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
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
(1)旅游地理的地文是什么扩展阅读
在中华文明一体多元的发展格局中,首先发展起来的是同中有异、异中见同、多姿多彩、争奇斗艳的地域文化。如从夏商周三代到战国,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形成了燕赵文化、三晋文化、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甘陇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等。
在这些地域文化中,只有齐鲁文化在秦汉时期完成了由地域文化向主流文化的转化,其他地域文化只是作为文化的因子融入了主流文化。
齐鲁文化是以儒学为核心的。孔子站在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上将传统的政治与道德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因而给齐鲁文化注入了新的灵魂。有了儒家学说,齐鲁文化才真正具有了民族、地域的超越性,才真正能够担负起领导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
到了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学,对稳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它既获得了统治者的青睐,又得到被统治者的认可,是中国宗法农业社会最适宜的意识形态。
㈡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有哪些方面
地文景观是指地球念尘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岩仿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主要类型有地质资源、地貌旅备高缺游资源,是旅游形式中的一种!不明白可以找我
㈢ 你对旅游地理学课程的认识
从学术问题到学术规范:旅游地理学者的自觉性反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经历了30年的积累。一些旅游地理学者逐渐认识和反思旅游地理学科发展与学术贡献、实用价值的关系,积极回顾和评价学科发展问题。莱垍头条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背景下,学者从社会发展宏观背景、学术发展整体背景以及旅游业实践背景的视角,回顾了中国旅游地理学30年的发展,总结了不同时期研究的价值取向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三大要素
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对象(风景名胜和娱乐活动等)和旅游手段或旅游媒介(旅游宣传、组织、运输和接待设施)。
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设计,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等。
㈣ 东北地区的旅游地理环境特征
1.三环水绕、沃野千里,火山岩熔地貌典型
在富饶美丽的东北大地上,有山有水,平原广布,其地貌类型的分布很有规律。东北地区的中心区域是东北平原,它是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的大平原。这里的土地油黑色暗(俗称黑土地),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平原的外围被向南敞开的半环状低山与丘陵环抱,山地与丘陵的面积大体相当,海拔高度大多在千米以下。如西部的大兴安岭、北部的小兴安岭、东部的长白山地等,它们略呈弧形框架,是我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本区外围的北、东、南边缘地带被一连串江河湖海所环绕。主要有黑龙江与其支流乌苏里江、兴凯湖、以及流入日本海和黄海的图们江和鸭绿江、黄海和渤海及辽河等。在规则的环状地貌背景上,最具特色的旅游地貌景观当属火山熔岩地貌。
东北地区位于世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边缘,其火山形成与板块的运动有关。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大陆的俯冲、挤压作用,造成本区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并且地壳发生一系列东北—西南向的深达断裂,为地球内部岩浆喷出打开了通道。因此,本区火山排列多是东北—西南走向。
本区共有火山230多座,组成约30个火山群,占全国总数的30%。这些火山有的丘陵状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山麓附近,有的挺立在山地之上,主要集中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是我国火山熔岩地貌类型最丰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
本区的火山熔岩景观既有集中分布的火山群,如长白山区集中了一百多座火山,其中辉南、靖宇县境内的龙岗火山群是东北区最大的火山群,火山锥共一百多座,又有由于火山作用形成的天池瀑布、湖泊、地下森林等,如长白山天池和瀑布、阿尔山火口湖、五大连池、镜泊湖、牡丹江地下森林等。
