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旅游攻略 > 服饰民俗旅游资源如何开发

服饰民俗旅游资源如何开发

发布时间:2022-09-11 09:43:49

①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有哪些模式及特点

模式: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一般以特定的民俗环境、民俗载体、民俗情境和民俗活动为基础,通过一定的现代技术方法,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转变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相当吸引力的民俗旅游景观、设施和服务。

特点:

原则性导向鲜明、文化性特征显着、地域性限制不强、参与性体验突出。

(1)服饰民俗旅游资源如何开发扩展阅读

传统民俗文化景观是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旅游地形象的基础。由于民俗旅游资源多种多样,形式内容千差万别,个性特色各有千秋,开发范围、开发规模、开发重点、开发条件也不一样,民俗旅游景观开发的对象也有较大的差异。

只有配套开发建设,才能使纯粹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有了背景、情境、氛围和支撑而取得成功。民俗旅游属于专项旅游,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因此成为专门的旅游资源开发。在开发的内容上,既要强调主题,又要照顾全面。

② 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开发赤峰市的民俗旅游资源

(1)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民族的服饰、建筑、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与民族地区的现代化交织在一起的。

(2)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应加以开发并组织出售给旅游者。在开发中可以加入民俗文化的内容,如民族歌舞、礼俗、手工艺品等,这些文化内容就被商品化了。

(3)防止赤峰市民俗文化流失的保护措施:丰富民族地区的文化内涵,强调民族文化的氛围,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展现当地人的现代风貌,同时提倡保持传统,重视乡土教育。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增强人们的民族意识,使他们在外来文化和本民族文化之间做出理性的选择,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4)加强对赤峰地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在有些旅游景点,在进行民俗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社会治安情况恶化、拉客宰客、传统工艺品粗制滥造等情况,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开发不当、管理不善。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忽视了当地居民的利益,没把他们当作主人,只是把他们当成了开发的对象,这样的做法必然会引起当地居民和外来开发者发生经济利益上的冲突,产生急功近利的行为。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合理规划和管理加以避免,让旅游区的居民参与到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来,这样既能使旅游区的居民获得经济利益,又能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充分利用赤峰民俗旅游资源各个方面的优越条件来开拓旅游领域。

③ 服饰文化作为一种旅游怎样进行开发

服饰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对策

为充分发掘我国服饰文化资源的潜在旅游价值,使之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应当及时立项,选择一个交通方便,客源基础好,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开辟一个能全面展示我国历代各民族服饰的发展历程与风采的集游、购、娱、商贸为一体的“中华服饰文化旅游区”。该区的开发建设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兴建“中华服饰苑”

该苑为旅游区的主体工程,用于展示我国历代各民族的服饰品(实物或复制品)。苑内设计三条游览线路,中线展示汉族服饰,以朝代分区,可形成上古、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时期等展区,展区的建筑和装饰布置力求突出各个时代的建筑装饰艺术与风格。北线展示历代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南线则展示历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这两线以民族划分展区,其建筑装饰选择该民族最具代表意义的造型、材质和装饰手法。该苑所有服饰品均用特制的模特儿成套展示,为求给游人以整体效果。

2.开辟“中华服饰艺术书画长廊”

我国历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赞颂服饰之仪态的诗辞歌赋。画家,雕塑家们为世人留下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刻划服饰风貌的艺术作品。对于这一资源,我们可以聘请当代国内外书法、绘画、雕塑名家或手书或临摹复制,集中展出,不但可以提高旅游区文化艺术品位,而且可以使游人从中品味到中华服饰文化的艺术价值。同时书画长廊还可以适当开辟场所让游客们抒发感慨,题诗作赋,挥毫泼墨,留作纪念。这样,既可以丰富该廊的展品,又可以增强游人的自豪感,使游人获得更大程度的满足。

3.兴建“中华服饰工艺展览馆”

该馆用于展示我国历代各民族的纺织生产工具,服饰制作器具(实物或复制品)以及工艺流程,让游人了解我国的纺织和服饰生产技术的进步历程。该馆可适当开辟作坊,让服务人员现场为游客操作演示纺织生产方法,服饰制作工艺,也可以让游客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纺纱织布、裁剪制作服饰的乐趣,以获得轻松惬意的旅游经历。

4.兴建“中华戏剧服饰馆”

我国的戏剧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各剧种的服饰品独具特色、绚丽多彩,颇有吸引力。该馆专门陈列我国历史上和当代各主要剧种的服饰品,并配合短小精练,富有地方特色的戏剧表演活动让游客了解我国各种戏剧服饰的特点和功能,同时增强服饰文化的艺术感染力。

