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旅游业的发展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1、旅游业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可以有效带动建筑工程及相关行业、航空运输业、轻工业、商业、工艺美术和农副业等行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它所具有的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导向性功能是不容置疑的。
3、增加就业机会
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和信息流的流动,因此发展旅游业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4、增进国际交流,拓宽世界视野
在一定意义上,一次旅游活动是一种广义上的文化交流,通过发展旅游业,各国人民之间的彼此了解,并有力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这种软环境效应可以克服各国意识形态间的障碍,增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有利于协调各国之间的关系,以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的集团化。
5、促进招商引资,利于国际接轨
与贸易创汇相比,旅游创汇不需要直接输出物质产品,不需要进行多环节的长距离运输。发展旅游业可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利于低成本地学习借鉴别人有用的东西,更新观念,促进本地区扩大开放及与国际的接轨。
(1)中西结合对旅游的发展有什么好处扩展阅读:
旅游业组成要素:
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古迹、革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力;
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等;
旅游服务,是包括各种劳务和管理行为相结合是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力。
㈡ 如何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很好的有机结合,来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一)旅游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积极影响。? 1、增加民族地区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其生存和生活条件? 旅游业的发展,能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旅游业带来外汇收入,增加地方政府财政税收,提供当地人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的家庭收入增加,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它们在供旅游业使用的同时,亦供当地居民享用。这样就会改变民族地区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如交通设施、照明设施、家庭住宿环境和条件等的改变,让他们有了更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渐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2、拓宽民族地区人们的视野,使其更快走上“全球化”道路? 伴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外来人员大量涌入,随之也带来许多新鲜事物和外来文化。当地人们从主动抵制到完全认可,甚至去接纳旅游者的文化,这是一个视野逐渐拓宽的过程。从而他们心理上对外来文化的容忍和接纳能力也逐步增强。世界“全球化”在当今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不能简单地认为传统民族文化一旦进入全球化,就会丧失自己的特色。根据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双向影响的原理,各民族并非被动地接受外来文化,在接受的同时,也通过全球化过程使本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一个民族文化的世界化程度越高,对该民族的发展就越有利,该民族文化就能获得更文泛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视野的拓宽,使民族地区人们有 了更全面的心理准备,在全球化过程中能采取更主动的姿态,获得更多机会。? 3、增强民族自信心,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的复兴?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现代话语对民间的、边缘的、非主流文化的排斥,使之赋予了一系列迷信、落后、愚昧的形象,民间的、边缘的、非主流文化的持有者也已经将这一系列迷信、落后、愚昧的形象内在成为自我认同的一个方面”。而在80年代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开展,民族文化被开发利用,且倍受青睐,唤起了民族地区人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促使他们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文化。这种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唤起,以及经过重新认识和评价之后对自我文化的重新肯定,激起他们去恢复原有的现已消失或几近消亡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情,推动了传统民族文化的复兴。反过来,这也促进了民族旅游的发展。
㈢ 丝绸之路”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1. 现在主要是供考古用,也有可能修建跨国铁路。依然有交通的作用和价值,是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通商的重要通道在一定程度上算是连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促进着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是中华悠久历史的见证,大量的游客被这条古道悠久的历史吸引,已经成为繁忙的旅游之路。 2.新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西欧工业中心的现代化道路网,将由许多分支构成,把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南欧和西欧等许多国家联系在一起,对促进亚欧大陆经贸和人员往来,尤其是促进沿途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现在那条古老的道路还是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通商的重要通道,只不过已经铺上了铁路了,铁路外号亚欧大陆桥。
拓展资料: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10900公里长的新亚欧大陆桥所取代。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二.丝绸之路的建立为今日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基础,为我国建立一带一路政策提供了历史范例,促进了今日我国与一带一路诸国的思想经济文化政治交流,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合作,达到互惠共利的作用。
三.历史作用: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通过古代丝绸之路,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要前提。在3-8世纪中亚地区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艺术中心,其作品受到希腊和罗马文化与艺术影响,而萨珊王朝的城市建筑具有东西方文化兼容的特点。西域文化对唐朝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中原地区开始逐渐接受龟兹音乐和舞蹈。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则传播了中国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
㈣ 我国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首届中国东、我国西部旅游博览会于2000年4月在西安进行。陕西省之所以能够吸引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吉林、山西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家轻工局来共同主办,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从而促成了新千年中国旅游业的第一桩盛事。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我国西部旅游已经显现突出的后发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西部大开发促进我国西部旅游大发展的话题空前热了起来。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还相当落后,但就旅游来说,我国西部幅员辽阔、山川壮丽、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奇山异水、民俗风情都是极富潜力的旅游资源。着名的区域经济学者萧金成在点评我国西部开发时就指出,我国西部地区应分步骤、分层次地开发,一个地方更应认清自己的“家底”,比如西安的优势一是高科技,另一个就是旅游。西安的旅游在中国不说是独一无二的,也和北京不相上下。不仅仅是旅游,而是以旅游为龙头发展第三产业,潜力很大。国际知名度不亚于北京,甚至超过北京。”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思路为旅游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朱镕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讲道,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集中力童抓好五方面工作: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扩大对外开放,这一切均与旅游业大发展的基础与环境密切相关。我国西部的发展制约因素首先是基础设施。因此“十五”期间我国西部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枢纽工程建设和发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达数千亿,国家计委宣布,将投人6亿国债资金用于我国西部贫困地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这些特大利好消息无疑发出了一个重要的导向信号,必将引发我国西部旅游的大开发、大整合,从而使我国西部旅游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为我国西部的整个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可以说,伴随着各项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西部大开发也为旅游搭起了一座巨大的舞台。我国西部各省对此反应迅捷,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宣布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争取和用好国债,组织专家和业务人员对拟实施的国债项目进一步细化,力求在2000年6月举行的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将旅游招商项目与国债项目结合,切实管好国债资金走向和进行国债资金使用的跟踪监督检査。甘肃则表示,甘肃的旅游业不会坐等国家投人,而要全方位出击,多渠道引资,如发行旅游基本建设彩票。新璐将重点进行特色鲜明的新景点、新线路的基础建设,2000年5月起将以乌鲁木齐为龙头,以丝绸之路为主干,加快开发以喀纳斯湖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区、以吐鲁番为重点的古文化遗址旅游区等。宁夏介绍说,基础设施不配套,是严重制约宁夏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扶持资金将重点用于旅游区的道路交通等基础建设。景观奇特、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国西部地区寄予厚望的“摇钱树”,但要使这棵树苗壮成长,还需好好呵护,仔细培育。有专家指出,我国西部旅游开发必须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突出资源特色,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思路,要按照产业化要求,资源开发和市场促销并举,但要防止一窝蜂,盲目上马,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命力源于市场沃土。在我国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促销处于新的调整升级时期的今天,如何适应市场推出新产品,如何扩大合作发挥联合优势,如何开展促销增加客源等等,已成为摆在业内人士面前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