2.冬长严寒、夏短温湿,冰雪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本区占据我国最北与最东两端点,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其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暖湿而短促。由于本区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蒙古高压),而山体高度不大,不足以阻挡冷空气入侵,一月均温在-12~-30℃之间,是世界上同纬度陆地气温最低的地区。素有“中国寒极”之称的漠河,曾记录了-52℃的全国气温最低值。冬长严寒是东北气候的主要特征,冬季长达半年以上,积雪期长,积雪可厚达50cm左右。夏季全区气温不高,七月平均气温,大兴安岭北部低于18℃,基本无夏天,平原南部为24℃,平原北部的哈尔滨仅22.5℃。夏季风于7、8月到来,形成雨热同期。东北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降水量虽然不十分丰富,但由于气温低,蒸发弱,湿度仍然较高,比邻近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湿润得多,属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是本区发展气候旅游的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山水兼备,山区山体高度一般不大,外形也比较浑圆,尤其是山地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坡度和缓且有变化,又有大量优质积雪覆盖,雪期较长。积雪厚度平原一般为20cm,山地厚度达40~50cm。哈尔滨平均全年降雪日32.9天,积雪期长达122.5天。适宜的地形条件与积雪条件的结合,使本区成为我国低海拔地区中最有条件开展各种滑雪运动的地区。2003年仅黑龙江省开设的滑雪场有60多家。随着滑雪旅游热的到来,往日寂静的林海雪原将成为游人赏雪、戏雪、滑雪的乐园。此外,喜欢冬猎的朋友也可以到这里一显身手。
本区河湖在冬季普遍封冻断流,黑龙江封冻期最长,可达6个月,冰厚1.5m左右。哈尔滨附近的松花江封冻期5个月,冰厚将近1m。自然封冻的河、湖冰面上开展各种冰上活动的天然场所,有滑冰、冰球、冰帆、冰橇、冰陀螺、狗拉爬犁及露天冬泳等体育、游乐、健身活动。另外,冰层较厚,坚实如石,一些大型交通工具,如载重汽车可以行驶,往来运输。
本区除了上述可供游人进行参与性活动的冰雪旅游资源外,冰雪艺术作品和雾凇是本区独具魅力的奇景。冰雪艺术主要有冰灯、冰雕、雪雕等。在冰雪天地中,有一枝奇葩独秀,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吉林雾凇。雾凇天气现象在东北各地时有发生,仅吉林雾凇以其发生频率高、观赏价值大等优势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3.避暑胜地众多,消夏生态旅游地域广阔
全区夏季温度不高,白天时间长而温暖,夜晚时间短而凉爽,是本区消夏避暑的基本条件。本区避暑胜地遍布,具有代表性及地域特色的主要有:漠河“北极”特色游、温带海滨风光游、森林湿地生态游。
我国北至点所处的行政区是黑龙江省漠河县,漠河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县份,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旅游资源的独特性。由于夏至前后这里没有真正的黑夜,又常有北极光的出现,因此,它成为我国独具北极特色的避暑胜地。
本区南部濒临海洋,夏季海滨气候凉爽宜人,是避暑、观光、度假的胜地,其中以大连最为着名,此外还有兴城海滨风景区、庄河冰峪沟风景区等。
本区山环水绕、平原中开的地表结构,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气候的冷湿性。山地形成了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和温带针阔混交林。山地的内侧、东北中部平原,湿度减低,形成了温带森林草原与草甸草原景观。由于气候冷湿,适宜林木生产,使森林成为本区主要的自然景观。其中具有很强观赏性的森林旅游资源有:大兴安岭明亮针叶林,小兴安岭挺拔红松、冷杉,长白山针叶及针阔混交林区,以及别具北国情调的次生白桦林等。在茫茫林海中,蕴藏着不少野生动植物资源,有东北虎、紫貂、熊、梅花鹿、猞猁、狐等,人参、貂皮、鹿茸被称为“东北三宝”。
此外,广泛分布的湿地景观也是本区一个重要景观特征。湿地是一种独特的景观,是冷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我国约70%的湿地分布在本区,其中黑龙江省为沼泽湿地分布最广、类型最丰富的地区。沼泽湿地为鸟类生息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一些湿地还栖息着丹顶鹤、野天鹅等珍贵美丽的禽类,因而为发展观鸟旅游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总之,本区林密物丰,生态旅游地域广阔,有待于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
目前东北已建成的着名自然保护区有长白山、扎龙、蛇岛、三江湿地等十余处。在提倡生态旅游的今天,这些地方必将成为人们向往的胜地。