5、开展仿古仿真旅游活动

我国历代的服饰风格各异,千姿百态。我们可以根据各时代服饰文化的风格选择一定的主题,通过训练有素的时装模特儿的表演来展示服饰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同时可以借助戏曲歌舞,祭祀朝拜、节庆典礼、戎服演练、宗教活动、民俗活动等来展示服饰。定期更换表演内容和服饰,不但可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增强服饰文化旅游的观赏性、娱乐性,而且可以使旅游区保持常游常新的面貌,对游人产生持久的吸引力。

6.开辟仿真服饰商品街。

我国历代各民族的服饰种类繁多,质料考究、造型别致,工艺精湛,极富纪念意义和艺术魅力,旅游区可开发生产既实用又有收藏纪念价值的艺术品位高的系列仿真服饰旅游纪念商品,在区内开辟专门的仿真服饰商品街,方便游人选购服饰纪念商品。该项目有利于旅游区形成拳头旅游商品,提高旅游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旅游商品的销售收人,同时这些商品还会成为促销之手段,充当旅游区的“活广告”,为旅游区招徕更多的客源。

④ 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策略

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策略

摘要: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民俗旅游,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论述了民俗文化的内涵、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价值,最后就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价值;开发策略。

民俗文化是一种人文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人类的一种基础文化,这是长期以来不断的消化吸收人类各种文化因素的过程中,不断的被过滤、筛选和沉淀,从而凝聚在民众的心理机构中的深层文化。

民俗文化在现代的旅游资源中占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一、民俗文化及民俗文化旅游的含义。

民俗文化,是产生并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是在普通人民(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而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二、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价值。

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待客礼仪、节庆游乐、民族工艺、建筑形式等等,都各有特色,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观。这些民俗文化现象,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构成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

2.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求。

(1)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我国各种民间建筑、民间服饰、民间工艺品,都自然流露着纯真质朴之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民俗旅游的开展,为旅游者提供了体验民俗审美文化的良好机会,常使旅游者获得终身难忘的审美感受。

(2)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我国各地许多的民俗活动,如蒙族的那达慕大会、壮族三月三歌会、苗族的花山节、芦笙舞等等,都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质。在旅游活动中,开展这些各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可以很好地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求娱、求乐的心理需求。

(3)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代代相传,保持着社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系着该民族成员的民族情感。通过参与、体验民俗旅游活动,对于国内游客来说,可以深入了解伟大祖国不同的民族、地区所呈现出来的特色各异的民俗风情,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风貌,在游览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我国目前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

民俗文化变迁总的现状是:表层变化迅速,深层观念尽管变迁缓慢,但很多传统观念也都面临被打破的命运。传统民俗文化发生变迁或变革或消失,这是民俗发展的一种正常趋势,而且,在一些民俗文化的变迁过程中,我们的确感受到了现代化的魅力。但不管物质层面还是观念层面,民俗文化的变迁还有一些负面的效应。

1.传统文化价值流失。

在民俗文化的变迁中,有一个现象特别需要我们的注意,那就是传统文化价值的流失,它包括无形文化的流失和有形文化的流失这两个方面。在无形方面主要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西方的这些节日,但对我国传统的节日如端午节、重阳节等越来越冷淡。在有形方面主要表现在我们民俗文化的传统活动逐渐减少,有的甚至消失了。这些传统活动有的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而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对这些活动缺少兴趣,更不会参与,这样就造成这些活动后继无人。

2.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不足。

虽然我国在民俗旅游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应,我们采用“人创民俗文化村、实地民俗文化村、民俗博物馆、节庆活动方式、民族生态博物馆、民俗专题旅游”等民俗旅游开发模式,使民俗旅游健康稳步发展。但在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不容乐观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在保护民俗文化的立法不足,使得民俗文化“无法可依”,没有培训好民俗文化接班人,使民俗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界,大部分保护措施都据有“滞后性”,即民俗文化遭受破坏后才采取保护措施。

二是把民俗文化当成“摇钱树”。采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开发模式,使民俗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有了民俗文化商业化的趋势。这种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弊大于利,正如冯骥才所说“继续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产生的危害可能在10年以后才看到”。

三是民俗文化开发中伪造、破坏、同化严重。为了吸引广大了旅客,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有的地方不断模仿经典民俗文化创造文化,有的地方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的地方竟然表演一些低俗的文化。

四是粗俗文化遗毒未尽,把糟粕当精华,甚至有封建迷信活动,损害地区民俗文化形象,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

1.全面发掘民俗文化,提高民俗旅游产品的品位。

全面发掘民俗文化,就是运用调查取证等方法,有步骤地对民俗旅游开发的各个景点或其组成部分进行考察,以掌握大量有利于开发的第一手资料,从全方位的角度了解民俗文化的发展动态。根据人们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娱乐性和参与性,突出民族特色,改变民族村单一歌舞表演的局面,从宗教、社会、经济、游艺竞技等方面对民俗进行合理、综合的开发,赋予民俗旅游产品更深的内涵以提高其品位。

