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旅游攻略 > 旅游审美薄弱点有哪些

旅游审美薄弱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5-19 09:04:44

⑴ 旅游审美的三大特点

1、旅游审美主题审美观的差异性,比巧盯如:同样置身于偏远乡间,有人会激动的手扰高舞足蹈,发出村舍茅屋万岁的感慨。有的人则兴趣索然,无动于衷。

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比如:以地貌为基础的风景资源就可使人产生多种美感,山地和沟谷可呈雄伟壮观和奇险的动人景色。

3、旅游审美过程缓宽尺的直接性和短暂性。

⑵ 旅游者需要具备哪些审美能力

美学家叶朗认为“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
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这
里所说的旅游,应当是指旅游活动的主体部分——消遣观光型的旅游,至于差旅型和个人
事务型的旅游,则应另当别论。叶朗先生的这一论点虽然不一定绝对正确,但至少可以肯
定,对消遣度假型的旅游来说,审美是其最重要的活动内容和目的之一。因此,研究如何
提高旅游观光活动中的审美效果,对于提高旅游(在此、及下文所提及的旅游都是指消遣
型的旅游)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柯平先生在其专着《旅游审美活动论》中认为“任何质量、能量、动量以及信息的
相互转化、交流作用及释放效应等等,均是在一定的‘场’内实现的。电磁有电磁场,引
力有引力场……推而论之,审美,亦有审美场。”然而,什么是审美场呢?该书中没有作
答。
笔者认为,审美场应当是指由审美客体产生的、存在于审美客体(对象)周围的,具
有审美价值的空间信息。这就是说,审美场因审美客体的存在而存在,如果没有审美客体,
也就失去了审美场。审美场是审美客体的审美价值在空间中的具体体现和存在形式。同时
,不同的审美容体具有不同性质、不同质量、不同强度的审美场。例如,北京颐和园中的
万寿山与上海外滩边的黄浦江,两者具有的审美场不仅具有不同的性质,而且,还具有不
同的质量和不同的强度。即便是同一个审美客体,其四周的审美场值,也因时间、空间等
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例如,对于某尊雕塑这一审美客体,就空间方向而言,其正前方
的审美效果最佳,即其审美场值最大;而其两侧方则次之,背后方则最小。就空间距离而
言,如果这尊雕塑的高度为h,则在距该雕塑2h-3h的区域内的审美效果最佳,也即其审
美场值最大;当空间距离大于3h或小于2h时,其观赏效果渐次,即其审美场值渐小。而从
时间来说,主要影响因素是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光照亮度和光照角度。一般来说,当阳光从
雕塑的前方以45°的高度角投射,即当太阳处于雕塑的前侧方时,其观赏效果最佳,即此
时的审美场值最大;而当太阳逐渐上升为顶光、或下降或背光时,其观赏效果渐次,即其
审美场值渐小;倘若处于黑夜无光照的情况,此时几乎没有任何观赏效果,也即此时的审
美场值趋近于零。以上分析当然不仅只是限于雕塑,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审美客体,不论是
山林花木、江河湖海,还是亭台楼阁……在不同的空间、时间等情况下,都有不同的观赏
效果。换言之,任何一个审美客体,其周围的审美场值之大小是随着空间位置、光照时间
等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的。由此,就给我们的旅游发展引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任何一
个旅游景区内,虽然具有同样的旅游景物审美客体不变,或说硬件设施条件不变,但是,
如果让游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位(采用不同的软件方案)来游赏,由于景区在不同
时空条件下,其审美场值大小有差异,则其观景游览活动所获得的审美效果将会有所不同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旅游景区,不需要增加任何景观建设(不需要增加资金投入)
,只要调整游览的时间、路线,以及让游人驻足停留的观景(位置)点,就可以有效地提
高人们在该景区游览的审美效果。因此,研究和把握各种各类的旅游景物——审美客体的
审美场值在不同时空情况下所呈现的变化规律,弄清各类审美客体在什么时空条件下呈现
出的审美场最大值(即各类景物在什么时空情况下具有最佳的观赏效果),就能以此来规
划和安排旅游者对各类景物的游览程序,改善景区的旅游效果,因而,就是一项颇有运用
价值的工作。
在引入“审美场”的概念之后,为了研究旅游审美效应的规律,王柯平先生采用建立
数学模型的方法,推出了一个反映审美效应与其他相关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公式:
E=O×E×Sa…………(1)
式中:E=Effect〔审美效应(笔者认为:审美效应容易使人觉得这是一个审美客
体外在的审美影响或作用。实际上,这里所探讨的是审美主体在相关条件下获得的审美收
益和效果。因此,本文将E改称为审美效果)〕O=Object(审美客体)F=Field(
审美场)S=Subject(审美主体)a=ability(审美能力)
借助于自然科学中的某些概念、研究方法、数学表达形式来探讨社会科学中的某些问
题,这是一种很好的思路,它能拓展我们的思维。以数学表达式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比之用语言文字来叙述,具有简要、明晰,以至能将事物之间的定性关系推进到定量关
系,从而可以对事物作出定量计算等优点。然而,这个关于审美效果的表达公式却有以下
一些欠妥之处:
第一,该公式所表达的基本涵义,是审美效果(E)的大小与审美客体(O)、审美场
(F)以及审美主体S)的审美能力(a)有成正比例的关系,即EocO·F·Sa。由于E、O、
F.S“代表着不同的事物,属于不同性质的事物量,因此,上述正比例关系要用等号相连
接,其间必须要乘上一个当量转化的系数(k)。即要划等号,则应当是:E= k·O·F·Sa。
第二,当我们引入了审美场的概念之后,审美客体所具有的影响审美效果的作用和因
素就体现为审美场了。这正如物理学中的磁体与磁场一样。引入了磁场的概念之后,磁体
所具有的磁力作用,已经转为由其磁场来反映和体现了。所以,在进行有关磁力效应的计
算时,就只需运用磁场强度这一物理量,而无须再将磁体也纳入公式计算了。同理,将审
美客体(O)与审美场(F)同时归入审美效应的计算公式中就是多余和错误的。
第三,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在原公式(1)中体现为Sa也是不妥的。对此,可以举个比
较极端的例子来反证说明。譬如,假若研究的审美主体设定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S1),
我们知道婴儿是没有任何审美能力的,故其审美能力a1=0。如若将该婴儿置身于某一旅
游景区内的某一审美客体(O1)的审美场(F1)中去进行审美,则其所获的审美效果(E1
)也应当为零。但若把该婴儿的审美能力a1=0等项代入原公式(1):E=O·F·Sa来进行
计算,则有: E1=O1×F1×S1 °。根据幂指数的运算法则——任何底数的零次幂都为一
,则应有:E1=O1×F1×1,即 E1=O1×F1。根据上面“第二条”的分析,公式中的O1