5.1.2旅游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本区历史上的土着民族是长期以游猎为生的少数民族,其中满族的前身也是游牧狩猎部族,满族于明末在此建立大清,随后入关迁都北京。在民族和文化发展的演变进程中,直至明清以前本区始终以少数民族土着文化占主导地位,其中包括满族农耕文化、蒙古族游牧文化、鄂伦春、达斡尔的狩猎文化和赫哲族的渔猎文化等。随着土着文化入主中原和中原人口大量流入东北,中原文化才融入东北当地民族文化,形成具有东北特色的传统关东农业文化,并成为本区文化的主体。近代由于沙俄、日本入侵及欧美移民的涌入,给关东文化留下了殖民色彩的痕迹,表现在城市建设、宗教、经济、生活等方面。总之,由于特殊的地域开发历史,决定了本区无论在民族成份还是在生产方式、文化景观方面,都体现出典型的多元化特性,从而形成别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
1.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农耕与渔猎文化相复合,透射出具有关东文化特色的民俗风情。最能代表关东农耕文化的民俗,当属乡土气息极为浓厚的“二人转”。东北“二人转”是由东北农村民间歌舞“大秧歌”演变而成的一种自娱性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由于这种民间艺术深深地植根于黑土地,所以最能充分表现关东农民直率、豪爽的性格与气质特征。其机动灵活、活泼风趣的表演常常出现在台上台下融为一体的火热场面,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当地农民欢迎。而独具特色的游猎和渔猎民族风情则更能人们的好奇和竞相体验。长期生活在大森林中的鄂伦春、鄂温克民族,吃兽肉、穿兽皮、乘驯鹿拉的雪橇,住宅是用树木杆搭成的圆锥形架子,上面冬天盖狍皮,夏天覆盖桦树皮,生活充满了洪荒时代的山野气息。他们判断野兽行踪的能力和捕猎技巧令人称奇。世世代代依江而居,渔猎为生的赫哲族,是我国北方惟一依靠渔猎为生的民族。他们吃“杀生鱼”,穿鱼皮衣,乘桦皮舟,男女老少都是捕鱼高手,叉鱼技术举世罕见。冬季或狩猎野兽,或于江上凿冰洞下铃铛网捕鱼,方法颇具奇趣。
冰雪艺术活动和冰雪娱乐活动是既传统又时尚的独具北国特色的关东风情。寒冷漫长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派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北国冬景,吸引着无数未曾领略过冰天雪地的南方朋友。洁白的冰雪是大地的棉被,游人的地毯,到了这里的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玩耍起来。热爱生活的东北人民对大自然给予的丰厚恩赐,并没有熟视无睹,他们积极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借助冰雪开展各种体育、健身、游乐活动,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打造出一个个冰晶宫般的奇妙世界。哈尔滨自清代起就有人制作冰灯、冰雕,在1964年举办的第二届冰灯游园会上,开始创作展出冰雕作品,现在每年定期展出壮观绚丽的大型冰雕艺术群。冰雪艺术不断丰富发展,继冰雕后,雪雕成为哈尔滨人为冰雪赋予艺术生命的又一杰作。自1983年起,在举办冰灯游园活动期间,哈尔滨又创办了冰雪节。经过20年的运作,特别是近几年的精心打造,已与日本的冰雪节、加拿大的冬令节、挪威的滑雪节并称世界四大冰雪节。
2.受多种文化影响的建筑艺术
东北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及中原文化对本区的影响,在各地特色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其中明清以前的建筑文化遗址主要体现了游牧民族风格,但也可发现其中与中原文化的联系,如吉林省集安市汉魏时期高句丽古建筑、古墓群和壁画,黑龙江宁安市上京龙泉府遗址及留下来的八宝琉璃井和南大庙等古迹,辽宁省境内现存的多处近代佛塔,黑龙江阿城市金代时期的都城——上京会宁府遗址等。
从明代起,河北、山东农民开始“闯关东”,随着中原人口的大量迁入,使得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进一步融合。满族人所建的沈阳故宫,是清朝入关前的清室皇宫,独具满族生活色彩与艺术风格,是融合满、汉两族建筑风格的经典之作。
在近代历史上,由于沙俄和日本以城市为据点对本区进行殖民统治,使本区城市建筑风貌出现与关内截然不同的风格,留下了大量欧式及日本式或多种文化融合式的建筑,其中最典型的是哈尔滨。1896年沙俄占据哈尔滨修建中东铁路,当时俄国在文化上只处于二流地位,历史上一直崇拜比较先进的法国文化。可以说,沙俄将“东方莫斯科”作为城市的形象目标,将“东方巴黎”作为建筑上的艺术楷模。这一时期形成的独特建筑风格,是哈尔滨被称为“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的主要原因之一。该市现今保存下来多达500多座的代表性建筑中,绝大部分为欧式建筑,其中不乏俄罗斯式圣索非亚教堂、拜占庭式东正教堂及典型的哥特式基督教堂那样的优秀作品。众多的欧式建筑,构成了哈尔滨“东方莫斯科”的风格基调,而日本式近代建筑的出现,为哈尔滨近代建筑风貌注入了微弱的现代气息,给和谐统一的建筑风姿增添了多元色彩。可见哈尔滨的城市建筑风格多元独特,西洋式、东洋式、中国古典式及现代大厦交织,是本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3.快捷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