2.丰富民俗文化旅游形式和内涵。

现有的.游览方式多以民俗设施、民俗陈列为主。如桂林的漓江民族风情园、刘三姐景观园都属于以静态游览为主的项目。这类文化村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可使游客大开眼界,增长知识,有效保护传统文化的完整性,避免了人为的破坏。但随着现代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单纯观赏性的游览式已远远不能完全满足游客求新求奇的心态。因此动态的、参与性的游览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这一类型的游览方式可以使游客从中亲身感受到当地的风情,在别开生面的活动中得到身心的充分愉悦和熏陶,大大提高了游览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⑤ 如何有效开发民族旅游产品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同时又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旅游业发展越来越依靠文化支撑,文化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了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促进民族旅游产品开发,对于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安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居住着布依、苗、仡佬、回、彝等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民族创造了悠久深厚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其建筑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服饰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呈现立体发展互为促进的态势,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焕发出悠久的迷人情感和动人的永久魅力。

(一)加大对民族神秘文化的挖掘,使民族旅游产品具有神秘色彩

安顺民族地区很早就有古人类居住,生活在这片辽阔的高原,民族地区留存着许多神秘的文化遗址。这里有几十万年前生活在平坝飞虎山的古人类遗址,有点燃了亚洲文明之灯的安顺普定穿洞人。有千古之迷的红岩天书、朴朔迷离的马马崖壁画、江广百余步的牂牁江、与汉王朝比高低的古夜郎。以及诸葛亮南征时的五尺道、孟获屯、孔明塘、关索岭等等,都在安顺民族地区留下了许多遗迹。在开发民族旅游产品时,赋予神秘的文化色彩,将使民族旅游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使民族旅游产品具有诗情画意

在民族地区流传着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民间文学,《蝴蝶姑娘》、《兄妹结婚》、《吃新节的来历》、《蚩尤的传说》、《射太阳》等,这些民间文学口耳相传、世世代代源远流长,在人们的心里形成了共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遵循共同的审美标准,完美地表现共同的审美统一,使民族旅游产品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大力弘扬民族风俗习惯,使民族旅游产品具有地方特色

民族地区节日绚丽多彩,建筑美观大方,饮食独特丰富,婚恋热闹非凡,丧葬古朴典雅。总的来说,民族风俗习惯具有地方特色,在开发民族旅游产品时,要跟民族风俗习惯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便当酒、刺藜酒、糯米酒的酿造技艺,狗肉、牛肉、羊肉的烹饪方法,糍粑、达尔粑、五色花米饭的制作等,充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旅游产品,让许多多姿多彩的民族风俗习惯继承发扬,使民族旅游产品大放异彩。

(四)创新民族民间工艺,使民族旅游产品具有时代气息

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热同季风雨共节,适合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山上林木苍翠鸟语花香,河里溪水长流鱼鸭成群。各民族多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流传着蜡染、刺绣、织锦、傩雕、乐器、竹编等许多民间工艺,这是人们取之于自然而美化自然又实用的民间工艺品,世世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在开发民族旅游产品时,要充分发挥民间工艺创新的能力,在吸收各种民间技艺的同时赋予其时代特征,使民族旅游产品具有时代气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五)注重对民族历史人物的宣传,使民族旅游产品具有人文精神

各民族是勤劳善良勇敢顽强热情好客的民族,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风云人物,创造出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王襄仙、蒙阿莎、杨鲁、甲金、陆瑞光等等,先后在民族地区拍摄反映了各民族反抗压迫争取自由顽强拼搏的电影、电视等,如《山寨火种》、《六马兄妹》等。加大对民族历史人物的宣传力度,使民族旅游产品同民族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开发利用。

二、安顺民族旅游产品发展现状

安顺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目前处于逐步发展阶段,民族旅游产品的生产总量小,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程度较低,单户生产规模偏小,多数产品的品种单一、档次较低。在全市的旅游业产值中,民族旅游产品的产值,所占比重较小。主要有竹木类、泥石类、染织类、刺绣类、银器类、食品类、服饰类等。

(一)现代化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食品生产企业,如牛来香、百花串、波波糖等,这些企业具有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营销能力的企业和公司,进行批量现代生产。

(二)家庭手工作坊。主要集中在蜡染、木雕、石雕等企业,此类企业具有一定的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生产、营销能力,产品产量规模较小,技术含量较低。

(三)个体生产经营户。主要是部分能工巧匠组织小规模生产的民族旅游产品,主要是民族旅游工艺品,如银饰、刺绣、织棉等产品,产品较为单一,形不成规模批量生产。

(四)公司加农户经营。主要依托公司统一设计,分散到农户进行加工后,再由公司收集统一销售的民族旅游产品,主要是壁挂、装饰画、民族娃等。

(五)分散户生产。主要是民间具有传统工艺制作能力的能工巧匠生产的民族旅游产品,进行不定期未定点分散销售的个体,主要是传统民族服饰等。

三、安顺民族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但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民族旅游产品的生产多是作坊式的家庭企业,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规模较小、基础薄弱,各自为阵,随意性大,致使产品难成体系,生产难以形成规模,企业难以发展壮大。