应当不要,那么,最后就得到了:E1=F1。而审美客体(O1)不论是什么景区的什么景物,
其总有一定量的审美场(F1),即F1≠0,因此,E1也就不等于零了,这便与上面一开始就
得出的分析结论——婴儿放入审美场(F1)中所获的审美效果(E1)应当为零相悖了。通
过这一番反证即可得知,以Sa 这种幂指数的形式来表达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是不妥的。
那么,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公式来作为计算或表达审美效果的数学模型呢?为了得到正
确的结论,我们必须弄清楚人们的审美效果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现对影响审美效果的有
关因素分析如下:
1、审美场(F)——人们的审美活动获得的审美效果,直接受(审美客体“散布”于
人们当时进行审美实践的那一观赏点的)审美场之强弱的影响。对于同一个审美主体来说
,不论是由于审美客体自身的美感信息丰富、美学价值大、美质品味高,或是由于主体审
美时所处的时空条件好等等原因导致,只要他进行审美当时当地的审美场值越大,则他进
行审美观照后所获的审美效果也就越大。由于审美场(F)是由审美客体(O)产生的,所
以,我们可以把这层关系表述为:EocF(O)。
2、审美能力(A)——倘若对于某一个确定的审美场,例如,于某一确定的时刻,在
某旅游景区内的某一具体的空间位置上赏景,那么旅游者(即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越强
,则其游览赏景后所获得的审美效果就越大。由于审美能力(A)是审美主体(S)所具有
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第二方面的关系表达为:EacA(S)。
3、审美观照时的专注和投入程度(P= Pay attention to)——人类的审美活动是
一个复杂微妙的、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心理过程。审美效果的充分获得,需要审美者全
身心的投入、专注地进行审美凝神观照,通过视听等五官的感知、思维的联想、情感的交
流、深入的领悟和理解等多种审美心理活动的交相引动机制,逐步地获得美感——由第一
层次在生理基础上感官“悦心说意”的中级美感,最后达到在精神、情感和理性上的“悦
志悦神”的至高审美境界。因此,既使是同一个旅游审美者(其审美能力A(s)是某一个
恒定值),在某一确定的时空条件下,面对某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此时的审美场F(O)也
是一个确定值),但是,如果该审美主体进行审美观照时的专注和投入程度不同,则其所
获的审美效果就会不同。如果审美者在审美的当时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心态积极、审美
时间充裕、审美对象的美感特性和品味正好符合自己的审美情趣……各种相关因素处于良
控状态,则其审美能力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获得较理想的审美效应;倘若当时他精神
疲倦、情绪不佳、心态消沉、审美时间仓促、审美客体的美感特质和品味与其他的审美情
趣相去甚远……各种相关因素处于恶性状态,走马观花式地“到此一游”,则其审美能力
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所获得的审美效果就会较差。由于审美观照的专注和投入
属于审美主体的行为。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第三方面的关系表达为:EocP(s)。
把以上分析到的、影响审美效果的三个方面加以综合,于是,便可以得出下面这个新
的反映审美效果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EocF(o)·P(s)或:E=K·F(O)·A(S)·P(S)
该公式体现出人们审美所能获的效果之大小,与其当时所在的审美场值的大小、审美
者本人具有的审美能力的大小、及其审美当时专注和投入的程度成正比例的关系。该公式
的创立难免还有欠妥之处,但比之原先的公式(1),应当说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
该公式的提出,对促进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例如,为了提
高旅游观光的审美效果,根据这个新创的公式,就应当从研究以下三大方面着手:1.在
旅游景区内如何为旅游者提供最佳(大)审美场;2.如何提高旅游者的审美能力;3.如
何促进旅游者在旅游审美赏景时更加专注和投入。就第3方面来说,我们应当注意:(1)
旅游活动安排不要太紧张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游客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这样,游客
才能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地投入旅游观光活动;(2)避免顶撞游人使之生气,提供周到
优质的旅游服务,这样,可以促成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保持稳定良好的情绪;(3)导游
人员既要把握旅游景物的美感特性及其品味,又应当尽量了解自己所带游客的审美情趣,
进而研究两者之间有哪些相近相同之处。然后,便可以此作为自己导游内容展开的重点,
从而,促成游客对所观赏的旅游景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心态;(4)根据各个具体游
览观景点美感信息量的多寡(即审美场值群星的大小),相应地为游览活动安排合理而充
裕的观赏时间。通过做好以上多方面的工作,就能促成人们在旅游观赏时,充分发挥出自
己审美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其全身心更加专注、更加投入地进入审美境界,从而获得更加
理想的旅游审美效果。

作者简介:管宁生( 1947-),湖北人,云南大学工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硕
士生导师,从事旅游美学、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

On Aesthetie Field ana Effect and Their Utilization for Tourism
GUAN Ning- sheng
(College of Commercid and Tourism Management, Yun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Key words: aesthetic field; aesthetic effect; utilization for tourism
Abstract: The essay discussed respectively the aesthetic field and aesthetic
effect and the factors that have in fluences upon them. At the same time, it
expounded their utilizing values in todrism.