本地区地形和缓,便于修筑铁路,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需要将东北的大量物资运往各地支援建设,所以目前东北有全国最发达的铁路运输网,共有铁路70余条,总长1.4万km,形成以滨洲、滨绥、哈大线为主干,以沈阳、四平、长春、哈尔滨为枢纽的铁路运输系统。现在由于铁路全面提速,大部分中心城市都可以做到朝发夕至,给观光旅游带来极大方便。特别是满洲里、绥芬河两端还与俄罗斯铁路接轨,沈阳、丹东线又是中朝两国的国际线,为开辟本区对俄罗斯、朝鲜的国际旅游线路提供了良好条件。此外,近几年为满足本地区的交通需要,又修建了很多高等级公路,在弥补铁路网不足之处的同时,又为人们设计旅游线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目前本区有大连、沈阳、哈尔滨三个国际机场,另有长春、佳木斯、齐齐哈尔、牡丹江四个特定机场。在水运方面,主要有黑龙江、松花江的内河航运。海上运输有全国着名的大连良港,其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二位。
可以说本地区已形成了全国最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2 主要旅游地
5.2.1黑龙江主要旅游地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以边境大河黑龙江而得名,其境内物产丰富,山环水绕,平原中开。拥有巍峨连绵的大小兴安岭,沃野千里的三江平原,逶迤茫茫的林海雪原,一望无际的湿地、草原和冬寒夏凉的气候条件,决定了黑龙江省在冰雪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资源和消夏旅游资源方面的优势。黑龙江省还有3000多公里的中俄边境线,其得天独厚的对俄边境旅游资源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另外,黑龙江省境内还居住着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鄂伦春、赫哲等49个民族。其丰富多彩的地方民族风情,又为民俗旅游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1.哈尔滨
哈尔滨位于美丽的松花江畔。是黑龙江省的省会,以她美丽的城市风光和独特的冰雪旅游活动闻名于世,被誉为天鹅颈下的一颗明珠。她是黑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主要景点有太阳岛、斯大林公园、兆麟公园、博物馆、极乐寺、圣索非亚教堂等。
哈尔滨以消夏旅游和冰雪旅游为其旅游特色。盛夏时节,位于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园和江北的太阳岛上,绿树成荫,微风习习,亭台相望,碧草茵茵。是不可多得的避暑疗养胜地。开始于1985年的“哈尔滨冰雪节”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由单一的冰雪活动发展为集文化、体育、商贸、旅游、科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在冰雪节上既有晶莹剔透的冰灯、壮观绚丽的冰雕、洁白如玉的雪雕可供游人观赏,又有新奇刺激、热闹非凡的滑雪、滑冰、泼雪、滑雪橇等各种冰上雪上运动娱乐项目供游人的参与。那五光十色、精彩纷呈的场面使人流连忘返。
哈尔滨市内那充满异国情调的东正教堂,圣索非亚教堂、天主教堂等欧式建筑及具有浓郁的欧洲特色的中央大街,在为它赢得“东方小巴黎”美誉的同时,也为它吸引来大批游客。
2.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境内,是我国火山地貌及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风景区由五大连池火山群、五大连池(湖)、矿泉和熔岩组成,具有池、石、泉“三绝”,湖泊、冰洞、石海“三奇”的风景特色。这里不但是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而且还是研究火山地貌的科研基地。
五大连池火山群由14座形态各异的火山锥组成。其中老黑山和火烧山形成于1719~1720年的火山喷发。由于形成年代较短,火山地貌完整,其形成的状如海浪、蟠龙、瀑布等的岩流体和藏有大量形态各异熔岩钟乳的溶洞,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五大连池(湖)是因为火山喷发阻塞河道而形成的五个碧波荡漾的熔岩堰塞湖。它与宁静悠远的14座火山共同组成一幅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山水画卷。
由于火山活动的原因,五大连池地下水富含各种对身体有益的矿物质和二氧化碳。因其奇特的理疗作用,被誉为“药泉”、“圣水”。
3.亚布力滑雪场
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境内,总面积达220km2。这里山高林立,雪域广阔,平均积雪厚度达40cm左右。积雪期可达半年,且雪质好,硬度适中,是非常理想的滑雪场地。由于1996年2月第三届东亚会的滑雪比赛项目曾在此举行,目前它已成为我国第一家按国际标准设计并为国内旅游者提供综合服务的最大旅游滑雪场地。滑雪场设施齐全,除拥有总长度达30km的初、中、高级滑雪道15条外,还拥有1条长5000m的雪地摩托和气垫船轨道,1条2680m的世界超级旱地雪橇滑道。
4.镜泊湖