(二)市场不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大。由于民族旅游产品市场不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大,企业研发的新品被逐利者仿制,扰乱了生产秩序和销售市场,导致生产无序,新产品出不来,老产品积压。

(三)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不高,生产力水平低。由于民族旅游产品生产企业皆属小作坊式的家庭企业,资金不足,自我改造能力不强,很难购进高科技的现代机械设备,传统工艺生产,科技含量较低,很多产品多靠手工完成,质量产量都很难提高。

(四)价格无序竞争,市场运作缺乏规范化。由于民族旅游产品价格不规范,如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店面价格相差较大,让游购者买得不踏实,想买又怕买,左选右择,最后干脆放弃购买,造成产品滞销,旅游产品市场不活跃。

(五)宣传力度不够,地方特色未能充分显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地方民族旅游特色产品的宣传方面显得较弱,对产品的宣传包装,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显乏力。

四、对开发民族旅游产品的几点建议

为了发展壮大旅游业,必须大力开发民族旅游产品。对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定发展规划,搞好指导和引导,促进民族旅游产品的发展。政府职能部门,对民族旅游产品的研制开发,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发展规划,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对该优先发展的给予优先扶持,做到循序渐进,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政府要引导开发民族旅游产品市场,到外地推介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宣传民族旅游产品,把开发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结合起来。

(二)切实保护知识产权,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发展。针对民族旅游产品的生产,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企业质量标准,对未经许可仿制产销知识产权保护的商品、产品、作品,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查处力度,最大限度地保护激励产权人的生产和研发积极性。规范依法经营行为,促进和谐发展。

(三)建立市场激励和政府引导鼓励的激励机制。增加民族旅游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创新能力。规范民族旅游产品市场价格,限制不合理的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的市场秩序。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不同行业同类产品价格的监管,保证旅游产品货真价实,积极营造一种和谐合理市场环境和规范的经营行为。

(四)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宣传舆论部门要主动为企业服务,认真设计宣传方式和手段,更好地推介民族旅游产品。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要采取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民族旅游特色产品,制作宣传民族旅游产品的多形式宣传介体,在各种媒体上宣传,努力把民族旅游产品推向全国、推向国外。

(五)明确重点,择优扶持。对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应选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市场欢迎的产品为重点、鼓励其优先发展,择优扶持,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创建民族旅游产品交易市场,规范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政府部门要配合行业协会,帮助行业整合,向产业化、规模化又好又快方向发展。

⑥ 民俗文化类型的项目怎么进行旅游开发,既保护民俗文化又达到客观收益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采取积极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使之得以现实延续和发展,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发扬光大。近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民俗文化消失的速度在逐年加快,随着一些身怀绝技的老人的离去,有些传统的东西也便与世长辞,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研究中心一直以来在研究怎样在旅游规划中保护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
让我来看看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做的贵州傩文化商业休闲度假区的规划
1、“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概念——高视野、高理念
贵州省整体旅游发展,对铜仁提出的要求是要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而作为铜仁地区最为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梵净山,必然要以“国际级的旅游景区”为目标。因此,本项目联动梵净山,整体的打造目标是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展开。“国际旅游目的地”是梵净山旅游发展的目标,也是贯穿整个项目的打造理念。
2、“大梵净山旅游”的概念——与梵净山捆绑式的发展思路
梵净山是生态王国和佛教名山,其中构建佛教名山以及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需要山上山下同时出彩,联合项目地与现有的梵净山观光区域,形成“大梵净山旅游”的概念。形成山上观光,山下休闲,山上听禅悟性,山下康体养生,山上感受生态王国,山下体验文化小镇。。。。。。
3、“梵净山•休闲时代”的概念——与山上观光旅游形式的完美互动
目前,梵净山旅游,多以观光为主。山上从生态保护和环保的角度考虑,不宜设立过多的旅游产品。山上的核心是生态保护与佛教观光、参拜,山下的核心是打造“大梵净山文化休闲圈”,即:通过对梵净山佛教文化的挖掘,结合本土民俗文化特色和地方资源环境,构建以梵净山为核心的生态休闲、养生度假、民俗体验、亲水游乐等产品体系,实现梵净山观光+休闲的互动发展模式。这也预示着“梵净山休闲旅游时代”的来临!
山合水易的专家认为,民俗文化的特质在于它是一种“活态”文化,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根本办法,就是使其在人、群体、社会中得以现实延续和发展。因此,在旅游规划为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良好的环境,使传统民俗文化继续保持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使景区即达到应有的效益,也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传承,发扬光大。
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网站