参考文献:
[1]王柯平.旅游审美活动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
[2]乔修业.旅游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3]钱今昔.中国旅游景观欣赏[M].合肥:黄山书社,1993.
[4]仇学琴.现代旅游美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⑶ 旅游审美有哪些特点

旅游是以游览为共同目的、以旅行为手段的活动。所谓游览,就是流动性地看,也包括听。不管是现代的游客,还是古代的游客,不管他们所抱的旅游直接目的怎样不同,但是他们在旅游过程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游览行为,看到和听到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会欣赏到其中美的形象,产生美感这种高级的情感愉悦,而且有些人还会使美感升华,进而创造出美的事物来。这就是形象意义上的旅游审美活动。近年来,不少学者以旅游学、旅游美学和旅游社会学等为理论工具,对旅游审美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瑕瑜互现。拙文不揣冒昧,本着“批判地吸收”的原则,对旅游审美活动的特点和意义进行一次系统梳理。
一、 旅游审美活动的特点
旅游作为一种短期性的闲暇生活方式,从本质上说,实是一种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通过旅游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和满足,是所有旅游者的共同追求,也是旅游的本质之所在。一般而言,所谓审美,指的就是审美主体对客体之内容与形式价值(如美丑)的感知、观察、审视和品评,是人对美的事物的一种带有情感的认识,具体而言,旅游审美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历史性
旅游审美属于历史的范畴,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活动。人类早期的旅游活动中,由于人类无法通过掌握自然规律来控制自然力,因而拜倒在自然脚下,试图通过对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朝拜以获得上苍的佑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情感需求。随着历史发展,旅游审美的目的开始向求学求知倾斜,从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到郑和下西洋,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徐霞客的考察旅游,旅游审美的知识性和功利性在增加。18世纪中叶,卢梭、歌德、海涅等人掀起“回归大自然”的热潮,旅游者开始真正自觉地进行自然观光旅游。20世纪后,旅游者更多地渴望亲身参与,甚至以征服者的身份出现在自然界,希望通过亲身体验克服和净化自身的渺小和平庸,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从而获得由衷的喜悦。
个体的审美活动也是这样。在最初的审美中,由于个人审美能力的限制,往往是匆匆忙忙,赶来赶去,到各地名胜去走马看花,浮光掠影地看个大概,选个景点赶快摄影留念,赶任务式地疲于奔命,满足于“曾到此一游,留个纪念,可以此身无憾矣!”后来个人阅历的丰富和人生体验的增加要求尽可能提高旅游的审美文化质量,充分发掘出旅游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让自己在旅游中玩得更开心,更惬意、更有意义、更有收获。
这些都得益于自身审美的修养和能力的不断提高。正所谓“涉浅水者得鱼虾,潜深水者得蛟龙”。有不同审美能力的人,可以从美景的色、形、音得到悦耳悦目的愉快;也可以进而从美景的表层内容得到愉情愉意的享受;也可以进而从美景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得到畅神畅志的精神提升。
2、 休闲性
这是旅游审美活动溶解美的体现。休闲不是空白,不是抬头看天,不思不想,无感无情,也不只是睡觉。要休闲得快乐舒畅,有丰富充实的内容,有高尚而不低俗的品味,就要有所讲究。人的生活中,不但有金戈铁马,艰苦奋斗,而且也该有泛舟湖上,徜徉于山水胜景之间,寻趣于茶余饭后,花前月下,这就有了旅游和游玩等活动。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的活动。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朱熹诠释;“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论语集注》);王夫之说:“若艺,则与道相表里。”(《读四书大全说》)。孔子还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说明对山水之乐,可以体现仁知;知者仁者不仅喜欢仁礼,而且也喜欢山水。《论语•先进》载:孔子叫弟子“各言其志”,曾点说: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表示赞赏,就因为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仍应有优游的生活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在事功斗争中可以优游不迫,在生活中可以去除急功近利的束缚,在得到宽余的休闲时,可以在山水游览中悦目赏心怡然自乐。毛泽东在其诗词中写道:“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水调歌头•游泳》)这种优游的生活态度,对待风浪斗争与闲庭优游是统一的。这是说,人们有了闲心和闲趣,才能从容畅游,超越贫贱富贵的计较,到达怡然自乐的境界。休闲有不同的趣味。我们提倡的是:休闲有雅趣,生活有品味。
3、 选择性
选择性是人的主观性的深刻体现。旅游是有意识的人的主观活动,审美主体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审美。一是对旅游景点的选择。二是对旅游时机的选择。三是对审美中介的选择。四是对审美对象的选择。
