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旅游攻略 > 贵州申请非遗旅游项目有哪些

贵州申请非遗旅游项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4-04 22:12:45

‘壹’ 错过了上个周末,不要再错过最后几天了!丹寨非遗周必须安排上吗

值得大家去的活动哦
据了解,贵州丹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非遗之乡,拥有7项国家级、24项省级、100余项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蜡染艺术之乡”、“中国鸟笼之乡”、“中国古法造纸之乡”。

丹寨县是苗、侗等少数民族聚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全县范围内纳入非遗名录的项目多达145项,其中黔东南州级非遗17项、贵州省级非遗21项、国家级非遗7项。按人口平均,相当于丹寨县每1200人就拥有一项非遗,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非遗之乡。
当下社会浮躁喧嚣,让人精神紧张,忙碌的工作像流水线上的物件,而丹寨的非遗成了摆脱浮躁与喧嚣的最佳印证,"匠人精神"变得深入人心,想必每一件非遗物品中都包含着无数传承人的热爱与智慧吧!

‘贰’ 苗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苗族鼓藏节、跳花节、苗族姊妹节、苗族服饰、苗族蜡染等。

1、苗族鼓藏节

苗族鼓藏节,贵州省雷山县传统祭祀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鼓藏节又叫祭鼓节,是苗族属一鼓(即一个支系)的支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

鼓藏节在先秦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己存在。在汉文典籍中对苗族“吃牯脏”的文字记录,始见于清代。苗族鼓藏节主要流布于雷山县全县的9个乡镇的苗族村寨和榕江县的部分苗族村寨。

2006年5月20日,贵州省雷山县申报苗族鼓藏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Ⅸ—19。

2、跳花节

跳花节是安顺苗族的传统节日,传说是苗族英雄人物杨鲁兴起的,至今安顺北门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

2008年6月7日,跳花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苗族姊妹节

苗族姊妹节又称"姊妹饭节",是贵州省台江县老屯、施洞一带苗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

届时苗族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于榕江、杨家、偏寨,欢度这个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节。

台江县域内各支系的苗族过姊妹节的时间不尽相同,大都在正月至五月间。台江苗族姊妹节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要数施洞地区的姊妹节。

2006年5月20日,贵州省台江县申报的苗族姊妹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22)

4、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 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

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2006年云南省保山市申报的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65)。

5、苗族蜡染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 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

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织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染人”的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蓝的“蓝尹”工官。

2006年5月20日,该蜡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苗族姊妹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跳花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苗族鼓藏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苗族服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苗族蜡染

‘叁’ 非遗项目有哪些

1、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如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2、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着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 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

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乞讨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清康熙、干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3、嘉善田歌

嘉善田歌是吴歌的一个品种。 嘉善田歌是浙江一种独特的歌谣形式,是过去劳动者寻求慰藉、抒发思想感情的歌声。

田歌有独唱、对唱和以三人、五人、七人、九人组成的歌班形式演唱,最常见的是把当地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编成长篇,到处演唱。田歌的曲调有“滴落声”、“大头歌”、“羊早头”、“落秧歌”、“平调”、“急急歌”、“小快板”等。

4、昆曲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

5、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中国海南省黎族人民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它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用棉线、麻线和其他纤维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黎族人民从小就学习扎染经纱布、双面绣、单面提花织等纺织技艺。人们通过口传心授,传授技能。