⑦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有哪些

1、特色性原则。
这是指发挥“唯我独有”的民俗风情资源优势,充分体现本国、本地区、本民族的特色,创造“独一无二”的民俗风情旅游项目。只有在开发特色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和特色上下功夫,才能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所谓特色,就是“你无我有”,“独一无二”的民俗风情。如何判定某一民俗风情旅游项目具有独特性,可以参照旅游资源主要质量指标;珍稀度是指世界范围内旅游资源赋存的价值水平,包括绝无仅有的、罕见的、珍贵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遗迹;古悠度指在一定范围内旅游资源形成的历史年代,它产生时间越早,历史古悠程度越大,特色层次也越多;奇特度是指旅游资源与人们生活、现实环境的差别程度。由于旅游者出游的重要心态就是求异、求新。因此,奇特度愈强烈,资源特色层次则愈多,对旅游者吸引力也愈大;规模度指旅游资源在同类的雄伟、磅礴程度,可构成一系列旅游极极值,它们或是同类风景面积范围最大者,或是建筑体态最高,最长者,或是同类资源数量、层次最多者等。这种“最”型资源是不同范围的景观极值,其特色层次和吸引力比一般资源都要多;完整度是指旅游资源的保存完好程度。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越是完整保存下来的旅游资源,其特色层次比保存不完整或只剩下遗址的资源高;审美度或称观赏度,是指同一类旅游资源的艺术表现程度。一般来说,其艺术审美价值越多的旅游资源,其特色层次也越多,旅游吸引力也就越大;组合度指不同旅游资源构景因素组合配套的程度,包括单位面积上资源组合密度、丰度、和谐度。凡是旅游资源组合最集中、最丰富、最协调的地方,其资源总体特色层次也最高,对游人的吸引功能也最大。以上旅游资源评价的七个标准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的评价系统,应用时必分别判断,综合比较,以此为客观、科学的依据,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项目和产业,有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项目或产业才会具有生命力。如苏州组织除夕寒山寺听钟声的这一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新疆的歌舞表演,一般都安排在葡萄架下,游人一边品尝着新鲜、甜蜜的葡萄,一边饮着葡萄美酒,欣赏着活泼优雅的歌舞;北京仿膳饭庄经营清宫风味菜点而闻名遐尔,每年接待客人约十万人次,其中有许多国家元首、贵宾;云南的竹楼宾馆等。
总之,独特性要求我们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产品时,要有创新精神,在旅游线路、活动、景点的设计时,要有创新的、唯我独有的设计构思,有观念上的更新,有创新的勇气和胆略,有创新的风险精神。而且,独特性还要因地制宜,不能离开自身的人文优势和自然优势,不仅要挖掘蕴藏着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更重要的是利用本地区独特的条件创造性地开发新的民俗风情旅游特色产品。
2、保护性原则。
在这里, 保护性原则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其二是指对人类生存空间的保护。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财富,但是,人们面对它时,不是加倍珍惜、妥善保护、而是熟视无睹,淡然处之,甚至还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保护旅游和生存环境看作旅游发达兴旺的生命线。正如瑞士旅游局局长瓦尔特?勒先生指出的那样:“破坏了名胜古迹,就失掉了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属性和环境”。因此,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时,必须以保护为前提。
如开封要建“宋街”的消息传到海外后,正在加拿大讲学的东南大学朱光亚副教授火速给该市领导来信指出,开封文物很多,如能保护利用现在的文物,就能吸引很多游人了。按古人标准建街,满足不了现代人的要求的。然而,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宋街”还是建起来了,而且就压在宋代宫殿遗址上面。在优美的风景名胜区乱修乱建工艺粗糙、形式和格调庸俗低下的庙宇及神魔鬼怪塑像、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这是对清幽美丽的环境造成了干扰、污染、甚至破坏。北京城作为500 年前经过精心构思总体规划而成为一个世上罕见的整体建筑,它明快、匀称,从发展旅游业的角度看,这古城风貌本身就是一项十分诱人的旅游资源。然而现在,城墙没有了,许多古建筑不存在了,代之而起的是当代世界上司空见惯的、火柴盒式的群楼。再如沈阳故宫周围的大楼和住宅,都属于类似情况。
因此,保护和抢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是开发、利用的前提,没有保护的开发是掠夺性、破坏性的开发,没有抢救即将消亡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先决条件,开发和利用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也就等于一纸空文。
3、参与性原则。