从美学角度讲,人有两种冲动,一种是物质冲动,一种是理性冲动。振奋性的美是两种冲动各自保持着自己的张力,并起到紧张的作用的美。由于人实际所处的状态不同和旅游资源的相异性,旅游审美也会产生两种作用,一种是使人趋于松弛的作用,一种是使人趋于紧张的作用。当人处于紧张状态时,人一般会选择使人趋于松弛状态的旅游地,如到海滨度假地,晒晒太阳,泡泡海水,或到深山老林幽静的环境里避避暑。这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可以使人放松,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当人处于松弛状态的时候,人可能会选择一些富有刺激和挑战性的旅游项目,如登山、探险、漂流等等,这种需要毅力、意志,成功后会引发人战胜大自然的豪迈壮志的旅游形式,使人打破松弛状态,使人恢复振奋。这样通过不同形式的旅游活动,调整人的紧张或和谐的状态,帮助人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因此,从旅游审美角度看,旅游景观可分为溶解性美的旅游景观和振奋美的旅游旅游景观。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在心境低沉之时,攀登华岳,极目远空,直抒胸臆,胸中块垒一扫而光;心情愉快,踌躇满志之时,览汉唐古迹,阅世事变迁,明兴衰之理,以告诫自己不可不察微知着,不可不防微杜渐。
二、 旅游审美活动的意义
旅游审美活动的意义与其特点是分不开的。正是这些独特之处才成就了其在道德领域、社会领域、生态领域、哲学领域和政治领域的非凡意义。
1、 道德意义
旅游审美是人与外部事物结成的一种特殊关系。在这种特殊关系中,美与善从来就是如影随形般地纠缠在一起的。旅游审美之作用于道德,从根本上讲,就在于人的审美心理和道德心理的相通。一般而言,组成人的道德品质的基本要素不外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等几个方面。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审美可能带来的情感冲击是时会发生的,这种审美情感往往是与道德情感密切相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曾举例说,当人们在欣赏田野上的丰收美景时,产生的审美情感总是与人们的道德情感相联系的,虽然这种联系有时是模糊的甚至感觉不到,但归根到底是与丰收可能给农民带来幸福的道德情感密不可分的。对人类道德心理和审美心理最早进行自觉而深刻研究的德国思想家康德曾说过:“我们经常把建立在道德评价基础上的名词应用到自然或艺术美的事物上去。我们说建筑物是雄伟或壮丽的,乃至于颜色也是纯洁的,谦逊的或柔和的,因为它们所引起的感觉包含某种类似道德判断所引起的那种心情的意识。”这就是说,对建筑物、树林、平原,甚至于颜色的美感中,包含着类似于道德情感的意识。可见,这种由审美带来的情感冲激,不仅可以激发人们高尚的审美情趣,促使人们道德情感的升华,而且还作用到道德知、意、信、行的各个方面。诚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方志敏同志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曾写道:“雄伟的峨眉,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与夫秀甲天下的桂林山,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这好比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她身上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令人羡慕的美。”正是通过对祖国美丽山河的欣赏,从而唤起了他对祖国母亲的爱,并进而激发出他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这种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又可进一步稳固和提升爱国主义的认识、信念和意志,并化为实践中的爱国主义行为。这一过程,正是长期稳定的爱国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应该说,方志敏同志有着如此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信念,是与他对祖国的美的欣赏和热爱是密不可分的。总之,旅游审美常把美与善、美与社会、美与人生联系起来,使人自觉不自觉地把只能指称于人的“德性”内涵赋予了自然,正是这种寓道德修养于旅游审美活动的突出表现。
2、 经济意义
旅游审美是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是毋容置疑的。近现代旅游业属于新生的第三产业。近代旅游业是由产业革命造就产生条件的。1845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首创了人类第一个旅行社,为人们提供有组织的旅游服务。从此,旅游业进入近代时期,旅游由以往个人的消费活动向商品化方向发展。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旅游业进入了现代时期。这个时期,随着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的恢复与迅猛发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世界朝着和平民主方向前进,旅游业便突飞猛进,在内容、形式、规模和性质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内容上,旅游成了人民大众的社会活动,而且以审美为共同目的、行为和效应的倾向更为明显;在形式上,大型客机、新型车船等现代化旅游交通工具使旅行速度大大加快,使旅行更加安全、方便和舒适,使游客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远距离和长距离的旅游;在规模上,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例如1996年在我国旅游的国际游客达五千多万人,国内游客达六亿多人),旅游范围扩大到全球;在性质上,旅游业成了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因此,现代旅游审美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其一,扩大经济收入,平衡国际外汇收支,促进货币回笼。旅游审美的经济收入,包括旅游企业向游客收取的旅游服务费用和旅游商品交易的货币。从国外游客那里获得的这种经济收入是外汇收入,这意味着旅游业所在国增加了财富,有利于它平衡国际外汇收支。我国的现代旅游

