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云南旅游为什么这么乱,政府为什么不整治
旅游市场混乱,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
因为不哪都会有很多黑心商贩,无牌无证经营,政府也是无从下手。
严打的形式打压无牌证旅游,也是治标不治本。一个倒下,又一个崛起。
所以只能靠游客们,自己擦亮双眼。不要被任何低价购物团利诱。
报团谨慎些,或者自由行当心些就是。
每个来的客人都有所防备,那些黑商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丽江金沙旅游 央金^_^
Ⅱ 云南是如何整治"打骂游客"等痼疾的
终于出手彻底整治了!
旅行社低价揽团,拿高额购物回扣;购物店商品价格虚高,售价的50%-90%作回扣给旅行社;导游诱骗、欺诈游客消费,甚至辱骂或殴打游客……云南旅游乱象频发,“零负团费”“购物陷阱”“打骂游客”已成痼疾顽症。
近年来,云南导游打骂游客的事件时有发生。还有导游和司机因为游客购物“不达标”,把游客扔在了半途中。一些游客拍下导游打骂游客的视频发到网上,每每引起舆论轩然大波,云南旅游形象“轰然坍塌”。
【病根剖析】“恶导游”是旅游市场畸形竞争的产物。当前,旅行社与导游之间劳资关系不规范,多数导游不仅拿不到固定工资,在带团前甚至还要交“份子钱”。导游只能依赖于游客购物、参加自费项目,从中获取回扣。
于是,导游变成“导购”,游览景点走马观花,诱导消费不遗余力。如果游客购物达不到一定额度,导游可能要“贴钱”,强制购物、恶语伤人便频繁出现。陈舜表示:“在这个灰色利益链条上,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坏人。”
【对症下药】余繁介绍,针对导游服务质量问题,云南将建立全省导游管理平台,把全省所有导游纳入平台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建立导游服务质量网上评价系统,评价结果作为导游星级评定的主要依据,公开导游考核评价结果;强化签约导游管理,建立合理薪酬制度,保障导游合法权益。
针对地方政府对旅游乱象“不愿管、不敢管,管不了、管不好”等情况,云南省明确,州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旅游市场监管第一责任人。发生恶性旅游事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要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
专家分析旅游市场乱象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坏的通常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不得不遵从的规则。女导游辱骂游客,貌似强势的张牙舞爪,实则是弱势自危的外强中干,建立在非诚信游戏规则上的旅游服务,归根结底没有赢家,都是受害者。把女导游的辱骂姑且放在一边,她的抱屈更有似曾相识的味道:这年头,消费者在叫屈、卖假货的商家也在叫屈,得病的患者在叫屈、诊病的医生也在叫屈,社会双边关系显得如此吊诡,甚至连银行业也堂而皇之声称自己也是“弱势群体”。
当诚信被短视的金元功利辗成粉尘,建立在非诚信法则基础上的价值杠杆与市场竞争,带来的远不止秩序的紊乱,更有社会心态的颠覆。社会得病,仅导游吃药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女导游的抱屈,不妨也听听,在愤怒与嘈杂无处不在的当下,或许更需要理性的反思。
Ⅲ 云南旅游22条新规(全文)
云南旅游22条新规(全文)
4月15日起,云南旅游市场整治22条正式实施了。下面是我整理的云南旅游22条新规(全文),欢迎大家阅读!
【大理】游购分离是重中之重
“大理州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大理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2施》,共6个大项40条。”日前,大理州旅发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云南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大理州将重点针对旅游购物店、旅行社经营行为、导游管理规范等方面展开严厉整治。其中,游购分离是重中之重,目前已取消所有地定点购物点,旅行社、司陪人员指定或变相安排旅游团进店购物的违法违规行为将受到严厉处罚。
此外,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洱海餐饮客栈停业整顿一事,大理州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个规范洱海周边旅游设施的契机,结合全州全省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工作,苍山绿、洱海清、乱象除,大理地旅游会更加健康持续发展。
【楚雄】6月底前开展签订“旅游诚信经营承诺书”活动
楚雄州更是先行一步,记者了解到,《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出台后第二天(3月28日),楚雄州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楚雄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3个工作目标:旅游服务质量得到提高、“不合理低价游”得到根除、企业诚信经营市场环境得到优化。
据《方案》,楚雄州将重点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加强旅游购物管理,加强景区景点监管,改进导游管理方式,深化行业协会改革,推行综合管理模式。明令禁止旅行社通过任何方式虚假宣传、发布、销售“不合理低价游”产品,组织、接待“不合理低价游”团队,要求彻底清查下架网络“不合理低价游”产品信息。并将于6月底前在全州范围内开展签订“旅游诚信经营承诺书”活动,将旅行社所承诺的事项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版纳】整治工作计划已定到2018年上半年
“1+3+N+1”是云南为适应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在重点旅游地区实行地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1”指综合监管指挥平台,“3”指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和市场监管局旅游市场执法3支队伍,“N”是多个涉旅执法部门,最后一个“1”意味着建立旅游监管履职纪检监察机制。
记者了解到,云南多个州市已在贯彻落实“1+3+N+1”模式。如西双版纳,3月28日已在景洪市撤销了旅游局并成立旅发委及与州旅发委相对应的旅游指挥中心;在辖区地所有市县全部完善成立了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督分局和旅游巡回法庭,同时在在热带植物园、告庄西双景、野象谷、原始森林公园、傣族园等景区,以及打洛公安派出所和磨憨公安分局设立了旅游警察中队。