随着旅游者阶层的扩大,旅游知识的增长, 识别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要求旅游生活能有文化的吸引、运动的内容乃至冒险的趣味,要求参与其中而不是从旁观赏。民俗风情旅游最大的优势是旅游者能亲身体验民风民俗,参与民间活动,感受浓郁的人情味,而不是“走马观花”。因此,我们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项目时,应该让游客在美景中参与到故事中去,当一次“神”,做一次“仙”,过一次异常的生活,让人留连忘返。笔者曾在以色列访问过一个阿拉伯人居住的村庄,那里没有秀丽的风景,也没有更多可供观赏的人文景观,仅有一个很小展示的早期阿拉伯人生活、劳动用具的陈列室,一个破旧的帐蓬,给人展示阿拉伯人过去的居住方式,在这个极其简陋、酷热的帐蓬中,热情的主人邀请客人们跳舞,唱歌,娱乐,并让客人们品尝阿拉伯人特有的食物:一种特制的大饼和极其苦涩的咖啡,但就是这样的参与性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们认为那一天游览项目,就是在这个阿拉伯人的小村庄最有趣、最难让人忘怀。又如浙江省有关单位组织的教育团,主要面向美国知识阶层,旅游内容包括各种有关中国文化的讲座,参观丝织厂,与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孩子们联欢,去富阳“农家乐”作客等,深得客人好评。
在民俗风情旅游项目的开发中,应多注意开发那些能让人试一试、尝一尝、置身于异国情调、异地风情中,传统的博物馆的展示方式远远没有让人参与到活动项目中去那么亲切、那么激动人心。当今,博物馆也一改过去那种“请勿触摸”、“严禁攀登”的老规矩。如日本的人类学博物馆、英国的乔维克海盗中心遗址博物馆,以及我国丁村民俗博物馆等,在这些博物馆里,旅游者可以重温人类的历史,体验生活的艰辛。我们知道,历史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过去性,它既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重复试验,所以历史只能在博物馆里“重演”。
4、文化性原则。“文化是明天的经济”。 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时,在建设民俗风情旅游项目时,要高度重视其文化内函。即要有较高的起点和要求,充分开发、利用优秀的民俗文化,摒弃民俗文化中落后、反动的成分。所以,首先要鉴别、评定民俗风情项目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是否确实属于民族优秀文化;其次,如果是属于优秀文化的民俗风情,还要科学的实事求实地评定其水平和价值,达到一定水平和品味的,至少在一个地区范围内是最好的或一流的,并在更大范围内也有一定吸引力的,才予以肯定和进行恰当地开发建设。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类文化群体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物环境和文化环境三部分,其中文化环境是各文化群体以自己的方式所创造的,它与自然环境、生物环境从一开始就受到文化习尚的再塑和重塑,同时也使人类旅游行为获得更深层次的内涵,促使旅游与文化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进一步结合。旅游与文化的有机联系及其作用机制,将使现代旅游产业意识具有比以经济为尺度的意识更深刻和更全面。现在有的旅游营业者,对旅游文化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他们只是把旅游业视为一本万利的“摇钱树”,结果造成风景名胜和文化遗产的不同程度破坏。可见,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具有一定旅游文化意识,把旅游产业视为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特别是随着旅游业的深度开发,以文化旅游为内涵的旅游将会超越观光为特点的旅游。近来我国许多旅游区、点、和企业,都在不断注入文化游乐内容,其中有的已形成文化游乐型产业。即使是以自然观赏为主的旅游点,融入文化旅游内涵,将取得纯自然风景无法取代的社会效应。
因此,是否具备旅游文化意识,将成为民俗风情旅游兴衰的动力,也是发展文化型旅游事业的导向战略。这就要求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和机构去从事研究和发掘,无论是按地区或类别,要较为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无论从科学还是文学、史学、艺术和社会学等方面都要下大功夫系统挖掘,但有的旅游企业开发不遵循市场需求规则,并且日益表现出重经济轻文化的不良现象。没有文化或文化品味不高的旅游产品、项目是不会给投资者带来效益的。
5、乡土性和古朴性的原则。
民俗风情是反映本土性的民风民情、民族文化、民俗生活、民族历史传统等,它具有区域性,传统性和古朴性。如果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时,不遵循这一原则,将民俗风情庸俗化或“洋化”,这就会导致传统文化及其特色的丧失。如某些旅游景区,不是致力发展民族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产品,而是照抄照搬、相互重叠,导致出现过多的歌舞厅、KTV、现代娱乐场所等。 为了经济效益乱拉客,有的甚至出现“三陪”等违背旅游地传统文化、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招待手段,抛开自身的乡土性、古朴性,追求所谓的“现代化”;另一种倾向是“洋化”,民族歌舞、民俗活动、工艺美术品出现了“洋化”特征,而缺少了乡土性、古朴性的原汁原味。笔者曾碰到一个德国汉堡民族博物馆的人类学家苏姗女士,为举办一个中国文化艺术节,专程到中国寻找一个民族歌舞团前去德国汉堡民族博物馆演出,看了当地的许多民族歌舞团的表演,她都不满意,原因是民族歌舞团的舞蹈员都芭蕾化了,不是正宗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少了的正是乡土性和古朴性。
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时,我们应当展现当地的历史和现状特色,不仅内容而且格调、造型、色彩都要有浓郁的古朴性,给人以亲切、真实、淳朴、乡土、异地色彩、怀古思念的心理感受、把继承传统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寓个性、特色于共性和发展进化之中。当然,提倡乡土性、古仆性不是把民间习俗不加提炼、不作选择地全盘托出,而应当是标志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进化的精华和进步的足迹。

