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旅游攻略 > 重庆的旅游业日后会如何发展

重庆的旅游业日后会如何发展

发布时间:2022-06-27 13:06:42

A.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五个重庆”建设,创新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精品景区的带动作用,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统筹城乡发展、“缩小三个差距”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和率先发展,把旅游业建成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带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重庆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中国西部地区旅游高地。
(二)发展战略。
1.加快和率先发展战略。
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整合各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各行业资源,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以大项目和大营销为重点,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在若干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提升重庆旅游业在全国旅游业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2.精品带动战略。
瞄准国际一流标准,加快长江大小三峡(奉节白帝城、巫山小三峡)、天坑地缝、天生三硚、钓鱼城、白鹤梁、大足石刻等精品景区建设,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全市旅游业提档升级。
3.“五个重庆”转化战略。
充分利用“五个重庆”建设带来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改善的机遇,加快旅游业发展,开发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4.产业融合战略。
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带动功能,坚持旅游业与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延伸以旅游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发展旅游产业园区和旅游产业集聚区,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
(三)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质量显着提升,全面建成形象鲜明、产品多元、服务一流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国重要旅游集散地和西部旅游高地。旅游产业效益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旅游业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提高人民群众福祉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带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生态建设、对外开放的重要产业,使重庆成为中国以旅游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统筹的典范。
到2012年年底,力争全市年接待旅游过夜游客达6250万人次,年均增长25%;旅游总收入达1550亿元,年均增长30%;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19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0亿美元;就业总量达195万人。到2015年年底,力争全市年接待旅游过夜游客达1.08亿人次,年均增长20%;旅游总收入达3000亿元,年均增长25 %;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6亿美元,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进入西部各省(区、市)前3位、全国主要旅游城市前10位;旅游产业就业总量(直接与间接就业)达250万人。

