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旅游审美有哪些特点
旅游是以游览为共同目的、以旅行为手段的活动。所谓游览,就是流动性地看,也包括听。不管是现代的游客,还是古代的游客,不管他们所抱的旅游直接目的怎样不同,但是他们在旅游过程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游览行为,看到和听到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会欣赏到其中美的形象,产生美感这种高级的情感愉悦,而且有些人还会使美感升华,进而创造出美的事物来。这就是形象意义上的旅游审美活动。近年来,不少学者以旅游学、旅游美学和旅游社会学等为理论工具,对旅游审美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瑕瑜互现。拙文不揣冒昧,本着“批判地吸收”的原则,对旅游审美活动的特点和意义进行一次系统梳理。
一、 旅游审美活动的特点
旅游作为一种短期性的闲暇生活方式,从本质上说,实是一种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通过旅游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和满足,是所有旅游者的共同追求,也是旅游的本质之所在。一般而言,所谓审美,指的就是审美主体对客体之内容与形式价值(如美丑)的感知、观察、审视和品评,是人对美的事物的一种带有情感的认识,具体而言,旅游审美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历史性
旅游审美属于历史的范畴,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活动。人类早期的旅游活动中,由于人类无法通过掌握自然规律来控制自然力,因而拜倒在自然脚下,试图通过对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朝拜以获得上苍的佑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情感需求。随着历史发展,旅游审美的目的开始向求学求知倾斜,从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到郑和下西洋,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徐霞客的考察旅游,旅游审美的知识性和功利性在增加。18世纪中叶,卢梭、歌德、海涅等人掀起“回归大自然”的热潮,旅游者开始真正自觉地进行自然观光旅游。20世纪后,旅游者更多地渴望亲身参与,甚至以征服者的身份出现在自然界,希望通过亲身体验克服和净化自身的渺小和平庸,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从而获得由衷的喜悦。
个体的审美活动也是这样。在最初的审美中,由于个人审美能力的限制,往往是匆匆忙忙,赶来赶去,到各地名胜去走马看花,浮光掠影地看个大概,选个景点赶快摄影留念,赶任务式地疲于奔命,满足于“曾到此一游,留个纪念,可以此身无憾矣!”后来个人阅历的丰富和人生体验的增加要求尽可能提高旅游的审美文化质量,充分发掘出旅游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让自己在旅游中玩得更开心,更惬意、更有意义、更有收获。
这些都得益于自身审美的修养和能力的不断提高。正所谓“涉浅水者得鱼虾,潜深水者得蛟龙”。有不同审美能力的人,可以从美景的色、形、音得到悦耳悦目的愉快;也可以进而从美景的表层内容得到愉情愉意的享受;也可以进而从美景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得到畅神畅志的精神提升。
2、 休闲性
这是旅游审美活动溶解美的体现。休闲不是空白,不是抬头看天,不思不想,无感无情,也不只是睡觉。要休闲得快乐舒畅,有丰富充实的内容,有高尚而不低俗的品味,就要有所讲究。人的生活中,不但有金戈铁马,艰苦奋斗,而且也该有泛舟湖上,徜徉于山水胜景之间,寻趣于茶余饭后,花前月下,这就有了旅游和游玩等活动。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的活动。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朱熹诠释;“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论语集注》);王夫之说:“若艺,则与道相表里。”(《读四书大全说》)。孔子还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说明对山水之乐,可以体现仁知;知者仁者不仅喜欢仁礼,而且也喜欢山水。《论语•先进》载:孔子叫弟子“各言其志”,曾点说: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表示赞赏,就因为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仍应有优游的生活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在事功斗争中可以优游不迫,在生活中可以去除急功近利的束缚,在得到宽余的休闲时,可以在山水游览中悦目赏心怡然自乐。毛泽东在其诗词中写道:“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水调歌头•游泳》)这种优游的生活态度,对待风浪斗争与闲庭优游是统一的。这是说,人们有了闲心和闲趣,才能从容畅游,超越贫贱富贵的计较,到达怡然自乐的境界。休闲有不同的趣味。我们提倡的是:休闲有雅趣,生活有品味。
3、 选择性
选择性是人的主观性的深刻体现。旅游是有意识的人的主观活动,审美主体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审美。一是对旅游景点的选择。二是对旅游时机的选择。三是对审美中介的选择。四是对审美对象的选择。