⑧ 利用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旅游业是一门兼具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种功能的新兴经济产业,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劳动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并成为一些经济发展缓慢、交通不便、偏僻落后地方脱贫致富的金钥匙。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消费活动,因为旅游活动大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旅游者来说,他们进行旅游主要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参观重要的历史古迹,欣赏自然美景,享受大自然的恩惠,购买有特殊含义的纪念品、工艺品和礼物,品尝精美的佳食,进行度假或有益于自身事业和学习的探访等,这些大都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的消费,是一种文化旅游。旅游活动中的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和旅游资源的文化意义直接相关,可以说,旅游资源对于旅游者来说,主要是一种能够满足其心理需求的文化意义上的存在。
在中国旅游业中,那些代表不同文化内涵的名胜古迹大都成为旅游热点。一般也说,每个地区和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风尚习俗和风土人情,这些都是地区特质的重要表现形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各地区的各个生活层面,最能显示一个民风特点和文化风貌的当属本地区或本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尚习俗。民俗文化中强烈的地域性和民间性,体现了一个地区生活方式、心理素质的积淀,也是该地区特色最直接、最真实的表现。由于民俗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传承行、集体性等特点,所以民俗旅游可以说是探求传统特色审美价值的最佳形式。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士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北美的“活人博物馆”通过仿照当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再现了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还举办了全国舞蹈节;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着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在我国,也有许多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成功范例,比如,1991年,深圳就开发了民俗文化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云南民俗旅游的开发,也为云南省成为旅游大省立下了汗马功劳;山西晋中民俗旅游让我们在游览的同时了解了晋商发展的轨迹,……这些都体现出了在现代旅游业发展中对民俗文化的重视。在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中,除了对其本身文化价值的重视之外笔者认为,还应考虑以下的一些问题:

一、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民俗文化的开发必将干扰民俗文化原有秩序和发展过程,使落后地区受到旅游者外来文化的冲击。当地居民思想行为的混乱和盲目仿效追随将淡化原有文化的特征,进而在长远角度上破坏了旅游资源特征,从而影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现象在我国的许多地区业已出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时尚的现代生活,大多数民俗文化形态逐渐淡出入们的生活,成了人们逐渐遗忘的角落,民俗发展后继无人,青黄不接,许多已经面临断线的危险。还有一些民俗旅游村落在外界的影响之下,日常生活已面目全非,与外界趋同,掌握传统的民俗技艺的人也逐渐减少。近期,河南大学做了一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他们组织了一个民俗文化考察团,沿黄河流域先后走访了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和商丘等地,在调查中他们发现,“沿黄”民俗文化的现状十分令人担忧。许多人认为,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必然淘汰那些传统落后的东西,又由于民俗文化的经济效益在许多地区未被发掘,所以在城市里,除了有一些公园会定期组织一些民俗节目表演外,而像道情、皮影戏等民俗艺术,目前仅仅有少数老年艺人会表演,有些甚至已经完全灭绝。不难想象,长此以往,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在我们的忽视之下消失殆尽。
尽管我们知道,民俗是发展变化的,同时民俗文化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健康、不科学的成分,但我们在旅游开发工作中还是应当尽可能的做到,在认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尽量真实地反映民俗文化,保持其原生态的一面。我们应当认清,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却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也就基本失去了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更无法实现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内容选择民俗文化是一个涵盖非常广泛的社会文化构成,它以民间文化和风俗为主体,包括了生产与生活习俗、娱乐竞技习俗、岁时节令习俗、礼仪制度习俗、民间文艺等,其内容非常庞杂聿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当做到对开发对象的了解,并精心选择开发内容。当地民俗文化越有特色,与客源地文化习俗差异越大,越能够产生吸引力,所以,在选择开发项目时,应主重有特色的部分三、开发效益的问题作为一项产业的旅游业,其开发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作为旅游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民俗旅游的开发又有它自身的复杂性,一方面他要追求经济效益,要通过吃、住、行、就业、招商引资等带动地区经济,另一方面又不能只顾赚钱,使具有文化性的民俗旅游因商业气息过浓而影响文化内涵的体现,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才是我们进行旅游开发的长远之计。
在民俗旅游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首先应当选择恰当的经营管理制度,其次应注重开发地区的区位特征。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应慎选区位,注重开发区域的可进入性和环境状况,尽量依托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规模都比较大的城市,使景点构成产品组合,优化投资效果。