B.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发展形势

(一)“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全面提速,取得丰硕成果。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打造温泉之都、建设山水都市旅游精品、提升“六大精品景区”品质等重大战略举措,实施了一批旅游主题年重大建设项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了重庆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旅游经济主要指标年均增幅超过20%,增幅在全国名列前茅,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巩固,重庆建设全国旅游强市的基础更加坚实。
1.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十一五”时期,全市国内、入境和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均获得了高速增长。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幅为21.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幅为25.5%;入境旅游人数年均增幅为21.2%,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幅为21.6%;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幅为21.2%;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为25%。2010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62亿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137.02万人次,国内旅游者1.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917.85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7.03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868.36亿元。在西部12省(区、市)排名中,重庆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列第6位、第5位和第4位。
2.旅游产品类型更加丰富。
“十一五”时期,全市以“旅游主题年”为抓手,着力推进“太阳”工程、五方十泉、10大生态旅游、10大乡村旅游、10大名镇旅游、10大温泉旅游等项目建设,构建了包含观光、休闲、度假、商务等不同类型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了浪漫的温泉之都、多彩的山水都市、壮丽的长江三峡、精美的大足石刻、神奇的天生三硚、峻秀的乌江画廊等旅游精品。
3.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方面配套水平明显提高,旅游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406家,其中出境旅行社24家,一般旅行社382家;星级饭店271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4家,四星级饭店60家,三星级饭店128家,二星级饭店68家,一星级饭店1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96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38家,3A级旅游景区32家,2A级旅游景区23家,1A级旅游景区1家。此外,重庆市还组建了重庆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构建了更好的旅游投融资平台。
4.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时期,制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五方十泉”建设打造“温泉之都”的意见》(渝办发〔2006〕22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激活重庆旅游市场优惠奖励政策的通知》(渝办发〔2008〕22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太阳”工程建设的意见》(渝府发〔2008〕131号)等文件,加强了与周边省市、主要客源地以及国家部委的合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全市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5.旅游产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9.8%上升到2010年的11.6%。旅游业在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帮助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和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上讲,“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与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相比,与旅游业发达地区、周边先进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旅游目的地体系尚不健全。全市还没有形成统一、鲜明的旅游形象,作为目的地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尚待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旅游目的地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旅游区域发展不够均衡,纵深发展乏力,空间格局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是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仍显粗放。全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数量庞大、组合度好,发展潜力很大,但是目前还有不少高品质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开发或开发得不够好,缺乏有震撼力的国际旅游精品。同时,在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散客化、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化和精致化等方面,市场开发还不到位,游客满意度还比较低。
三是旅游经营主体发育不够成熟。缺少有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缺乏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业态,市场活力不足。旅游产业链不完善,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不高。
四是旅游人才和科技支撑亟待加强。旅游产业人才队伍总体上素质偏低,具有专业技能的员工比例不高,高级管理人员短缺。旅游业科技含量不高,旅游领域的高新技术成果运用不普遍,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旅游业产业素质、服务品质还有较大差距。
五是旅游产业协调机制尚不健全。旅游发展合力不够充分,部门协作和区域联动机制有待加强,“全市一盘棋”的理念需要进一步强化。
六是乡村旅游发展滞后。主要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向乡村旅游延伸不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欠账大。
(二)“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但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
1.“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是宏观环境向好,旅游业发展进入“黄金期”。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恢复期,全球经济有望温和回升,将有利于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促进各国和地方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的互相渗透,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将为旅游发展创造新机会。低碳经济成为主导发展方式,有利于凸显旅游产业地位。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将推动旅游产业素质提升,并不断催生旅游新业态。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旅游业将进入发展“黄金期”。“十二五”时期,我国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今后一个时期,将处于消费总量快速增长期和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期。人民生活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消费升级、城乡互动催生新的“消费革命”,国民经济结构也将随之调整。未来一段时间内,旅游业将成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产业。国务院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全国旅游业发展迎来新热潮,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旅游总收入增速预计将持续高于GDP增速。
二是区域地位凸显,旅游业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重庆市我国是中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在统筹城乡、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开发西部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二五”时期,是重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攻坚时期,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成渝经济区建立、两江新区崛起等重要机遇。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旅游业被定位为加快和率先发展的行业之一,是重庆建设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的重要内容。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将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扩大消费、改善民生、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望在重庆新一轮产业大发展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得到更大支持。
三是“五个重庆”助推,旅游业发展进入“快速成长期”。“十二五”时期,围绕“五个重庆”建设,全市将进一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交通状况,整治社会治安秩序,提升健康卫生状况,可望为旅游业的转型升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多的可利用资源,将对旅游业发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2.“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体制机制障碍亟需突破。最主要的有:旅游部门职权范围相对有限和旅游产业综合性大产业性质之间的矛盾,旅游资源的部门、地区分割和旅游者、旅游要素自由流动需要之间的矛盾,区域旅游发展的整体性和行政区域的层级性之间的矛盾等。
二是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在国家层面,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一直缺乏综合性的根本法,专业性法规体系也不健全。从地方来看,旅游立法也存在一些薄弱和滞后的地方。特别是在适应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等新领域方面,现有的法律法规基本上还是空白,将给旅游业发展带来诸多困难。
三是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旅游业在推进“缩小三个差距”中应当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对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旅游经营主体培育、旅游运营模式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是区域竞争加剧。国发〔2009〕41号文件的出台固然给各地旅游业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旅游业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特别是重庆周边省市纷纷将旅游业作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周边省市旅游业发展和重庆市旅游业发展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进一步加深。
此外,在国际方面,世界主要经济体消费能力降低、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可能设置的各种软性贸易壁垒,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重庆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发展。

C. 重庆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重庆直辖以来的六年中,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31.7%,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相比,约高出21个百分点,显示出强劲、迅猛的增长势头。(热点:大资金绞尽脑汁预谋新一轮行情!)