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境内。是8000年前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熔岩堰塞湖。该湖四面环山,湖形狭长。面积达90多平方公里。沿湖两岸山峦叠嶂、林木苍翠、景色宜人。景区中的吊水楼瀑布、大孤山、小孤山、城墙砬子、老鹤山、白石砬子峭壁、珍珠门双峰、道士山九龙探水被誉为湖中八景。其中的吊水楼瀑布景致最好。瀑布宽40余米,落差20余米,在丰水的夏季,瀑布下浪花翻滚、水珠飞溅、水声轰鸣、气势磅礴。
在镜泊湖西面约45km处的张广才岭山区,设有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分布着十余处火山口,最大的直径约500m,深约200m。其内生长着树龄多在四五百年的古树,形成罕见的“地下森林”景观。
5.扎龙自然保护区
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距齐齐哈尔市区约27km处,总面积约420km2。区内沼泽湿地遍布,水草丛生,各种鱼类嬉戏水底,是水禽最理想的栖息地。这里生活着260种禽鸟,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5种,最着名的是丹顶鹤,因其体态优美、鸣声洪亮、数量较多而最有观赏价值。故扎龙自然保护区还有“丹顶鹤之乡”的美称。
6.漠河
漠河是我国最北部的一个边陲小镇。冬季长达8个月,最低温度为-52.3℃,称为“中国寒极”。漠河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白天很长,尤其在夏至前后出现白夜现象,是真正的“不夜城”。来此观光的游客,可以欣赏白夜,并能看到晚霞与朝晖在北方的天空交相辉映的壮观景象,运气好时还可以见到神奇的北极光。因此,白夜、极光、夏季凉爽、冬季严寒是这里的旅游特色。
㈤ 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而言即旅游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一般认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旅游客源研究包括旅游者概念、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及旅游需求预测等。
2.旅游资源的研究包括旅游资源的概念、范畴、分类、各类旅游资源产生的条件、特征和分布规律、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等。
3.旅游规划开发研究包括旅游规划开发、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交通和旅游路线设计等。
4.旅游区域影响研究包括旅游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影响等。
5.旅游区划研究包括旅游区划的理论依据和区划方案等。
6.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包括旅游信息的惧和传播、旅游地图的特点、种类、功能和旅游地图的编绘等。
㈥ 旅游地理的含义 具体如下
1、旅游地理学界始运码旅终把握住了旅游地理学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了旅游地理学的应用性特点,紧扣我国旅游开发和建设这个主题,主动承担多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研任务,完成了大量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报告,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旅游地理学的地位。地理学的旅游应用研究拓展,也促进了地理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
2、旅游地理学界一直把旅游开发实践和理论总结置于重要的地位,积极投身于旅游开发实践中,注意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合成研究,注重将旁凳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实践检验的许多理论创见,为旅游地理学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3、实践造就了一大批旅游地理专业人才,老一辈旅游地理学家的提携和扶持促进了年青学者的成长,促使旅游地理学界能够比较快地形成了一个包括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力模扮量在内的老中青梯形队伍结构。
㈦ 旅游地理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定义 是指人们闲暇时间内进行的旅行游览、观赏风物、交流文化、增长知识、锻 旅游地理学炼身体、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考察研究、购物留念、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非定居性的暂时性移居过程,也是一种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社会现象。一般来说,旅游仅指离家在外逗留至少一夜以上的活动,而娱乐包括离家不超过一昼夜的活动。
㈧ 中国最早的旅游地理文学作品是什么
最早的当明敏慎属《山海经》.这本书是徐霞客少年时代最爱读的书.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虽然不不是专业于“旅游地理”,但它实实在在是一本旅游地理志.
