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黑色旅游总感觉黑色旅游是在二次揭疮疤
黑色旅游(Dark Tourism)指人们到死亡、灾难、痛苦、恐怖事件或悲剧发生地旅游的一种现象。黑色旅游是是近年来国外,特别是北美地区旅游学界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领域。
“黑色旅游”,主要有以下异议:
1.靠逝去的人发财,是不是对死者不敬?
如果将灾难遗址参观或纪念名之为“黑色”,这既是对当地受灾幸存民众的不恭,更是对那些死难者的不敬,我们以前听说过“黑色”幽默,现在发展成了黑色旅游,将经济利益看成高于人性道德的价值,似有不当。
自然灾难遗留下来的遗址,不是用来发财的,而是供人们前往纪念甚至凭吊的,去到那里的人们,不应是去观赏灾难景观,而是去那儿看“另一个自己”。
2.是否在用道德绑架灾区人民继续生活?
震灾虽然惨痛,死者虽然让人悲恸,但生活还得继续,活着的人还得过平常的生活——丧偶的人要婚嫁重新生活,孤儿将笑起来面对新的家庭,娱乐也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灾难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灾区的人民不该重新享受他们应有的娱乐吗?
灾难是灾难,娱乐是娱乐,不必以灾难去绑架人们的娱乐追求。
3.“黑色旅游”并非不能开放,而是为时尚早?
从现在到今后几年时间,在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灾后恢复生产将是第一要务,灾区上下需要集中精力共闯难关。灾民们需要争分夺秒重建自己的家园,工商企业需要只争朝夕重建场地恢复生产经营,政府需要凝心聚力重建公共和公益设施。此时灾区若开放“黑色旅游”,势必要分散灾区上下精力,影响灾区灾后重建进程。同时,游客们来到灾区旅游观光,看到灾区还是一片狼藉,也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和感受,“黑色旅游”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4.美国也曾经历过“9-11”之痛,能否照搬他国经验?
欧美的黑色旅游活动由来已久,2005年,飓风袭击新奥尔良后,当地一家旅行社推出了“卡特里娜灾难之旅”作为对遇难者的怀念,每位游客所付出的35美元团费当中,有3美元直接用于灾区救助。对于黑色旅游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国外成功案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❷ 中国黑色旅游的特色在哪里
Q:红色旅游时中国黑色旅游资源之一,大家都知道。但针对中国特殊的旅游市场和资源特色,如何体现出中国黑色旅游的特色呢?A:中国有着丰富的黑色旅游资源和事件,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旅游实践却很少,甚至无人关注。而欧美地区,这种“另类旅游”早已收到旅游研究专家的关注,黑色旅游在旅游实践中也受到了旅游者的青睐。黑色旅游往往涉及到历史的阴暗面,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旅游产品来讲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尽管此种旅游形式在国外已具有某种程度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国内外对黑色旅游开发方面的问题探讨位数不多。国内对黑色旅游的认识和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虽然其产品形式已得到市场认同,但对黑色旅游的总体认识并未形成体系,更缺乏深入探讨和研究。中国的黑色旅游还需要进行深入开发、推广和研究。个人认为突出中国黑色旅游的特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个人之见,权当抛砖引玉):①从人们对黑色旅游的意识形态入手,即旅游者心理、需求等,充分研究旅游者对黑色旅游的认识并推广此种旅游形式以扩大黑色旅游效应;②充分研究国外黑色旅游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及案例,论证和探讨其黑色旅游特征、特点;③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提炼中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生活习惯等不同他国的特色所在;④了解黑色旅游的含义、特征、分类等,建立黑色旅游认知体系;⑤充分挖掘中国黑色旅游资源和事件等,将其历史、起因、演变、环境、结果等形成研究框架,结合国内外不同文化、习惯等进行同类黑色旅游产品对比,注入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习俗习惯,进而突出中国特色。
❸ 什么是“黑色旅游”
黑色旅游是指人们到死亡、灾难、痛苦、恐怖事件或悲剧发生地旅游的一种现象。
黑色旅游就是利用人们对死亡、战争、灾难以及悲剧的敏感度和深刻记忆来激发人们的旅游兴趣,它对旅游的人们以精神和情感上的感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纪念意义。“5·12汶川大地震”举世瞩目,尽早开放地震遗址旅游可带动四川旅游业全面振兴,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