⑷ 影响旅游审美的因素有哪些

针对不同背景的旅游者 1. 根据个性类型兄码含 2. 尊模早重旅游者的审美习惯 3. 按照东、西方人不同的思维方式有针对的服务...影响羡笑旅游者知觉的个体因素兴趣、需要和动机、经验和期望、个性、社会地位等

⑸ 目前雁荡山旅游美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三游雁荡山,在《雁荡山日记》中赞曰:“锐峰叠嶂
,左右环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观!”,“奇巧”指的是雁荡山奇峰秀美,巧
夺天工,拟人状物,栩栩如生;“百出”指的是奇峰怪石,姿态万千,换步移形
,变幻莫测。实际上,“奇巧百出”就是“变幻造型地貌”的总特征。故雁荡山
向有“变幻造型地貌博物馆”之誉称。在我国名山中,雁荡天下幻与泰山天下雄
、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黄山天下奇一样名扬四海。
一、雁荡山变幻造型地貌概观
“奇峰竞与云争幻”,“怪石随人自品题”。雁荡山的峰峦形象,给人以直
观、形象、变幻的艺术感受和意境,在情与景的交融上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让旅
游者在神奇的梦幻世界中获得美的享受,回味无穷。其中,最为典型、最富有代
表性的要数“灵峰”与“剪刀峰”。
灵峰由拔地耸起的两座岩峰组成,是雁荡山的标志景观。白天望去,形似两
只手掌相合,两掌之间构成宽敞的“观音洞”,统体喻称“合掌峰”;而当夜色
降临后,这座山峰则神奇变幻。站在远处眺望变为一对正在亲吻的情人,人们便
称它为“夫妻峰”或“情人峰”;当我们移步至灵峰寺前室檐下,反仰观望,该
峰又变成一只钩鼻凶猛的雄鹰,于是它又称为“雄鹰峰”;当我们再移步至灵峰
寺旁,仰看,它又变成维纳斯上半身的“双乳”了,显得圣洁、动人,人们叫它
为“双乳峰”;若再从峰峦侧面品味峰影,它又严似一位窈窕淑女立于壁前,因
面带愁容,人们唤她为“相思女”……,前后不过百米,竟出现五个不同的形象
,有人、有物、有情、有境,人人看了弯猛,均赞叹不绝。
而剪刀峰更为奇绝。在它四周,高、低、远、近,不同方位、不同视角却可
以欣赏到“剪刀峰”、“出水海豚峰”、“将军夫人峰”、“啄木鸟峰”、“狗
熊火腿峰”、“观音说法峰”、“帆船峰”、“玉柱峰”等二十多种美妙生动的
变幻景象。
在雁荡山,象灵峰、剪刀峰这样变幻形象的奇峰举不胜举。因此我们可以说
:雁荡之胜在于峰形,峰形之胜在于“变幻”,“幻”是雁荡的精华,“幻”构
成了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富有个性的旅游美学特征。
二、雁荡山变幻造型地貌形成机制
(一)雁荡山的特殊自然条件
1. 古火山地质基础。雁荡山是座古火山,曾经历多次火山喷发。较大规模
的火山活动有二次:一次大约在一亿二千多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另一次约
在七千万年前(晚白垩世)。多次的火山活动结果在本地区广泛堆积了厚达2000
~3000米的火山岩。其岩石类型主要是流纹岩以及熔结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由
于不同的岩石,存在着不同的形状、节理、矿物成分、粒度、结构、抗蚀强度、
溶蚀速率等物理化学性能,加上流纹岩的岩石刚性强,节理发育,因此,在相同
的外力作用下,它们朝着不同形态发育,形成不同的地貌现象,从而构成奇峰异
景。目前,雁荡山峰景不仅多呈叠瓦状的断面,而且显示出多棱、多角、多面、
多姿、多变的特征,组成苍劲、刚折、挺拔的画面线条。这一地质条件为“变幻
造型地貌”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2.台风雨、地形雨的强烈侵蚀。在宋朝,沈括考察雁荡诸峰的形成原因时,
曾在文章中写道:“原其理,当时谷中为大水冲击,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
耳。”可见,流水侵蚀是雁荡奇峰形成的外力条件。
雁荡山地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均在2000毫米以上,并主要
集中在夏季,受台风影响十分频繁,故常以暴雨形式降落;加上雁荡山最高峰海
拔1056.6米,山势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山埋坦桥脉东南坡正好与湿润的夏季风直交,故
从乐清湾上来的东南风容易被抬升,形成地形雨。因此,雁荡山一带为浙江省的
雨量中心,也是浙江信困省山洪暴发的多发地带。流水侵蚀能力十分强烈,使山峰挺
拔,坡麓陡峭,谷地平缓,并形成平地观山景的优良条件,使游客有充足的场地
左右环向,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尽憎地欣赏山景的变幻。
3. 植被的点缀彩绘。雁荡山植物种类繁多,从低等苔藓到高等被子植物总
计约千种。这些植物对雁荡山的育景、造型、变幻等过程都起着重要作用。装点
了细节、增添了色彩,美化了主题。雁荡山锐峰叠嶂,悬岩突兀,嶙峋峭拔,虽
崖壁并不适宜植物生长,但由于气候湿润,在有积土的斜坡上或裂隙中,顽强地
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株或草丛。这些植株、草丛不仅给山岩造型增添了不少的细
腻笔调,而且在变幻造型过程中起画龙点晴作用。如:“剪刀峰”变为“将军夫
人峰”时,夫人胸前飘挂着的“蝴蝶结”,就是由草木丛组成,而在下个变幻景
点观望时,草木丛却变成了狗熊头上的茸毛……另外,在雁荡山的裸岩悬壁上还
漫生着大面积地衣、苔藓,它们在雨水丰盈时迅速繁生,碧绿一片;在雨水干旱
时很快枯萎,但残体仍牢固地依附在岩面上,组成灰黑色的条纹,远看似大笔彩
绘一般。在变幻造型中,这些地衣、苔藓及其斑块,有的构成老寿星的脸,有的
结成姑娘的大辫子,有的绘成飞禽走兽,有的组成神奇的图案,从而与奇峰整体
构成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似真似假、变幻万千的奇异景象。
(二)变幻造型的组合
1. 视觉图象的三维变化。一切景物实体的大小都可由长×宽×高三维要素
组成。人们观赏景物时,由于视力、视野、视距、视角、方位、注意点等的不同
,可以引起视觉图象三维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整体图形的变化。又因任何景物
都是多样性的统一体,特别是体积庞大的山峰,容易使游客与它形成多种审美联
系,某一方位,观察点容易与审美对象的某一方面属性发生联系,换一个方位,
观察点就容易指向审美对象的另一个方面属性。如:灵峰,它之所以可变幻为“
夫妻峰”、“雄鹰峰”、“双乳峰”等不同形状,是因为垂直视角、视觉的变化
而导致视觉图象的变化。而剪刀峰的变幻景致,主要是因为水平视角、方位的变
化而产生的。因此,变幻造型是以三维空间的变化为先决条件的。
2. 时间因素对变幻造型的制约。观赏审美景物时,往往与“光”有着密切
关系。“光”又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景物各方属性显现的图象也随之更换。白
天阳光充足,对山高昂各个构景部位都能仔细察及。而正面的岩石、植物等细部
特征,在构图中起着重要作用。到了夜晚,光线暗淡,细微的景象模糊不清,在
月光蓝天衬托之下,边缘轮廓形状却显得清晰醒目,这些轮廓倩影构成了新的奇
特的物像。如:灵峰,白天正面眺望象一双手掌,晚上只看出轮廓,却能看到一
对情人月下相恋,所以又唤它为“夫妻峰”……另外,不同时间,不同方向的光
照,可以组成不同的阳面和阴面。它可引起景物形象的不同变幻。
3. 意念在变幻造型过程中的诱导作用。变幻造型是一种审美意象,它的形
成与旅游者的生活阅历、文化素养、想象能力、审美标准、志趣心境等条件有关
。如果游客具备的条件殊异,对同一景物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联想,形成不同意
念,得到不同的审美意象。如:“夫妻峰”的变幻造型,在不同的旅游者心目中
就有不同的意象,当东方游客观赏这尊女像时,脑海里闪现的是位披纱巾,身穿
和服,腰扎蝴蝶结的温柔而多情的日本少妇;西方的游客在品题时,看到的却是
穿着十七世纪流行的衬架支撑女裙、满头长卷发的激情而奔放的西欧古典女郎…