在日前召开的重庆市旅游工作会议上,重庆市旅游局局长王庆瑜从三个方面概括了旅游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对重庆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是旅游产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大。截至2002年底,已拥有1至5星级饭店129家,增长了近7倍;国际、国内旅行社204家,增长了近1倍;15个区县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区”称号;形成了有重庆特色的“三大精品”旅游热线,即山城都市、长江三峡和大足石刻。

二是国际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持续增长。六年中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65.07万人次,旅游创汇达8.1亿美元。其中,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次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达到46.15万人次和2.1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国内旅游总人次达到1.83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750.49亿元人民币。(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三是旅游业对重庆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增强。直辖以来,旅游总收入在重庆市GDP的比重,从1996年的3.56%上升为2002年的11.1%,上升了7.54个百分点。重庆市政府从1998年开始,每年投入3000万元结构调整资金用于扶持旅游业发展。在政府导向性投入的引导下,至2002年,共带动社会投资17.74亿元,累计开发旅游项目129个,其拉动比例为1:11.8。同时通过抢抓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2000年至2002年的3年间,共争取到国债资金1.82亿元人民币,投入以旅游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个。

D. 2020年,重庆旅游有哪些新变化

2020年,无论这一年有多么不平凡,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也已经成为过去。

对于重庆这座城市而言,文旅发展,依然是2020年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尽管有着疫情的冲击,但是我们依然迈步向前,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绩。

当然了,大家更为关心的肯定是环线的最后一段,还有就是5号线石桥铺到跳蹬段,不知道在农历新年到来之前,能不能实现通车?

2020年已经过去,不管大家有着怎样的遗憾或者收获,都应该学会慢慢放下,在迎接2021年的同时,将过往的一切变成经验和动力,在全新的一年继续努力奋进,创造更多的新生。

E. 重庆未来发展如何会不会成为一线城市

我国有四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 重庆,说实话,重庆作为直辖市没有成为一线城市,我一直不是很理解。我的观点是:重庆经济总量已经具备一线城市的实力,但是因为体量太大,人口太多,特别是贫困人口占比较大,拖了后腿,在人均GDP,科技,创新能力,本土知名大企业,居民人均收入,政府财政收入等等各项指标离一线城市差距都还太远,甚至低于很多新一线城市,比如成都,武汉,杭州,南京等。

重庆虽然暂时不是一线城市,但是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未来必将成为一线城市。我们既要正视差距,同时也不妄自菲薄。重庆的基础条件起码在二线城市里不算差,只要有好的政策和环境,通过努力是完全能更进一步的。

F. “网红”城市重庆火起来后,为经济带来什么样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多,外出旅游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摆脱掉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出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能够为自己注入新的活力。现在,旅游业的发展更是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领域,受到人们喜爱的旅游城市越来越多,发展也越来越快,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也是大家喜爱的旅游城市,发展趋势一路上升,现在的GDP已经排在了全国第5,在未来非常有希望成为既北上广深之后的第5个超一线城市,甚至有望赶超北上广。



正是因为实力强劲的重庆还在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所以人们认为重庆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有的城市已经很厉害,但是后继无力,有的城市却没有重庆这么多的发展优势和条件,所以,很多人都认为重庆很有可能会晋升为既北上广深之后的第5个一线城市,重庆未来可期,你认为重庆是我们国家发展潜力最大的城市吗?