‘肆’ 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民间信仰类(6个)
侗族萨码节(榕江县)、哥蒙的“哈冲”(黄平县)、独山愿灯(独山县)、布依族扫寨(都匀市)、仡佬族毛龙节(石阡县)、盘县地坪乡彝族毕摩祭祀文化(盘县)。
二、民间音乐类(6个)
侗族琵琶歌(榕江县)、侗族大歌(黎平县)、洪州琶琶歌(黎平县)、布依铜鼓十二则(贞丰县)、盘江小调(关岭县)、铜鼓十二调(镇宁县)。
三、岁时节令类(11个)
苗族茅人节(榕江县)、稿午苗族水鼓节(剑河县)、苗族牯藏节(雷山县)、注溪娃娃场(岑巩县)、清水江杀鱼节(福泉市)、水族端节(三都县)、水族卯节(三都县)、查白歌节(兴义市)、赶毛杉树(安龙县)、大狗场吃新节(平坝县)、水城南开三口塘苗族跳花节(水城县)。
四、文化空间类:(14个)
双倍嘎(从江县)、四十八寨歌节(天柱县)、社节(天柱县)、报京三月三(镇远县)、隆里花脸龙(锦屏县)、苗族弄嘎讲略(黄平县)、月也(黎平县)、古思州“屯锣”(岑巩县)、苗族姊妹节(台江县)、思南上元沙洲节(思南县)、仡佬族敬雀节(石阡县)、 锣(万山特区)、安顺屯堡文化(安顺市)、六枝梭嘎箐苗文化空间(六枝特区)。
五、人生礼俗类:(4个)
占里侗族生育习俗(从江县)、平秋北侗婚恋习俗(锦屏县)、水族婚俗(都匀市)、茅坪花苗婚俗(湄潭县)。
六、传统体育竞技类(3个)
勾林(天柱县)、侗族月牙铛(天柱县)、侗族摔跤(黎平
县)。
七、民间手工技艺类(17个)
苗族蜡染(丹寨县)、石桥古法造纸(丹寨县)、剑河锡绣制作工艺(剑河县)、苗族服饰文化(雷山县)、苗族银饰工艺(雷山县)、苗族芦笙文化(雷山县)、思州石砚制作工艺(岑巩县)、布依族土布制作、扎染工艺(罗甸县)、水族马尾绣(三都县)、牙舟陶器制作技艺(平塘县)、玉屏箫笛制作工艺(玉屏县)、小屯白棉造纸工艺(贞丰县)、乌当手工土纸制作工艺(贵阳市乌当区)、花溪苗族挑花制作工艺(贵阳市花溪区)、彝族赶毡制作工艺(威宁县)、马场乡苗族大筒箫的制作与演奏(盘县)、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八、民间舞蹈类(15个)
苗族格哈(丹寨县)、锦鸡舞(丹寨县)、畲族粑槽舞(麻江县)、反排木鼓舞(台江县)、鼓龙鼓舞长杉龙(贵定县)、布依族“雯当姆”(荔波县)、瑶族打猎舞(荔波县)、松桃瓦窑四面花鼓(松桃县)、莲花十八响(沿河县)、苗族板凳舞(安龙县)、彝族撮泰吉(威宁县)、苗族芦笙技巧舞“滚山珠” (纳雍县)、苗族大迁徙舞(赫章县)、彝族铃铛舞(赫章县)、采月亮(仁怀县)。
九、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类(3个)
苗族“刻道”(施秉县)、苗族“古歌古词”神话(黄平县)、苗族古歌与古歌文化(台江县)。
十、民间知识类(2个)
千户苗寨建筑工艺(雷山县)、 中国水书——水族信仰记忆纲文化(黔南州)。 。
十一、戏曲类(8个)
侗戏(黎平县)、思州傩戏傩技(岑巩县)、福泉阳戏(福泉市)、思南花灯(思南县)、德江傩堂戏(德江县)、石阡木偶戏(石阡县)、布依戏(册亨县)、安顺地戏(安顺市)。
十二、民向杂技类(1个)
德江土家舞龙(德江县)
十三、曲艺类(1个)
布依族“八音座唱”(兴义市)

‘伍’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册亨布依戏、侗戏、福泉阳戏、思南花灯、锦鸡舞、苗族大迁徙舞等。布依戏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布依戏过去称土戏、欢戏,在布依语中称谷艺。
比如册亨县布依戏主要流传于巧马镇、丫他镇、秧坝镇、弼佑乡、八渡镇、百口乡、双江镇、者楼镇等地。侗戏流传于贵州省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广西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以及湖南省通道自治县的部分侗族村寨。福泉阳戏由内坛和外坛两部分组成。内坛就是以祭祀仪式出现的二十四坛法事,具有还愿的性质。思南花灯在贵州戏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婉转动听的唱腔,高亢激越的花灯打击乐,优美迷人的舞蹈以及美丽独特的服饰道具,而倍受人们青睐。

