

采纳哦

⑨ 发展水稻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水稻是喜温,喜湿的高产粮食作物.水稻种植是亚洲季风区最具特色的一种农业地域类型.亚洲热带,亚热带季风区雨热同期,具有适合水稻生长的优越气候条件.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相比,亚洲温带季风区由于季风气温较高,也可种植水稻.在平原地区,稻田多集中在土地肥沃的河流沿岸与下游三角洲地区.在水源充足的丘陵地区,人们往往依山势修筑梯田,种植水稻. 水稻种植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季风区人口稠密,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单位面积产量高.但是,由于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因此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一般较底.目前亚洲稻谷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中国是世界上稻谷产量最多的国家.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1,气候 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 2,地形 地势较平坦. 3,劳动力 劳动力资源丰富. 4,市场需求 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 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⑩ 简述我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和意义。

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但发展优质水稻的潜力却在北方。一是北方日照较长,二是北方昼夜温差大,三是北方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较少,病虫害较轻。容易生产无公害稻米、绿色食品稻米和有机稻米。
北方水稻目前栽培面积虽然只占全国水稻栽培面积的1/8左右,但由于种植的是粳稻,稻米品质较好,国内外需求量大,商品率高,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具有特殊意义,东北大米在国内市场上已经占有重要位置。这已经成为北方地区稻区近年来水稻发展的特色。
①自然条件优越——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雨热同期,可一年三熟;处恒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耕地比重大;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水稻土土壤肥沃。
②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

阅读全文

与水稻怎么发展旅游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5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9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72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2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6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9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7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11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4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2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700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1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60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4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2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