G.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发展保障措施

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产业配套政策措施、提高资金保障能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等措施,促进全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
1.加强旅游业发展统筹协调能力。
建立以旅游综合服务满意度为核心的旅游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将各地旅游工作纳入政府综合目标考核,促进各级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加强旅游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鼓励探索大旅游管理体制,积极争取设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建立健全跨区县(自治县)边界的旅游综合发展机制和跨省(区、市)边界的区域联动发展机制。
2.探索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将工作重点放到运营监管和公共服务上来。积极推进重庆旅游协会专业分会等旅游中介机构建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建立重庆旅游发展监测与预警系统,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手段。筹建重庆旅游规划研究院,设立旅游行业专家委员会,强化创新研究。积极筹建重庆旅游交易所,探索以市场运作方式整合旅游资源。筛选一批示范试点景区,推进景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利益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机制。
3.积极推进试验区建设。
争创中国旅游创新实验区,争取开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彩票、免税购物等试点。探索在五星级豪华邮轮、重要旅游景点建立免税商店以及游客离境退税机制。设立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大仙女山旅游景区、大足石刻旅游景区、钓鱼城旅游景区、金佛山旅游景区、黑山谷旅游景区“一带五区”统筹城乡旅游专项改革试验区,允许其先行先试。
(二)完善旅游业发展配套政策和措施。
1.加强旅游法规和标准建设。
结合重庆旅游业发展特点,重点加强地方旅游综合法规、旅游规划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建设,推动低碳旅游、乡村旅游、文化创意旅游、旅游装备制造、旅游服务质量等领域的标准建设。
2.进一步减免税收和规费。
全面落实旅游企业所得税税率减按15%计征的政策。旅行社的营业税,计征基数可扣除支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实际费用。落实国务院关于宾馆饭店与工业企业用水、用电、用气同价政策。对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专用设备的企业,适当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基金。对污染物达标排放的旅游企业,只缴纳污水处理费,免征排污费。
3.完善土地优惠政策。
全市旅游主题年活动确定的市级旅游重大项目,用地由市国土房管部门专项安排,项目所涉及的公益设施建设,减免市、区县两级土地出让金。稳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旅游项目试点。鼓励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和可开发利用的石漠化土地发展旅游业。鼓励通过租赁、兼并、抵押等多种方式盘活流转土地,保障重大旅游工程项目用地需求。探索以生态移民、宅基地(房)换住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地票交易等方式提供旅游项目用地。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以出让、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用于旅游接待设施项目建设。探索旅游景区(点)“一地多用”模式。重大旅游项目可适当配置房地产用地。
4.实施旅游奖励政策。
制订出台鼓励国内外旅行社在渝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优惠政策,出台关于组织游客来渝奖励办法、旅行社组团到区县(自治县)旅游奖励政策指导意见,争取强度更大、范围更广、包容性更强的奖励政策。
5.制订旅游消费激励措施。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扶持休闲度假示范活动。探索推进企事业单位奖励旅游、福利旅游等做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获准的公务活动中的有关服务事项可委托旅行社安排。探索发放旅游消费券,推动公园、展览馆、博物馆逐步免费开放,鼓励景区实行门票优惠。
(三)提升资金保障能力。
1.大幅增加政府投入。
建立市、区县两级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在现有基数上逐年增长。建立并完善多层次的旅游宣传、营销专项资金保障体系,综合运用奖励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市级旅游发展资金对区县(自治县)的支持力度。把旅游业作为三峡库区重要支柱产业,加大对长江三峡旅游资金投入力度,对豪华邮轮修建和改造给予贷款贴息补助。探索建立旅游开发生态补偿基金和生态质量保障基金,支持开展旅游节能降耗和旅游绿色环保活动。
2.加强金融支持。
深化银企合作,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推广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个性化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旅游企业的授信额度。支持开展侧重于旅游业务的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试点,设立重庆旅游股权投资基金,大力推进适合乡村旅游开展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降低景区售票点和宾馆饭店刷卡费率。积极探索保险业与旅游业融合共生的创新发展,开展保险资金投资旅游基础设施试点工作。
3.强化资本运作。
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集团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权置换等方式进行市场融资。探索开展动产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和林权质押等权益质押担保方式融资,研究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培育一批旅游上市公司,力争将重庆旅游投资集团等包装上市。鼓励各类投资基金、开放式基金参与旅游项目建设。鼓励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等旅游企业探索以特许、营运、收费等经营权和股权质押贷款方式进行融资。鼓励中小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以互助联保方式实行小额融资。设立或者完善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旅游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与担保机构。完善项目投融资服务平台,推广“主管部门贴息、地方政府优惠、担保公司担保、金融机构贷款、项目业主开发”的“五位一体”投融资模式,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化服务。完善市、区县两级重大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推出一批有牵动性和影响力的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优势企业投资开发。
(四)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
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加强全市市政、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水平,完善设施功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快主要旅游目的地、集散地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实现水、电、气和宽带全覆盖,4A级及以上景区逐步建成数字化景区。积极采用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等多种方式,解决游览参观和休闲度假场所的公共交通问题。加强景区卫生管理,实施旅游公厕标准化改造工程。
2.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建设集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机构总部、旅游服务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大厦。在渝中区、万州区、黔江区等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区县(自治县)建设区域性的旅游散客集散中心。在主要景区、火车站、机场等设立旅游服务中心或接待站点。建成标准化旅游标识系统、咨询服务系统和旅游语言无障碍系统。建立商务旅游服务网络,鼓励订制个性化产品,提高舒适性、安全性和灵活性。
3.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按照统筹兼顾、优势互补的原则,统一规划旅游线路,健全市和区县两级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大力整顿长江三峡旅游市场秩序,制订邮轮游艇、游船评级标准,根据级别确定指导价格。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坚决禁止“黄赌毒”,打造高品质文明景区。完善12301旅游投诉处理系统,构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公共平台,实现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建立价格诚信机制和旅游行业信用等级公共投票系统,加强旅游联合执法,坚持不懈地打击非法经营,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建立依法治旅、公平竞争、规范经营的旅游市场新秩序。
4.强化旅游风险防范和安全监管。
鼓励旅游保险产品创新,研究制定旅游发票贴花保障制度。完善旅游安全预警信息提示制度,重点旅游景区要编制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旅游安全设施必须纳入项目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风险较大的旅游项目实行安全评价制度。
(五)加强规划实施与管理。
1.强化规划的指导地位。
本规划在全市旅游业各级规划中居于指导地位,区县(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和市级旅游专项规划要突出对本规划的支撑作用,加强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形成引导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规划合力。
2.建立规划的落实机制。
本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明确实施主体及责任,并纳入考核体系。积极做好旅游规划任务时序的合理安排,抓好规划任务空间科学配置,确保规划任务落地。规划提出的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形象提升、市场主体培育、旅游环境优化、人才体系建设、资源环境保护等主要由政府履行责任的任务,要全力推动落实。规划提出的预期性目标和产业发展等任务,主要通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施,政府发挥政策支持和引导作用。
3.加强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
做好规划实施的年度评估和实施完成后的总结评价,年度计划要反映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市旅游局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总体跟踪分析,各区县(自治县)旅游部门负责对规划相关领域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