‘陆’ 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古歌
道刻
侗族琵琶歌
侗族大歌
铜鼓十二调
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
芦笙舞( 锦鸡舞)
芦笙舞( 鼓龙鼓虎)
芦笙舞( 滚山珠)
傩戏
安顺地戏
彝族撮泰吉
木偶戏
八音坐唱
布依戏
花灯戏(思南)
侗戏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苗族服饰( 刺绣)
丹寨苗族蜡染技艺
水族马尾绣
苗族芦笙制作工艺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乌当手工土纸制作技艺
贞丰小屯白棉纸手工制作技艺
石桥白皮纸制作技艺
茅台酒酿制技艺
牯藏节
姊妹节
布依族查白歌节
侗族萨玛节
端节
水书
仡佬毛龙节

‘柒’ 贵州有哪些非遗文化

贵州最出名的就是酒了,仡佬族酿酒技艺就是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雄正酱香酒就是由这个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张再彬亲酿调制的,酱香醇正,是酱香酒本来的味道。

‘捌’ 贵州非遗文化有哪些

然而,“非遗”的本质并不是如此“高大上”的,而是源于最琐碎、最鲜活的生活之中,是渗透在朝升夕落的“日子”里,浓缩在“衣食住行”的点滴中。

贵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5项(140处)、省级561项(653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一起来看看?

‘玖’ 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苗族古歌、水书、思南花灯戏、马尾绣。
2006年5月20日,苗族古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书作为除了东巴文之外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在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思南花灯戏2006年被列入拦枣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贵州毕高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申报的水简数拆族马尾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拾’ 平塘毛南香囊非遗申报时间

平塘毛南香囊非遗申报时间是2018年4月10日,2018年,自贵州省启动第五批非遗项目名录申报工作后,平塘县文旅局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全县进行摸底普查,将“克度藤编技艺”、“塘边豆油皮制作技艺”、“泡糟酒酿制技艺”、“毛南香囊”、“夏黑子·坛子鱼制作技艺”等5项州、县级非遗项目名录进行整理申报,经过专家组的精心评审,传统技艺类“藤编技艺”、民俗类“水龙节·布依”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成为贵州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平塘县民俗活动——耍水龙

据了解,“藤编技艺”源于平塘县克度镇。民国初期,家住克度镇落良村龙井湾的宋时忠看见村里面的杨孟斋有一个手提包,是用藤条所编,样式精巧,方便实用。在询问杨孟斋后,得知他的手提包是到外地买来的。于是他想到用自家山坡附近生长的藤条加工也仿编一个手提包,便采来藤条,去皮加工,自编了一个。没想到,编成后居然和杨孟斋在外地买来的手提包一样好看实用。于是,宋时忠就变着法的用藤编制各种手提包、篮子、盘、盆、箱子等作为自家生产生活用具。那以后,村里就有很多人不约而同来跟他学习编制藤条的技艺,他一一悉心教导前激亩兆来学习的人。一时,藤编技术日渐在克度地方流传开来。解放前后,人们又用藤编编制沙发、扶椅,茶几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藤编业成明租为平塘县克度镇当地的主导产业,填补了物资匮乏时代廉价家具行业的空白,使克度镇成为贵州藤制品的主产地和交易地,成为贵州省的"藤编之乡",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手工业的不断改良与创新。作为贵州手工制品的代表产品,产品远销省内外,树立了贵州耐配藤编的知名度。如今,藤编工艺在当地有了新的发展,除传统的筐、蓝、盒、箱等产品外,还有椅、桌、沙发、书架乃至全套客厅、书房、商用家具等,古雅而不乏时代新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厉害了!平塘再添两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阅读全文

与贵州申请非遗旅游项目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3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24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889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36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28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56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75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0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2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898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4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6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0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2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58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2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2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42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14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