审美活动中,每个人总是把审美对象与自己生活阅历中接触过的景物或景物
某方面特征,发生审美联想。在旅游审美过程中,导游的讲解会激发和促进审美
联想。许多景点没经导游指点解说,游客是毫不介意的;一旦经导游介绍,集中
了注意力,激发了灵感,促使游客对景物产生特殊的感受与意念,形成审美意象
,愈看愈象,愈想愈妙。
意念的空间是无限的空间。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还可以把周围其他景物联系
一起进行观赏,从而产生妙趣横生的审美效果。在雁荡山灵峰景区,除“夫妻峰
”外,还有“犀牛望月”、“牧童偷看”、“婆婆转脸”等众多的变幻造型。单
个欣赏,只觉得其形态逼真,但整体欣赏,并用打油诗联系解释,意境就截然不
同了:“牛眠灵峰静,情人月下恋,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转脸”,短短四句打油
诗,有人物、有情节、有意境,有谐趣,意念和感受得到升华,审美意象进入更
高境界,教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综上所述,雁荡山变幻造型的形成实际上不仅与景物的实际形状三维空间形
象有关,也往往受时间气候因素的制约。更重要的是还依赖旅游者的心理状态与
审美感受能力。

⑹ 旅游审美境界分为哪几个层次

在旅游审美过程中,虽然审美内容差不多,如观其形、察其色、闻其香、品其味、听其声、觉其态、悟其质、辨其类、思其因,但由于主体各自的审美感受在程度上不尽相同,往往显现出多层次性,这主要是因为审美感受一方面受制于审美对象,另一方面还受制于审美个性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着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对审美层次这一问题进行过深入探讨,他把美感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3个层次,对于我们研究旅游审美很有启发。
1)悦耳悦目
悦耳悦目是指以悦耳、悦目为主的全部审美感官为体验的愉快感受。这种美感形态,通常以直觉为特征,以生理快感为基础。这是广大旅游者普遍的审美感受形态(例如,游览桂林山水、张家界、九寨沟、长江三峡等)。旅游产品的开发,者慧形态和色彩要美丽,色彩要协调,声音要柔美悦耳,对游人具有感官吸引力,注意杜绝视觉污染和噪音污染。此外,旅游审美在于丰富和新奇,旅游项目和旅游活动的安排应当丰富多彩,给予游客悦目悦耳的审美感受,避免雷同单调或简单重复。
2)悦心悦意
悦心悦意是指透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领悟到审美对象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获得审美感受和情感升华。这种美感效果是一种意会,在许多情况下很难用语言来充分而准确地表述,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例如观赏齐白石的画,你感到的不只是草木、鱼虾,而是一种悠然自得、活鲜洒脱的情思意趣;又如你在登临云雾缥缈的黄山时,产生的飘然若仙之感和超然出世之情。悦心悦意是比悦耳悦目更首慧答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如果说悦耳悦目以感性或直觉为主要特征,那么悦心悦意则以知性或理解为主要特征。悦心悦意的精神愉悦与悦耳悦目的感性快感相比,具有相对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悦志悦神
悦志悦神是指主体在观赏审美对象时,经由感知、想象、情感,尤其是理解等心理功能的交互作用,从而唤起的那种精神意志上的奋昂或愉悦状态和伦理道德上的超越。它是审美感受的最高层次。这种美感形态之所以高级而深刻,是因为它体现了主体大彻大悟、从小我进入大我的超越感,体现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高度和谐统一。如乘船游长江、黄河,信步登临泰山、长城,将会唤起我们的怀古之情和热爱大自然之情,给我们以民族自豪感、崇高的使命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感。这种美感,不是一般在感性基础上的感官快适,也不是一般在理解基础上的心思意向的享受,而是一种在崇高感的基础上寻求超越与无限的审美境界。这种审美特碧贺质无疑是符合当今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是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有利于完善人性的。从旅游审美上讲,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之问是一个层次递进或层次提升关系;从旅游境界上讲,这是一个由“兴游”到“神游”的过程。
旅游审美需求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在旅游的外在因素和内在情态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旅游行为;审美意识作为认识和反映现实的一种方式,包括了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知觉和审美感情等因素;审美个性作为社会审美意识在个体审美心理结构中的反映和落实,将会展现出审美感受中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的特点;旅游主体各自的审美感受在程度上不尽相同,往往呈现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等多层次性。