西双版纳州旅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云报全媒体记者,该州的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计划已经定到了2018年上半年,4月15日起至年底进入全面整治阶段。明年初至当年4月还将对旅游市场进行“回头看”,用两个旅游“黄金周”的`时间,来检验2017年地整治整改成效。
【保山】全市16家星级旅游购物企业已被取消
半个多月以来,保山已取消了全市原评定的16家星级旅游购物企业,收回了等级证书标牌,所有旅游购物企业纳入社会商品零售企业进行统一监管。明确要求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据了解,保山已研究起草了《保山市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方案》,该市旅游名片之一的腾冲市也已研究制定了整治工作方案。保山市旅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保山将取消取消旅游定点购物,严禁变相安排和诱导购物,严惩针对旅游者的欺诈销售;禁止“不合理低价游”,实行新的旅游标准合同,建立旅行社黑名单制度;公开导游服务质量评价,强化签约导游管理;规范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整治景区景点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综合监管指挥平台,建立旅游监管履职检查机制。
【昆明】旅行社已下架低价产品
昆明市关于《关于贯彻实施云南省旅游市场整治22条措施的工作方案 》即将发布实施。据介绍,这次为期一年的整治工作将围绕“坚决取消旅游定点购物、坚决下架不合理低价产品、强化导游管理、斩断利益链条”4个重点展开。
Ⅳ 怎样客观看待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前几年,“不合理低价游”带来的种种乱象,将云南旅游一次次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寄生于“低价游、高价购”模式上的既得利益者,织成一张盘根错节、纵横交织的“网”,成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的障碍。云南省委和省政府以强有力的举措推进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向旅游市场乱象“开刀”,根除“不合理低价游”,力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2019年开年,云南旅游在转型升级中迎来“开门红”:低价团少了,但游客没少:春节假期,云南接待游客超过34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20%,实现旅游收入241.7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
治乱象 出重拳
2月12日,云南省丽江市旅游市场监管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发布最新一期旅游“红黑榜”:两名导游受到游客来信表扬,登上“红榜”;擅自变更旅游行程、与经营者串通欺骗旅游者消费的两名导游则被纳入“黑榜”。“红黑榜”背后,是云南越来越重视“游客体验”。
过去,强制购物、导游骂人等乱象,让云南旅游市场形象受损。云南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实质上是要动一部分人的“奶酪”。云南省以“不怕得罪人,也不怕惹麻烦”的勇气和魄力,持续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2017年4月,云南出台旅游市场秩序整治“22条措施”,重点对灰色利益链、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消费等游客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整顿,尤其是取消旅游定点购物等举措,得到游客欢迎。
整治一年多,成效初显。2018年,云南省共受理旅游投诉780件,同比下降53%,12301全国旅游投诉平台云南省旅游投诉从2017年的第六位下降到2018年的第二十一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和丽贵说:“原来铺天盖地、乔装打扮的低价游基本没有了;原来普遍存在、明目张胆的强制购物现象基本没有了;居高不下、此起彼伏的旅游投诉也大幅下降了。”
在大理古城,值守在一家玉器店门口的工作人员张思瑶正接受游客咨询:“玉器店是纠纷发生的重点区域,这个点是专门为游客提供咨询和投诉受理服务而设置的。当游客对所买货品不满意时,我们会协助退换,一旦发现有导游拉客行为,我们也会立即处理。”张思瑶介绍说,古城内像这样的点还有7个,大多设置在玉器店或者规模较大的旅游商品店。让游客“全程无忧”,成为云南旅游的追求。
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并不仅限于不合理低价游。云南省开展3轮景区问题排查,对设施设备滞后、资源品质退化、管理服务薄弱、游客投诉较多的A级景区给予严肃处理,取消10家A级景区等级资质,对22家景区给予严重警告或警告,对18家景区下达整改通知。
查案子 建机制
据统计,开展整治工作以来,云南全省共查处涉旅案件3000余件,查处旅行社362家、导游251人,吊销旅行社经营许可证91家、吊销导游证20人,罚没款1.23亿元。
成效初显,云南依然冷静。云南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必须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和毅力,把整治坚持到底,走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
要走出这一怪圈,离不开对旅游市场秩序持续严打严管。云南省发挥多部门联合执法作用,强化旅游综合监管效能,通过根除“不合理低价游”、加强旅游团队运行监管、加大“诉转案”力度和提高“行刑衔接”效能等四项举措,持续保持旅游市场整治的高压态势,稳步建立全省旅游市场整治的长效机制。
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如今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2018年10月,“游云南”APP正式上线。“不管是电话、文字还是语音,游客仅需提供事发地、投诉对象、投诉原因、联系方式等简单的信息或‘一句话留言’即可发起投诉。游客不仅可以全程知晓投诉处理过程,还可以对不满意的处置结果发起二次申诉。”和丽贵说,新的旅游投诉机制实现了旅游投诉处理“全过程、全透明、全公开”,让游客在线投诉更方便、处理更快捷,以“政府管理服务无处不在”助推“游客旅游自由自在”。目前,云南省涉旅投诉24小时办结率超过99%,平均办结时间为6小时45分。
谁来监督监管者?云南省坚持每季度对州、市人民政府落实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考核评价制度,考评连续3次处于后3位的被约谈、连续3次处于末位的被问责。