H. 你能简单介绍一下重庆这座城市的旅游发展情况吗

重庆,这个以独特的地势盛名于海内外的城市,北边依靠大巴山,东批零巫山,东南有着武陵山,南边坐落着大娄山,被群山环绕着;以丘陵和低山为主,坡地极多。

除了山坡多之外,重庆还有着很多的美食和美景让无数游客们为之心动。

很多人不远万里来重庆,只为了目睹一下那传说中是现实版的千与千寻的洪崖洞。洪崖洞以极具巴渝传统文化的吊脚楼为主体建筑,它依山傍水,根据地形就势,沿着江边而建,将城市旅游景观、商务休闲景观、城市人文景观和娱乐消遣景观完美的融为了一体,成为重庆的一大招牌。


重庆的小面也是一绝,其独特的佐料是它的精髓,面条劲道顺滑,汤料的香味扑面而来,正宗的重庆小面是色香味俱全的,但是一看便忍不住动筷子。除此之外重庆还有着众多特色小吃,是重庆人和游客们爱不释口的,例如非常香辣的冷吃兔,口感酥软的陈麻花,软糯香甜的糍粑,爽口美味的酸辣粉,又麻又辣的毛血旺,经典小吃鸡汁锅贴等等。

重庆的美食以红为主,以辣和麻为主,是爱吃辣的人的天堂;重庆的景色是又美又仙,来了便不想再离开。

阅读全文

与重庆的旅游业日后会如何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5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25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89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36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57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76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0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24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899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0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3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3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4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4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1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3