⑺ 旅游审美的方法有哪些

一般审美规律

1.信息来源及途径

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所涉及的现象都可成为信息来源。这些信息最主要的是通过旅游者的视觉和听觉器官进入旅游者的大脑,此外还通过嗅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官进入旅游者的大脑。但是由于各旅游对象的特点是否突出和每个旅游者的旅游偏好与兴奋点不同,故每个旅游者所接受的刺激强度会有差别。

应当说明,因为人类在长期接受外来信息刺激过程中,各种感官之间经常会互相协作,因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联系,故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虽然某一信息只是通过某一特定感官接收到的,但其他某些感官也会有所反应。这种现象在视觉与听觉之间最易发生。例如“此时无声胜有声”①、“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②等,都说明视觉器官引起了听觉器官的联带反应。“望梅止渴”则是视觉器官所引起的味觉器官的联带反应。

2.信息的加工

经过神经中枢对各种信息进行分辨、判断、综合、加工,即思维过程,形成形象和概念,对人的感情和思想产生影响,从而达到了旅游审美效果。其过程为:外界刺激→感官→情绪变化→分析判断→联想→思维→概念→理性认识→行为。但是,不同性质的旅游资源所产生的作用强度在阶段上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那些偏于耳目之娱的自然风光、消遣娱乐的旅游项目,主要在于运作程序的前半程,即外界刺激→感官→情绪变化,其余则相对较弱;而那些思想感情较强的文化艺术、社会现象等,则贯穿整个思维过程,并且着重于后半程的效果,对人的理性认识和行为的影响更为明显。

3.主客观的统一

审美的结果是最终使外界刺激引起人们情感的激动和思想的变化,从而达到精神的“净化”。故审美过程是客观外在世界与主观内在世界的统一过程。所以,审美必须是主、客观的统一。即如清代吴在湄在《天下名山游记·凡例》中所云:“外供耳目之娱,内养仁智之性”,也必须如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所说的:“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要达到东晋顾恺之在《画论》中所谓:“迁想妙得”,要求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指出的“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物以貌求,心以理应”。这也就是美学上所谓“移情说”。因而,人们应放弃冷漠的态度,调动主观积极性,去努力追求美。

4.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一般美学常将美分为自然美、形式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它们又可细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形式美中包括和谐、对比等。自然美和形式美容易对人们的感官产生作用,迅速引起人们的情绪变化,产生感性认识;而社会美和艺术美则重在思想内容,影响理性认识。但是,此二者不可割裂,它们都要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这是美学的基本法则。

5.美的时代性及阶级性

对于任何时代、任何民族和任何阶级、阶层而言,有其一致的一面,特别在形式美中表现得较为明显。例如和谐与对比的规律从来为人所肯定。然而美又有明显的时代性和阶级性。这正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劳动者绝不会以林黛玉式的弱不禁风为美。中国历史上不是也有所谓“环肥燕瘦”之不同吗?汤加,以至许多非洲人,传统上以肥为美,而今汤加国王却身体力行提倡起减肥运动来了。

6.美学的“间离效果”

也称为“距离效果”。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心理距离。即在审美过程中,虽然人们仍然会考虑现实需要,也正因此美具有了阶级性。但另一方面,包括旅游者在内的审美主体必须暂时超脱现实的功利目的,不能纯粹从实际利益出发,才能更好地进行美学欣赏。如果仅从功利出发,商人眼中的矿石就只有货币价值而无所谓美;木匠会觉得扭曲的树木毫无用途;农民和牧民也会认为石林贫瘠不毛一无所取;山民更会因山高路险、环境闭塞、生活不便而烦恼。然而上述景观却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功利的考虑是出于物质生活的需求。审美是出于精神生活的满足。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假如无视二者的差别,必将极大地破坏审美效果。在旅游开发和经营中也必须对此给予重视。在长城上讲述孟姜女的故事,在定陵中高悬说明牌,大书当年为修建陵墓花费多少钱,而当时有多少百姓饿死等,即是忘记了美学的“间离效果”。

其二是空间距离和媒介的作用。古代女诗人郭六芳的《舟还长沙》:“侬家家住两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正说明因为隔江相望,有了空间距离,并且是透过江上烟波相望,平常的景物就变得格外美丽了。明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记》:“今夜严叔向,置酒破山僧舍。起步庭中,幽华可爱。旦视之,酱盎纷然,瓦石布地而已。”同样的景物,夜观与昼观却有如此大的差别,皆因光照这一媒介不同。陈简斋:《海棠诗》“隔帘花叶有辉光”,则描写出了竹帘所造成的间离效果。

当然,体验型旅游(如民族风情、品尝美食等)、健身运动、娱乐活动、科学考察、探险等旅游项目,则应尽可能减少此种间离作用,以求获得真切的感受和详尽的了解。

开春,外出旅游又开始热起来。
旅游,是行走在路上的一项花钱找“辛苦”的活动,但大多数人乐此不疲,尤以广东人为甚。外出游玩,有人不虚此行,也有人收获甚微,甚至自觉“大失所望”。这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善于在游玩中发现美,是否善于设计旅游项目,找对出行路线。

旅游有一个审美价值取向和活动内容选择与安排问题,即外出旅游前要想好“看什么”和“怎样看”。只有旅游的对象和项目符合你的要求,才能玩出美感,玩出味道来。

我把众多旅游项目分为五类:

