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时候首次提出全域旅游这个词
2010年,成都市大邑县在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新理念下,以旅游产业结构高度化为指导和目标,率先提出了发展全域旅游度假产业的全新理念.
❷ 红色旅游是谁提出的起源是什么它的历史背景
红色旅游是在2004年年底时正式提出的、以中国 *** 相关的历史纪念地镇扒败为资源的旅游,包括了各个革命圣地。
发展红色旅游,是为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此旁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御颤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以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在远景设计研究院看来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❸ 红色旅游的目的和意义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但是,这种学习不宜搞成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而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意义:
1、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2、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红色旅游是在2004年年底时正式提出的、以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❹ 红色旅游是指什么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央决定将红色旅游内容进行拓展,将1840年以来170多年之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奋勇抗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充分显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文化遗存,有选择地纳入红色旅游范围,这就更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优良传统。红色旅游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是在2004年年底时正式提出的、以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这包括了各个革命圣地。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
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将构成发展红色旅游的强大物质基础,正在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热点,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❺ 红色旅游是谁提出的!!!! 起源是什么 !!它的历史背景 !!!
什么叫红色旅游?它是怎样提出来的?
答:近几年,在国人的用语中出现了不少新词汇,其中“红色旅游”就是一个从上到下频频使用的新名词。请问红色旅游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胡振民(中宣部副部长、全国文明办主任):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情况如何?
答:近些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广大群众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泛,红色旅游受到普遍欢迎,逐渐发展成为影响较大的旅游活动。不少地方党委和政府把发展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老区脱贫致富等结合起来,采取措施,加大投入,注重改进创新,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教育基地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使红色旅游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教育基地成为旅游热点。每逢重大节庆日、旅游黄金周和学生寒暑假,到教育基地参观游览人数明显增长。2004年“七一”前后,有20架次旅游包机、58个团队近10万人赴井冈山开展社会实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一些单位还自发组织“重走长征路”、“伟人故里游”、“抗日根据地游”等活动。据初步统计,当年江西、湖南、陕西、重庆等13个省市的150多个主要红色旅游景区接待人数约2000万人次。2005年春节期间,红色旅游更是红火,韶山仅在大年初一就迎来5000多人,井冈山每天迎接4000多人,延安共接待中外游客11万人次。
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红色旅游给老区奔小康提供了新的契机。井冈山把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相结合,旅游产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超过35%。近年来,河北西柏坡通过接待参观旅游者,直接收入达800多万元,综合效益7500万元,吸纳就业3300多人。据测算,目前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区每年旅游综合效益约为200亿元,并带动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关联产业发展,形成“一业兴而百业旺”的良好局面。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更加受到重视。不少地方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更加重视保护和有效利用红色资源,增加必要的投入。
与绿色生态、历史文化、风情民俗等形式的旅游相比,红色旅游具有哪些特点?
答:各种形式的旅游一般具有吃、住、玩、游、购、娱这六大要素,但红色旅游还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学习性:红色旅游的学习性,主要是指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但是,这种学习不宜搞成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而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对国民进行本国历史的旅游教育,在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制度。如德国一些州就对中小学生进行反法西斯的修学旅游做了专门立法,要求每个学校都要定期组织学生到纳粹集中营等地游览参观,勿忘历史。中国人的旅游与学习总是紧密相连在一起,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现在开展的红色旅游,是这个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它完全可以归类于修学的大类,定位于朝觐“革命圣地”的专题旅游,列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工会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序列。
——故事性:故事性是相对说教性而言,反映出人们对历史吸引物的取舍观。现在到一些红色旅游点,给人的感觉是在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地区展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静态有余,动感不足,缺乏实景地厚重的历史感、独特的亲切感和“姹紫嫣红”的美感。这里除了经济条件落后、展陈手段单一等因素外,也是在英雄史观等陈旧观念影响下产生的人为缺陷之一。