抓整治 促转型
作为老牌景区,云南石林名声在外。明珠在手,如何吸引游客,却是摆在石林彝族自治县县长普建勇面前的难题。“光看风景不行,重要的是要让远方的客人留下来。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景区门票降价是大趋势。新的旅游产品开发周期长,如果现在不主动,未来更被动。”普建勇说,通过着力培育引进冰雪海洋世界、杏林大观园、喀斯特博物馆等项目,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石林。
旅游市场乱象是浮出来的表象,根子却在于粗放、落后、畸形的旅游经营模式。云南旅游高端供给严重不足,游客多集中在观光游,与目前度假游、体验游的发展趋势尚有距离。
如何推进旅游发展?云南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转型升级”,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的发展原则和“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云南”的全域旅游理念,推动“一部手机游云南”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程。
“游云南”APP不仅重塑旅游市场监管流程,更是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探索。一大早,游客李女士正在为要不要看看日照雪山而纠结,打开“游云南”,实时直播的场景给了她出门的动力。作为最大的景区实时直播平台,“游云南”APP已覆盖全省95%的A级景区。上线以来,智慧导览、智慧厕所、慢直播功能、精品线路推荐等各个功能得到不少游客好评。
“商业味浓,文化味淡”,曾经的丽江古城,三步一个鲜花饼店、五步一个非洲鼓商铺,同质化的旅游产品供给,影响了游客对丽江古城的印象。如今,走进丽江古城,东巴纸坊、东巴绘画、纳西木雕、本地民族服饰等文化体验活动数不胜数。来自湖南的游客王先生,同家人一起观看了街头情景剧“马帮传奇前传”,享受了花街上的长街宴,直言“这才是我们想体验的民族文化”。
游客需求的改变,促进云南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拓展市场。和丽贵介绍说,接下来,云南将着力实施“一部手机游云南”完善提升、旅游厕所建设、智慧景区建设、旅游品质提升、自驾旅游推进、康养旅游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文旅品牌塑造、旅游市场持续严打严管等九大工程,力争2019年云南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Ⅳ 云南大理哪些措施重拳整治旅游市场乱象
据央视4月11日报道,4月9日,云南大理州召开全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发布《大理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安排部署全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任务,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刮骨疗毒,铁腕整治旅游市场乱象。
六、建立健全综合监管和保障体系
(二十八)完善州、县市旅游市场监管综合调度指挥部及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发挥信息汇集、分析研判、统筹调度、协调指挥、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工作职能。
(二十九)落实旅游市场“1+3+N+1”综合监管模式。在全州重点旅游县市正在开展旅游行政执法权相对集中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州推行,建立旅游市场监管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加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市场监管),其他涉旅部门,监察部门综合监管的新格局。
(三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监管机制。严格落实县市政府主要领导为辖区旅游市场监管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强化县市政府责任,实行区域严防,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所有问题“有人抓、有序抓、有效抓”。
(三十一)配齐配强县市旅游执法力量,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文明执法。
(三十二)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成立大理州旅游业协会,统筹推进各旅游行业协会的机构建设。推动各旅游行业协会结合各自行业特点建立诚信自律体系,积极发挥旅游纠纷调解等自律监管作用。
(三十三)积极倡导文明旅游,开展“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景点”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同步推进旅游从业人员的文明素质教育与游客文明行为的规范引导,倡导全员共同守护文明,保护好洱海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
(三十四)建立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树牢“大旅游”的理念,建立健全旅游工作议事协商和跟踪督办制度。
(三十五)建立违规旅游企业的退出机制。创新管理手段,通过各级职能部门实施单一发力或联合惩戒的方式,对触碰旅游市场监管“红线”的旅游企业坚决实施限时退出。
(三十六)建立旅游违法举报奖励机制。建立旅游违法行为举报制度,依法保护举报人,对举报旅游违法行为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三十七)完善旅游企业信用公示机制。结合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构建旅游行业优胜劣汰良性竞争机制。
(三十八)加强旅游舆情预警、监控和引导,确保第一时间积极应对、正面发声、及时处理,掌握工作的主动性。
(三十九)建立旅游综合监管考核评价制度,结合职责清单,制定旅游市场监管工作的考核办法,纳入全州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四十)建立旅游监管履职监察问责机制,发生重大涉旅事件时,监察部门启动监督、问责程序,把各级各部门是否履职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严格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