一是风景风光游。风景游分为山景游和水景游,水景游又分为海上景与江湖景。

二是名胜古迹游。我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各地有不少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既是一种文化品位,又是一种历史回顾,更是对众多古建筑的仰望。旅游,少不了对名胜古迹的寻觅,也是最令人向往的路线和“走”的目标。要看大秦、西汉时的长安,那儿有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乾陵等,一种出土的“历史展览”令人回味无穷。要体会地方小食与秦淮河风情,可以去六朝古都的金陵南京,回想南朝才子的风流倜傥。当然,最值得一去的要数北京,紫禁城的大小宫殿,令你流连忘返,惊叹华夏前人的鬼斧神工。

三是影视城游。这是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和艺术的迅猛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特色旅游项目。影视艺术的突飞猛进,带旺了外景拍摄事业。人们在拍摄制作影视作品之余,留下了亦真亦幻的一座座仿古写实的影视城,造就了全新感觉的一处处散发着艺术味道与气氛的旅游市场。由于影视作品在屏幕上播出所带来的群体效应,以及名编名导名演们的号召力,影视城便成为游客旅者外出旅游又一选择。

四是名人踪迹游。崇拜名家伟人,访寻古今中外名人故居以及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也是近年来外出游客旅者很热衷的又一出行项目。在游览中,你可以感悟名家伟人成长的历程并从中得到启迪,也许你会因此对人生走向和生活价值进行重估与选择。

五是历史事件游。历史是现实的影子,总是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而记忆又带着人们走进历史。新兴的历史事件游,往往带给游客的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历史文化的多重鉴赏与立体思考。寻找历史的足迹,是为今天寻找对照的镜子,从曾经的重大事件中回味历史的经验教训。

当然,上述五种旅游项目,是旅游过程中最常见的项目,此外,还有人造景观游、动物世界游等,当你选准项目,落实“走”的内容,走进早已心仪的景区时,你就会长出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美”的东西,去回味景观给你带来的愉悦与思考,在旅游中达到强身健心、增长见识。

中国园林艺术创作是把诗文题咏与自然景象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好的题名可以提高一座园林的格调,为园林增添“书卷气”,对园林景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游人感受到一座园林的文化素养与历史渊源,加深对园林风景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的了解,从而增添游兴,令人回味无穷。

避暑山庄内景点众多,题名各具特色,内容分为鸟兽虫鱼、春夏秋冬、花叶色香、云山水月等,有形、有色、有节、有时、有味、有声、有感、有情,或写实、或写意、或点景,使诗情画意融于景中。“试马埭”、“驯鹿坡”、“石矶观鱼”、“莺啭乔木”这些以动物为题材的题名,或是骏马奔腾,或是麋鹿成群,或是鱼翔浅底,或是鸟儿婉转啼唱,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展现在眼前,渲染了山庄的自然野趣。还有的突出了山庄的季相特征:一夜春风梨花开,晶莹的梨花与融融的月光相伴,正是“梨花伴月”所描述的意境;盛夏,酷暑难当,而“烟波致爽”则是“四围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秋季,当轻霜乍染时,“吟红榭”则是欣赏和吟咏红色枫林的最佳处;冬季,登“南山积雪”,遥望南山,可见岭上积雪经久不消,洁白如玉。四季之景,皆有可赏。“西岭晨霞”、“锤峰落照”的题名则用简练的词句说明了赏景的时间、对象和景观特点。前者则是指山庄西侧的山谷峰峦每当旭日东升时,霞光映照的景色;后者,则指当夕阳西下时,在此欣赏庄外磬锤峰在夕阳映照下金碧辉煌的景色。而有的则是巧于因借,“香远溢清”借花之香,“暖流喧波”借水之音,“风泉清听”借风成趣,“青枫绿屿”借色添彩,观其色、听其声、闻其味,赏景的内容更加丰富。

山庄中的景点题名有很多是取意于古代诗句的意境,引用已有的现成诗句略作变通而成。如“水流云在”取意于杜甫的《江亭》“水流水不兢,云在意俱迟”;“月色江声”取意于苏东坡的《赤壁赋》“月白风清……江流有声”;“双湖夹镜”由李白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化成……这些富有诗意的题名,将游人带入诗的境界,给人留下了神思驰骋的广阔天地。此外,还有一些题名反映了康熙、干隆的政治抱负、道德观念、思想感情。如“澹泊敬诚”则表达了康熙皇帝追求恬静寡欲,谨慎真诚的思想;“戒得堂”则是干隆皇帝以此来警惕贪得无厌的思想滋长,这些则又是把人生哲理融入景点之中,引人深思,从中获得启迪。

避暑山庄景点的题名,可以使游人了解山庄的自然景色、园林建筑以及康熙、干隆的政治思想,突出了园林诗情画意的艺术特点,是造园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⑻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有哪些

饮食设置不齐大州谨全不清洁,没有反应地方特色,邮电、银行、理发等设施没有迹亏, 交通不便滚基,文化娱乐,各种疗养体院等设施不齐全等都属于基础设施薄弱

⑼ 旅游景观审美的个体差异有哪些

旅游景观审美的个体差异决定语旅游者的审美动机。旅游审美动机泛指决定旅游审美行为的心里趋向迹桐,或指旅游审美需求过渡到旅游审美行为的心里中谨扒介。对于前者来说,旅游审美动机是其在外界因素(信息流程、社会环境、姿晌坦文化氛围)和内在情态(情趣、判断、心态等)的交替作用下而产生的。
一般来讲,旅游动机具有多重特性。
自然审美型
艺术审美型
社会审美型
饮食审美xing

阅读全文

与旅游审美薄弱点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3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24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889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36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28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56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75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0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2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898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4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6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0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2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58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2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2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42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14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