从美学角度讲,人有两种冲动,一种是物质冲动,一种是理性冲动。振奋性的美是两种冲动各自保持着自己的张力,并起到紧张的作用的美。由于人实际所处的状态不同和旅游资源的相异性,旅游审美也会产生两种作用,一种是使人趋于松弛的作用,一种是使人趋于紧张的作用。当人处于紧张状态时,人一般会选择使人趋于松弛状态的旅游地,如到海滨度假地,晒晒太阳,泡泡海水,或到深山老林幽静的环境里避避暑。这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可以使人放松,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当人处于松弛状态的时候,人可能会选择一些富有刺激和挑战性的旅游项目,如登山、探险、漂流等等,这种需要毅力、意志,成功后会引发人战胜大自然的豪迈壮志的旅游形式,使人打破松弛状态,使人恢复振奋。这样通过不同形式的旅游活动,调整人的紧张或和谐的状态,帮助人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因此,从旅游审美角度看,旅游景观可分为溶解性美的旅游景观和振奋美的旅游旅游景观。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在心境低沉之时,攀登华岳,极目远空,直抒胸臆,胸中块垒一扫而光;心情愉快,踌躇满志之时,览汉唐古迹,阅世事变迁,明兴衰之理,以告诫自己不可不察微知着,不可不防微杜渐。
二、 旅游审美活动的意义
旅游审美活动的意义与其特点是分不开的。正是这些独特之处才成就了其在道德领域、社会领域、生态领域、哲学领域和政治领域的非凡意义。
1、 道德意义
旅游审美是人与外部事物结成的一种特殊关系。在这种特殊关系中,美与善从来就是如影随形般地纠缠在一起的。旅游审美之作用于道德,从根本上讲,就在于人的审美心理和道德心理的相通。一般而言,组成人的道德品质的基本要素不外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等几个方面。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审美可能带来的情感冲击是时会发生的,这种审美情感往往是与道德情感密切相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曾举例说,当人们在欣赏田野上的丰收美景时,产生的审美情感总是与人们的道德情感相联系的,虽然这种联系有时是模糊的甚至感觉不到,但归根到底是与丰收可能给农民带来幸福的道德情感密不可分的。对人类道德心理和审美心理最早进行自觉而深刻研究的德国思想家康德曾说过:“我们经常把建立在道德评价基础上的名词应用到自然或艺术美的事物上去。我们说建筑物是雄伟或壮丽的,乃至于颜色也是纯洁的,谦逊的或柔和的,因为它们所引起的感觉包含某种类似道德判断所引起的那种心情的意识。”这就是说,对建筑物、树林、平原,甚至于颜色的美感中,包含着类似于道德情感的意识。可见,这种由审美带来的情感冲激,不仅可以激发人们高尚的审美情趣,促使人们道德情感的升华,而且还作用到道德知、意、信、行的各个方面。诚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方志敏同志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曾写道:“雄伟的峨眉,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与夫秀甲天下的桂林山,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这好比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她身上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令人羡慕的美。”正是通过对祖国美丽山河的欣赏,从而唤起了他对祖国母亲的爱,并进而激发出他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这种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又可进一步稳固和提升爱国主义的认识、信念和意志,并化为实践中的爱国主义行为。这一过程,正是长期稳定的爱国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应该说,方志敏同志有着如此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信念,是与他对祖国的美的欣赏和热爱是密不可分的。总之,旅游审美常把美与善、美与社会、美与人生联系起来,使人自觉不自觉地把只能指称于人的“德性”内涵赋予了自然,正是这种寓道德修养于旅游审美活动的突出表现。
2、 经济意义
旅游审美是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是毋容置疑的。近现代旅游业属于新生的第三产业。近代旅游业是由产业革命造就产生条件的。1845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首创了人类第一个旅行社,为人们提供有组织的旅游服务。从此,旅游业进入近代时期,旅游由以往个人的消费活动向商品化方向发展。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旅游业进入了现代时期。这个时期,随着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的恢复与迅猛发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世界朝着和平民主方向前进,旅游业便突飞猛进,在内容、形式、规模和性质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内容上,旅游成了人民大众的社会活动,而且以审美为共同目的、行为和效应的倾向更为明显;在形式上,大型客机、新型车船等现代化旅游交通工具使旅行速度大大加快,使旅行更加安全、方便和舒适,使游客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远距离和长距离的旅游;在规模上,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例如1996年在我国旅游的国际游客达五千多万人,国内游客达六亿多人),旅游范围扩大到全球;在性质上,旅游业成了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因此,现代旅游审美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其一,扩大经济收入,平衡国际外汇收支,促进货币回笼。旅游审美的经济收入,包括旅游企业向游客收取的旅游服务费用和旅游商品交易的货币。从国外游客那里获得的这种经济收入是外汇收入,这意味着旅游业所在国增加了财富,有利于它平衡国际外汇收支。我国的现代旅游
㈡ 旅游景观审美的个体差异有哪些
旅游景观审美的个体差异决定语旅游者的审美动机。旅游审美动机泛指决定旅游审美行为的心里趋向迹桐,或指旅游审美需求过渡到旅游审美行为的心里中谨扒介。对于前者来说,旅游审美动机是其在外界因素(信息流程、社会环境、姿晌坦文化氛围)和内在情态(情趣、判断、心态等)的交替作用下而产生的。
一般来讲,旅游动机具有多重特性。
自然审美型
艺术审美型
社会审美型
饮食审美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