此外,《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着.但着者和成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争议较大.后来还有郦道元为其作注,写成《水经注》40卷,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拿滑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着作.《水经注》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着.
别的就多了,比如唐僧取经回来后写的《大唐西域记》.
不能不说的是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激敬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
㈨ 土耳其地文景观 生物景观 天气与气候景观 旅游商品 人文活动有哪些 每个举4例
地文(含气候):位于西亚和南欧,国土包括西亚的安纳托利亚半岛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区,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并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纳托利亚半岛和东色雷斯地区之间的,是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首都是位处安纳托利亚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最大城市旧都伊斯坦布尔,经济学家及政治学家通常将土耳其认定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气候温和,地形复杂,从沿海平原到山区草场,从雪松林到绵延的大草原。这里是世界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巍峨的阿勒山高达17725英尺,山顶终年积雪覆盖,景色最为壮观,吸引了众多游客。此外,这还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度,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均发源于此。
东南部较干旱,中部安纳托利亚高原比较凉爽。一般来说,土耳其的夏季长,气温高,降雨少;冬季寒冷,寒流带来了降雪和冷雨。果园、麦田和水库储有充沛的雨水,葡萄园和去海滩游玩的人有充足的日照。气候多样性说明土耳其的农作物品种极为丰富。这里是世界上主要的烟草、阿月浑子(开心果)、葡萄干和水果蔬菜的产地之一。
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内陆高原向亚热带和温带草原、沙漠型气候过渡。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4—20℃和4—18℃。年平均降水量黑海沿岸700—2500毫米,地中海沿岸500—700毫米,内陆250—400毫米。
人文: 土耳其人占总人口的80%以上,其余为库尔德人(15%)、阿拉伯人、亚美尼亚人等猛册派。
居民中99%信奉伊斯兰教,大多数属逊尼派。1%的人口为亚美尼亚东正教,希腊东正教,犹太教,天主教和其它。
土耳其语为官方语言,库尔德语、扎扎其语、阿泽里语、卡巴尔达语。
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5,使用一半左右的劳动力。在一般情况下,土耳其的大多数粮食作物可以自给。大部分可耕地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其中小麦和大麦的种植面积姿备最大。经济作物(棉花和烟草)是重要的出口商品。狭窄海岸地区的枝贺低地得到大面积灌溉,生产榛子、无核小葡萄、葡萄干和水果(包括柑橘、柠檬和甜瓜),也种植蔬菜供应国外市场。在常年长草的牧场,可牧放绵羊、少量的牛和山羊。森林主要是针叶林,大约占全国面积的1/4,主要分布在黑海周围,至今很少开发。
㈩ 什么是旅游地理学它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娱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设计,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等。
(10)旅游地理的地文是什么扩展阅读:
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麦克默里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布朗就倡议地理学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
他和詹姆斯、卡尔森等先后论述了局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并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
20世纪40年代艾塞林、迪赛对游客客流进行了分析。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意志联邦旅游地类型。可是,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旅游地理着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