要让红色旅游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有强烈吸引力的、大众愿意自费购买的旅游产品,还需要妥善处理红色教育与常规旅游的辩证关系,其中的关键是以小见大,以人说史。历史典故往往形象、生动、有趣,容易让英雄走下圣坛,贴近群众和生活,产生亲和力。因此,要深入发掘红色旅游中的历史人物故事,既要反映领袖、英雄等“大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更要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使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
——参与性:有些红色旅游景点的旅游过程较为艰苦,为改变这种状况,少数景点努力过头,出现城镇化、商业化、舒适化的倾向,有损害红色旅游本质特色的危险。为避免重蹈覆辙,红色旅游点应紧跟体验经济的潮流,突出旅游节目的参与性。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学习。红色旅游的组织者要设计、组合出“原汁原味、有惊无险、苦中有乐、先苦后甜”的产品来。近年来,有些红色旅游景点开展了“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等参与性活动,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化装拍照、观赏节目、饭菜品尝等浅层次上。
中国电影《甲方乙方》的战争旅游项目看似荒诞可笑,但是近年来,在一些英国人的生活中却已变成了现实。他们每年都要自己掏钱购置或租赁坦克、军车、枪炮、军装等军用物质,装扮成二战或其它历史时期的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为了体验当时真实的战地生活,他们甚至连菜谱、食物和住宿的帐篷都要如法炮制。发达国家的现在,有些会演变成我们的将来。只要我们创造条件,实现或部分实现人们的这个梦想,红色旅游就会吸引源源不断的客流,达到化潜在资源为现实效益的目的。——扩展性:部分红色旅游产品留存下来的革命遗物数少、量小、陈旧、分散,具有内容、场地、线路等方面的局限性。一些着名的纪念地只是孤零零的普通民宅、庭院或小船,与其他旅游景点相距很远,而且很少有相应的纪念品可买,令旅游者难以尽兴。红色旅游要千方百计扩展产品链,延长旅游者的游览时间,增加其消费时间、内容和金额。扩展产品链还要与当地的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相连接,在尽可能保持红色基调的基础上,向其它旅游形式如绿色生态之旅、粉红情侣之旅、火红婚庆之旅、金色采摘之旅等方向扩展。
相比之下,国外一些类似纪念地“在螺丝壳里做道场”的办法值得借鉴。如海参葳炮台曾是俄罗斯的战略要地,面积不超过2000平方米。它除了在炮台内有海军历史展览外,在外边空地上,还摆放了高射炮等退役武器,旅游者可以上去摆弄、照相;另外,每天上午11点,准时升旗、鸣放礼炮。炮台外面还有海洋博物馆和海产品市场。通过类似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活动,使炮台成为一个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的旅游目的地,本来半小时就可以看完的景点,延长到半天,旅游者和经营者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❻ 什么是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现代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经济的结晶。自1999年我省提出“红色旅游”概念以来,红色旅游在全省各地蓬勃开展,成为国内旅游的新亮点个重要增长点。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把我省红色旅游打造成具有震撼力的品牌,把红色旅游活动推向心得高潮,把红色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特制订本纲要。
一、重大意义
发展红色旅游,既是打造中国特色旅游品牌、繁荣旅游经济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战略工程,还是展示时代风貌的重要途径。
(一)红色旅游是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它实现了三个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推进了精神文明的建设,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需求;它实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寓教于游,寓教于乐,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宣传的是政治内容,运用的是市场手段,满足的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能够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
(二)红色旅游是培育“红色”下一代的重要课堂。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我党一项重要的任务。旅游是青少年普遍喜欢参与的时尚型、文化性的高层次生活消费活动,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功能。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可以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的方式传输给广大青少年,潜移默化,行之有效。
(三)红色旅游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指针。发展红色旅游,实行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互融,区域旅游线路互连,城乡旅游市场互动,海内外客源互流,实现地区间经济效益再分配,符合科学发展,能够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的协调。
(四)红色旅游是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引敬。革命老区曾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经济社会大多还比较落后。发展红色旅游,就是依托自身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培育革命老区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是一项重大的扶贫工程。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革命老区打破封闭格局,加快开发开放;扶贫扶智结合,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
(五)红色旅游是展示我省新形象的重要窗口。红色文化是中华名族的骄傲,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发展红色旅游,是弘扬红色文化、彰现革命精神、展示崭新风貌、提升整体形象的重要窗口。当前我省正在广泛开展“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即可让人们了解江西丰富的红色文化,又能向世人展示江西崭新的时代风貌。
(六)红色旅游是我省建设“旅游休闲后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江西建设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旅游休闲后花园”,是省委、省政府的一大战略决策。发展红色旅游,加快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完善红色旅游产品,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是我省旅游业的最大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并籍此带动绿色、古色旅游开发,促进旅游整体发展,使江西尽快成为东南沿海乃至全国和海外人们旅游休闲的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