三、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组合状况首先,要处理好单一景点与成片的旅游区之间的关系。一个孤立景点的市场吸引力不大,可进入性也不强,应尽量组合成旅游线路进行开发。其次,要开发一个理想的民俗文化旅游胜地,应做到文化、乡情、景观三者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使游客从景和物中真正了解文化和乡情,使旅游活动更丰富、更真实、更有意义。
最后,旅游购物也是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部分。旅游购物是旅游消费中最有弹性的因素,尤其在民俗旅游中,由于民俗旅游商品能够较好的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又能很好的展现当地的民俗文化,因而其开发是大有可为的。大力发展具有纪念性、工艺性和实用性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浓厚的旅游商品、食品、服饰和工艺品应当是民俗旅游开发的一个重点项目。传统产品要巩固,新产品要大胆开发,这些必将为民俗旅游开发的成功提供强大的支持。

总之,民俗旅游可以说是当代旅游业发展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它将以它那传统、神秘、迷人的风姿为我们展现中华民族的深厚的又化内涵,作为一名旅游工作者,我们应当使它历久弥新,不断放射出迷人的光芒。

⑨ 谈谈如何利用民族文化特色开发旅游资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在可持续发展、文化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旅游等思潮的影响之下,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学术研究,都会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使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社区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相一致?如何使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民族社区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如何通过保护民族社区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资源以促进旅游业在该社区得以持续发展下去?这是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结合贵州实际,与会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很好地认识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必须基于对文化内涵及文化特性的最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文化具有消减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保护的两条基本途径:一是对于那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即在现代化过程中很可能消减的文化质因素,应该对其实行静态的保护方式,也对这些文化质因素加以挖掘、收集、整理,然后以文字、文物、图片、遗址、录音录象带等形式保护起来;二是对于那些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化质因素则应对其进行动态的保护,即对其加以整合,并在专家、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下,用现代的主体价值观之一——市场,来生成一种基于传统又有所发展创新的文化。科学合理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就是对民族文化的动态保护。这两条途径必须同时并举,否则文化的保护就是残缺的、不完全的,未来的人们也很难从立体的角度去全方位地认识一种文化,更难体会到文化多样性的历史韵味。
(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和传承民族原生态文化
1、对于那些脆弱的原生态文化要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要全面贯彻执行《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并落实到旅游开发的每一项环节,实行保护为主、合理开发的原则。
2、旅游开发要多发掘多渗透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尽可能让都市服饰和现代歌舞远离各个民族风情旅游景点,还这些景点传统的民族风情旅游。3、强化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让那些远道而来的游客真切感受到各民族人民朴实善良、热情友好。
(三)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与一般的开发项目不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投资大,投资论证评估难,开发涉及政府、投资商、民族文化主体以及科研等部门的方方面面,这些方面缺一不可,因此一定要摆正主次关系。政府的角色应该主要在于旅游景点的宏观布控,在于给予资金项目支持、政策引导、媒体宣传以及动用其职能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等;投资商则是出开发资金,并对景区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管理;民族文化主体是开发的关键因素,应该主动自觉地配合好政府、科研部门和投资商挖掘、开发本地区本民族文化质因素;科研部门则应充分利用自己文化研究的优势,对开发对象进行论证并给予科学的定位,在开发、经营过程中继续观察指导,在理论上进行适时的修正并指导开发经营活动。
(四)正确认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面对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备受人们的关注。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种过程,因此不存在要不要“现代化”的问题,现代化是传统文化必然的存在形式;由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是变化着的,产生于特定生存环境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随之产生变异,要想“原汁原味”地加以保护既不可能也不应该,只能保留它的神韵。虽然出现了旅游业开发到哪里,哪里的传统风貌会急剧改变,从而令旅游者大失所望的现象,但也应该认识到,当地的居民趋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趋同现代化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并非是人为能改变的。不能因为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就要求所有的社区居民一律保持传统面貌,希望其生活方式永远守旧。但是,通过旅游业合理、科学的开发,既可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又能满足现代人旅游的需要;文化的现代化必须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剔除其糟粕,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与会者认为,旅游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如何减少旅游者的进入对旅游地民族文化的剥蚀,民族社区的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示范效应和憎畏感的演化过程,以及其他旅游人类学问题,都需要着手进行认真的适度超前的研究。因此,作为从事民族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需要建立特定的概念体系,来规范涉及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和管理的学术研究,使各自独立的研究能够交流到更加广泛的领域,并发挥其更大的应用效益,同时增加民族学、旅游学、资源学等学科的学术积累。

阅读全文

与服饰民俗旅游资源如何开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5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25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89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36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57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76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0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24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899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0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3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3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4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4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1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